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有关师德的小故事

有关师德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4-01-15 15:26:39

㈠ 古代弘扬师德的故事

① 古代师德小故事

文化巨人——孔子的师德故事

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追随、侍奉、保卫他,他们随他一起奔波行道,周游列国,备受艰辛与饥饿而毫无怨言。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当遇到危难时,则舍身护卫。夫子逝世,弟子们如丧考妣,皆在坟周服丧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其尊师重道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籍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② 求:名人师德小故事

苏轼在二十岁前一直在故乡眉山专心学习。仁宗嘉枯元年(公元1056年),他同其弟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初次离开眉山,并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顺利地考上预备考试的两兄弟,又一起参加第二年春季的科举,苏轼一举进士及第。此次科举考试的知贡举(监考官)是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及梅尧臣,欧阳修一心提倡古文,以挽救当时文坛浮华不实的流弊,当他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时,十分惊讶,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作品,本来想取第一名的,考虑很久,为了避偏袒之嫌,终于取了第二名(后来原先应是第二的曾巩,反倒成了第一。),苏轼的春秋对义则考了第一。殿试(皇帝亲自口试)时,他献上二十五篇进策,很得仁宗皇帝的欣赏,于是将苏轼评为翰林学士。欧阳修当时对人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意即 "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可见欧阳修当时拨摺后进的爱心。后来,苏轼及苏辙均拜欧阳修为师。

③ 师德感人小故事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了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唯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止谤” *** ,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屎。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是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加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好呀,你瞧,他写的这副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仗!”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上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伏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肯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勇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春节里,朋友带了他去一个同事家拜年,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来客没人时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脸色严肃。那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袄儿贴在那裸体上,大家才嗤嗤发笑起来,故意指着裸着的胸脯问他: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玩得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妈妈的奶!”说罢又忙他的操作。男人们看待女人,要么视为神,要么视神是裸肉,身上会痒的,却绝口不当众说破,不说破而再不会忘记,独处里作了非非之想。我看这年历是这样的感觉,去庙里拜菩萨也觉得菩萨美丽,有过单相思,也有过那个——我还是不敢说——不敢说,只想可以是完人,是君子圣人,说了就是低级趣味,是流氓,千刀万剐。孙涵泊没有世俗,他不认作是神就敬畏,烧香磕头,他也不认作是裸体就产生邪念,他看了就看作是人的某一部位,是妈妈的某一部位,他说了也就完了,不虚伪不究竟,不自欺不欺人,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

④ 有关古代 !! 尊师重教的典故

有关古代尊师重教的典故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陆佃千里求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等。

1、程门立雪

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程颐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家时,适逢程颐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

过了良久,程颐醒来,从窗口发现了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浑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程颐急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到了程门理学的真谛,世称“龟山先生”,被后人推崇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典故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影响久远。

2、子贡尊师

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子贡尊师的故事,也很感人。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比做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

3、陆佃千里求师

古时学校很少,求师困难,求名师更为不易。陆佃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决定到外地拜师求学。当他得知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正在江南讲学,便决心去拜师。为了拜师,他穿着草鞋,背着铺盖,长途跋涉,跑了千里路程。一天下午,来到一条河边,当时没有渡船,只得把行李顶在头上涉水过河。

当他走到河心,突遇山洪暴发,巨大的洪流将他卷走,幸好被一位好心的艄公救了上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王安石,当他跨进王安石的家门时,已精疲力竭了。王安石看到这位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的有志青年后,十分喜爱,决心把全部知识传授给他。在王安石的精心教导下,陆佃学习非常刻苦,博览群书,知识面很是广泛。

(4)古代弘扬师德的故事扩展阅读

尊师重道,汉语成语,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出自范晔《后汉书·孔僖传》。

尊师重道,注重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重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我国传统上把学问知识分为“道”、“经”、“术”三个层次。“道”是最高的学问。“经”是对“道”的阐述。“术”是实践“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学派都把“道”作为最大的学问,最终的追求目标。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㈡ 古代师德的故事

⑴ 古今关于具有良好师德师风文人的例子

孔子

⑵ 师德故事有哪些

有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叫班上小朋友画出他们感恩节的东西。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所以她料想他们多半会画桌丰富的感恩节佳肴,外加一只香喷喷的火鸡。但看到道格拉斯大卜并的作品后,她惊讶不已,上面画了一只手!
这是谁的手?班上的小朋友都兴致勃勃地开始猜测:“这一定是赐给我们食物的上帝的手。”一个小孩说道。“是农夫,他用这手养出大鸡。”另一个小孩也有意见。在一阵猜测后,小朋友们又跑回座位继续画画。这时老师走到道格拉斯身旁,弯下腰问他那是谁的手。“那是你的手,老师。”他怯怯地回答。
道格拉斯个头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她常这样握孩子的手,但对道格拉斯而言,意义格外重大。也许过感恩节的意义并不在于收受他人给予我们的有形物质,而是借此机会回馈他人,无论是如何微小的付出。

⑶ 真实的师德小故事

带病上课啊

⑷ 古代关于仁德的故事

1、唐太宗教子尊师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对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当着王圭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

唐太宗曾下诏说:“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黄帝学太颠,颛顼学绿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五学虢叔,……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他一方面强调尊师重教,专门下诏书规定了对待老师的礼遇,并教诫皇子们见师如见父;另一方面鼓励老师对皇子的过失极言切谏。各位老师都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与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九皇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滚迹,唐太宗对他更加严格要求,李治每次听了父亲和老师的教导,都是毕恭毕敬地肃立,然后感激赐教,表示一定“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敬师德、学师德和永铭师恩。

2、
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文侯的故事,魏文侯是三家分弊启晋中魏恒子的孙子,是一个很贤明的国君,他那个时候,魏国山多地少,人多粮少,夹在赵、韩、齐、秦等几个强大的国家中间,就像一块肥肉放在一群饿狼中间一样,魏文侯怎么能不着急呢?

