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也是一种爱师德征文
1. 责任与爱的作文
责任与爱
对每个你所担负的生活角色,你需要承担在角色当中接触到的人和事的责任。因为这是你的角色赋予你的使命,如果你已在这个角色中委身,就需要完成你的使命。如果你不能完成,则需要有其他人跟上,完成你的事务以对这些人和事负责。
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你必须注意要用心去完成,而非单单依靠流程、知识、方法、惯例或金钱。因为爱是完成使命的最大力量,爱也是你每个责任的根本目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爱,这一切责任也都显得荒谬了。
那爱又从哪里来呢?我认为从爱的源头来,从实际生活的不断练习当中来。对,不断失败,但也不断爬起来。每次爬起来后,你会再懂得一些爱。
爱的源头是什么?是神,因为神是爱。所以与神的关系很重要。
爱的练习是什么?是跟人的关系,跟每个领域当中你会接触到的人的关系。
每个人的生活领域基本可划分为几个方面:家庭、工作、情感、身体、心智、信仰。在这些方面你会与不同的人产生关系,同时与他们产生关系。爱是维持这些关系的纽带,责任是维系关系向正确、有益方向的发展的有效监督力。爱不是情感上的满足,爱是实际行动。行动是在最普通的生活中点滴产生的。可惜现在许多人在“感情至上”的观点中不能自拔,逃避责任,以至使“真爱”成了一句空话。
分析好在每个领域你的责任之后,细划,落实到实际生活日程当中,排列优先次序。再把你真实的、起初的爱灌注在这些事情里。这才是责任的真正涵义。因为神说:
我若能说万人的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
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
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已身叫人焚烧,
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
说方言之能也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
2. 以教师的爱与责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爱,能温暖人的心灵;爱、能鼓励人一直朝前迈进。有人说:有爱才有追求,有对爱的追求,才有对爱的奉献。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
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对学生要真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三.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问题学生”也不例外,相反,对这些“问题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闪光,例如;我20XX年任四年级的数学,该班有个学生张有飞,成绩差只写几个简单的数字,还有学生经常欺负他,但他喜欢劳动,我抓住这一闪光点用爱帮助了他,现在学习成绩大有进步。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转化“问题学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是绝对可以转化的。
对学生除了所给予的爱以外,还应有一份责任感。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源于爱的话,那么更确切地说是基于一份深深的责任。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实责任也是一种爱,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家庭的溺爱、或歧视、漠视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以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心灵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为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去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孩子多一份爱吧,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会多一份收获;对孩子多一份责任感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的这个称号。
3. 求一篇以‘责任与爱’为话题的作文,急!!
们好!我是来自伏河初中的演讲代表—xxx。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爱与责任’这个话题。大家都说,爱与责任是做好教育事业的必需,好比左膀右臂,两者缺一不可。而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莫衷一是了。有点说,有了爱才有责任;也有点说,有责任才有爱。而我要说,爱源于责任。也许我的话音才刚落,下面就有同志唏嘘不已了。不要急,请听我细细道来,你再作评说不迟。
什么是爱?爱是一种主体倾向于客体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情感态度。而什么又是责任呢?责任是主体应当为客体承担起的相应职责和任务。我这里讲“爱源于责任”,准确地讲是指责任感。所谓责任感,是指主体对自己应当承担起地相应职责和义务地认同和主动践行的愿望。对于我们教师而言,首先就得有责任感。如果先就来谈爱,那好比去追天上漂浮不定的云彩,犹如水中月,镜中花,易见文字激扬却难见行动落实。说半天,一个人还没品尝这桌菜,他能给你回答这桌菜的味道吗?一个人还不会走,他能给你跑吗?离开了责任感的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一座!有人或许会说,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先进事迹你没学习吗?他们难道不都是因为对教育事业有无尽的热爱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吗?的确,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赞叹不已;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一片赤子之心更让我们钦佩万分!但请问,他们为什么会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无比的热爱呢?难道他们由遗传而来,天生就有?不。不!请仔细聆听他们一句句心声:不能让一个人失学;要用知识去唤醒他们;要实现他们祖祖辈辈翘首企盼的愿望;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试问,这一句句话语里所饱含的不是他们自觉践行教书育人天职的高度责任感吗?再请认真观察他们一点一滴的付出吧:崎岖的山路上早晚接送孩子的身影;帮助后进生的苦口婆心;熬到油尽的灯下备课;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事无巨细的样样关心等等。试问,这里面所饱含的不是他们渴望学生成才的责任感吗?毫无疑问,正是他们高度的责任感使他们拥有了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无比热爱。你提出的事实,无可雄辩地证明了我的观点:爱源于责任。谢谢(鞠躬)
