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模式
歌曲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还要回到音乐中。在师生整合、延伸、概括后,在悦耳的乐声中,在欢快的舞蹈中,音乐课落下帷幕。
㈡ 少儿英语培训哪家比较好
高中英语培训班怎么选?上高中英语培训班有用吗?
现在英语这个科目很重要.大家也能知道,但是还有很多的同学在高中英语成绩一直不是很好.还想要通过外面的补习来提高自己的成绩.但是也不知道找到一家合适的高中英语培训机构也是很难的.也不知道上这个培训班到底有用没有?
英语培训机构
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找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不要让孩子们围在一团打打闹闹,找一家高中英语培训好的机构,还是很有帮助的,对学生也好.
㈢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学校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夯实有效教学,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中要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讲求实效,持之以恒。以孩子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培养发展中的孩子,成长中的孩子。促进学生内涵的发展,培养幸福学生。在参加校本学习中,听了赵校长的精彩讲座,通过和各位老师的交流和研讨,纵观各地教学模式,明确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 加强预习(自学)
课前预习有三大好处:首先,预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第二,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重点,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第三,通过长期的预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在前一天或课前几分钟。
要“先学后教”。教师要简明扼要的提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学习时间,完成自测题。
自学有三个特点: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主体式:目标任务三维主体式,任务落实到人,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二、 注重互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交流感悟,加强质疑释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问题,积极思维,讨论问题,寻求结论,解决问题,力求突破。教师启发点拨,辨疑解难,启发发现,启迪思维,引导迁移,鼓励创新,,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易混,易错,易漏点进行有效的讲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以学生为主体”,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的流动、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 一)、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做到三种角色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在互动学习中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合作关系,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教师在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 二)、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
为了有效地开展高互动学习,保证“互动学习”在实践中取得较高的效率,在互动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论是“互动”、“合作”、“交流”,都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互动前,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没有独立思考的互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互动的效率、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就不能产生碰撞,不会产生共鸣,不能受到启发。互动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而应是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互动,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独立思考是互动的基础,引导有深度地独立思考和探究是进行互动的基础,更是建立自主、合作、互动等探究方式的核心。
2、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认真倾听的习惯
交流是互动学习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互动中得出的知识、方法、结论,都要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一个人会不会“听”是有很大区别的,那种时刻想说而不愿听别人讲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倾听”的快乐,更体会不到“倾听”所带来的收获。此外,这种少数人在“互动”中独霸课堂的现象,不仅不利于信息的多向交流、破坏“互动”的氛围,而且最终也将影响合作学习整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仅是互动学习中必要的习惯养成,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必要步骤。因此在互动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已的观点,养成会说的习惯;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 三)、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时机的选择
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时机,真正让互
动学习体现其价值,而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那么教师如何准确把握互动的时机呢?1、在需要探究时进行互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进行互动。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新难点需要处理时。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进行互动,这时的互动学习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3、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进行互动。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互动学习的有效时机。
( 四)、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多元性
在互动学习中,评价内容和形式应体现出多元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的创新与发现,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因此评价时应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个性。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唤醒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互动的价值,组织开展好师生互动,真正使互动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 、 注重训练(作业 检测 实验)
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向每节课要质量,课堂上尽力完成学习任务。向每天要质量,对课堂上完成的练习要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找相关学生个别辅导,每星期的周末必须对部分学生一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必须掌握最基本内容,比如:“课堂练习必须题、基本背诵内容、基本公式规律、课内知识点的积累等”。重视学困生,让学生建立互帮小组。训练要扎实有效、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四、 注重总结与反思
课后进行总结与反思,交流本节课的 学习体会,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总结,如成功、存在的问题。撰写错题集等。
五 、 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
经过不断地实验研究,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但不模式化。 只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与思俱进。总会找到恰当的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变重教轻学,转变为教学并重,变系统传授为启发指导,让学生爱学、乐学、成长、快乐。
㈣ 小学语文教师师生互动方法存在问题及策略作为论文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
课堂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课堂模式。成功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在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上,教学方法灵活,师生关系和谐轻松,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和谐统一。而教师积极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模式,就能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构建“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构建“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助,形成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的相互作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变化的,要突出互动、互助、互联、互促。互动,主要指教师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活动,同样,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相应的活动;互助,主要指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彼此合作;互联,即教师、学生、课程、环境连成整体,不能被视为孤立存在;互促,即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㈤ 外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区别是什么
上课方式的差异
国内大学的上课方式一般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而在国外,老师非常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会鼓励大家调动自己的思维去讨论问题,要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而且经常会有大的作业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团队去完成,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自我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具备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能力,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包容、尊重、合作等职业精神。因此很多自觉性差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授课方式。 同时由于国外的大学一般都是“宽进严出”,顶尖大学更是“难进难出”,因此“混文凭”的想法在那里行不通。
专业选择的限制
有一些专业,国内外的体制是不一样的,典型的如医学、法律、会计等。由于医学体系、法律框架、会计准则等国内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异,这些专业的国内本科生想去国外读本专业研究生的限制较多。 比如说,中国的医学院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办法申请国外的医学院,或者要录取你的话你要从本科开始读起。而法律专业的学生也要重新读法律本科或者类似于本科课程的学历才能申请成为当地的注册律师,直接读研究生虽然有通道,但是毕业后是不能申请成为律师的,换句话说,只有回国一条路。会计专业的情况稍好一些,因为许多大学开设了针对非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以注册会计师为目标的硕士课程,而你在国内大学学的会计知识很多是不被承认的,因此如果要出国深造的话不得不重头再学。目前我国紧缺的精算师人才,由于精算专业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因此学生一般也只能去国外读。教育以及其他一些需要职业协会认证的专业均存在类似的情况。
㈥ 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有哪些问题
师生“互动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高中政治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正在冲击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有诸多问题,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完善,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1 师生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中,师生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运用各种手段,真正互动起来了。然而,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以及和同事互相听课的过程中,总觉得师生互动还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差。
一是师生互动教学成形式主义。有的教师为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而设计师生互动活动,效果如何没考虑,师生间互动交流成为“走过场”,“做秀”、“装点门面”的作用,从而失去真正的教学意义。
二是师生互动教学设计出偏差。本人在听课学习中,有时发现教师布置学生学习任务后就在教室里兜圈子,学生则冥思苦想,教师似乎成了旁观者,仅仅是看看哪些学生回答的答案与教师的一致。还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较为简单,师生一问一答,也称为师生互动教学,使互动教学沦为机械重复。学生学之无味,造成不良的教学氛围和效果。
三是师生互动教学形式出偏差。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公开课一堂课经常的形式是同桌讨论、小小组讨论、大组讨论,似乎缺了哪一个讨论这堂课就不完善。过分追求完美的环节,唯恐漏掉任何一种讨论形式。最后是形式是面面俱到,教学效果却是相形见绌。
四是师生互动教学定位出偏差。听课中我经常看到是大组讨论,大组讨论究竟有多少成效?学生听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是真正的互动教学的典范吗?课后进行学生访谈,他们大都是一脸茫然。这种讨论值得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