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非法校园贷案例

非法校园贷案例

发布时间: 2021-09-15 13:54:51

❶ 南京23岁大学生从28楼跳下,生前有56笔校园贷,死后他们还敢催款吗

大学是每一个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4年的大学生涯后,学子们将会由此融入到社会,而在大学学习和生活期间,学生们都已经是成年人,因此生活需求和开支也在逐渐的变大,有些学生甚至还在大学里进行创业,这些问题也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资金短缺钱不够用,针对这种现象,一些不法分子把罪恶的目光盯上了大学这座神圣的殿堂,于是,“创业贷”“分期贷”“求职贷”“培训贷”等等网络校园贷款就相继出现了,而这些非法的贷款公司,都是以高利贷和套路贷的诈骗手段,让学生们在急于用钱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慢慢陷入他们精心布置的陷阱中。

许父说,儿子是在今年7月份大学毕业的,毕业后他还成功地应聘进了无锡地区的一家很不错的单位,但后来孩子想考研,于是就放弃了在无锡工作的机会,依然留在南京继续复习准备考研,儿子的离世,对于他的家人来说,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更是对校园贷刻骨铭心的恨。目前,这起事件南京警方已经立案调查,许巍的自杀到底与校园贷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有等待警方最终的调查结果。

如何看待“借'校园贷'买高档手机,400多名大学生无一主动还钱成被告”事件

校园贷的大规模抄出现袭和流行,本来就是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媒体报道称:今年上半年,400多名大学生被告上法庭。原因是这些大学生,利用“校园贷”购买高档手机,欠款不还。这些大学生涵盖广西、江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各地高校。

令人诧异的是,该系列“校园贷”案件陆续开庭后,没有一名大学生应诉。这些被告大学生普遍认为,“校园贷”等于非法放贷,他们借的钱不用还。

这些大学生如此缺乏法律常识令人堪忧。正常的借贷,需要还本付息。不出庭应诉,法院照样可以缺席判决。判决生效,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拒不执行判决,重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大学是求学求知的大好时光。大学生们切莫沉迷于物质消费,还未毕业就官司缠身。

❸ 《扫黑风暴》中提到的美丽贷和校园贷在现实中都有原型吗

在每一次主题班会之中,都会有一个社会性的主题,而小编所在的学校里面就曾经讲述过非法贷款的事情 接下来呢小编也想结合一下最近的热播剧《扫黑风暴 》之中的校园贷和美丽带,和大家一起谈一谈非法贷款究竟在哪里害人。

校园贷原型

在这里呢小编就不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案例了,首先就给大家讲一下这些校园贷的运作方式 首先他是会在网络上弄成一个小网站,或者是小app 而这些app都是特别容易借钱的,只需要压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借钱了,不仅如此,每一次所贷款的额度也比较大,而且他也会有一些霸王条款,都是利息非常高的。

贷款需谨慎

现在在我们身边上可以看到的贷款多数都是来自银行的一些贷款也都是专款专用,这些贷款首先就是调理比较明确,而且有大的 银行在支撑,所以他不会去进行诓骗,但是有很多人他是非常着急借钱的,如果走银行的手续就比较慢,她就会选择这些非法的过来款 但是弄来弄去去却让自己倾家荡产,在这里小编也想提醒大家贷款需谨慎。

❹ 国考面试热点:理应将校园贷变成校园安全贷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才能,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把非法校园贷扫地出门,体现了社会管理、教育管理的与时俱进。莘莘学子有机会掌握现代金融常识,更好地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这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
以上来源于新华网时评。希望能帮到你。

❺ 为什么说血腥化的校园贷让大学生走上不归路

当前,大学生掉入校园贷陷阱的案例越来越多,极端事件已经发生:据新闻报道,福建一名女大学生被校园贷逼死。大约4月11日凌晨,雪琪(化名)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警方初步判断系烧炭自杀。在最后7天里,雪琪已经被网贷平台的无底线催款压迫得喘不过气来,至少六次透露了绝望、想要轻生的念头。

近期有几个引发强烈关注的社会事件,就是由跑偏了的民间借贷升级导致。不夸张地说,民间借贷血腥化的倾向不仅体现在企业融资的需求市场,也体现在个人借贷领域,而校园贷尤其是重灾区,一来大学生基本没有收入、还款能力差,二来年轻人缺乏社会经验,面对各种形式的暴力催债,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走上不归路。当前形势下,如果监管部门再不对校园贷采取强有力的监管行动,校园贷的套路难保不会引发更多的大学生自杀事件。