不过,魏文侯却依靠自己的贤德把魏国很快变得强大起来了。宝宝,你一定想知道魏文侯怎么贤德吧,那就仔细听下面的故事。

(1)魏文侯很重视人才,他拜子夏(孔子的得意门生)和田子方(当时非常有名的道家圣贤)为师。听说段干木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隐士,每次经过段干木家的时候都先下车,然后低下头,手扶着车走过,以表示对段干木的尊敬。这三个人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各个诸侯国都有他们的学生,所以这些事很快就在诸侯国中传开了,人们都知道魏文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所以很多有才干的人都来投奔魏文侯。

(2)有一天,魏文侯跟他的大臣在一起吃饭喝酒,正高兴的时候,外面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魏文侯赶快让人备车。大臣们很奇怪,说:“国君呀,这么大的雨,你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跟虞山看护树林的人约好去打猎,现在时间快要到了,但雨下的太大了,我要去告诉人家一声,今天不能去打猎了。”别人一听是这么回事,便说:“嗨,你这是何必呢,不就是一个守林人吗,派个人说去通知一声不就可以了吗,怎么还要亲自去?”魏文侯一听这话,严肃地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亲口答应的人家,怎么能不守信诺去赴约呢?”就这样,魏文侯冒着雨前去赴约了。大臣们都说:“我们的国君真是一个遵守信诺的人呀。”

(3)有一次,韩国派人来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很不高兴地说:“赵国跟魏国就跟兄弟一样,我怎么能借兵让你去攻打我的兄弟呢?”韩国的使臣很不高兴地走了。后来,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打韩国,魏文侯还是用同样的理由回绝了,赵国的使臣也非常生气地走了。过了几天,两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后,都很敬重魏文侯,韩、赵、魏三过又团结起来,亲如一家了。

(4)魏文侯派乐羊占领了中山国后,便交给他儿子来管理。有一次他问身边的大臣:“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君呀?”大臣们都说:“仁德的国君。”有一个叫任座的人却说:“你占领了中山,不把中山封给你的弟弟,而是封给你的儿子,怎么能算仁德呢?”魏文侯一听勃然大怒,任座一看自己闯祸了,赶快溜之大吉。文侯气哼哼地问一个叫翟璜的人,这个人说:“我听说国君有仁德,他的大臣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很正直,所以您是一个仁德的国君。”文侯听了很高兴,立刻派人叫任座回来,还亲自到外面迎接他。

(5)一天,魏文侯对李克说:“我听你说过这样的话‘家贫时想起贤良的妻子,国家动乱时想起贤能的宰相’,你觉得魏成和翟璜哪个当宰相好呢?”李克说:“对于臣下,平时要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相交结识的人,有权势时看举荐任用的人,穷困时看他不做什么事情,贫寒时看他不要什么东西。从这五点就能看出谁适合,何必问我呢?”魏文侯说:“好了,我知道让谁当宰相合适了。”李克在回来的路上碰见了翟璜,便问:“国君叫你问宰相的事,怎么样了?”李克说:“是魏成。”翟璜很不服气,说:“西河的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他五战五捷,把强大的秦国赶出了中原;邺那个地方很难治理,是我举荐了西门豹;占领了中山后没有人去守护,我推荐了先生您;他的儿子没有老师,我叫来了屈候鲋。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哪一点不如魏成呢?”李克告诉翟璜自己是怎么说的,然后说:“你建议主君用我,难道是拉帮结派当大官吗?魏成把他的收入十分之一用在自己家里,十分之九用于国家;他结识了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样很贤能的人,主君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老师看待,而你举荐的人,只能当主君的大臣。你怎么能跟魏成比呢?”翟璜听了很惭愧,对李克说:“我是一个有私心的人呀,以后要当您的学生,好好跟先生学习才对呀!”

3、
仁义相争
传说在清朝年间,沈仲仁、沈仲义兄弟二人在朝为官,官至二品,显赫一时。兄乃翰林院大学士沈仲仁,弟为户部督使沈仲义。先人过世,留下万贯家业,为争家产,兄弟二人反目成仇,争讼于知府衙门。
沈仲义告:
祖宗历代住甘棠,惟有家兄独占强,
田地横吞称自置,家产谋讫不分张,
递年租税兄收取,每岁粮差我抵当,
若不告明贤太守,暗中无处可投光。
沈仲仁诉:
弟年七岁父先亡,养育成人教义方,
田园赎置其分半,妻亡重婚我主张,
经年任他延岁月,家门独我苦风霜,
今日忘恩词告道,特将诗句诉黄堂。
县太爷判:
兄弟须当念孔怀,孔怀兄弟莫争财,
弟当有酒邀兄饮,兄有排筵请弟来
弟顺兄敬终是福,兄强弟弱不为乖,
人生难得为兄弟,兄弟和时事事偕。
百岁光荫七十稀,朝也奔驰,暮也奔驰。
纵然富贵不相齐,时也来迟,运也来迟。
一朝命运福相随,人也敬尔,言也敬尔。
人来欺我且宽心,强也从天,弱也从天。
莫将闲事告官前,赢也要钱,输也要钱。
一朝官司十牵连,邻也牵连,亲也牵连。
好把忍为先,尔为民者安然,我为官者亦安然。
敦五常以劝事,速改过以修身,本部一片婆心,
你兄弟再考虑也。若不听从,依律究罪。
此案历经六年之久,经三任知事,未果。无奈,现任知事求教于已离任赋闲的德高望重的知事,他遂提笔疾书,一气呵成一文,书云:
鹁鸪呼雏,乌鸦反哺,仁也;
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集其众,义也;
羔羊跪乳,马不欺母,礼也;
蜘蛛结网以求食,蝼蚁塞穴而避水,智也;
鸡非晓而不鸣,雁非社而不移,信也。
畜乃万类之下,而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全无一德。沈仲仁,仁而不仁;沈仲义,义而不义。兄通万卷,全无治弟之才;弟掌六科,竟无让兄之礼。尧舜禅位,夷齐让国,饿死首阳之下,名传千古。尔等兄弟素无管鲍之才,却有宠孙之志,听妇人之言,致令兄弟失义。无兄无弟,绝人伦之大道;不仁不义,失纲纪之所为。难因微末之小事,而反伤骨肉之大情。古云:同田则富,分产则贫,兄虽有不是,弟诚顺之;弟当有不是,兄包含之。出入之际,再思可矣。若富贵,若贫贱,兄弟别州各游。贵者或官宦显名;富者或商贾生涯,贫者或江湖远游;贱者或庸工事人。朝夕商量酌议,再无异说争气。
过而能改,再思可也。又批一颂:
兄弟同胞一脉生,祖宗遗业何须争。
一番相见一番老,人生何时为弟兄。
兄弟见文,惭愧万分,抱头相哭,结伴而回,各自相让,回家后和气致祥。

