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曹植甫师德

曹植甫师德

发布时间: 2021-09-22 15:13:06

1. 曹靖华,何许人也

曹靖华(1897年8月11日—1987年9月8日),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五里川路沟口村人,中国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

1919年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1年底回国,在北京大学旁听,与许钦文、柔石、胡也频等租住北大沙滩附近。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重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1933年回国,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39年去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主编《苏联文学丛书》。1948年应聘赴北平清华大学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等职。1959年一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担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鲁迅博物馆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会顾问、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他的第一部译作是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经瞿秋白推荐,在杂志《新青年》上发表。此后陆续翻译近30种苏联文学作品。60年代后,还写了许多散文。

曹靖华与鲁迅
鲁迅先生是曹靖华的挚友。鲁迅曾撰写《河南卢氏先生教泽碑文》,盛赞其父曹植甫的教育功绩,后收录于《且介亭杂文集》。这是鲁迅先生全部著作中仅有的一篇碑文。

曹靖华故居
曹靖华故居,位于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路沟口。其建筑为农村的土木结构庭院。有两道门,十四间房屋,其中房四间,东西厢房个三间,二门外有东西耳房各两间。为纪念曹父而建造的“尊师亭”和“教泽碑”位于五里川中学校园内。“尊师亭”与“教泽碑”与1985年9月4日竣工,9月6日揭幕,1993年被评为三门峡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

散文
《花》
《春城飞花》
《飞花集》
《曹靖华散文选》
《曹靖华抒情散文选》
《望断南来雁》

翻译作品
《三姐妹》
《铁流》
《保卫察里津》
《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
《虹》
《城与年》
《苏联作家七人集》
《一月九日》

2. 曹植甫教泽碑立在哪里

曹植甫简介
曹六先生真名曹培元,字植甫,是一位前清秀才,在山区办了一辈子学,他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文学翻译家曹靖华。1934年(河南洛阳)卢氏县的学子准备为曹先生立教泽碑,鲁迅写了碑文,但植甫公不同意为活人立碑,只好把碑石放在曹家院子。直到1981年,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的关心之下,于1986年建成,碑树于五里川中学内。

3. 曹植甫是谁阿

曹植甫,名培元。1869年10月17日出生于卢氏县五里川镇一贫寒家庭。20岁那年,曹植甫赴陕州府(现三门峡市老陕州城)考中秀才。走出大山的他深深体会到山乡的闭塞——“山性使人塞,山性使人滞”。于是他便决定回乡设校授徒,教化育人,一生致力于山乡教育,用知识和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来教化更多的人,以改变家乡旧貌。

4. 什么是乡贤精神

乡贤,指那些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乡贤精神,指这些人的精神值得学心和发扬光大。乡贤,顾名思义,都是农村的人,是乡下的贤人。比如河南翻译家曹靖华的父亲曹植甫,是当地很有名气的教书人,还经常参与到解决乡民们的大事中来,很受人爱戴。曹植甫这样的人就是乡贤。鲁迅还专门给他写过《教泽碑文》。再比如,被称为质朴唯物主义“旗帜”之作《论衡》的作者是上虞古贤王充,他也是乡贤。像这样的人去世后或者离开家乡后,乡民们是很怀念他们的,所以要教育后代向他们学习。总之,一个地方的文化浓重以后,会出现代表性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可以称之为乡贤。

5. 鲁迅尊师逸事读后感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非常注重尊师重教。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时,每年春节前,都用“大红八行笺”工整小楷给寿镜吾先生写拜年信。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之类的话。
后来,鲁迅到外求学,放假回绍兴时,都去看望寿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经常写信向寿先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1912年鲁迅进京工作后,仍与寿先生保持书信联系;1915年底寿夫人病逝,鲁迅又送挽帐致哀。可以说,鲁迅对这位启蒙老师,终生尊重有加。
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严九郎是鲁迅颇为尊重的日籍教师。这在《藤野先生》一文里有详细的记述。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译的《鲁迅选集》要定稿时,鲁迅回信说:“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一文选录进去。”可见,他对此文的重视和对藤野先生的尊重。
鲁迅对章太炎先生也是执弟子礼甚恭。1936年6月,太炎先生逝世后,鲁迅抱着病重之躯,写下了著名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客观评价了章太炎对社会进步做过的贡献:“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这是鲁迅对太炎先生的公允评价。
此外,1934年鲁迅应曹靖华之邀,为其父曹植甫写过一篇“教泽碑文”,文中表现了他对一位普通乡村教师的称赞:“长怀大愿”,“立行贞明”,“专心一志,启迪后进”,“历久不渝,惠流遐迩”;而且“开拓新流,恢弘文术,诲人不倦,惟精惟一”;虽身居穷乡僻壤,但能关心国家大事与世界潮流,因而深受学生敬爱与乡亲父老们的尊重。当曹植甫收到碑文后说:“是篇好文章,鲁迅真不愧为当代文豪,对教育也颇有真知灼见。他懂得教育,体贴老师……”
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他本人也是一位深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他的尊师重教与他伟大的思想一样流芳百世,永照后人!

热点内容
生物型公司 发布:2025-05-06 11:53:47 浏览:174
飞机场英语 发布:2025-05-06 11:48:50 浏览:931
佐助vs八尾是多少集 发布:2025-05-06 11:41:19 浏览:519
数学课本五年级上册 发布:2025-05-06 11:24:01 浏览:772
生物统计论文 发布:2025-05-06 11:03:39 浏览:371
小学师德建设计划 发布:2025-05-06 08:56:14 浏览:184
恒企教育自考 发布:2025-05-06 06:59:35 浏览:793
语文和数学的英语 发布:2025-05-06 06:50:13 浏览:334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课件 发布:2025-05-06 06:08:36 浏览:895
物理中离子 发布:2025-05-06 05:25:32 浏览: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