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爱
除了有父母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兄弟之爱、姐妹之爱,祖孙之爱等等,总之,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 一概括了!
《爱的教育》中体现师生之情和友情的文章有哪些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Ⅲ 师生之间爱的故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时间作证,承载着凌小领导、老版师们的权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我们一定会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的人,做德才兼备并勇于创新的人,做富有责任并敢挑重担的人!同学们,临别之际,让我们立下誓言:今天,我们以作为凌小的毕业生为荣;明天,凌小将会以我们是祖国的栋梁为荣!
Ⅳ 写一组排比句,用来表达师生之间的爱。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教师是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Ⅳ 师生爱的诗句
园丁心血浇灌,
桃李芬芳满园,
祝您健康快乐,
这是学生心愿。
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
为人师表诲而不倦,
替国育才教必有方。
收得桑榆归物外,
种成桃李满人间
=======================
《老师,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师
《园丁颂》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
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
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
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赞美老师诗一:★★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
★★赞美老师诗一:★★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
★★赞美老师诗二:★★
我爱我师
老师就象红烛,
燃起了学生心中的火把,
却燃烧了自己,
直到红烛成灰。
老师就象园丁,
养育着我们这一株株花朵,
却辛苦了自己,
直到体力耗尽。
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
啊!老师就是这么无私!
啊!老师我们爱您!
★★赞美老师诗三:★★
——老师,辛苦了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师!
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老 师
老师——您如春天中的细雨,
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
而我们再着吮吸着细雨茁长成长。
老师——您如秋天里的一丝风,
吹黄了大地,唤金了稻谷,
而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
老师——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为我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
老师——再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老师——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
★★赞美老师诗四:★★
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
老师的节日,今天又来到。
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
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老师,您好!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
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
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
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
老师期望我们成为新世纪的太阳。
老师的话儿像春雨滋润我的心。
老师用知识的雨露浇灌我们成长。
温柔的春雨,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抚爱。
老师的言传身教,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老师甘当绿叶,把我们当红花托起。
老师是一片绿叶,乐于默默奉献。
绿叶的绿色象征着老师青春常在。
当我们像鲜花盛开时,永远忘不了绿叶的恩情。
老师像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默默地为社会造福。
老师是大树,为世界带来一片春色。
老师播撒希望的种子,把我们培育成一片树林。
小树长成栋梁材,不忘园丁培育恩。
是啊,老师的热情像太阳,老师的教诲像春雨,
老师的风格像绿叶,老师的事业像大树,我们的老师就是好.
★★赞美老师诗五:★★
你献上一朵花,
我献上一朵花,
让我们编织个大花环,
献给亲爱的老师妈妈。
是您给了种子,
太阳般的温暖;
是您用汗水,
把幼苗浇灌。
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闪烁着迷人的光华;
你的歌声像春天的小溪,
把欢乐带给了大家。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你的情;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话。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爱;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是您的一朵花。
★★赞美老师诗六:★★
九月,如期而至。
世界因此灿烂。
我们歌唱九月,
因为这是您永恒的节日。
我们牢记九月,
因为这是我们真诚的表白。
九月,是只情满四溢的杯子,
我们用双手高高地举起
一片真诚的祝福声中,
请您干杯。
九月的乐章已经奏响,
请接受我们九月的献礼吧,
所有拼搏在教育战线的老师们。
★★赞美老师诗七:★★
我曾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我曾记得您那慈善的谆谆教导
我曾记得您那新增的几根银发
因为有您 莘莘学子才能成才
因为有您 世界才会如此文明
老师 您是明灯
为迷失方向的孩子找回HOME
老师 您是天使
★★赞美老师诗八:★★
教师颂
别人从生活中捞取黄金
您只能获取花香
您的黄金是早晨的太阳
您的银子是十五的月亮
但您依然快乐的吹着口哨
您的自豪是桃李芬芳
Ⅵ 赞扬师生之爱的诗句
“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
Ⅶ 师生之间的爱是什么
老师和学生,其实是一种教与被教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友谊,
Ⅷ 有没有关于师生之爱的作文 只要开头就行急用 !!!!!! 谢谢
老师,我们辛勤的园丁,为哺育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有可以荒废的青春,您却只能像蜡烛一样燃烧殆尽...
选我?yes!
