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有关师德的事例

有关师德的事例

发布时间: 2021-10-13 15:22:10

A. 有关尊师重道的例子2016

尹喜拜师
尹喜是西周时的一位贤大夫,自幼喜好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能知前古而见未来。一天,他仰观乾象,见东方有紫气相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于是请任函谷关令。在关上他叮嘱守关士卒:“数日之内将有大圣人路经此关,汝等见有形貌脱俗之人要立即禀报。”同时派人洒扫道路,夹道焚香,以迎圣人。几天后,尹喜闻报有位白发老翁道骨仙貌,驾青牛之车欲出关,立即赶来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翁说:“吾乃一介布衣,如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见教?”尹喜道:“吾早得神明示象,已在此恭候多日,诚望圣人赐教。”老翁道:“汝何以知之?”尹喜道:“吾好观天文,略知变化。去冬十月,天圣星西行过昴;今月之初,和风立至,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紫气浩荡,长达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绝非一般之神;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圣人必乘青牛之车来也。今观圣人神姿迥绝,望指点修行之道。尹喜感恩不尽。”老翁见其求道至诚,心慈人善,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亦知汝,当得度汝也。”尹喜非常高兴,叩头问道:“敢问大圣人姓名?”老翁道:“吾姓字渺渺,非可尽说,今姓李,字伯阳,号老聃。”尹喜听说是老子,焚香叩头,恭敬地拜其为师。
老子把自己关于道德以及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见解,写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授与尹喜。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虔心修行,弘扬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后来修成大道,被称为尹真人。
孔子的学生们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桃李满天下,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对学生言传身教,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他的学生们衷心地尊敬老师,以对父亲之礼对待孔子,视师志为己志,实践和传播道义,把行义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如颜回“安贫乐道”、修身和严格遵守礼仪,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宓子贱“鸣琴而治”,以礼乐之道施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德入民心;子夏整理书籍,从事教育,善化民众。
孔子的学生们跟随他不辞辛苦地周游列国弘道,当有人诽谤孔子时,他们站出来为老师辩护,扞卫老师的高尚人格,如子贡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子路追随、保卫老师忠心耿耿,他们对老师的崇敬正如曾参所说:“老师的盛德好象纯洁的江水冲洗过,又象秋天的阳光照耀过,还象广阔无边的天地一样圣洁。”曾参继承、弘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坚定不移地推行仁政,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维护正义而直到永久,不是很遥远吗?”。
唐太宗教子尊师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对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当着王圭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
唐太宗曾下诏说:“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黄帝学太颠,颛顼学绿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五学虢叔,……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他一方面强调尊师重教,专门下诏书规定了对待老师的礼遇,并教诫皇子们见师如见父;另一方面鼓励老师对皇子的过失极言切谏。各位老师都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与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九皇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他更加严格要求,李治每次听了父亲和老师的教导,都是毕恭毕敬地肃立,然后感激赐教,表示一定“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敬师德、学师德和永铭师恩。

B. 求:名人师德小故事

苏轼在二十岁前一直在故乡眉山专心学习。仁宗嘉枯元年(公元1056年),他同其弟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初次离开眉山,并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顺利地考上预备考试的两兄弟,又一起参加第二年春季的科举,苏轼一举进士及第。此次科举考试的知贡举(监考官)是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及梅尧臣,欧阳修一心提倡古文,以挽救当时文坛浮华不实的流弊,当他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时,十分惊讶,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作品,本来想取第一名的,考虑很久,为了避偏袒之嫌,终于取了第二名(后来原先应是第二的曾巩,反倒成了第一。),苏轼的春秋对义则考了第一。殿试(皇帝亲自口试)时,他献上二十五篇进策,很得仁宗皇帝的欣赏,于是将苏轼评为翰林学士。欧阳修当时对人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意即 "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可见欧阳修当时拨摺后进的爱心。后来,苏轼及苏辙均拜欧阳修为师。

C. 跪求!!有没有一些古代著名教师体现自己师德高尚的例子,记住:要著名哦~~~‘

孔子在招生、教育对象上,不分地域,不分华夷,不分身份等级、富贵贫贱等等。“有教专无类”教育思想是中华传属统师德.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现了他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http://column.bokee.com/85224.html
这个网页上有关于孔子的师德表现.我已经看过了.有些还是满有用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D. 求一能体现教师高尚师德的具体事例 不要夸张的 谢谢~~急用!!!!

把学生当做总觉得孩子一样爱护

E. 关于师德的例子

文化巨人——孔子的师德故事

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追随、侍奉、保卫他,他们随他一起奔波行道,周游列国,备受艰辛与饥饿而毫无怨言。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当遇到危难时,则舍身护卫。夫子逝世,弟子们如丧考妣,皆在坟周服丧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其尊师重道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籍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

望采纳,谢谢!

