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访过程
幼儿教师家访,有利于了解幼儿情况,并解决幼儿的一些问题行为,争取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从而大大地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效率,另还可以增进幼师和家长的关系,是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1.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能为家长提供适合于幼儿自身发展的建议,针对性强,有助于幼儿形成富有个性的健康人格。
2.有助于对有特殊问题的幼儿性格的塑造。通过家访,找出造成孩子性格特殊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孩子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性格内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等。
3.有助于家教经验的分享。家长中也有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实际有效的经验,不仅教师可以从中获益很多,而且通过家访,教师将这些经验介绍给不同的家庭,使好的经验得以分享,好的方法得以推广。
(1)幼儿园家访过程扩展阅读:
1、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以及在家的表现,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情况,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学校的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访:
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
主要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这种指导方法比较灵活机动,便于进行,而且指导得比较具体,更具有针对性。
Ⅱ 幼儿园家访,家长应该怎么写意见
我们非常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 和对我们孩子的耐心教育。 希望老师再接再励, 对孩子多加鼓励, 启发孩子的兴趣, 潜力和奋斗精神, 还希望老师多与我们联系, 报告孩子的情况 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配合你们的教育工作。
Ⅲ 幼儿园老师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家访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家园合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家园能否合作好,建立彼此接纳的情感基础是十分必要的。而家访正是教师主动争取家长、幼儿接纳的具体行动。同时,家访还为教师、家长结成教育合作伙伴奠定了基础。 首先,应明确家访不是教师单方面影响家长,而是双向互动的。在家访前,通过新生入园前的家长会,教师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及班级的情况、家访的意图,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教师所介绍的内容进行思考。这样,在家访进行中,有利于改变教师讲、家长被动听的不利地位。 最初,我们没有认识到家长会与家访之间的联系性。采取了先家访后开会的程序,家访效果不够理想。教师走入家庭,本应去听家长对幼儿的情况介绍,从而有的放矢地制订保教工作计划。但因家长对园内基本情况、幼儿入园后将出现什么现象均不了解,所以,家长更愿意多听教师的介绍。本应是家园双向沟通的好时机,却变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看到家长有许多地方不明白,教师心里也很着急。所以,有意无意中,便将双向沟通变为单向的布置任务,家长只是被动地接受。 亲身实践后,我们进行了调整,将新生入园前的家长会作为家访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会议中,从幼儿园总体概况到幼儿入园前应做的物质准备、精神准备,到何时去体检,应注意什么,逐一向家长进行了介绍。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受到教师愿同家长携手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真诚态度。会后,家长主动向教师介绍,包括家访路线、家访预约时间、联系电话等。家长迫切要求教师家访的心情与前一轮的家长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家长反应可以看出,家园合作并不难,只要教师献出真诚之心,家长便会伸出热情的双手。 此次,在家访过程中,迎接教师的是一张张笑脸,沟通气氛宽松、自然。部分家庭为迎接教师的到来,老少三代同时等候在家中,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地向教师描述孩子的生活情况,讲述已经进行的物质准备、精神准备工作。如利用休息日与孩子共同购置物品,请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利用散步的机会,带孩子到幼儿园看看,进一步熟悉环境……家长所做的一切细致的准备工作,都与前期的家长会密不可分。家长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已经自然地介入到了教育之中。正式开学后,幼儿的分离焦虑期明显缩短。可以说是家访开启了教育合作的大门,是家访使家长不再对老师敬而远之,是家访使教师、家长共同承担起了教育的责任。 此外,家访的另一重点是请家长做好精神准备。在家庭中,幼儿得到的是二对一、四对一甚至是六对一的照顾。入园后转为集体生活,作为家长应首先面对现实,相信幼儿的能力。交谈中,教师可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供家长参考。同时,还可请家长客观地向幼儿介绍幼儿园,鼓励并带动幼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向幼儿介绍在园的愉快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规则。应注意既不能将幼儿园讲得过于完美,也不应在幼儿做错事或对幼儿提出要求时,以上幼儿园来恐吓,要使幼儿在头脑中对上幼儿园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家访使教师、家长之间达成了共识,并使教育者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最终使幼儿受益。
Ⅳ 幼儿园老师家访会有些什么内容
基本内容就是老师与家长了解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基本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下认识老师,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一般会了解一下情况:
1、宝宝叫什么名字?有小名吗?