Ⅸ 师生之间的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的无私奉献无时无刻无处都感动着我们。有一条叫“爱”的丝线贯穿在师生之间,把彼此连在了一起。 愿您 ,桃李满门。
Ⅹ 师生之间爱的故事
残疾教师一家为学生无私奉献 18年独撑小学
残疾教师 18年独撑一小学
故事导读
这里偏远、贫穷,没有老师愿意到这所村小来教书。
他是一名代课老师,还是一个残疾人。为了让学校存在,为了山里的孩子有书读,18年来,他多次拒绝别人介绍的高收入工作。除进城动手术,他一天也没离开过他心爱的学校。
他拖着残疾的腿背学生过河一万余人次,从十多公里山路外的中心校帮学生背课本,共计上万斤;为帮贫困生垫学费,他曾5年没领过一分钱工资;校舍改危,他让学生在自己家里上课9个月;为了山里的孩子,他让想上大学的女儿选择了中师。为了支持他,妻子帮他无偿代课一年,年迈的父母仍在家辛勤操劳,毫无怨言。
这位土家族代课老师在图什么?他只说:“这儿有50多名学龄儿童,村小不能停,也不能撤!”
两幅画像
落花生
“我们这儿穷,娃娃读书不容易,不能再因为这些原因停课。”
29日上午,彭水县诸佛乡小里村,冉龙朋正在自己家的堂屋给学生上课。
狭小的屋里挤着11张破败不堪的课桌,一块黑色的木板搁在墙上算是黑板。他们是四年级的22名学生。
冉老师正在讲课文《落花生》。瘦削的他声音不怎么大,但在这偏远、沉寂的大山里,显得特别响:“这篇课文实际上是在以物喻人,教育我们要像花生那样做有用的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诸佛乡是彭水县最穷、最偏的乡镇之一,群山环抱,整个场镇上看不到一幢像样的房子,街道没有硬化,至今没通公共汽车,没通光纤闭路,手机信号在这里时断时续。而小里村距场镇有十多公里山路,小里村小就在尖峰岭深处的参天古树中,美丽的诸佛江流经学校附近,缓缓注入乌江。
去年9月起,由于小里村小危房改造,4个班的50多名孩子只能选择到中心校暂读,但中心校离村子要走十多公里山路,山上随时有野猪出没,当时就有几名学生家长提出“不读了”。听了这话,冉老师很着急,想了想,他决定把学生接到他家里上课。
就这样,50多名学生每天就在冉老师的家里上课。冉老师将堂屋作为教室。这一上,就是9个月。
冉老师说:“我们这儿穷,娃娃读书不容易,不能再因为这些原因停课。”
放学了,冉老师兴奋地告诉孩子们:“六一后我们就要搬到新教室去,大家不用在老师这儿打挤了。”
小草
“苦,苦啊,但苦中有乐!看到孩子们有书读,能成材就是最大的安慰。”
这里太偏远,没有人愿意来教书,18年来,学校常常只有冉老师一名老师。
但18年,冉老师都只是一名代课老师。最初工资是每月35元,3年后涨至77元。
那是1988年,冉老师正在一所成教学校代课,工资比这儿高,但冉老师的启蒙老师找到他,说没人愿意到小里村小来教书,如果这样,村小就得撤,孩子们上学就成问题。本着对启蒙老师的祟敬和对村小教师一职的向往,冉老师回到他的母校小里村小代课了。
冉老师没想到在这里,一代就是18年。
“冉龙朋真傻。”有村民这样说,因为,在这18年间,有人为他介绍过不少工作,接电话、守大门、到其他地方代课,他统统拒绝了。18年来,除了到重庆动手术,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他心爱的学校。尽管代课十多年,残疾了,每周上着30多节的繁重课程,工资还是每月77元,他也从没想过离开,因为中心校领导说过,如果村小办不下去就只有撤,没有老师愿意来,也只有撤,冉老师不想看到这一天。让小里村小继续办下去,让小里的山里娃有书读,这是他此生最大的愿望。
“苦吗?”记者问。
“苦,苦啊,但苦中有乐!看到孩子们有书读,能成材就是最大的安慰。”回忆起在小里村小的18年时光,冉老师流泪了。
香烟和唱歌是冉老师最大的业余爱好,常常抽的是廉价的叶子烟,歌是那首耳熟能详的《小草》,小里村小的孩子们都会唱:“冉老师教的,老师说要学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几个故事
为了学生腿手残疾
“我不能倒下。”