⑸ 师德的典故

孔子既注重抄礼貌,又袭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他很富有同情心。本来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办丧事的时候,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了。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他看见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对方年轻,也一定站起来;路上碰到的也赶快迎上前去。一天,有位盲人乐师来见孔子,孔子赶紧迎上去。乐师走到台阶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台阶”。当走到席子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席子”。等乐师坐下以后,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绍屋子里的人,说:“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送走乐师以后,学生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麻烦吗?”孔子回答说:“接待盲人就应该 ..........

⑹ 有关古代 !! 尊师重教的典故

有关古代尊师重教的典故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陆佃千里求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等。

1、程门立雪

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程颐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家时,适逢程颐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

过了良久,程颐醒来,从窗口发现了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浑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程颐急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到了程门理学的真谛,世称“龟山先生”,被后人推崇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典故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影响久远。

2、子贡尊师

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子贡尊师的故事,也很感人。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比做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

3、陆佃千里求师

古时学校很少,求师困难,求名师更为不易。陆佃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决定到外地拜师求学。当他得知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正在江南讲学,便决心去拜师。为了拜师,他穿着草鞋,背着铺盖,长途跋涉,跑了千里路程。一天下午,来到一条河边,当时没有渡船,只得把行李顶在头上涉水过河。

当他走到河心,突遇山洪暴发,巨大的洪流将他卷走,幸好被一位好心的艄公救了上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王安石,当他跨进王安石的家门时,已精疲力竭了。王安石看到这位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的有志青年后,十分喜爱,决心把全部知识传授给他。在王安石的精心教导下,陆佃学习非常刻苦,博览群书,知识面很是广泛。