不要高兴,请回过头来反观我们身边的现实。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先进事迹只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他会说,我才没有那么高尚呢,我就不热爱教育事业。我们能否认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吗?视教书为职业,甚至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的“教书匠”充斥各个角落。这时,我们能给他们谈责任源于爱吗?恐怕换来的只有鄙夷和不屑一顾。怎么办?其实,应当是爱源于责任而不是责任源于爱。说爱,你可以说自己没有那么崇高,主动放弃先进追求,我们也只能从道德上对你谴责。但说责任就不同了。责任是社会赋予一门职业应当履行的义务。如果不能履行这项义务,那么这门职业就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不能立足。毫无疑义,一个不能教书育人却会误人子弟的教师将会怎样?只能是受到同事的否定,学生的鄙夷和家长的唾弃。再者,教师职业的责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上相关条款就是铁的依据。法律是社会的底线。法律的规定,你无可辩驳地应当执行,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我认为:责任是第一位的,爱是第二位的。责任是内核,爱是外化。有了责任才有爱,爱源于责任。这时的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态度,而更表现为一种行为方式。让我们从拥有责任感开始塑造自己吧。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天职,用爱心来浇灌祖国的花朵,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4. 提供一篇作文《有一种爱叫做责任》好的有追
有一种爱叫做责任
——访环资学院辅导员孙棋老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题记
选择当辅导员老师,源自他对“教书育人”的向往与崇敬;选择倾其精力,源自他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选择真诚付出,源自他的博爱。他,让我们看到一种爱,叫做责任。
学院,他唯一的牵挂
他每天工作近12个小时,有时甚至达到16个小时,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他以其强大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完美的表现,赢得了学院领导和学生的一致肯定。
工作之余,他总是思考如何开展好学院学生工作,如何帮助广大同学共同提高与进步。他的创新,他的探索,也为学院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他所创立实行的“团学工作中心学习组”、“星级学生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坚持红色之路,探索红色教育”、“思政老师与学生干部思想交流体制”等都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密切关注和热烈反映。在他的主持或协助下,这些活动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先后获得浙江省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浙江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奖(三次)、基层党支部创新二等奖、基层团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工作一等奖、信息工作优胜单位等系列奖项。
育人——心与心的交流
“身为辅导员,他的职责就是育人。”孙棋老师如是说。为了做好育人工作,他除了从各方面关爱同学,更注重与同学心灵上的交流。“至诚至性的交流是发蒙起昧、疗心育灵之道。”无论是同学们生活上的困惑,学习中的疑难,还是人生规划的迷茫,他都悉心为大家解疑答惑。有同学表示“孙老师的教育培养使我的成长突飞猛进,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谆谆教诲”。也有同学说“听完您的经历,我很向往,原来大学是可以这么充实的。谢谢您,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帮助。”
而针对学生干部提交的《思政老师、学生干部思想交流表》,他认真地写下评语,一一为同学们解答。“孙老师,我现在发觉这个交流表越来越好了,能对自己所想的作个总结,虽然思想可能有些幼稚,但总算是一个有思想的青年人了!还有您能做我的倾听者,我也感到荣幸和高兴!”。这是一位学生干部的意见反馈。孙棋老师还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专门在中心学习组开展了“大学是这样度过的——我的大学生涯规划”等数个主题讨论,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指引了方向。
同时,他对经济困难生的关爱与帮助也是瞩目共睹的。为了帮助学院的经济困难生,他将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而且为了避免同学尴尬,他还特意以“其他教职工”名义转赠。一位2005级同学在给他的信件中说“孙老师您知道,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也不善于表扬赞颂别人,可是我真的从心里感谢给我帮助的人,尤其是您,再过一段时间您就要离开这个岗位了(孙棋老师是2004年留校的2+2辅导员),以后见面也就没那么方便了,我真心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也真心祝福您一生平安!”