冉老师左腿残疾,那是在1989年背学生过河时落下的。
当时只是扭了一下。之后,他的左髋部时时疼痛,但他没在意,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他入院仔细检查。一年后的一天,他在跨进教室的门槛时突然摔倒在地,不得不进医院,医生诊断“扭伤治疗不及时引起化脓性髋关节炎”。从此,他走路只能一瘸一拐,伤腿至今没痊愈。
1994年,冉老师在一次劳动中,右手手臂动脉被玻璃割断,乡卫生院简单处理后,建议他进城进一步治疗,但当时小里村小只有他一名教师,想到孩子们就要因为自己中断学业,他放弃了。一个月后,他感到右小臂越来越痛,在中心校安排好代课老师后,他来到彭水县人民医院。
“晚了,必须截肢!”医生的话如同死亡令。“截了右肢我怎么给学生上课。”这是冉老师对医生说的第一句话。好心的医生为他联系了重医一名教授,手虽然保住了,却使不起力,拿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也只能写一会停一会。
“那种心情你能理解吗,我想教书啊,可手却不听使唤。”冉老师说他永远记得出院时,那个教授给他说的话:“回去好好教山里的孩子!”这句话让他再次感到肩上的担子:“我不能倒下。”
18年背学生过河
“我真想快点长大,不让老师这么辛苦。”
身带两处残疾,有人劝冉老师不要再教书了,但他很固执,不但不放弃,还继续拖着残躯背孩子们过河。
每学期,小里村小都有30多名在河对岸居住的学生,美丽的诸佛江平日很温柔,孩子们踩着露出水面的石块就能过河,但大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下大雨,河水就猛涨。没有桥,上学放学就很危险。只要遇到涨水,冉老师就会提前守在河坝边,这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地,冉老师将他们一个一个背过河来,放学了,他又将他们一个一个送回河对岸。
当记者问村小的孩子们:“你们当中有哪些人曾经被冉老师背过河?”30多只小手齐刷刷举起来。
“有一次,我趴在冉老师背上,感到老师身子好烫,我问老师是不是感冒发烧了,提醒他小心点。他说没事,只叫我抓紧。我哭了,但不敢出声,怕影响老师。”4年级的郑东很懂事,说她好心疼冉老师:“老师右手使不起力,只用左手背着我,在水中一瘸一拐的,我真想快点长大,不让老师这么辛苦。”
郑东还给记者算了笔账,按平均每学期30名学生需过河上学、每年涨水10次计算,冉老师在18年间背学生过河的次数就是一万多次。
每学期为学生背课本
“我累点没什么,重要的是不要耽搁孩子们的功课。”
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用的课本和作业本也是冉老师一瘸一拐从中心校背回来的。
从中心校到小里村小,有十多公里崎岖山路,冉老师空手走一趟也要4个小时,但每学期开学,课本都得村小老师自己去背。
18年来,他从来没找过学生帮忙,所有课本都是他一步一步从中心校背回来。
因为残疾,冉老师一次最多只能背40斤,一路上歇歇走走,一天只能背一趟。而每学期所有学生的课本至少有250斤,每学期他要花一周时间至少往返6次才背完。
每次完成任务,冉老师都必须卧床休息好几天,才能下地行走。累计算下来,18年来,他从中心校背回的课本就有上万斤。冉老师说:“我累点没什么,重要的是不要耽搁孩子们的功课。”
5年不领工资助贫困生
“村民们都穷,只要娃娃在学校读书,比什么都强。”
1995年,父亲早逝的学生冉龙波跟冉老师说,缴不起学费要退学。冉老师一听急了,他毅然对冉龙波的妈妈说:“只要你让娃儿读书,钱你不用管。”就这样,冉老师为这个学生交了1—5年级的所有学费书本费。
冉龙波并不知道,老师已用这种方法资助了近百名拿不出钱的学生。也有学生家长质疑冉老师哪来这么多钱,冉老师从来不说。中心校的杨光武校长透露:“冉老师在1998年至2002年间没到学校领过一分钱工资。他说,就把工资存在学校,哪个学生缴不起学费,就从里面扣。”
18年来,冉老师为学生缴纳的各种费用达上万元,多数家长在经济宽裕时会将钱还给他,但至今仍有数千元没有着落。冉老师不在乎这些:“村民们都穷,只要娃娃在学校读书,比什么都强。”
