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❶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为什么说教师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具有教育功能
教师呃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成长有一定的作用,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好像说,立德树人就写的是就是对待孩子们的影响,因为你自己的思想品德是耳濡目染的,对学生的成长起主导和引领作用,所以他有直接的教育功能。
❷ 论师德对人格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完善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学习态度的好坏一方面来自教师的主观引导,另一方面就是根据教师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教师教学中对待教学内容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认真负责,那么学生自身也潜移默化的行成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的自身的做事态度比较随意懒散,自然学生就会养成随意懒散的学习态度。我旁听一名语文教师的课,发现这名教师讲课是课堂上的学生相比别的班级要更加认真。和这名教师交流经验,他告诉我,要想你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首先你自己必需认真负责,因为学生会模仿你的做事态度,进而完善自己的学习态度。你教学认真负责,一方面学生为了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会认真对待教师交代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也会模仿你的态度来完善他们自身的做事态度。因此,师德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教师自身的师德也息息相关。而且教师师德可以促进也可以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如果在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古板严谨,缺乏创新,过于依赖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学生在思维上会不自觉的循规蹈矩,如遇到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学习内容,学生无规可寻,就不知道如何解答。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维独特,每次在教授相关教学内容时都会引导学生变换思路进行思考,甚至用非课本的知识进行学习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思维形成时受其影响,在思考问题时也会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创新性。如我在帮审阅小学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个班级试卷上的答案五花八门,而且答案大多是正确的,这个班级的总体数学成绩比较高,而其他班级正确答案往往比较唯一。笔者为此对该班级的数学教学进行调查发现这个班级的数学教师比较年轻,比较喜欢创新,讲课时也并不拘泥于教学内容,并且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教师自身思维模式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教师自身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带动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三、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与教师的接触过程中会不断学习老师的一些行为作风,并且在生活中对这些行为进行模仿,潜移默化其人格形成也受一定的影响。而且小学生缺乏自我判断能力,老师的一些行为活动可能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尚不成熟,会错误的进行理解。因此教师教学当中应避免一些易被学生误解的行为活动。例如:我在当班主任期间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为了保持教室的卫生和锻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的品性,我会安排每天放学前学生自己动手将自己课桌范围内的尘土和垃圾清理干净,并将课桌用抹布擦拭干净。而我发现班里的班长和学习委员从不打扫卫生,其自己课桌内的卫生他会安排其他的学生帮他打扫。连续几天后,我将他俩人叫到办公室就此事进行谈话。我获知他们这个行为的来源竟然是我,我每次上课时为节约时间会安排他们帮我做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帮我拿教学工具等,而在他们眼中这是老师的权利,而不打扫卫生是他们的权利。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师德对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小学学生自身对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其人格尚需进行引导和完善。如果期间他错误模仿教师一些行为,就会严重影响其人格形成。因此师德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和谐地统一起来,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
❸ 谈谈高尚师德对学生影响
教育部规定下列四种人员不得参加普通高考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作假伪造应届的学生;
3、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4、无学籍,档案不齐全的在校生。
❹ 师德的养成教育对师范学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可以使学生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工作中游刃有余,少走弯路。
❺ 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遇到你就珍惜吧
豫记
2017年09月20日 · 豫记官方账号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啥叫好老师,不仅得有学问,还得人品好。对学生来说,一个老师的人格影响力实在很大。这里有位“怪先生”,人称“刘老师”,数学课讲得好到没朋友,谦虚认真得任谁都要赞一个,最重要的是他那种大公无私的“刘先生”品格。
蒋建民 | 文
年过半百的刘老师
课讲得好,人更没的说
“眉先生,须后生,先生没有后生长!”刘老师常常会在自己的课堂来上这么一句。像一位丰收在望的老农,正站在习习清风里抚摸自己的庄稼。
其时他已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皱纹渐起、白发初生。但讲起课来依然是激情满怀、声震楼宇。
也难怪,一米八多的个头、生就肩宽体阔,想来肺活量也不小。
第一次上刘老师的课,就曾惊异于他的形貌——方正平头,国字脸,脚上的皮鞋像两只小船。身材阔大,却不臃肿。
上课铃响,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刘庆国”三个大字。字如其人,也是方正阔大、雄健疏朗,全无勾勾点点的冗余笔画。
“以后同学们有啥事儿,只管到办公室来,找刘老师就中......”他似乎对“刘老师”这个称谓十分中意。
刘老师的数学课是相当好的。连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后进生”也不得不承认。
他作板书极为认真,展示解题步骤像是书写一篇文章,起承转合、脉络清晰。
无论听讲怎样复杂的题目,即使课堂上走了神儿,回头照板书一步步寻将下来,大抵都能豁然开朗。
他常常徒手在黑板上画“圆”,不需借助任何工具,画得极其规整。
他很少拖堂,往往在放下粉笔,说完“这一节课,我就算是讲完了”的时候,下课铃便应声而起。
“倔老头”对学生一视同仁
自己勤勉,忠于课堂
那会儿中牟二高的生源不比今天,所录大都是各乡镇刚过中招线的考生。
面临高考,一些被公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往往被老师放一边儿,“自己不学可以,总要以不影响别人为底限”。
他们大都得到了某种“默许”,比如课堂不听讲,课下不写作业,自习课看小说、睡觉等等。但在刘老师那里,这些全不算数儿。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刘老师也极少表现出特别优待。只是在分析完“偏、难、怪”题的时候,偶尔会随口问上一句“这道题你还有啥其他解法没有?”