F. 关于教师无私奉献的事例

1、她叫王丹霞,浙江省温州华侨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教师,今年36岁。虽然她年纪轻轻,但是在温州市却倍受尊敬。虽然她不富有,但她的学生却不乏百万富翁!

18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得王丹霞走进了烹饪职业教育这个领域,本想简单学门手艺、谋个职业的她,却没想到渐渐与烹饪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丹霞为了练就一手高超的烹饪技能,一年时间里,她换了7把菜刀,切了30000多块生姜、1000多斤萝卜。

为了对各个菜系有充分的了解,她自费去了上百家酒店。仅菜谱笔记就写了2万多字。别人去旅游是看风景,王丹霞去旅游是逛菜市场逛酒店。

要成为一个烹饪大师,不仅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而且需要深厚的底蕴。1997年,王丹霞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了烹饪大专课程。

在烹饪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王丹霞进行了许多探索。学校烹饪专业课程由最初的三门增加到此刻的六门。她在全省首创了《菜肴旁边装饰》课。还担纲主编了浙江省烹饪专业通用教材《之江菜谱》。

由于技艺高超,2000年王丹霞成为国家级烹饪考评员。由于技艺高超,温州的一些大酒店多次以近百万年薪聘请王丹霞。国外的亲戚也让她出国开餐馆。但是王丹霞都婉言谢绝,依然坚守在职教的讲台上。

王丹霞痴迷烹饪技艺,痴迷职业教育。18年里,她培养了近2000名烹饪专业的学生。有9个国家级烹饪大师、15个省级烹饪大师、8个国家级烹饪技师。

她的许多学生毕业后,在杭州、温州等地大酒店,担任了厨师长、行政总厨。有人以前说:在温州有饭店酒楼,就有王丹霞的学生。由于王丹霞的学生烹饪技艺高超,意大利政府特许来自华侨技校的学生在当地优先开业。

"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是王丹霞的追求,她经常对学生说:上帝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上职业学校同样有广阔的前景。

2、在甘肃山区有位叫张学成的小学教师,被人称为教坛的保尔。他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甘为奉献者之一,他的事迹使无数的读者闻之落泪。

他任教的小学是当地条件最为艰苦的地区。就在张学成任教不到一年的时候,接二连三的不幸降临到他身上。先是一次普通的静脉注射,意外地使他下身偏瘫;接着,他的左腿在进行化疗时,不慎造成大面积烧伤;此后,他的左脚又遭到感染做了植皮手术。

1998年秋季,他又被医生告知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而且可能会发生癌变。病痛折磨着他的肉体,但并没有削减他对教育的热爱。路不能走了,他让妻子牵着毛驴接送;讲台上站不住了,他就趴在讲桌上讲课;学生们多次哭着把老师抬进教室。

冰雪天里,妻子抄起铁锨在前面为他铲脚窝,张学成紧跟身后,一跌一撞地向学校走去。一段正常人只需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夫妻俩却搀扶着足足要走5个多小时。

他对学生关爱备至,即使在债台高筑、生活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仍然经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贫困生垫交学杂费、买学习用品。他身残志坚、扎根山区、献身教育的事迹被广为传颂,被人们誉为“教坛保尔”。

3、地震发生时,谭老师正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开始剧烈地抖动。谭老师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听到老师的喊声,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可还有四名同学已经来不及冲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名学生。随着轰隆隆一阵响,水泥板重重地砸在谭老师的身上,房子塌了。

经过一天一夜的搜寻,谭老师和四名学生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学生们都还活着!”

4、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教学楼例行巡查,突然,一阵地动山摇,“不好,地震!”苟老师脑海中出现了这个可怕的念头。

出于本能,他大声地喊叫,让学生赶快逃走,可他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地冲回教学楼救出学生。

当他再一次冲到三楼抱起两名孩子向楼下跑时,顶楼轰然坍塌,一块重约一吨的砖块和混凝土砸向他的小腿,他将两个孩子“藏”在怀中,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从天而降的砖块。

“我……恐怕……不行了,快……快……快救孩子!”他对前来营救的老师们说道。12 日下午 4 点 20 分,在被转往县医院抢救的途中,苟老师因伤势过重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这一天距离他新婚的日子刚刚过去 10 天,他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孩子们安然无恙。

5、5月12日14时28分,武都镇五通村幼儿园的10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王光香守着大班27名孩子。一声巨响,教室剧烈摇晃起来。“孩子们,地震了,快起来!”王光香叫醒了孩子,但房屋的剧烈抖动却让孩子们万分惊恐不知所措。

“快跑!快跑!”她呼喊着让孩子们往楼下跑,还一个转身将靠近自己的两个孩子搂到怀里,急速向楼下冲去。刚到楼下,3层教学楼三分之一的墙体轰然倒下,浓浓的烟雾中,孩子们无助的哭喊声从废墟里传来。她没来得及喘气,又一次冲进岌岌可危的教学楼。