(6)古代师德的故事扩展阅读

尊师重道,汉语成语,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出自范晔《后汉书·孔僖传》。

尊师重道,注重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重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我国传统上把学问知识分为“道”、“经”、“术”三个层次。“道”是最高的学问。“经”是对“道”的阐述。“术”是实践“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学派都把“道”作为最大的学问,最终的追求目标。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㈢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3则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3则
唐代文豪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励志故事网的我为大家编辑了【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3则,一起来看看吧。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1
当清晨的一声号角吹响时,当校园的生活区出现第一个孩子的身影时,他已奔忙于水龙头与每个宿舍前,拉开了小学孩子们一天学习生活的帷幕・・・・・・
他叫蒲景列,今年59周岁,1982年参加工作,几十年来,已经在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几十个春秋.2011年,我顺利考进了乐至县石佛镇保安九义校,这个学校是一个寄宿制学校,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由于学校缺老师,他主动当起了生活老师。他既是一名老师又是一名优秀的生活老师。他与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都绑在了一起,扎根偏远的农村,无怨无悔。
当生活老师的这几年不长也不算短,他给孩子喂过药、梳过头、洗过脚、穿过衣。学生的床边回荡着他的摇篮曲,食堂里留下了他他忙碌的足迹;孩子的一日三餐他常叮嘱,孩子的起居冷暖他时挂怀,他很少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却常常把电话打进学生家里。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凭着对祖国花朵的大爱情怀,他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每一个学生。
“爱心,只有充满爱心才能当好生活老师。”这就是他对生活老师的理解。在生活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孩子们刚来寄宿时,自理能力差,再加上一切都有一个适应期,吃饭、穿衣、睡觉、上下床,叠被洗漱、尤其一到晚上哭着闹着想家的・・・・・・状况百出,此情此景,他暗自想:既然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就应该对他们的成长负责,在学校,他们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生活老师就是“第二家长”,心里拿定主意,于是他便开始了这个大家庭母亲的角色。清晨手把手地教他们叠被子铺床单、清宿舍扫门前。中午,面对面饭前训话注意,饭后整理就绪。晚上,水龙头前打水得看、鸡蛋发放得管、睡前洗漱夜间安全得查,时不时地也要为尿了床的孩子晒床单、掖被角、讲安全这微小的情节在不知不觉中定格成了他工作中最美的一章。现在有孩子病了、忘拿东西了、或一不小心尿床了,他们第一个想到的生活老师,第一个要找的也是生活老师。在这里,无论从日常生活起居的服务、管理,还是良好生活习惯、遵守纪律习惯的养成,以至于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他既给了孩子们父亲般的坚实依靠,也给了他们母亲般的细腻柔和。“作为一名生活老师,能父母般地疼爱孩子,心里总觉得暖烘烘地。”他经常对别人这样说。
寄校的生活管理复杂繁琐,对每一件事都要有特别的耐心。在学校住宿,每个星期一到校,孩子们既兴奋又恐惧。晚上熄灯钟响后,开始很多人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好不容易让他们安静下来,哭哭啼啼的声音又此起彼伏,他只好把灯打开,一个一个宿舍地哄他们睡。刚入睡不久,又听到有学生去上厕所,这个刚从厕所回来,那个又要去就这样,一整夜他几乎都没睡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学生逐渐习惯了才有所缓解。每天早晨的起床 *** 一响,他便挨个宿舍敲门催促学生起床,组织他们去吃早饭、晨练。到了中午,还要在组织学生午休之余帮他们晒被子、打扫室内卫生。为了清除学生打扫不干净的死角,他得仔细检查宿舍的每个角落。生活老师最辛苦的就属值夜班的时候了。每晚学生入睡前,要挨个宿舍去查学生人数。为安全起见,等学生睡着后再查一遍。为了不影响学生睡眠,他基本是摸黑进屋摸摸学生的头,得知学生已在床上安然睡去,才放下心来。不仅如此,生活老师还要熟悉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比如,要帮一些习惯夜里踢被子的学生盖被,提醒几个尿床的学生起来上厕所,还要时刻提防出现学生突发疾病的情况。为此,当生活老师的这几年,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早起迟睡就是他的休息概念。尽管也患有颈椎病,实感麻木疼痛,但他总说:“欢喜做事,事劳而不觉其累;良友伴行,路遥而不觉其远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化身。蒲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以一颗不倦的爱心,在细微之处,在不经意间默默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他也像一只无私的蜡烛,向人们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光明和温暖。
寄校的生活管理复杂繁琐,对每一件事都要有特别的耐心。在学校住宿,每个星期一到校,孩子们既兴奋又恐惧。晚上熄灯钟响后,开始很多人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好不容易让他们安静下来,哭哭啼啼的声音又此起彼伏,他只好把灯打开,一个一个宿舍地哄他们睡。刚入睡不久,又听到有学生去上厕所,这个刚从厕所回来,那个又要去就这样,一整夜他几乎都没睡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学生逐渐习惯了才有所缓解。每天早晨的起床 *** 一响,他便挨个宿舍敲门催促学生起床,组织他们去吃早饭、晨练。到了中午,还要在组织学生午休之余帮他们晒被子、打扫室内卫生。为了清除学生打扫不干净的死角,他得仔细检查宿舍的每个角落。生活老师最辛苦的就属值夜班的时候了。每晚学生入睡前,要挨个宿舍去查学生人数。为安全起见,等学生睡着后再查一遍。为了不影响学生睡眠,他基本是摸黑进屋摸摸学生的头,得知学生已在床上安然睡去,才放下心来。不仅如此,生活老师还要熟悉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比如,要帮一些习惯夜里踢被子的学生盖被,提醒几个尿床的学生起来上厕所,还要时刻提防出现学生突发疾病的情况。为此,当生活老师的这几年,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早起迟睡就是他的休息概念。尽管也患有颈椎病,实感麻木疼痛,但他总说:“欢喜做事,事劳而不觉其累;良友伴行,路遥而不觉其远。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化身。蒲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以一颗不倦的爱心,在细微之处,在不经意间默默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他也像一只无私的蜡烛,向人们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光明和温暖。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2
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人说教师是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
难!可见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之重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师德故事。
所以,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楷模。师德师风其实是一种状态,就是老师们的温文尔雅,精益求精;师德师风是一种行动,就是老师们对学生的悉心呵护,耐心辅导;师德师风也是一种精神,是老师们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师德师风更是一种风格,是老师们的朝气蓬勃,安定从容。
你看,在晨露微曦的清晨,匆匆赶往学校的王校长,他总是第一个到校,为大伙开启一天的奋斗之门;
在我身边的范例不胜枚举,那我就说一说和我搭班的黄好山老师。黄老师他虽然没什么豪言壮语,也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我却从他身上我却看到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优良品质。黄老师在工作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我想我的搭档黄老师可能就是上帝给我打开的一扇窗吧!我家比较远,不论我什么时候请假或有事,黄老师就一句话:“没事,你忙吧!学生我包了。
黄老师是个非常爱孩子的人,很少严厉地批评过谁,他性格非常温和,就连批评孩子的口气都柔柔的,但调皮的孩子听了也会难过的掉下眼泪,因为他们知道黄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班级里有一位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一个字也不写,黄老师每天不厌其烦得教导他,慢慢的,从不写到开始写一点儿……这位学生在这半个学期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黄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每天的午饭之后,他会要求学生在家里看一本课外书,这不仅能使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还让学生知道饭后乱跑乱跳会影响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比比皆是。
黄老师对学生是这样,对同事也关心有加。冬天办公室点了炉子。周一他总是第一个到校,点好炉子;晚上放学,是他把炉子封好。同事们都非常敬重他。
这就是我的搭档――黄好山老师。三十几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始终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育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光辉的事业,他多年如一日的在教育这块热土上,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是当之无愧的“师德楷模”。
曾经以为,高尚的师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像黄继光堵枪眼一样壮烈,向瞿秋白就义一样凛然。现在我想说高尚是朴素的,它不仅没有闪闪的金光,而且朴素的不着痕迹,就像春天的小雨,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浸润着同事的心。现在我就工作在这些朴实、高尚的人们身边,他们的高尚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他们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小而言之,他们是身边的师德榜样;大而言之,他们是祖国教育的脊梁。这就是我身边的师德故事。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3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师德故事。
在我们学校,我亲爱的同事们!生活、工作在我周围的伙伴们!每天、每时、每刻,耳边、眼前、心里都被你们聪明的行为充斥着、感动着!我身边的榜样有很多,年轻人就不必说了,他们精力充沛,积极向上,她们的青春让我感动。
先说说他吧,一眼望去,他身材魁梧显的格外精神
睿智的目光显得尤为宽厚。在教育管理中一如他的为人,数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育人,做得踏踏实实,卓有成效。他就是我们的刘甫全老师。时间、精力的奉献和牺牲在他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学校对于他的概念如同自己的家,他的许多准备性事务几乎都是在晚上、周末或节假日进行的,还会经常把工作带到家中,工作到深夜。尽管他有疲劳,但只要他站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就总是表现出精神振奋的感觉、充满力量的感觉,让大家从他的身上看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克服困难的态度和为了大家而奉献牺牲的行动……这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让我深深感动。
还有我们学校的陈老师,近年来,学校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支持工作,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我校教师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首先就会想到找陈老师。而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好,我马上就来”、“没问题,我马上帮你解决。在学校的工作中,他从不计较分内分外、个人得失。我校教师进行课件制作,越来越多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为此,经常有一些教师去找陈老师处理一些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事情,而他总是想各位教师之所想,急各位教师之所急,为了帮助我校教师制作课件,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都能够及时帮助老师完成,有时甚至在家加班加点。
当物质世界如洪水猛兽一般,侵蚀着我们的心灵,而我们的教师正如窗口摆着的米兰花,他不是为争春才开花,而是默默的把芳香撒向学校的每个角落。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上南这片净土上,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感动着孩子、感动着老师、感动着家长、感动着每一个人。
身边

