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斯霞师德

斯霞师德

发布时间: 2020-11-19 09:01:56

如何理解师德修养

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⑵ 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有何建议

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

⑶ 斯霞的事迹为什么值得我们纪念

斯霞老师,一个毕生从事小学教育的普通老师。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能够如此有创新和魄
力:她创造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她尝试用“官话——普通话”来教学……她对学校她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对学
生无微不至的爱不得不让我们80后佩服。在看斯霞老师的资料的过程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更是坚定自己信念的过程,因为曾经为教学教育过程中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彷
徨过,失望过,甚至退缩过,但斯霞老师让我坚信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也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爱我的学生们。

我感动于斯霞老师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老师就是臭老九,在那个时候很多老师换了职业,而且还要承受很多人的嘲讽,还有阔绰的亲戚帮她换
好工作都没有动心,无论是何时一切都没让她见异思迁。这是什么吸引了她,是自己的梦想——做个优秀的老师。“人可以低贱,但不能没有梦想。”梦想决定了人
的人生之路。您,让我更坚信自己,我能做好老师这份职业!

我感动于斯霞老师对教育教学热忱的研究。她对教学的研究是踏踏实实的,是有目的的。斯霞老师堪称一位教育改革的弄潮儿,识字教学改革,她独树一帜;锲而不
舍,不断创造出新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她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充满了魅力,让孩子们不得不爱上她的课堂。她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
唤起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她觉得学生只有产生兴趣了,注意力才能集中,新的知识才能轻松愉快地接收进去。

我感动于斯霞老师那母爱般的教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细节感染着学生和孩子的家长。斯霞老师的心里只有学生,学生的衣食冷暖在她心里,学生的头疼
脑热在她心里,学生的举手投足在她心里,学生的学习品行在她心里,学生的一生未来都在她心里。斯老师爱学生是一种真挚的师爱。斯霞曾说:“我爱学校,我喜
欢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感到自己永远年轻。”学校与学生是斯霞老师的快乐之源和生活寄托。斯霞老师撒下了爱的种子,学生们也都把她看成知心的母亲一
样爱戴她尊敬她,愿意和她交流。这样的伟大而平凡的特级教师与普通老师的差距就是她们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不愿做的。记得很清楚上次听了魏贤娣特级
教师的讲座,感受到她的魅力,一个很小的细节让我无法忘怀,这是她对孩子浓浓的爱啊:一年级小朋友上厕所,她是女生男生分批带进厕所,每节课下课都是如
此,分发卫生卷纸,教女孩子们怎么擦屁股,怎么拉裤子,不厌其烦,带着学生们洗手,这样的如此细心地老师带出来的孩子卫生习惯肯定好啊。她们能成为特级教
师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能想到很细微的地方。值得年轻老师学习啊!

斯霞老师不愧为一代师表,人师楷模。她的高尚师德和精湛的教艺,是我们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继承。

⑷ 斯霞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代教育宗师斯霞已经故去,但她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却享用无尽。最近参加了一个论坛,主题是“基于教学文化的课堂变革”,在主持人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的引领下,对教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又在某地上了一堂课,与组织者进行了对话,越发觉得教学文化对于一个老师是多么的重要。

论坛上,成所长给我们列举了一个案例,大致过程时这样的:

师:……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其实,斯霞老师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们: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但是,这个“告知”一定是空洞的,等于没有告诉。只有与孩子对话了,让知识从孩子自己的心灵中产生出来,这个知识才是有根的。在这个案例中,斯霞是多么地具有儿童情怀!她爱孩子,孩子回答错了,她让其他孩子“不要笑”,因为她懂得,任何孩子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在犯错中收获的过程。她懂得一个知识可能会从哪些“素材”中产生出来,她知道什么是大概念,什么是小概念,大概念如何变成小概念。她也知道,一个老师如果不懂得大概念和小概念的联系的话,就休想有层次地让孩子获得顿悟。她更知道,自己如果不爱这个国家,不对自己的祖国有深深的情怀,也是很难让孩子们懂得“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的。

什么是好的教学文化,就是首先要求老师心中有孩子们,脑中有知识链,精神很富足,灵魂很纯净。其次,就是要求教师能够用以上的情怀将知识分成阶梯,让孩子拾级而上,然后看到明亮洞天,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今天我也上了一节课,令我感到激动的是,我仿佛能够做到“心中有孩子们,脑中有知识链……灵魂很纯净”了。然而,课堂感觉并不是很好,整个过程感到很模糊,很混沌,不清晰。组织者跟我交流说:“就是感到你有些马虎。提问没有层次感,知识不是一步步出来的。”是啊,我恍然大悟。他还是说:“光是跟着孩子走还是不行的,教师心中要有巧妙地教学设计,要能够领着孩子一路领略知识的花朵,最后进入到浩瀚的知识花海。”很有道理啊。

再回头看斯霞老师的课堂,她也是顺着孩子的路子走的,不同的是,她总能让孩子领略到知识的花朵。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斯霞老师与孩子建立了一种真正的“主体间性”的互动。我今天的互动,有学生,却没有老师。斯霞老师的互动,既有学生,同时教师也没有退居幕后,而是同样与孩子站在课堂中央,与孩子进行“知识”的交互。

是啊,什么是好的教学文化呢?就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了真正的“主体间性”的“知识”的交互关系。教师有灵魂,学生有灵魂,教师有知识,学生也有知识。只有这样,教学所产生的文化才是和谐的,阳光的,温润的,有爱的。

其实,做到这一点真的不难。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首先自己要读书,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明晰的认识;其次,要尽量让教学过程有设计感,就是要将课堂当成一个整体来雕塑。不难在哪里呢?就在于这两点,教师原本是能够做到,也应该做的。

然而,也难。

热点内容
泰益欣生物科技 发布:2025-05-13 23:45:47 浏览:206
好未来语文 发布:2025-05-13 23:30:47 浏览:798
胃有哪些 发布:2025-05-13 21:28:01 浏览:31
教学用琴 发布:2025-05-12 15:51:55 浏览:241
嘉美通教育 发布:2025-05-12 12:47:44 浏览:677
生物国家集训队 发布:2025-05-12 11:14:08 浏览:444
师德教师学习永恒 发布:2025-05-12 10:35:37 浏览:846
学生调戏老师 发布:2025-05-12 06:02:30 浏览:14
抗癌生物 发布:2025-05-12 05:09:05 浏览:656
巨鹏生物 发布:2025-05-12 03:15:27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