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寻甸塘子中学

寻甸塘子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8-22 12:12:00

㈠ 作文 与同龄人 之间故事800

贫困的同龄人
贫困分两种,一种是物质贫困,另一种是精神贫困。同样是贫困,一种表现为物质短缺,生活无着落;另一种表现为精神匮乏,生活无动力。
上个月,我们以“援助”的名义去了国家级贫困县,昆明市附近的寻甸县塘子乡塘子中学。这是一所建在山上的中学,一所满院菊香的中学。
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书和文具,他们用山里人特有的质朴来欢迎我们。他们黝黑的脸上充满了笑容,那笑容比满院盛开的菊花还灿烂。
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的教室没有洁白如雪的墙壁,也没有明亮的电灯,有的只是布满裂痕、年久月深、发白的黑板,印着“贫义工程”字样的桌椅破烂不堪,┅┅。而我们的教室是何等的宽敞明亮,我们也用不着十几个人同宿一间二十来平方米的屋子。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还能安心坚持学习?不像我们,生活、学习条件那么好,还满心杂念、满身铜臭,不好好学习,早已迷失了自我。相比之下,差距何其显著,有天壤之别。
我们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虽然一直在下意识地掩饰城里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但还是流露出一些自以为是。我们凭什么骄傲?我们花的每一分钱,穿的每一根丝,没有一件是自己的辛勤所得。而同样年幼的他们,却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学习之余还要辛勤劳作,填补家用。
我无语。却在怀疑我们此行的目的,所为何来?这究竟是谁在援助谁,谁更应该接受援助?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此贫瘠,难道不应该成为帮扶对象,也接受一点精神援助吗?
总之,我们是比他们富裕,但没有他们生活得那么充实。

我的同龄人
在北京西五环衙门口一个偏僻的胡同里,十几个五、六年级的外地学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只见他们异常兴奋,嘻笑声使胡同充满了生机。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各式玩具新颖别致,城里的孩子想起这个老掉牙的游戏都会不以为然,可他们却玩得开心又投入。因为他们都是外地来京打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与我们这些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朴素而不合身的穿着是这些孩子留给人最深的印象。瞧!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十分惹人喜爱。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可她却穿着一身成人衣服,站在路边满头大汗。一个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小伙伴们嬉戏,可是他却由于长裤子下面隐藏着的一双硕大无比的雨靴而无法享受这份快乐。
破旧的小木房是这些孩子与家长的“憩栖之地”,房子的面积只有几平方米,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砖头暴露在表面,依稀可见,给人一种很不稳固的感觉,似乎稍一震动都会有塌陷的危险,可他们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中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胡同里,小贩们的三轮车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叫卖声此起彼伏,四周凌乱地摆放着各种东西,垃圾随处可见,整个街道弥漫着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臭味。
我真无法把衙门口的这条胡同与繁华的北京城联系在一起,我为我的同龄人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到忧虑。真希望他们的家长能克服因难,尽快改善生活环境,也希望北京市政府能下决心,不仅加快整治力度,而且还应发动全市人民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们迈出困境,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做出贡献。

㈡ 中央反腐巡视组是真的吗咱个我们昆明市寻甸县塘子镇钟灵村这两年还在坐豆腐渣工程,2012年40万乡

是真的但资源有限你要去举报

㈢ 精神世界如此贫瘠,我该怎么

1。贫困的同龄人 贫困分两种,一种是物质贫困,另一种是精神贫困。同样是贫困,一种表现为物质短缺,生活无着落;另一种表现为精神匮乏,生活无动力。 上个月,我们以“援助”的名义去了国家级贫困县,昆明市附近的寻甸县塘子乡塘子中学。这是一所...

㈣ 怎样解决中国地区贫困差距作文600字

贫困分两种,一种是物质贫困,另一种是精神贫困。同样是贫困,一种表现为物质短缺,生活无着落;另一种表现为精神匮乏,生活无动力。
上个月,我们以“援助”的名义去了国家级贫困县,昆明市附近的寻甸县塘子乡塘子中学。这是一所建在山上的中学,一所满院菊香的中学。
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书和文具,他们用山里人特有的质朴来欢迎我们。他们黝黑的脸上充满了笑容,那笑容比满院盛开的菊花还灿烂。
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的教室没有洁白如雪的墙壁,也没有明亮的电灯,有的只是布满裂痕、年久月深、发白的黑板,印着“贫义工程”字样的桌椅破烂不堪,……而我们的教室是何等的宽敞明亮,我们也用不着十几个人同宿一间二十来平方米的屋子。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还能安心坚持学习?不像我们,生活、学习条件那么好,还满心杂念、满身铜臭,不好好学习,早已迷失了自我。相比之下,差距何其显着,有天壤之别。
我们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虽然一直在下意识地掩饰城里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但还是流露出一些自以为是。我们凭什么骄傲?我们花的每一分钱,穿的每一根丝,没有一件是自己的辛勤所得。而同样年幼的他们,却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学习之余还要辛勤劳作,填补家用。
我无语。却在怀疑我们此行的目的,所为何来?这究竟是谁在援助谁,谁更应该接受援助?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此贫瘠,难道不应该成为帮扶对象,也接受一点精神援助吗?
总之,我们是比他们富裕,但没有他们生活得那么充实。