㈣ 师德的名人故事

关于师德的名人故事(精选11篇)

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关于师德的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1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2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3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4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5

20世纪的中国数学家中,有一位出身于小贩之家,他便是华罗庚。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他的父亲是学徒出身,经过多年努力,拥有了3家规模不等的'商店,一度担任县商业丝会董事。不料后来一场大火把大店烧个精光,接着较大的店也倒闭了。等到华罗庚出世时,华家只剩下一爿经营棉花的小店,以委托代销为主。

华罗庚在当地读小学时,因为淘气,成绩糟糕,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做父亲的重男轻女,让成绩好的姐姐辍了学,而让华罗庚进入县立初级中学。从第二年开始,数学老师便对华罗庚另眼相看了,经常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跟他说:“今天的题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上初中三年级时,华罗庚已在着力简化书上的习题解法。

等到华罗庚初中毕业,父亲又犯了难:一方面,他希望儿子“学而优则仕”;另一方面又有所顾虑,如果送他去省城读高中,经济负担太重。此时有一位亲戚提供了一个信息:教育家黄炎培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费全免,只需要付食宿和杂费。结果华罗庚被录取了,进入该校商科就读,相当于现在的中专。

那一年,16岁的华罗庚与同城的一位姑娘结了婚。婚后第二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不得已华罗庚辍了学,回家帮助父亲站柜台。可是,华罗庚依然喜欢看数学书和演算习题。当时与华家的棉花店隔河相望有家豆腐店,每天天还没亮,豆腐店伙计起来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点上油灯在看书了。

开店营业以后,若是有顾客来了,华罗庚便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待顾客走了,他又埋头看数学书或演算习题。有时看书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父亲知道后气急败坏,骂儿子念书念得“呆”了。有一次他甚至把儿子的演算草稿撕碎。直到有一天,罗庚纠正了账房先生的一处严重错误,做父亲的终于感到一丝欣慰。

又过了一年,从巴黎大学留学归来的华罗庚中学母校校长看到华罗庚家庭困难,同时他又好学,便聘请他担任学校会计兼庶务。后来当校长准备提拔华罗庚,让他担任初一补习班数学教员时,不幸却接踵而至。先是华罗庚的母亲因病去世,接着华罗庚患上伤寒症,卧病在床半年,医生都认为没必要治了。最后华罗庚喝了一帖中药以后,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但腿落下了残疾。

那时候华罗庚尚不满20岁,腿疾更坚定了他钻研数学的决心。当时上海有一本综合性杂志《学艺》,刊登了苏家驹撰写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其内容与一个世纪前挪威数学天才阿贝尔建立的理论是相悖的。

罗庚当时虽然不知道阿贝尔,却很认真地拜读并琢磨“苏文”,发现其中有一个12阶行列式的计算有误,遂撰文陈述理由,否定了这一结果,并寄给上海另一家杂志——《科学》。该刊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发表了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

清华大学订有《科学》,读到华罗庚的文章,算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非常高兴。恰好同事里有个金坛人,对这位老乡有所了解,告诉他华罗庚通过自学,数学钻研得已经很深。熊庆来经与系里同事商议,并获得理学院院长的同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担任助理员。从此,华罗庚迈出了成为数学家的关键一步。在清华,他结识了先期抵达的陈省身,两人共同翻开了中国数学史的崭新一页。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6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

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

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7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

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8

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为几何?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全班震惊,老师也点头称赞。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华罗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一些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对他也有些冷淡。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他还是不气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锻炼。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自学。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一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大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自修了英语和法语。接着,他的数学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陆续发表。1934年,在熊庆来的推荐下,任命华罗庚为数学系助教。不久,校领导又任命他为数学教授。

一个贫困而又残疾的人,终于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值得我们为之学习。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9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197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这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孩子们,从数学家华罗庚的两个小故事中,我们是不是要鼓励自己认真学习数学,同时,更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10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

师德的名人故事 篇11

1938年,整个中国已是烽火连天,华罗庚在这一年完成了在英国预定的进修,他立即回国。启程时,好友劝他不必冒此风险,留在英伦各大学讲授数理,必受欢迎。但华罗庚一定要与自己的同胞共赴国难。于是他回到了西南联大,成了危难中国的一名教授。抗战时期,昆明是日军重点轰炸的城市,有一次,华罗庚就被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活埋在防空洞里。而那时的华罗庚正和闵嗣鹤等人讨论数学。当学生挖起华罗庚时,发现他眼镜已经没有了,长衫的后半截没有了,咳嗽出来的都是鲜血。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华罗庚仍然陶醉于数学之美,他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即使到今天,华罗庚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成的全部著作,仍然是世界数学王国里的经典之作。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之邀赴美进行学术访问。在美国的四年,他拓展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认真研究了应用数学的情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要知道那时候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才刚刚诞生。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此时的华罗庚已经被伊利诺依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不少人都认为华罗庚不会回来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此时的华罗庚内心是多么渴望早点回到自己的祖国。最终,华罗庚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携家人回国。1950年2月,在归国的船上,华罗庚写下了《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他坦露出了一颗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我先诸位回去了。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这一年,华罗庚40岁。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抵达北京。