卖家中楼板维持生计
“家里常常是一分钱也拿不出。”
冉老师的母亲陈其珍说,18年了,家里人,包括儿媳妇,没有添置过一件衣服,身上穿的都是亲友们给的,因为哪怕是几块钱的便宜货,他们也舍不得。
冉老师有些不好意思:“不瞒你说,我两次受伤期间,家里常常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有5年时间我家的庄稼没施一丁点肥,因为没钱买肥料。我才从重庆做了手术回来那段时间,亲友家都借遍了,家里还是揭不开锅,我们就卖东西。”
缝纫机卖了,妻子陪嫁的铺盖也卖了,实在没得卖的了,冉老师和妻子躺在光秃秃的床板上望着房顶发呆,一个念头闪过:“卖楼板!”阁楼是土家族特有的建筑,要将搭阁楼的楼板卖掉,妻子开始坚决反对,可看着空荡荡的米缸和年老的父母,二人当即跳起来七手八脚将20多块楼板拆下,卖了400块钱,一家人吃了顿饱饭后,冉老师还从中拿出3块钱为班上一个天天打赤足上学的女生买了双解放鞋。
冉老师的两处伤至今没痊愈,经常疼痛,医生嘱咐他一定要坚持吃药,可药钱每月就得200多元。为了节约,冉老师就常常自己跛着腿上山采草药,草乌、防风草、金骨草……这些都能治他的伤。
为保学校全家齐上阵
妻子无偿代课一年
冉老师说,他最对不起的是家人。
“这么多年,我作为一个男人,不但没为这个家做什么,还要靠他们来支持我。”说起这些,冉老师流泪了。他说,“不只是我一个人,我们全家都在为保卫小里村小出力。”。
1998年,为了供一对儿女上学,妻子陈健不得不到广东一灯饰厂当油漆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一个月挣700多元。
2000年,一名年轻老师离开小里村小,又没有其他人愿意来,4个班六十多名学生一下子丢给了冉老师,他无论如何也忙不过来,这时,冉老师想到了曾经当过代课老师的妻子。他向她求助。
得知丈夫的困境后,陈健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小里无偿代课一年。
就在这一年,家里的房子成了危房,为节约钱,陈健上完课后,独自一人从远处背来泥土,自己挖窖烧砖,自己搬来石头,准备修新房。
本来是男人的事,但陈健全做了,光材料她就准备了一年多。“我不会让他(指冉老师)干这些重活,他的事就是我的事。”陈健说。
2003年,女儿考上酉阳师范学校,家庭经济再次陷入困境,陈健不得不再次南下打工,至今没敢回来,因为她舍不得路费。
不准女儿考大学
说起女儿冉佳鑫,冉老师更是内疚。3年前,初中毕业的女儿想考高中,升大学,但他没同意,他让女儿选择了中师:“我希望她今后也能为山里的孩子做点什么。”
儿子现在上初一了,受父亲影响,他也准备考师范。
老父母仍操劳挣钱
冉老师觉得最对不起是父母:“父母就我一个儿子,他们老了,不但没享到儿子的福,反而为我操劳。”冉父今年74岁了,患有严重风湿病,还每天上山放羊,老母亲一个人每年都要养七八头猪,可他们从来没杀过过年猪,因为一家人还要靠它们吃饭。
儿子工资少,还要帮助班上的贫困生,对此,老两口只说:“儿子决定的事,没错。我们也不希望小里村小撤了,如果真撤了,恁多娃儿啷个办?”
声音
村民陈其材:我娃儿4年的学费都要他帮忙缴的,好人啊。
家长冉健:我不晓得怎么形容这个老师,全部好听的话安在他身上都不够。
学生任莉莉:等我长大了,一定挣好多钱让冉老师用,不让他再这么穷。
学生郑东:我这条裤子和头上戴的花就是冉老师给我买的。
学生冉模:我以前性格特别内向,是冉老师开导我要多和人交流,他不但教我们学知识,还教我们怎样做人。
中心校校长杨光武:他不只是敬业,他这种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
同事张老师:冉老师人很低调,他做过什么从来不说,因此,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竟然默默无闻为山里孩子们做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