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德的核心

师德的核心

发布时间: 2020-11-19 10:35:00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的太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许多有成就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爱的教育。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隋”。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例如:学校发了一张“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表”,共有十项,这十项达标就能评上“三好”学生,我班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放学后悄悄地来找我,红着脸低声说:“老师,我很想当一名三好学生。”原来这位同学劳动没达标,想找老师高抬贵手。我严肃地说:“不行。你其它方面都达标,而且做得很好,老师相信热爱劳动这一项你一定能行。”从此,他每次劳动都积极肯干,在家里也能主动做家务活。我激动地在热爱劳动这一项为他写上达标两字。他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记得有一年我教七年级。我们班上有“一棵干枯的小草”——小邓,在众多的鲜花中竟显得那样的突出与不协调。黄瘦的小脸,很少见她笑过,反应慢,学习差,不善交谈,因此受到同学的冷落。有一次上课,我要求同学们办手抄报。全班只有小邓没有完成任务,我严肃地问道:“你的手抄报呢?”她还是以前那副神情仍然不说话,我有此来气了,用手敲她的桌子叫她说话。 “嘀哒”未等我话说完,一滴温热的水珠滴在我的手背上,融化了我心中一丝愤意,我用手擦去她的眼泪。原来她爸爸死了,妈妈病了。我感到深深的内疚,是我刺痛了她的心。打这以后我想尽一切办法来补偿我的“过失”每天都要去看看她,问长问短,而她却总像一只受惊的小鸟躲避着我,回答我的方法是胆怯地点头或摇头。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决心用心来补偿。我亲办了一期手抄报送她,我的辛苦换到她嘴角上掠过一丝微笑,她接受我了。从这以后小邓见了我都会甜甜地叫一声“杨老师好”。由于我对她的好也同样引起同学们对她的注意和关心,小邓的转变很大,性格开朗了许多。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

⑵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建立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任何情况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受教育权,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侵犯。

拓展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

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网络

⑶ 师德修养的核心是什么

师德修养核心是人文关怀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影响人生,教育承载着太重的社会责任。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自然也就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全社会对教师的关注既突显着我们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巨大的压力。加强师德修养,不辜负社会的期望,是每个学校每位教师永恒的课题。因此,我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就不是应景之作了。然而,对于“师德”的理解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岗位职责当然是师德的表现,但我认为,加强人文关怀、提高人文修养才是当代教师师德的核心。
首先是关注教师自己。我们的教育缺什么?教师的理想。我们没有青春的活力,没有创造的冲动,都与理想缺失有关。教育这个职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理想的事业。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只把教师作为一份职业而不是作为一项事业。职业是谋生手段,事业才会产生奇迹。如果我们把第一年的讲稿重复几年去念,就是拿着教育的旧船票不断重复昨天故事的人,我们不会走到教育的彼岸。而没有理想的我们不仅会迷失方向,更会折损我们的勇气,让曾经追求的心永沉海底,这首先伤害了我们自己。
其次,我们要用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什么,更要让学生获得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冶和理智的启悟。我们是否让《巴黎圣母院》教会学生辨别美丑、把握善恶?我们是否用《安徒生童话》指点学生懂得同情和善良?我们是否用《诸子百家》让学生知道中国文化的根?我们在课堂里不仅是把一个概念、一个公式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一种观念、一种文化传授给他们,让文明延续。作为教育,“意义的发现”比事物的科学描述重要得多。在教育中充实学生的精神感受,让他们了解广阔的世界,往昔的时代,了解他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建构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感受人类智慧的高妙和伟大心灵的美好。让学生感悟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有关,感悟“生活没有旁观者”这一朴素真理。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教养的能力,离开老师还会努力,是教育的成功。如果我们连自习都不能放心,这样教出的学生不会有出息。他自己要有发自内心的需求,这样的人你一辈子都不用为他担心。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有独立思想的人。
第三,人文关怀还表现为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关注人文的教育是探索和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交流,而不是强制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要使自己和学生一起从狭隘走向广阔。让我们的心灵不再闭锁,头脑不再固执,思想不再僵化,眼界不再狭隘。这样的师生交流才会结出教育的丰硕成果。
历史不承认苦劳,历史只承认功劳,教育也是一样。没有人文关怀的死盯硬逼不可能有功劳,学生的成熟和成功才是我们的功劳。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推动下,让我们用更多的思考指导自己的行动,让我们在付出“苦劳”这一必须代价的同时收获“功劳”。

