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科学家访谈

科学家访谈

发布时间: 2020-11-19 08:12:59

⑴ 丁肇中访谈录(有删节)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


小题1:运用比喻(1分)引起话题,很自然,既表达了自己对被访者的赞赏崇敬,又不像直接夸奖那样俗套,这样也可以使双方关系更为融洽(2分);另外,比喻的运用,使文本更有情趣,进而吸引读者。(1分)
小题2:主持人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⑴科学研究的最初动因是什么?(就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好奇心)
如何理解科研中的自信与怀疑?(对研究方向是自信的,而研究过程中的怀疑是一种谨慎态度)
⑶怎样看待科学研究中的“孤独”(这个“孤独”就是一种独立思考,是一种学术合作的单纯性)
小题3:对丁肇中的这样行为,我以为,这既表现了他对独立思考的学术个性的坚守,也表现了他对世俗功利可能对学术研究纯粹性的破坏的高度警惕。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全部纳入学术活动中,又是我不赞同的,尤其是与学术合作伙伴,如果仅仅只是学术联系,而拒绝友情的渗入,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人是感情动物,丰富的感情生活,应该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可以尊重丁先生那种只要学术合作伙伴而拒绝感情交流的朋友的处世方式,但我不会效仿他这样的方式。

⑵ 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一次“科学家访谈”活动,你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完成了以

小题1:创办以“青春随想”为主题的专栏;张贴名人名言;举办演讲比赛;举行诗歌朗诵会、诗词赏析会等。小题2:这则名言的寓意是:年轻人要珍惜生命和时间,要善于利用每分每秒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取得成功,而不要等到年老体弱时,才懊悔自己年轻时的少不更事,虚度光阴。到那时再感到悲观失望已经是悔之晚矣!小题3:①“光阴” “时光” ②“踏入” “步入” 试题分析:小题1:联系此次活动的主题,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回答。小题2:这则名言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原意为: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小题3:根据词语意思仔细辨别,平时要加强对近义词的学习积累。

⑶ 求有关现在一些顶级科学家的访谈节目视频

贝克汉姆: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李政道(Tsung-Dal Lee 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美国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 7

⑷ 丁伟岳的人物访谈

盛会之际谈数学
——访丁伟岳院士
与那些在三四十岁时就做出瞩目成就而获得数学大奖的科学家们相比,丁伟岳的确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这位68级的北大数学系毕业生,在经历了近10年的生活磨炼后,终于在“文革”结束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并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丁院士现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在几何分析这一基础数学的前沿领域做出了令人
瞩目的成果,并因此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和求是杰出青年奖。由他指导的一个几何分析青年研究中心集中了一批优秀青年数学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记者:能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因为这说明您的工作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中重大的成果与进展之一。您如何看待这份荣誉?
丁院士:说实话,我不希望被邀请。因为一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做的还不够好;另一方面,我这个人不喜欢出头露面。但是这次数学家大会是在我们国家举行,我们要尽地主之宜,而且又有国际数学联盟的推举。
记者:通过您的个人生活经历介绍,我知道您是在33岁时才读的研究生,有人认为这个年龄似乎晚了点儿,您怎样认为?
丁院士:我不认为这对我的工作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人们普遍对科技不是很重视,当时环境很封闭,与外界无法交流,就算是你年轻、有能力,可是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在我33岁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可能是由于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影响,大家都倾向于考取数学专业。虽然晚了点儿,但是环境不一样了;而且,从做人的角度来讲,经过10多年的锻炼,不光是才智,还有心理素质,都成熟了许多。做研究要靠综合条件,关键是自己要踏实、认真、兢兢业业地去做每件事,不轻易追逐潮流。
记者:如今,在校的青少年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基础数学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不是很感兴趣,还有的学生显得性情浮躁,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请问对于这些人,您有什么希望和忠告吗?
丁院士:我认为这与当前社会的复杂情形有关,不全怪学生。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当时那样经受过艰难的生活,他们看到的更多是成功的例子,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年轻学生造成影响。做学问是项艰苦的劳动,准备期长,从读研究生开始,没有10年的苦读很难取得成果,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经得起这样的寂寞考验。但是要切记的是,那些找到捷径的只是个别例子,而且,这样的例子也往往是成功得快,失败得也快。
记者:您觉得我国的数学研究目前在世界处于怎样一种水平?
丁院士:与一些一流国家相比,我们的综合水平差距较明显。我国有好的方面,但不全面。数学研究领域分为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我们在分析领域一向很好。现在,留学生们正发挥着重大作用,他们一方面在国外进行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还在国内帮忙带学生。本世纪,中国有希望进入数学强国之列,这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数学研究者的奋斗目标。
记者:对于本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我国主办,您作为一名基础数学科学的研究者,此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丁院士:这对于我国数学的发展很有意义。中国是第一个主办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发展中国家,这表现了国际数学界对中国数学研究成果的肯定。在这次大会的筹备过程中,全国从上到下都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希望通过本次大会,人们对数学的了解能够多一些,对以后推进数学的普及与发展有好处,也对年轻人今后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产生正面影响。