;

㈤ 师德师风简短小故事 师德师风小故事分享

1、孔子:善待盲人和狗

孔子去世以后,学生们不但经常谈起他的思想、道德、遭遇,还常常清晰地回忆起他的日常为人。孔子十分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在待人接物方面,事事处处做到有礼有节,言行适度,举动文雅,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养成了一些好习惯。例如,和乡下人一块饮酒时,喝完酒以后总是让年长的先走,然后自己才退出来。吃着饭的时候,不和别人交谈;临睡之前,不高谈阔论。

孔子既注重礼貌,又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他很富有同情心。本来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办丧事的时候,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了。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他看见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对方年轻,也一定站起来;路上碰到的也赶快迎上前去。一天,有位盲人乐师来见孔子,孔子赶紧迎上去。乐师走到台阶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台阶”。当走到席子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席子”。等乐师坐下以后,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绍屋子里的人,说:“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送走乐师以后,学生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麻烦吗?”孔子回答说:“接待盲人就应该这样”。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赶紧问:“伤着人了吗?”并不问伤没伤马。孔子的一个学生因事被捕,进了监狱。孔子并没有嫌弃他,认为“他虽然进了监狱,但并不是他的罪过”,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孔子也很爱惜动物。据说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给埋起来。他对子贡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把狗盖上吧,别叫他脑袋露着啊!”

孔子很喜欢结交朋友。对于朋友之情,他很珍惜,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人也不肯轻易绝交。他和原壤的交往就是如此。原壤是鲁国人,孔子早年的朋友,为人狂放,不拘礼节,思想作风和孔子很不同。可是孔子和他相处得很好,直到老年仍保持着密切交往。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和的,可是他对于认为应该做的事,便坚决地去做,百折不挠。他说:“看见道义上该做的事而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他还提出“当仁不让于师”。

2、蔡元培:称新生为“先生”

1916年冬季,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那时的交通工具很简单,走马上任还需要坐马车,当蔡先生从马车上下来以后,看见学校门口,有许多人在夹道迎接。原来,这是学校的规矩,工友们必须遵循礼仪表示欢迎,随行人员对蔡先生说了声:“您请。”蔡元培先生一边往前走,一边脱帽向两边欢迎他的工友们致意,并和颜悦色地对工友们点头致谢,不住地说道:“谢谢诸位,大家辛苦了!”工友们见此情景,非常感动,纷纷赞叹道:“蔡先生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人啊!”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今天,当然没有什么可以大肆宣扬的。但在刚刚推翻封建帝制的民国初期,蔡元培先生抛弃了旧官场上的那一套官礼陋习,对普通老百姓谦恭礼让,这种礼待庶人的行为,不能不令人佩服。

当时,有一位叫马兆北的学生,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报到那天,天空晴朗,气候宜人,马兆北踏着轻快的脚步,迈入了北京大学的校门。谁知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张公告:凡新生来校报到,一定要交一份由现任的在北京(北平)做官的人的签名盖章的保证书,才能予以注册。

马兆北看完公告以后,欢欣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一种被愚弄的感觉霎时涌上了心头。他怀着忿忿不平的心情,给蔡元培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不远千里而来,原是为了呼吸民主空气,养成独立自尊的精神。不料还未入学,就强迫我到臭不可闻的官僚面前去磕头求情,未免令我大失所望。我坚决表示,如果一定要交保证书,我就坚决退学。”言语中不免流露出对蔡元培先生为首的校方的不满。信发出去以后,马兆北并没有抱着多大的希望,本来嘛,人家是举国上下鼎鼎有名的校长,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入学的学生,能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呢?不过是借此保持一下自己的自尊,泄一泄自己心中的愤恨情绪而已。于是,马兆北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追求自己新的前程。

谁曾想,过了几天,马兆北突然收到一封来信,猜了半天也猜不出究竟是谁写给自己的信,打开一看,见开头写着“元材先生”(即马兆北先生),急忙再看看下边的署名,居然是蔡元培校长的亲笔:“弟元材谨启”,马兆北激动得差点没喘过气来,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急忙观看全文,只见信中写道:“查德国各大学,本无保证书制度,但因本校是教授治校,要改变制度,必须由教授会议讨论通过。在未决定前,如先生认为我个人可以作保的话,就请到校长办公室找徐宝璜秘书长代为签字盖章。”

信中表现出蔡元培先生虽然身为一校之长,但他办事绝不擅做主张,独断专行,而是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授和教授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尽管他本人也对交保证书的做法并不赞同。字里行间还表达了蔡元培先生对自己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恳之情。马兆北看完信以后,心情很不平静:蔡元培校长在百忙之中,竟然对我这样一个不知深浅的无名小卒以礼相待,真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后来,马兆北先生在一篇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件事使我一辈子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3、陶行知:甘为骆驼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自己进入反省室。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南京晓庄学校的初期,曾作过一条规定,即全校师生员工一律不准喝酒,违者要进自省室里反省。

一次,晓庄的农友请陶校长吃饭,农友们敬他一杯酒,陶行知一再解释说不能喝,农友们却坚持道:“您不喝就是瞧不起我们农民,瞧不起我们就不算我们的朋友。”