㈤ 叶氏家谱昆明寻甸的塘子村字派

钟芳永进,玉明安邦,国泰家宁,万事乐康

㈥ 有关“同龄人的故事”的文章,要有质量的,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贫困的同龄人
贫困分两种,一种是物质贫困,另一种是精神贫困。同样是贫困,一种表现为物质短缺,生活无着落;另一种表现为精神匮乏,生活无动力。
上个月,我们以“援助”的名义去了国家级贫困县,昆明市附近的寻甸县塘子乡塘子中学。这是一所建在山上的中学,一所满院菊香的中学。
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书和文具,他们用山里人特有的质朴来欢迎我们。他们黝黑的脸上充满了笑容,那笑容比满院盛开的菊花还灿烂。
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的教室没有洁白如雪的墙壁,也没有明亮的电灯,有的只是布满裂痕、年久月深、发白的黑板,印着“贫义工程”字样的桌椅破烂不堪,┅┅。而我们的教室是何等的宽敞明亮,我们也用不着十几个人同宿一间二十来平方米的屋子。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还能安心坚持学习?不像我们,生活、学习条件那么好,还满心杂念、满身铜臭,不好好学习,早已迷失了自我。相比之下,差距何其显著,有天壤之别。
我们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虽然一直在下意识地掩饰城里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但还是流露出一些自以为是。我们凭什么骄傲?我们花的每一分钱,穿的每一根丝,没有一件是自己的辛勤所得。而同样年幼的他们,却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学习之余还要辛勤劳作,填补家用。
我无语。却在怀疑我们此行的目的,所为何来?这究竟是谁在援助谁,谁更应该接受援助?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此贫瘠,难道不应该成为帮扶对象,也接受一点精神援助吗?
总之,我们是比他们富裕,但没有他们生活得那么充实。

2。
我的同龄人

在北京西五环衙门口一个偏僻的胡同里,十几个五、六年级的外地学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只见他们异常兴奋,嘻笑声使胡同充满了生机。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各式玩具新颖别致,城里的孩子想起这个老掉牙的游戏都会不以为然,可他们却玩得开心又投入。因为他们都是外地来京打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与我们这些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朴素而不合身的穿着是这些孩子留给人最深的印象。瞧!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十分惹人喜爱。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可她却穿着一身成人衣服,站在路边满头大汗。一个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小伙伴们嬉戏,可是他却由于长裤子下面隐藏着的一双硕大无比的雨靴而无法享受这份快乐。
破旧的小木房是这些孩子与家长的“憩栖之地”,房子的面积只有几平方米,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砖头暴露在表面,依稀可见,给人一种很不稳固的感觉,似乎稍一震动都会有塌陷的危险,可他们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中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胡同里,小贩们的三轮车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叫卖声此起彼伏,四周凌乱地摆放着各种东西,垃圾随处可见,整个街道弥漫着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臭味。
我真无法把衙门口的这条胡同与繁华的北京城联系在一起,我为我的同龄人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到忧虑。真希望他们的家长能克服因难,尽快改善生活环境,也希望北京市政府能下决心,不仅加快整治力度,而且还应发动全市人民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们迈出困境,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做出贡献。

㈦ 作文题目《贫困的反作用力》作文600字

贫困分两种,一种是物质贫困,另一种是精神贫困。同样是贫困,一种表现为物质短缺,生活无着落;另一种表现为精神匮乏,生活无动力。
上个月,我们以“援助”的名义去了国家级贫困县,昆明市附近的寻甸县塘子乡塘子中学。这是一所建在山上的中学,一所满院菊香的中学。
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书和文具,他们用山里人特有的质朴来欢迎我们。他们黝黑的脸上充满了笑容,那笑容比满院盛开的菊花还灿烂。
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的教室没有洁白如雪的墙壁,也没有明亮的电灯,有的只是布满裂痕、年久月深、发白的黑板,印着“贫义工程”字样的桌椅破烂不堪,┅┅。而我们的教室是何等的宽敞明亮,我们也用不着十几个人同宿一间二十来平方米的屋子。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还能安心坚持学习?不像我们,生活、学习条件那么好,还满心杂念、满身铜臭,不好好学习,早已迷失了自我。相比之下,差距何其显着,有天壤之别。
我们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虽然一直在下意识地掩饰城里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但还是流露出一些自以为是。我们凭什么骄傲?我们花的每一分钱,穿的每一根丝,没有一件是自己的辛勤所得。而同样年幼的他们,却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学习之余还要辛勤劳作,填补家用。
我无语。却在怀疑我们此行的目的,所为何来?这究竟是谁在援助谁,谁更应该接受援助?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此贫瘠,难道不应该成为帮扶对象,也接受一点精神援助吗?

热点内容
中考语文复习ppt 发布:2025-05-17 15:09:09 浏览:434
师德万能演讲稿 发布:2025-05-17 12:55:25 浏览:311
天台历史 发布:2025-05-17 12:53:02 浏览:135
六一班主任祝福语 发布:2025-05-17 11:16:00 浏览:389
丙酮物理常数 发布:2025-05-17 08:07:23 浏览:784
职校家访活动 发布:2025-05-17 03:05:09 浏览:998
天盾生物 发布:2025-05-17 02:23:17 浏览:788
物理过程模拟 发布:2025-05-16 19:11:36 浏览:878
赏识教育作文 发布:2025-05-16 18:49:59 浏览:234
集英语 发布:2025-05-16 17:04:47 浏览: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