刘老师很勤勉,很少在办公室闲话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学生所做的每一套卷子、每一道题他都要自己做一遍。
年纪大了,刘老师的眼睛已有些昏花,却不喜欢戴眼镜,常常拿放大镜研究题目。
学校里还有一位教物理的张老师,与刘老师年岁相仿。张老师身体不太好,喜欢找刘老师散步。
有一次,张老师刚到刘老师的办公室,见刘老师一面眯着眼睛瞄放大镜,一面拿笔在演草纸上计算。
张老师咳嗽一声:“哎,庆国,别算啦,出去玩一会儿吧。”刘老师抬头:“稍等一分钟,马上就算出来啦!”手中的笔依然不停。
“别算啦,别算啦,我看啦,你那数学大题,你算了几十年了。看着怪复杂,最后那结果,我给你说个诀窍啊——它不是‘0’就是‘1’!”两人一时童趣盎然。
许多年轻老师喜欢对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诉一诉当教师的辛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刘老师很少讲这些,他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即是学生,上课就是上课”。
有一年平安夜,学校里突然兴起了送“平安果”。晚自习一下课,刘老师的办公室就热闹起来,办公桌拥上一堆各式各样的平安果,门外还有不少学生往办公室来。
刘老师一面道谢,一面要求大家回教室。他走上讲台,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父母供养他们读书不容易,且办公室不能办“私”事。
然而他却不知道,一些年轻老师都在为收到学生的小礼物感到欣喜,甚至为此相互“攀比”。
刘老师不赞成高中生参加太多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觉得学生学习才是“务本”。
他更珍视的是如清水般的师生情谊、是本本分分的教学相长、是他甘之若饴的课堂。
有一回,刘老师正上着课,窗外露出一个脑袋,说要找同学某某。
刘老师瞥了一眼,自顾讲解。窗外竟咚咚敲起了玻璃,说要找某某出去。刘老师毫不客气,“有什么事,尽管下课再说,现在正上着课,不能出去”。
窗外还在坚持,似乎理直气壮,“我是学生会的,是政教处王主任找他,学生会有事儿要说”。
刘老师顿了一下:“正上着课,啥处也不中!”转身回到讲台,继续自己的板书。也许,在刘老师眼里,课堂是神圣的,这是校园里最大的“理”。
课堂与孝道两不误
刘老师期盼“后生”长于“先生”
大约是2007年冬天,早上四五点钟,天空还是一片乌黑。校园里的路灯也被凝重的寒气挟裹着,灯光暗淡。
在教学楼的落水管和屋檐处,倒挂着一坨坨结实的冰柱。空气似乎具有了某种硬度,风吹在脸上,冷得刺骨。
有好几个清晨,走出宿舍的时候,我都隐约看见刘老师身着绿色军大衣,骑着三轮摩托,在校门口进出的身影。
渐渐地,刘老师开始跟别的老师调课,或者踏着上课铃声匆匆走进教室。这在平时极少见。
但他并不向我们作任何解释,似乎一切如常。又过了一些时日,刘老师接连请了好几天假。
大约一周以后,刘老师重新走上讲台。只见他形容憔悴,眼睛里布满血丝,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前些天耽误同学们的课了,接下来一定给大家补上。好,我们开始上课。”依然没有过多的解释。
只是,一向高大、精干、气场强大的刘老师,声音开始嘶哑,倔强直立的头发也难止片片斑白。
晚自习的时候,我们从班主任那里得知,刘老师的父亲病故了。
我才突然想起,刘老师白天上课穿的那双白布鞋,那是农村丧礼重孝的标志;想起那些寒冷的黎明,那件匆忙进出校园的老式军大衣;想起那辆奔波在校园与医院、白昼与黑夜、职守与孝道之间的三轮摩托车。
后来,我渐渐知道这位喜欢被称为“刘老师”的老人,生活俭朴、不嗜烟酒,至多在闲暇之余听几句讲述人间悲喜的老戏;他是把种地的好手,几十年来一面教书育人,一面坚持躬耕乡下的土地......
据说,刘老师也曾无意间说起,等自己退休以后,就找个“看大门”之类的轻活儿干干,“孩子们大了,咱也清闲清闲......”
如今,刘老师该是早已退休。想来,他未必会真的“清闲”。毕竟,于公于私,于家于国,他都热切祈盼着“后生”长于“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❻ 师德师风培训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干事创业的需要。教师要忠于教育事业,就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境界,做到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在倾洒心血、汗水和智慧,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享受职业荣耀,收获精神追求,体现人生价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是知识才能、思想道德、精神和个性,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比其他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必须培养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形成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心灵高贵、淡泊名利、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职业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崇高的字眼,才能做好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而是一个用人格铸造人格、用心灵唤醒心灵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从教师身上,直接接受着思想和道德、情感和意志、知识和技能、启迪和教化。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无字的书,能以实际行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只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范上、人格魅力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示范,帮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再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社会文明的需要。教师的角色地位、社会责任崇高于其他职业,在于其言行、仪表、道德修养会影响其教育对象和社会公民。师德之“德”远远超过了一般的道德范畴。西汉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起着重要作用,一代师风影响着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精神风范和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感化他人、辐射社会,对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影响深远,会有力地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对贯彻“以德治国”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❼ 师德师风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我的师傅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有影响了,毕竟你老师的品德好,孩子肯定的品德好美,老师,品德败坏,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呢?
❽ 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师德怎样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师德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这种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
2、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时,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满足全体学生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意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
3、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要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以此来带动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