陶行知没办法,只好把酒喝掉了。农民们非常高兴,把陶校长引为自己的朋友。他们哪里知道,陶行知一返回学校,便立即进自省室里了。

为了苦孩子,甘为骆驼。1941年,在极端困难和不断遇到迫害的严重情况下,陶行知更表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反共的阴霾笼罩下,物价暴涨不停,育才学校开支发生了极大困难,常有断炊之忧。他以至于发出了现在“我不得不和米价赛跑”的感慨。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乘机向他提出,如同意他们派训育主任,即可拨给全部经费,但遭到陶行知断然拒绝。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刻,陶行知不得不忍痛宣布,全校节衣缩食,每天改吃两餐。他甚至提出要像武训那样用“行乞兴学”的精神来度过难关。1944年9月25日,陶行知在为画家沈淑羊画的《武训画像》题词时,深情地写道:“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自己节衣缩食,把捐到的涓涓滴滴都拿去哺养儿童。常穿着敝衣奔走于富贵大人和太太之门,他从英国回来之时曾买了一件晴雨夹大衣,穿久了,又脏又破,他便把它翻过来穿。一次去找一位阔大人,通报的人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老爷向来不接待这样装束的人,请你回去吧。”陶行知不慌不忙,掏出一张名片来递给他,那人只好恭顺地送进去了。

在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和大家一起穿草鞋、挑粪、种田、种菜、养鱼,他请唐家洼一位出色的庄稼人唐老头教大家耕种的方法,他自己也做了唐老头的学生。他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有我们的老师。那时候,大家都是自己扫地、抹桌、烧饭……所有生活上的事不用听差、伙夫,陶行知也亲自参与其事。

㈥ 我的师德小故事_我的师德追求小故事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每次读到泰戈尔的这句诗,我心里总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在人类所有的爱中,最高尚的便是师爱。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我的师德小 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师德小故事篇一

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师德,是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

师德,是热爱事业的博大胸怀,师德,是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

师德,是孔圣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修养,

师德,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师德,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声影响……

有人说,师德就是爱,爱一切的孩子,爱孩子的一切;有人说,师德就是奉献,如春蚕,似红烛。而我认为,师德就是甘于平凡、甘于平淡,甘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蹉跎岁月中,以不变的热诚去挑战每一个 教育 的高度,以不变的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我向孩子们提出“老师给你们一个笑脸,你们还老师一份快乐,让我们一起幸福、快乐”。因而每次上课前我总是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发现心态变了,看什么都顺眼,也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吧。比如:在今天的数学课上,同学们没有一点精神,阴死阳活的,要是在往常我会火冒三丈,先狠狠批评一通,然后再气呼呼的开始上课,可想而知那样的教学效果会是多糟!可今天我没有,而是笑眯眯的说:“怎么了,我们班同学平时是非常注意形象的,总是站如松,坐如钟,今天的‘钟’呢?”大家都哈哈一笑,马上挺直了身子,神采奕奕。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啊,人人都需要赞美,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啬,给予他们赞美吧!

快乐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赞美中获得快乐,因为赞美是照在孩子心灵的阳光,没有这种阳光,他们就无法发育和成长,一次鼓励表扬胜过一百次甚至一千次的批评指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 儿童 。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她身上所有的好东西。”

我的师德小故事篇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往往用它来比喻那些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的教师,可如今要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优秀老师,光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必须是位勤于叩响学生心灵大门,巧于走进学生内心,善于引导学生想法的“能工巧匠”。

让孩子拥有甜甜的批评。

曾经在《意林》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贪玩的小女孩把自己的小狗带入了一家严禁带狗的商场。当她看到二楼的提示牌示,保安已经向她走来,她忐忑不安的等待着“暴风骤雨”的来临。而这位保安叔叔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对着她的小狗说:“宝贝,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是不允许小狗带小女孩进来的,不过既然来了,我也就不为难你,等你离开时千万记住把小女孩带走!”小女孩不好意思的笑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为这位保安叔叔的高明所折服。从这个故事中,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同样是批评,为何不能换一种方式,温和的表达呢?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课堂上经常说小话、做小动作等,狠狠的批评一顿,安静还不到五分钟,老毛病就又犯了,真是头疼。在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改变了教育策略,逐渐用善意的批评代替了粗暴的批评,让同学们感受到批评也可以是甜甜的。比如:孩子们课堂上爱说小话,我就微笑着说:“嘘,大家安静下来,竖起耳朵听,你们的小嘴巴在诉苦呢:‘我好累呀,我的小主人一刻也不让我休息,真后悔长在他的脸上。我都不想做他的朋友了。’“同学们,你们爱你的朋友吗?”“爱。”“那就让他该休息时就休息,这样才是爱朋友。”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同样是批评,收到的效果却截然相反。

是呀,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段话语,足可以传递出或善意或严厉的批评,但都可以是甜甜的,甜甜的批评其实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愿我们每个老师都能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你的批评是甜的。

让每个孩子都充满信心的成长。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通道。因而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给予学生自信的力量,从潜意识方面引导学生向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比如;我班张俊平同学,由于父母基础知识差,没人辅导孩子的功课,学习成绩很差,在同学中间抬不起头,非常自卑,从来不和大家玩,性格很孤僻。看到这种情况,每天课余时间,我就主动给她补课,渐渐地我们成了朋友,期末考试他数学考了92分,她开心的笑了。同学们对他也刮目相看。他变了,变得爱说、爱笑了 ,变得自信了。看到他的进步,我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要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教师,就要去爱孩子们,因为爱是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是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如果教育缺乏了爱,就像池塘中没有了水。在平凡的工作中,我把爱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把爱渗透到每个细节,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既然做了教师,就不要吝啬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出灿烂的希望之花!