❻ 你对校园贷有什么了解,校园贷的危害在哪

对校园贷的了解:

1、概念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这类所谓的校园贷,本质上就是高利贷。

2、分类:校园贷可以分为四类

消费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名校贷等。因国家监管要求,包括名校贷在内的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均已暂停校园贷业务;

线下私贷——民间放贷机构和放贷人这类主体,俗称高利贷。高利贷通常会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费率,同时存在暴力催收等问题,受害者通常会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威胁自身安全;

银行机构——银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如招商银行的“大学生闪电贷”、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青岛银行的“学e贷”等。

校园贷的危害:

1、校园贷款具有隐形高利贷性质

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校园,利用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较弱的劣势,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肆意赚取学生的钱。

2、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

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时就有恶习,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3、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

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6)非法校园贷案例扩展阅读:

远离校园贷的方法或途径:

1、强化监管和引导,堵“偏门”开“正门”

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市场主体进入校园金融市场,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与公安、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单位同心协力,打出治理的“组合拳”,形成对违规校园贷的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

2、加快大学生征信体系建设,强化风控能力,降低借贷成本。

由于征信数据不足,目前商业银行的大学生信用卡授信额度非常有限,“花呗”“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虽然给予大学生一定额度,但与有收入来源的成人信用评级方式相同。

在无法及时形成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就是走严格的信用审查程序,这会导致其运营成本升高、业务规模收缩,而严苛的贷款申请条件也让大学生望“贷”兴叹。因此,商业银行大步走进校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

3、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消费人群,开展小额借贷服务,有利于银行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的这番话,是业界的共识。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不少校园贷案例反映出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❼ 大学生借校园贷2万滚成20万,这种贷款抓住了学生哪些心理弱点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据调查,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此外,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

校园贷款为何屡禁不止,又是什么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动力。说到头来,还是大学生的虚荣心和过分消费。

近年来,学生因向校园贷借款而背负上巨额欠款的新闻屡屡被爆出,学生因还不上欠款辍学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❽ 不良校园贷款有哪些危害

不良校园贷款危害有高出本金众多的的利息;连累身边同学家人;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易滋生借款恶习;易诱发其他犯罪。下面具体分析:

1、高出本金众多的的利息。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0.99%月利率是营销把戏,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2、连累身边同学家人。有的贷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等原因,用身份证替别人办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

3、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有些案例中,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

4、易滋生借款恶习,有的学生爱攀比,又有恶习,父母提供的费用不能满足其需求。这些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恶习,甚至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5、易诱发其他犯罪,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信息搞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8)非法校园贷案例扩展阅读:

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

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

三是虚荣心所致。

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会最终迷失自我。

❾ 2020国考面试热点:理应将“校园贷”变成“校园安全贷”(2)

对于大学生来说,远离“校园贷”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对广告宣传中出现的“免费”“优惠”“打折”“免息”多留个心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二是在增强防范意识的同时,多学习金融常识,弄清其贷款利息的计算方法,提高对非法网贷业务的识别能力。
三是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及时找学校相关部门。
四是倡导大学生养成自强自立、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要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有大额消费及时征求家人的意见;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五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大学生们在网络借贷时要注意保留证据,遇到非法催债等情况不要害怕和恐惧,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为学生制定“校园安全贷”才是最好办法
“校园贷”的套路是多样化的,而它的危害也是极大,不少校园贷案例反映出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一点是需要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注意的,也要加强防范的。而学校也是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另外,还想补充一点,大学生应该崇尚自强自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支出,进行理性和科学消费。远离虚荣心,远离“套路贷。”

热点内容
清风校园手抄报资料 发布:2025-05-11 21:08:53 浏览:612
安溪是哪个市 发布:2025-05-11 19:17:34 浏览:708
京芳教育 发布:2025-05-11 14:06:12 浏览:943
云南白药膏多少钱 发布:2025-05-11 12:53:15 浏览:566
师德师风演讲稿标题 发布:2025-05-11 11:22:34 浏览:520
小小的船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2025-05-11 11:06:30 浏览:240
老师的眼作文 发布:2025-05-11 10:38:52 浏览:803
扩大英语 发布:2025-05-11 09:48:26 浏览:473
在线教育美国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9
教育培训广告设计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