小班小朋友叫小名会更亲切
2、宝宝是几月份生的?
了解孩子的月龄大小
3、宝宝身体情况怎么样?以前有没有生过大病?有没有什么过敏的或者其他需要幼儿园特别注意的?
了解孩子的健康情况,家长一定要如实说,不用担心老师会有想法,老师会照顾好孩子的。
4、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有没有上过托班?
如果上过托班,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会好些,如果没上过托班上过早教也可以告诉老师
5、宝宝平时是自己吃饭的吗?一顿饭大概要吃多久?会挑食吗?
了解孩子的吃饭情况,需不需要成人喂饭等。
6、宝宝从小是谁带大的?以后谁会主要负责接送?
了解孩子从小的依恋对象,并提前知悉接送的家长。
(4)幼儿园家访过程扩展阅读:
一、家访意义
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是增进学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家访目的
1、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以及在家的表现,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情况,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学校的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Ⅳ 幼儿家访过程怎么写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幼儿园家访记录:幼儿园教师家访总结 这学期农场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我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对于今后的保教工作、幼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在园领导的指导下,宋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极大的热忱积极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我们小班全班共有11名幼儿,家访11户,访问率达100%。而此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家访计划,针对每一名幼儿的特点,设计好内容,预先通知家长,约定时间。我们不怕天冷路滑,自始至终没叫一声苦,没说一句怨言,按照园里的部署,认真完成了任务。家访时我们做到了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简洁易通,不让家长感到拘束,不随便在幼儿家里吃饭,不收家长的馈赠,做好家访记录。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通过家访,不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园配合,深层互动,和谐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幼儿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使我学到了许多,也领会了许多,而一名青年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领会中才能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地,抱着极大热情参加家访活动,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同时我坚信,家访活动是对我园、对教师、对幼儿都有益的活动,领导的积极组织,教师的积极参加,家长的积极配合,今年我们走千家,坚持不懈,以后定能走万家。
Ⅵ 幼儿园家访记录怎么写
约谈目的: 1、袁*家长未经老师和教务处,直接将幼儿送到我班三、四天,家长不与本班老师接触。 2、袁*小朋友行为习惯较差,刚开园几天,就有几个人报告袁*小朋友打人,拿别人东西。 3、深入了解幼儿,以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约谈内容: 1、询问家长为何不与本班教师打招呼,自己将幼儿送达本班,以致几天总是名册与幼儿人数不符。 2、袁*在班情况,自己约束力差是什么原因。 3、袁锐家长介绍到班原因: 不愿在原班呆下去,与原班其它小朋友打架以致原班家长、老师一致要求将袁*小朋友调离原班,否则不上幼儿园。家长认为袁*不错,年龄小,请老师多关照,家长也多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措施: 1、在活动中,多关照袁*,注重其自信心的培养,家园配合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家长比较忙,爸爸不在家,妈妈总是要上夜班,作业无人辅导,幼儿园布置的物品没能带,也要提请家长尽量多抽时间关照家教栏。 效果跟踪: 1、在一次美术课中,袁*拿着画笔半天不动,无从下手。我在旁边看见了,鼓励他“大胆画,没关系”,他小心翼翼的画了一笔,抬头问我对不对,我说“不错,接着画”,他又画一笔,又问我……如此反复,每画一笔就问我再怎么画,画得好不好,我不停的点头、鼓励。他终于高高兴兴的将作业挂在墙上的作业袋里。 自此,美术课上他的行为习惯变好了,注意力也集中了。 2、每次要家长带什么,我就将要带的东西写成纸条,叫他爷爷带给他妈妈,妈妈在根据纸条上的内容将东西准备好让他爷爷带来,因为他爷爷不识字,也不知道老师要什么,以后这样的纸条经常传递在家长和老师之间。 3、近期,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下,袁*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很大改善:再也没人说袁*打架、骂人了。袁锐开始动手做作业了,而且作业做得越来越工整,由开始的不做作业到做作业到独立完成作业,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的信心也受到鼓舞,他现在已经是一位能干的小朋友了。 他的转变也增强了我们对家园共育和特殊儿童转化的信心!