㈦ 师德师风简短小故事

1篇 “平淡中带着精彩,平凡中带着伟大。”是对老师工作的写照。老师的工作繁忙而有意义,在每天平淡而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看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彩和感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令我感动的老师--尹艳秋老师。

尹老师从事教育工作36年,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有着高度教学热情、工作一丝不苟的人。她的教风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从早晨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开始,尹老师便开始在学校里忙碌了。批改学生作业,打扫教师办公室卫生,查看班级、清洁区卫生,看看学闹纯数生是否到校完毕,她的心中装满了她的学生们。不经意间,你会看见教室里闪过她的身影。那是她在督促昨晚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和写得不规范的学生。她的话语不多,却在举手投足间,写满了浓浓的爱。她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学习丝毫不松懈。作业本上,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要求,尹老师都会用红笔细心圈出,直到学生认真订正后才过关;下课了,你经常会看到她在教室里耐心辅导学习有困难学生。我时常看着她给学生辅导液首功课,那么耐心、细致,那么不厌其烦。尹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天都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一日一练,真正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堂堂有收获,把细微处做到了极致;放学后,忙完一天教学任务的她仍端坐在电脑前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及看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有时带到自己家里给予培优补差。

尹老师对待学生用心良苦。尹老师所教的班级每周都会组织开展班会,裤雀组织学生主持、朗诵、唱歌,非常精彩。有一次周日回校,她让每一位学生从家里带来一碟他们自己亲自买菜并制作的菜肴放在班上作为“百家宴”,让学生互相品尝,说出感受。在说说笑笑的班会上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感受了幸福的源泉。在这样温馨又令人感动的场面里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对班上的学生们尹老师更是疼爱有加。有一次班上有位学生犯了胃病,她把学生接到家里细心照顾一日三餐,学生的病很快得到了好转。在她的班上还有一位特殊的孩子,他是来自青海的留守儿童,每到周末尹老师都会留他在家中度过,给他买好吃的补充营养,这位学生亲切地叫她做“尹奶奶”……这样的爱生画面不胜枚举!她用教师无私的爱照亮了孩子的心灵。每次学校考试她的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也因此她获得了驻马店市二中“我最喜爱的老师”;驻马店市“优秀教师”称号。

工作中,尹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如一地认真负责。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校园中,她总是会心的一笑,拉近了与老师间的距离;工作之余,细心的她主动帮助解决年轻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耐心教导年轻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使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得以迅速成长;疲惫的她不顾劳累,还加班加点……她,就是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学校工作,无怨无悔。

在她的身上有的是充满了力量的进取精神和永不懈怠的敬业精神。用牺牲般的敬业精神来形容尹老师,丝毫不过分。她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给他人以光亮,给他人以温暖。

曾经以为,高尚的师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像黄继光堵枪眼一样壮烈,向瞿秋白就义一样凛然。现在,我想说高尚是朴素的,它不仅没有闪闪的金光,而且素的不着痕迹,就像春天的小雨,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浸润着同事的心。现在我就工作在这朴实、高尚的人身边,她高尚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她就是我身边最感动的师德榜样。

2篇

这个暑假,乐清90后乡村女教师陈莹丽,以人生最后的烛照辉映人间,也留下了人们无尽的感慨。生若夏花,逐世芳华,全省广大教师队伍掀起了一股学习陈莹丽的热潮。在今秋开学前夕,长兴县教育局以“感动教育人物”为题拍摄身边平凡的老师,一个个镜头,记录身边那些感动你我的教学故事,一个个瞬间,凝聚着老师们对学生的关怀与爱。

“刚开始是想把孩子们每日的生活记录下来,没想到一写就写了17年。”长兴县机关幼儿园的戚美琴老师,用坚持诠释了师爱,当她拿出一本本大小不一的教育日志时,人们肃然起敬。从2000年开始,几乎每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她都伏案灯下,记录着班里孩子们的故事,记录着对教育的思考,洋洋洒洒近3000篇,厚厚的17本。

她的教育日志里,记录了孩子的天真与童趣,春天,她带着孩子们抓泥鳅,养蝌蚪,体验生命的奥妙;雨天,她带着孩子们在雨中踩水,感受自然的乐趣……每一个故事她都如数家珍,她甚至记得十多年前的孩子上幼儿园的瞬间,在没有微信的年代里,她还用一封封书信与家长进行沟通。

爱的智慧,可以为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这样的老师,默默地扎根在长兴基层老师队伍中。长兴古城中学的王仁慧老师,是一位80后,她无私地帮助“轮椅女孩”实现求学梦想,组织志愿队帮她补课,写剧本排演帮她筹医药费,最后让这位“轮椅女孩”如愿被长兴职教中心录取,学习她喜爱的服装设计专业。

还有长兴县二界岭中心小学的黄富强老师,大学毕业、步入婚姻殿堂、孩子求学,人生的三次选择,他给出了同一个答案--扎根山区,把心安在二界岭,陪伴那里的孩子们成长。湖州清泉文武学校的徐长利老师,面对大腿骨折的单亲家庭学生,在需要手术时,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垫付了2万元的医药费,一定要关爱到底……

甘守三尺讲台,身边老师的这些故事,同样是一道动人的风景。“师德引领,寻找身边的教师,用镜头记录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更接地气。”长兴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当中既有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更有对学生的无私关爱。据了解,近年来,长兴县一直十分注重师德引领,通过“三爱四有”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感动长兴教育人物评选活动等载体,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此次拍摄的专题片将于今年教师节期间播放。

热点内容
有一部电影男主叫威尔 发布:2024-04-30 06:49:16 浏览:807
汤姆汉克斯扮演哈佛学生电影 发布:2024-04-30 06:46:33 浏览:274
原始电影或电视剧有哪些 发布:2024-04-30 06:45:17 浏览:154
搜网通影视官网 发布:2024-04-30 06:44:27 浏览:980
平南县历史 发布:2024-04-30 06:32:27 浏览:604
比特彗星怎么下载电影 发布:2024-04-30 06:28:32 浏览:647
蓝鸟旺拍过的电影 发布:2024-04-30 06:27:55 浏览:438
下载什么软件可以看禁播片 发布:2024-04-30 06:25:04 浏览:777
三及港片电影 发布:2024-04-30 06:10:36 浏览:932
奇怪的理发店演员表 发布:2024-04-30 06:10:24 浏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