一次、两次、三次,强烈的责任心驱使她义无反顾地往返于教室和操场之间。王光香前后6次冲进教室,抱出10多名孩子,此时,大班27个孩子只剩下睡在最里面一张床上的两个小女孩。

身护两个女童她却再没有出来,“大班还有两个在里面,你看着她们,我进去抱!”将25名孩子让身旁一位老师带到安全地带,王光香第七次冲进了摇摇欲坠的大楼。“王老师!王老师!”寻着两位女孩的哭喊声,王光香冲到墙角正准备抱起两个孩子往楼下冲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墙体顷刻再次发生崩塌。

G. 关于老师的名人事迹!!

3月31日中午12时10分,金坛市城南小学低年级学生排队出校门前往金沙影剧院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带队教师二(1)班班主任殷雪梅在确认东西两面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下,领着学生沿斑马线过南环二路。此时,突然由西向东疾驰过来一辆白色桑塔纳轿车,同时带护学生的杨旧生老师连忙示意停车,并大喊:“有车,快闪开!”伸手将身边的学生推回到校门口,可小车以保持100码的速度飞驰而过,已挨近路南边的殷雪梅老师听到喊声后迅捷反应过来,回身张开双臂,将正行走在路中央的六七名学生一起扑推到路边,学生们的生命保住了,殷雪梅老师却被小车带抛出25米,飞落在一片血泊中……送医院抢救至今,殷雪梅一直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殷雪梅老师从教30年,先后在涑渎中心小学、城东中心小学、华城中心小学、虹桥小学、城南小学任教,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像慈母般爱护学生,深受学生、家长爱戴。1991年被评为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4年度被金坛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并在教师节表彰会上代表优秀教师上主席台发言。忠诚事业 爱生如子 无论是在最初的村办小学任代课教师,还是到现在的局办学校成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殷雪梅老师都视教育工作为神圣事业,她长期从事低中年级教育教学,体贴入微,对学生做好关键的启蒙教育,期间倾注了她无数心血,也体味到无尽欢乐。 每年秋学期接受新一届学生,其中总有几名先天或生病导致的智力低下的孩子,其他班主任老师不太愿意接受,但只要校领导跟殷雪梅老师一说,她都愉快地接纳这些特殊的孩子。 1999年秋学期开学第一天,一名叫陆俊的弱智学生看到殷老师向她走过去,竟跑到路边捡起一块砖头高举着要砸过去,幸亏到校检查开学工作的教育局工作人员及时上前抢夺下砖头。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老师平时予以他更多的关注,本来有很多生活坏习惯的陆俊,经过殷雪梅老师几个月的“调教”,完全像变了个人似的。 前年五一长假前夕,周盼同学突然持续发热,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白血病,其父母自以为是在校课外活动中受伤而致,失去理智抱怨学校和老师,殷雪梅老师理解家长心情,不计较他们的态度,校内校外奔波,为之筹款几万元治疗,周盼转院至苏州儿童医院后,殷雪梅老师又多次搭车前去探望、慰问,后来,周盼父母明白病因真相后,专门到校向殷雪梅老师道歉并致谢。 班上刘臻贤因缺钙走路不稳,前年冬天,另一个同学把他挤跌进水桶里,衣服湿透。殷雪梅老师得知情况后,把他抱到传达室,放进被窝里,用取暖器对着烘烤,她又解开自己的衣服,把刘臻贤的小脚放到胸前取暖。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殷雪梅老师凭着满腔热忱踏实工作,以她的崇高师德赢得同事和学生及家长的信任。有很多家长都要向殷老师表示点什么,但她都婉言谢绝了。 殷雪梅老师儿子外出上大学后,她在校吃完午饭不休息,把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补差,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生吴振兴非常调皮,喜欢多动,殷雪梅老师每天都要为他洗几次脸,家长总觉得过意不去,多次委托也在学校做教师的亲戚约殷雪梅老师赴宴,以表谢意,可殷雪梅老师总是说:“看到孩子有了进步,我比什么都高兴,还吃什么饭呢?”做饮料生意的家长托亲戚给殷雪梅老师家里送了些饮料,殷雪梅老师见推脱不了这位人物信息来源于 名人网 原文链接: http://www.mr699.cn/story/my_biz.asp?id=6042

H. 古今关于具有良好师德师风文人的例子

孔子

热点内容
多的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07 00:54:37 浏览:517
关于地理的诗 发布:2025-05-07 00:35:37 浏览:727
二年级语文词语表 发布:2025-05-07 00:19:34 浏览:381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 发布:2025-05-06 23:43:19 浏览:45
化学品出口 发布:2025-05-06 23:23:29 浏览:236
福建女教师危秋洁 发布:2025-05-06 23:12:50 浏览:545
卧薪尝胆历史人物 发布:2025-05-06 22:26:37 浏览:539
高一物理绪论 发布:2025-05-06 22:18:38 浏览:850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发布:2025-05-06 22:17:54 浏览:161
广安教育平台 发布:2025-05-06 22:02:05 浏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