⑸ 高中生物必修一科学家访谈对象

邹承鲁院士

⑹ 阅读下面的访谈 国外科普作品观对我们的启示①您若请一位中国读者举出科普作品的例子,他很可能想到《十


小题1:① 什么是科普来佳作;② 科普作源品的作用;③ 怎样才能产生优秀的科普作品。(1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对比论证。将国人对科普作品功能的看法和发达国家人们对科普作品的看法进行对比,从而突出科普作品在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上的作用。②举例论证 。列举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的例子,使“优秀科普作品对立志投身科学事业在专业方向选择上具有启迪作用”观点更有说服力。(1点3分)
小题3:①作品能传授科普知识;②更能唤起或激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③同时具有浓厚的人文(文学)色彩,能吸引读者。(1点2分)

⑺ 下面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一段访谈记录,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作文。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


好奇心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⑻ 科学家访谈能提炼出什么

第一,提炼出科学家的核心思想观点。

第二,提炼出科学家的主要思维方式。

第三,提炼出科学家的一些性格、信念和价值观。

第四,提炼出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

⑼ 写一篇演讲稿,选择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霍金,牛顿,爱因斯坦的),写两三件的主要事例。最好说一说怎样写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
爱因斯坦生长在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期,通过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努力,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伽利略和牛顿建立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由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建立,特别是由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发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得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理论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留给后人的,只是在细节方面的补充和发展。可是,历史的进程恰恰相反,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以太漂移实验、元素的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等。在这个新形势面前,物理学家一般企图以在旧理论框架内部进行修补的办法来解决矛盾,但是,年轻的爱因斯坦则不为旧传统所束缚,在洛伦兹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质上的变革。这一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这一理论把牛顿力学作为低速运动理论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内。它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而且还进一步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发展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原理,并且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四维空时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时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它并不是平坦的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他推断光在引力场中不沿着直线而会沿着曲线传播。这一理论预见,在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在日蚀观察中得到证实,当时全世界都为之轰动。1938年,他在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即从场方程推导出物体运动方程,由此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时、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论的研究,60年代以来,由于实验技术和天文学的巨大发展受到重视。 另外,爱因斯坦对宇宙学、用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量子论的研究都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要对社会负怎样的责任。
爱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但他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他认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当代的首要问题,他一生中发表得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言论。他对政治问题第一次公开表态,就是1914年签署的一个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声明。他对政治问题的最后一次发言,即1955年4月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20世纪思想家的画廊中,爱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与天地日月相争辉,他的科学贡献,人类将万世景仰。
本书不仅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而且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在书中,玄奥的物理学理论、传奇般的故事,在读者理喻20世纪历史文化进程的视野中,或许会形成一个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体画面。同时,我们将在历史氛围中去理解爱因斯坦,也将在现实情境中去悄然接受爱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爱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剑为当代物理学辟出一条新路,也曾以理性之剑挥斩人间的妖魔鬼怪,而今天,这把理性之剑在哪里?我们是否该去寻找这把理性之剑?这是爱因斯坦留下的一个硕大问号。每一个走向21世纪的人都该在这个问号面前沉思默想,都应该接过爱因斯坦的理性之剑,为和谐、公正的21世纪而努力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⑽ 推荐一些名人访谈或名人传记的节目或是论坛!!!

看看凤凰台的节目吧,风云对话采访的都是大人物,而且不像CCAV的访谈做的这么主旋律。其实凤凰的评论节目做的都挺不错的,它的几个评论员都很有名气。

热点内容
泰益欣生物科技 发布:2025-05-13 23:45:47 浏览:206
好未来语文 发布:2025-05-13 23:30:47 浏览:798
胃有哪些 发布:2025-05-13 21:28:01 浏览:31
教学用琴 发布:2025-05-12 15:51:55 浏览:241
嘉美通教育 发布:2025-05-12 12:47:44 浏览:677
生物国家集训队 发布:2025-05-12 11:14:08 浏览:444
师德教师学习永恒 发布:2025-05-12 10:35:37 浏览:846
学生调戏老师 发布:2025-05-12 06:02:30 浏览:14
抗癌生物 发布:2025-05-12 05:09:05 浏览:656
巨鹏生物 发布:2025-05-12 03:15:27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