Ⅶ 幼儿园家访幼儿在家表现怎样填
家访记录表要先写你家访的目的,然后写孩子再远的表现,然后通过家访写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今后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望采纳
Ⅷ 幼儿园家访内容怎么写
幼儿园家访记录表内容1
家访时间
5月18日
家访对象
王浩宇
家访教师
李老师 刘老师
幼儿在园情况
浩宇在幼儿园是一个好动的孩子。幼儿的主观意识较强个别时候做错事情不听从劝导。
家访过程
1.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优点和缺点)。
2.了解家长对园和老师的要求与建议。
3.针对孩子的弱点谈谈家园共同引导的措施。
4.向家长说说本班教学情况。
要求家长配合情况
请家长能够根据本班教学在家引导孩子,针对幼儿主观、不听从劝导的习惯加强引导。
幼儿园家访记录表内容2
时间:11.24
幼儿姓名:洋洋
访问对象:爷爷、妈妈
教师:杨老师、刘老师
联系内容:
向家长介绍洋洋入园以来的各种表现、喜好、需求,询问家长有无需特殊交代的事情。
家长意见:
洋洋在家里很听话,很好带。不仅如此还经常做出一些特别搞笑的事情。洋洋年龄太小,比较依赖别人,在幼儿园是变速总哭?
教师意见及对策:
洋洋是我们班最小的宝宝,各方面能力还需要老师的帮助,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洋洋现在已经好多了。偶尔会哭几声,哄一下就会好。洋洋在幼儿园也经常做出一些特别搞笑的事情,是我们班的开心果呢!我们都特别喜欢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加强对洋洋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会多与他沟通交流,多鼓励他。
Ⅸ 幼儿园家访记录表内容
家访内容?
Ⅹ 幼儿园家访小结怎么写
家访工作总结
时间很快,一学期又到了尾声,这个学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仅有四个半月,并且这个学期结束也较早,以往都是六月底才结束的,今年六月24号就结束了,所以又些结尾工作的事我们比较匆忙的结束。总的来说我们与幼儿也一齐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一个学期,虽然其中也会发生一些小事,但我们也一步步的去改正,跟家长也是共同的去解决幼儿间的问题,由于每个幼儿的情景不一样,所以我们所针对的方案也有所不一样,此刻到了尾声我们有再一次对他们进行了一些总结,我们的谱访工作也全面开展了。在谱访中,让我了解到幼儿的思想及家庭情景,所以,我在园领导的指导下,进取的去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在家访中,首先对今年转来的十多位新生进行重点家访,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方面的情景。明白这些幼儿以前的一些习性。在家的状况。在家的脾气是什么。从家访中了解到这些幼儿各自有着不一样的特点。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得用不一样种的教育方法去引导他们。也了解一下家长在家对幼儿的要求是什么。以便我们更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在谱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疼爱,个别家长对幼儿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异常是家里有老人的幼儿,所以我们也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明白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职责,也是家庭的职责,提醒家长不仅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幼儿园里此刻很多家长往往会比较注重幼儿的学习状况,而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所以我们要去挖掘幼儿的那心里的部分。
在家访中,了解幼儿的状况是重要的,但同时了解家长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会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我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职责,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经过家访,不仅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园配合,深层互动,和谐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并且家长对幼儿教育也呈现出很大的区别,有些家长对幼儿过分的严厉,什么事都会以打的形式解决,造成幼儿容易构成反叛的心理,有些家长却一律的顺从,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异常是与家长坚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在家访中,教师与幼儿不是单方面的了解,也是双方面的互相了解,达成必须的共识。从而对以后的工作能更好的进行。还有在这次的家纺中,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期望他们暑期能到幼儿园来读暑假,让他们了解到其中的好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