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和学识高
师德更重要,因为先做人再做事,如果没有师德只有知识,又有什么用呢内。
师德,是教师容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结果的深远性。自觉性是指每个教师都应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不能去违背;示范性是指优秀的教师的言行会给周围的个体主要是学生带来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影响这些人的言行。
(1)师德和学识高扩展阅读:
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尤其是要尊重学生的权利。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所以,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② 师德和才能,谁更重要
才能更重要。
1、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主业,没有这个本领,教师在回学生答面前说话都不响。
学生一开始佩服老师、喜欢上老师,还是由于其精湛的技艺。如果一个教师课上得一塌糊涂,学生就不可能信其道,自然而然,也不会亲其师。
2、要让学生看得起,老师必须要有过得硬的本领。
能否折服学生,首先还得看教师的课上得究竟怎样。专业上折服了学生,才能进一步在品行道德上去感染学生,对他们潜移默化。否则,他根本看不起你,连正眼也不瞧你,不能感受到高尚的品德。
(2)师德和学识高扩展阅读:
做一个好老师
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为立身之本,才为立身之基。从事育人工作的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2、忠诚之心。
敬业爱岗,热爱教育事业是社会对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教师忠诚、献身党的教育事业的基础广大教师要不断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强化忠诚之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 师德的定义
师德: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师德的民族。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版德,简称“权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④ 作为教师,知识渊博与品德高尚,哪个更重要
都重要。
教书育来人是自一个共同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书育人本是一体,难以分开,不能孤立。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优秀品德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者相生相长,互通互存。教书的过程中必然在育人,而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也在学习知识,所以这两者绝对不能孤立开来。
(4)师德和学识高扩展阅读:
教书,就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是立智。育人,就是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树德。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但是同时也是在育人。
育人可以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言行中,来进行潜移默化,是不能分开的。陶行知不是说过吗,教育即生活。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是教育,课本上的知识也是教育。
⑤ 为什么学识比师德更重要
师德学
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出自哪里
一、第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第二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感悟,并由他亲自题写,之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解读: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是: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
三:校训的含义: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
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是儒家文化在教育行业的高度概括,是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教师队伍的优秀品质。
能够在教育乃至所有行业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具有较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与它本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密切关系。
(6)师德和学识高扩展阅读:
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内涵:
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启功70多年从教生涯中的一个感悟。启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⑦ 师德比学识重要怎样提问呀
师德比学识哪个更重要
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教师风范。“身正”,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有良好的人格版,道德等。“学高”权,一个老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在横向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在纵向要延伸自己的专业知识。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有良好的人格,道德等。
如何提高师德:
提升自己的素质说白了,师德的缺失就是素质的缺少,那么想要提高自己的师德,并不是装模作样一番就可以了,而是由提升自己的素质开始。
学习品德知识不要觉得老师就可以不用学习了,老师不过是在学问上比学生懂得多罢了,如果一个老师在品德方面的知识缺少,还不如一个孩子呢。所以说,多多学习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并且善于理解与懂得这些道理。
经常自我批评当然了,那些写出来的自我批评就不要拿出来说了,那里写的全是官方话。真正的自我批评是内心的一种弄自我评测,定期的评测一下自己,自己的师德方面到底做得如何,如果有不足之处,多加努力提高。
学习品德优秀的老师人和人之间是有感染力的,平日里不要和那些缺乏师德或者缺乏素质的人在一起,多和那些有着优秀品德的人与老师在一起,学习对方的有点,多多请教,自然能够提高师德
⑨ 教师是以学识为重还是以师德为重
个人觉得是以师德为重唉...
言传身教,教师的品德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是十分大的.
不过...
当然学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学识,只有师德的教师会是受受尊敬的,但并不会很受欢迎,毕竟学生去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的学识是基础中的基础,师德是建立在学识的基础上的,只有有学识,才会体现出良好的素质.
连学识都没有的教师,还指望他会有师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