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李振华师德征文

李振华师德征文

发布时间: 2021-09-26 12:04:33

如何增加师德

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真正解放思想、开拓开放,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如:李振华、姜伯成、陈善和等模范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会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2、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个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教师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锤炼,不断进步,不断升华。3、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个学校,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学校,要求教师们通过互联网,校际之间协作互动、资源共享,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4、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主观积极性、自觉性外,还要加强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对于忠于职守,职业道德高尚,教书育人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促进教师向科研型、理论型的高层次迈进,逐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

⑵ 教师如何修身养性提升自己师德境界

教师如何修身养性提升自己师德境界这个不仅要从内在,首先要注重自身修养跟知识储备,还有就是在外在,不能邋遢,一定要端庄整洁,还有在谈吐过程中也要一定要自然有内涵

⑶ 健康育人700字的征文

每学年伊始,柯桥区教体局组织的师德培训,使全体柯桥区的教师深受教育。特别是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令人感动,令人鼓舞。这些教师,一如常人普普通通,并没有过人的天分,也没有三头六臂式的超能,却通过自己长年累月的不懈坚持与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中,有学校领导,他们殚精竭虑、开拓创新,让一所所并不起眼的学校,在几年之内面貌焕然一新、声名鹊起。为什么?因为在他们心中,学校就是他的生命,教育就是他毕生的事业。他们中,也有普通教师,他们关爱学生、诲人不倦,把一腔热情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使学生成才,受学生爱戴。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学生是他的的生命,教育是他的全部。这些优秀教师,在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年里,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把自己十分的精力、十二分的热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甚至当事业与家庭利益冲突时,都毫不犹豫地把事业放在首位。正是因为他们对教育事业的虔诚,正是因为他们把教书育人看作是自己毕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强烈的信念支撑,他们才能一如常人,却超越常人。
从远的来讲,我们教育的老祖宗孔子,安贫乐道,诲人不倦,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人,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他的一生,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儒家学说。他一生奔波,从不放弃。他的一生,就是教育的一生,教育就是他一生的事业。
再说近的。建国以来,有千千万万的优秀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神圣的事业,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把自己的毕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扎根沂蒙山区的全国教育模范李振华老师,从南京师大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最偏僻的学校去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一生。他多次放弃进城、转行、提升的机会,安于清贫,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山区的教育事业。一辆自行车骑了46年,一块手表戴了43年,从没有穿过皮鞋,却在从教的58年中,累计捐资助学达73.65万元,资助过的学生有200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卜延荣,从教38年来,始终扎根农村山区教育第一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了农村的孩子,几次毅然拒绝可以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的机会。1990年在家访路上不慎摔伤,造成右侧肢体偏瘫,但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锻炼用左手重新拿起了粉笔,靠半侧肢体坚守教师岗位。绍兴县教育界的老前辈,全国优秀老师、王坛镇中学校长董先春,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曾捐出一年的工资,改造了学校的破旧校舍,自己却住在家乡的老房子里。他把奖金捐给家乡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工资给老师买生活用品、资助结对贫困学生,自己生活却无比清贫。董校长骑着一辆自家的自行为公事行了几万里,硬是没报销过一分钱的车费。二十多年来他为王坛中学的发展操劳奔波付出一切,就是出于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教师,为了热爱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课教师,也是我的邻居。那时候,在学校里教书还不如生产队挣的工分多,老师全家吃不饱饭,到年终还是生产队的倒挂户。尽管如此,他也不肯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不愿离开孩子们,宁可清苦点也要留在教育岗位上。那时老师的课务重,白天没时间备课改作业。多少老师白天上课,晚上把备课本、作业本带到家里去完成,一直到深夜。“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灯火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这首歌在别人看来,也许有美化的成分,但对我来讲,却感同身受。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眼含泪花,班主任老师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无限高大,令人肃然起敬。后来,老师转正了,现在已退休,但还是关注着国家的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
后来,我也成为了老师。学校里有许多好老师,令人敬佩,在他们的生命中人生仿佛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教书育人。有的老师虽然家离学校不远,但晚上也不回去,尽管好几个老师窝在很小的一间屋子里,条件很艰苦。学校里的事,就是老师们自己的事,大家争着做,从来不推却。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天都快暗了,还在给学生辅导作业,甚至有留学生吃晚饭的。从来没有有偿家教一说,老师辅导学生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要说老师物质上最大的收获,是一些家长会摘一些自家的新鲜蔬菜给老师送来。工资不高,够用就好,也不见有老师在抱怨。长期的耳濡目染,使我和他们越走越近。我也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成长为一名党员。
曾几何时,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拜金主义观念的侵袭,使金钱逐渐成为一切的主宰,收入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地位高低的标准。在此大环境下,作为老师也不能幸免于难。学校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暗流涌动,渐渐地充斥了一种功利与急躁的情绪。教育已不再神圣,教书育人好像已变为谋生的职业,一旦有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可以选择,老师们也许会不再留恋教育岗位。当不再把教书育人看作是自己的事业时,对工作的执著、对职业的奉献就会大打折扣:傍晚把学生留下来,无偿补课的少了;晚上备课、改作业的基本没有了;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少了;参加培训与进修,敷衍了事的多了;双休日、寒暑假,有偿家教的多了……