⑷ 师德为什么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那么,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地位怎样呢?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例如,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如果你问老师,“你体罚学生吗?”95%的老师的回答是:“没有!”,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有体罚学生的行为,说明这些老师并没有把道德准则内化,表现出言行不一致。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在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由于儿童好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例如,在我们研究观察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如果这位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的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我们在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中,涉及到教师的师爱问题。我们在5所学校,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2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这说明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并非易事。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其实,林崇德教授就是师爱的典范。之所以如此,他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我们有的老师,就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⑸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⑹ 师德的核心是什么

师德的核心是抄处理好“三个关系袭”:
第一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第二,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第三,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⑺ 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师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魂是教师的道德观念,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质的外在体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与师魂密切相关。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也提出“教者必以正”,自己“身不行道”就不能教育别人。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新时期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尚的道德修养,能自觉严格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学教育的实践中能够做到爱国敬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在这些职业道德规范中,谁才是师德的灵魂呢?我的答案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爱才是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才是师德的灵魂!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陶行知说:“爱是教育的源泉”。对学生而言,你的爱是无言的信息和强大的力量!你的爱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调节剂和“源”动力!你的爱表现在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你的爱表现在一视同“仁”,“爱而不‘溺’”(厉);你的爱表现在与学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得到充分发展,你就不愧为人师表了!你就会赢到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戴!尊敬的同仁,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让教育过程真正成为我们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沭阳马厂中心小学周光宇

⑻ 2018年继续教育师德的核心是什么

在孩子迷茫时要懂得引导,在失败或悲伤时要懂得赏识,在孩子不听话时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没有问题,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大学问。
1,严格要求学生,
2,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
仅供参考

⑼ 师德的核心结构包括哪几个要素

1、师品,是指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品格素养。教师必须具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 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遵纪守法,廉洁从教;发扬奉 献精神,甘为人梯,教书育人。 “身正为范” ,教师高尚的师品具有榜样的力量。
2、师爱, 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 对学生的热爱。 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 才能热爱学生, 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该注意不断培养自己 真诚的师爱,使学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 ,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师能,是指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才能。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 相关领域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巧和教育技术,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积极开展 教育和科学研究,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师风,是指教师的学风,教风和作风。教师必须具备学而不厌,严谨治学,刻苦钻研 的优良学风;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文明端正,求实创新的良好的教风和工作作风,言 传与身教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求知,做事,做人。
师德的核心内容与最基本的要求是: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 教师职业自不例外。

⑽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以上的这些回答都太空泛。我要的是核心,只要“核心” 并不是长篇大论还不好内。如果要长篇大论的话,我自容己在网上一搜就有的是!核心就是一项思想的总体概括。到底是爱岗敬业,师爱,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还是别的,讲出核心你再给我长篇大论说明为什么它为什么是核心,我才心服口服!你们这些回答是不是只想得分啊,先想想怎么讲理论再想别的吧!!

热点内容
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发布:2025-05-15 08:59:20 浏览:116
校长师德师风情况总结 发布:2025-05-15 07:26:18 浏览:72
科高教育 发布:2025-05-15 04:51:38 浏览:76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
年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5 02:16:35 浏览:334
是在下输了是什么梗 发布:2025-05-15 01:59:54 浏览:289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
笔画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15 00:06:14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