他对修养的追求
“我们都感到您确实是一位真诚、阅历丰富而且很有深度的人,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节假日,他都会收到来自同学们的祝福和感谢,这便是其中一条。
他严以律己,注重自身修养提升的同时也帮助同学们提高。他经常教导身边的学生,要“立大志、吃大苦、做大事、成大业,做一个非常之人”。从他身上,同学们看到了一种追求——对修养的追求。凭着他良好的师德师风,凭着他两年来的勤勉敬业,他于去年被评为了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采访期间,恰有一位刚转专业进环资学院的同学因生活困惑前来向孙棋老师咨询。孙老师对其的耐心细致,以及他对学院同学的熟悉程度,都让该同学惊叹不已。而我们也看到了作为一位辅导员,他的责任心以及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与了解。
他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同学们带去了久久无法平息的感动与温馨。同学们的感激与尊敬也成为了他两年工作中的一大财富。在感动之余,我们深深感受到一种真心与虔诚在他与同学之间传扬,也看到了一种爱,平凡而崇高——那便是责任……
5. 爱与责任优秀作文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不要说工作平淡,它联系着多少家庭的悲欢;不要说生活清贫,富有的程度无法用金钱计算。接纳一个新生,就是接纳一个家庭的希望;输送一名学子,无异于发射一枚搭载太阳的导弹……”每当唱起这首《教师之歌》,我的心中就充满了一种无法言语的爱,我的肩头又多了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教育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在平凡岗位上的无名士卒如何才能成为伟大事业的脊梁呢?我曾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100%的学生都喜欢那些富有爱心、责任感强的老师。爱与责任,成就了伟大之于平庸的不同凡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很庆幸自己能在隆回一中这所以“爱与责任”为主旋律的学校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
有一个故事曾深深的打动着我,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的师傅、隆回一中周爱国老师的身上:那是2005年6月的一个深夜,高一331班寄宿生黄奖华严重中暑,晕倒在宿舍里,周老师闻讯后,背起黄奖华就往县人民医院跑。一路上,汗水湿透了他的全身。值班医生说:“幸亏送得及时……”可值班医生的话还没说完,周老师却晕倒了。原来周老师当时正忍受着胆囊炎疼痛的折磨,身体很虚弱啊!当时,在场的医生和匆匆赶来的家长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都说:“周老师,您真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啊!”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隆回一中经常上演着:有老师因病声音嘶哑,却从未耽误过一节课;有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常年为学生免费补课;有老师怀揣着医院的住院通知,仍然坚持上课,甚至在被迫住院期间也忍不住三天两头回来看学生……朋友们,是什么让我们泪流满面?是什么让我们感动万分?是爱,是责任!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责任是教师最崇高的付出。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为了加强师德建设,隆回一中还建立了“师德责任制度”。这个制度规定,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任务,全体教师还分别承包各班的成绩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几个学生,承担起四种角色——像父母,体贴关怀;做良师,鼓励指导;成益友,排忧解难;当医生,沟通引导。师爱流淌在平凡的日子里。师德责任制满足了学生渴盼常沐师爱的需求,教师一句温暖的话,一句真诚的赞美,都会在学生心中点燃一盏明灯,激起学生前行的信心。
一个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我特别喜欢听您的课。因为每当我看到老师对我微笑,我就倍感温暖。让我知道老师是爱我的,所以我不能对不起您。”话说得很质朴,却让我感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老师的爱,是学生心灵永恒的支点和动力。用爱做支点,学生就有希望。用责任做杠杆,就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诵读这意味深长的诗句,我感到万分的骄傲与自豪。整天倘佯于学生和家长中间,望着一张张笑脸,听着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感受着心与心碰撞时的那份快乐,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靠的是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那么,我们教师又靠什么来支撑我们无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爱与责任!如果没有爱与责任,隆回县西洋江镇苏和完小的廖龙玉老师怎会35年如一日,青春无悔地坚守在贫困的大山?如果没有爱与责任,隆回二中贺春晖副校长怎会在 11年前被诊断出患有结肠癌后仍带病坚持工作,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如果没有爱与责任,隆回县侯田中学周建成老师怎会在深夜备课时累倒在书桌上,再也没有醒来?
皱纹可以爬上我的眼角,青丝可以变成斑白的华发,岁月可以老去我的容颜,韶光可以在日复一日的尘土中消逝。然而,唯有爱与责任,才是我们教育永恒的源泉。唯有爱与责任,才是我们教师最美的语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许清贫,也许无奈,我们无法割舍的是心灵深处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在传递生命的火炬,我们在播撒希望的种子,我们在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我们坚守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用生命捍卫爱与责任的光辉誓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