环境的变化,外界的诱惑,让教师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要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像前面提到的那些优秀教师一样,把教书育人看作是自己毕生从事的神圣事业,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不太现实。不能奢求所有教师“爱一行,做一行”,但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做一行,爱一行”。既然已经从事了这份职业,就要努力地爱上它,努力地使它成为自己的事业。如果我们只把教师作为自己的一份职业,看作是一个生存的手段,那么我想,除了中等的职业收入、一般的社会地位之外,你再难获得其他的满足感、成就感,甚至会产生厌倦感。所以,我要大声地呼吁,呼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把这工作看作是自己的职业之外,同时也看作是自己的事业。因为于己于公于人,这样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于私来讲,可以增强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提升对工作生活的幸福感,拥有更多的职业满足感;于公,可以让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校获得社会的肯定与家长的认可;于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成才机会。讲大道理比较枯燥,可能不能深入人心,如果仅从教师个人的角度出发,把教书育人看作是自己是事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育事业可以使我们充满对事业神圣的使命感与强烈的责任感。
如果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出于职业划分,那么从事业的角度来说,教师就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因为教育工作者是关乎每个人生命的事业,教育的神圣伟大是毋庸置疑的。既然教育如此之伟大,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是人类生命成长的天使,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为我们承担着这样光荣而神圣的使命骄傲和自豪。为什么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使命感呢?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中,虽然同样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总觉得平平淡淡、乏味无趣,我想就是缺少使命感,也可以说是没有信仰、没有崇拜。久而久之,工作就会没有激情、没有责任,就没有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去追求奉献的精神。
把教育看作是我们的事业,还会让我们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感。教育者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了责任,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责任感,让我们每一个教师能够主动地承担起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与义务,抵御各种外来因素,如功利主义等的影响,使我们大家更恪尽职守、履行职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永葆人民教师的本色,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二、教育事业可以提高我们工作与生活的质量,提升幸福感。
把教师看作是自己的事业,我们就会改变对它的态度,对这份工作充满着爱。同样的一件事,付出同样的努力,如果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做,可能事半功倍,如果心里不乐意而硬去完成,那么除了事倍功半外,同时破坏了自己的心情,影响自己的健康。任何一件事情,你只要从心底里认可,就会喜欢上它的。所以,既然成为了教师,你的教学工作必定是要去完成的,何不怀着快乐的心情去主动接受呢?
可以说,把职业仅仅作为职业,总是被动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工作就不会快乐,也不会有成就感,生活工作于他就是一杯枯燥无味的白开水。曾经有三个人一起砌墙,路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疲惫地说在干活,第二个人郁闷地说在赚钱,第三个人快乐地说在建高楼大厦。若干年后,第三个人成了建筑工程师,而前两个人依旧在闷闷不乐地砌着墙。不是吗,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希望,才会有工作的激情,才会享受到工作的快乐与充实,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促进自己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最终获得不一样的成就。哪怕是细小、单调的事,用不同的态度去做,也会有不一样的意义和结果。
记得上次周一贯老师给我们做讲座时,跟大家聊起一个问题,问我们教师一星期中有几天是最快乐的。不出意外,大多数老师都回答是双休日的那两天。究其原因,周老师给我们道出了问题的本质,就是这些老师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没有爱上这份工作,所以也没有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如果我们每一个老师把老师看作是自己的事业,爱上它,象对待自己心爱的事物去看待它,那么我们在五天的工作日快乐劳作,双休日快乐休息,我们的生活不是天天快乐了吗?天天快乐,生活的幸福感也随之而来,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吗?
三、教育事业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大的职业满足感与成就感。
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每个人都会问自己:你会为你自己的一生骄傲吗?物质生活和你实现的占有欲,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
做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当学生给敬爱的老师写来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寄来一张张充满问候的贺卡,甚至到学校、家里来看望你时,教师的成就感就达到了顶峰。
什么样的教师拥有最多的这样的成就感,我想肯定是一名好老师,是一名深受学生尊重的好老师,把教书育人看作是自己事业的好老师。有的老师也拥有满足感,我想那只能算是一种职业满足感,来自于教师的收入和地位,和大多数的职业相比还具有那么一些优越感。只有内心爱着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大影响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样的老师,对学生付出的足够多,学生永远也不会忘记。
把教师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除了教书育人外,还会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在自己的专业上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来。作为一名老师,当然要争取成为一个名师,成为学校业务上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为家长所认可,为学生所爱戴,为领导所肯定。你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荣誉,你就会有机会比别人评上更高的职称,就会收获比别人更多的尊重。所以,不管从名来讲,还是从利来讲,为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而努力,都会获得最大的回报与满足感。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地爱上它,即使你是被迫选择,也许并不是你自己最初的选择。既来之,则安之。你只有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事业,看作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更快乐于自己的职业,取得更大的成绩,拥有更多的回报,才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教书育人,不仅是我们的职业,更是我们的事业。不是吗?

⑷ 补课通知怎么

写作思路:首先写出补课的原因,然后写出补课的安排,最后写出时间和发布单位。

范文:

补课通知

各教学单位:

按照学校(关于20**年元旦放假的通知》安排,20**年12月31日至20**年1月2日放假3天。根据教学要求,20**年1月2日所停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补课,并在教务处教务科登记。请各教学单位务必将以上调课安排通知到相关任课教师和学生,特此通知。

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

20**年12月22日

⑸ 如何提高自身师德素质

要想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就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真正“解放思想、开拓开放”,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如:李振华、姜伯成、陈善和等模范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会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2、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个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教师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锤炼,不断进步,不断升华。3、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个学校,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学校,要求教师们通过互联网,校际之间协作互动、资源共享,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4、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主观积极性、自觉性外,还要加强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对于忠于职守,职业道德高尚,教书育人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促进教师向科研型、理论型的高层次迈进,逐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真正“解放思想、开拓开放”,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如:李振华、姜伯成、陈善和等模范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会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2、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个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教师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锤炼,不断进步,不断升华。3、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个学校,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学校,要求教师们通过互联网,校际之间协作互动、资源共享,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4、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主观积极性、自觉性外,还要加强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对于忠于职守,职业道德高尚,教书育人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促进教师向科研型、理论型的高层次迈进,逐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

⑹ 征文:急需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电影主题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

事业高于一切,学生重于亲情

-电影《留住青山》观后感
在观看了以优秀人民教师李振华的事迹改编的电影《留住青山》后,被影片中的一幕幕感人的场面所深深的震撼着。李振华老师扎根山区54年,为沂蒙老区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了54年春夏秋冬。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壮丽的人生乐章,他“俯首甘为儒子牛,赤心奉教终不悔”的高尚人格,永远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学习的榜样。

几组数字很好的诠释了李振华老师的54年辛勤耕耘:

171953年年仅17年的南京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李振华响应党的的号召来到沂蒙深处的韩旺小学支教。

5凭借辉煌的工作业绩,李振华先后5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这接受党和国家授予的荣誉。

54李振华扎根沂源的偏远山区,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整整54年。

10000李振华培养了上万名学生,遍布各行各业,其中有各级领导干部,高级知识分子,更有无数辛勤工作在普通工作岗位上祖国建设人才。

47万在贫困的山区,李振华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学生,从刚参加工作时起,他就一生实践自己的誓言“让每个贫困孩子都能上学”。他累计为贫困学生捐款达47万多元。

2000在李振华的无私资助下,2000余名贫困学生免遭失学的命运。

在李振华7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他先后面临了三次命运抉择,他都给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答案。

第一次:是留在在城市享受安逸还是到老区接受锻炼?他的回答:“让我到最偏远最落后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吧”

第二次:是返城还是继续留在老区?

他的回答是:“不做过路客,要做蒙山牛”。1954年45名支教的南京籍的老师有37名调回,留下的8名中,只有李振华留在农村。

第三次:是尽忠还是尽孝?

他的回答:“事业高于一切,学生重于一切”。

影片就是从父亲病危的三次加急电报开始的,当时他正带高三毕业班,他在学校外的荒山上徘徊,在这艰难的抉择中,他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让正在读高三的儿子回南京替自己尽孝。他在默默的祈祷,盼望父亲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等高考结束父子再想见,然而不久,第三封加急电报带来了父亲病逝的噩耗。他踉跄着跑到学校的后山,点燃一沓纸,面向南方,跪地痛哭……儿子因此错失了高考的机会。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放弃与选择中,李振华在我们面前展示着一颗不平凡的心,在沂蒙大地上书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在淄博教育史上留下一名“人民教师”的闪光的足迹。

德高身为范,润物细无声,无需标榜,无需说教,李振华的人格魅力,就象静静漂洒的喜雨,无论在哪里,都能浇开绚烂的奉献之花。

作为一名一线青年教师,应该学习李振华老师的扎实的工作作风,对学生一腔热情,无私奉献,克己奉公,把师道尊严演绎成了一种亲情。我们要用爱心去感化和教育第每一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相信只要热爱教育事业,始终用“振华精神”来激励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⑺ 如何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

可以提高提高师德修养法的方法:

1、努力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思想道德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了使自身修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们需要不断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起码要非常明确哪些应该多做或做好,哪些应该少做或不做。而这些,在各种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我们时刻在规定范围内做的更好,那就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师德修养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

2、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要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要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3、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深刻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不足,克服缺点,完善自我。

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点内容
魔术教学硬币悬浮 发布:2025-05-01 22:01:51 浏览:831
高中教学理念 发布:2025-05-01 21:49:56 浏览:608
车险有哪些公司 发布:2025-05-01 21:45:24 浏览:307
borrow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01 21:18:20 浏览:665
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 发布:2025-05-01 21:09:52 浏览:387
生物信息工程师 发布:2025-05-01 21:08:02 浏览:853
河南特产有哪些 发布:2025-05-01 20:54:06 浏览:15
男高音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01 20:50:51 浏览:403
电脑有哪些软件 发布:2025-05-01 20:30:54 浏览:140
物理竞赛初赛难度 发布:2025-05-01 20:23:52 浏览: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