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称呼

师生称呼

发布时间: 2020-11-19 12:13:03

『壹』 古代对老师和学生有哪些称呼

古代对老师的称呼:夫子、先生、山长、外傅、教习等等。

古代对学生的称呼:门生、弟子、受业、桃李、高足等等。

一、古代对老师的称呼:

1、“夫子”[fū zǐ],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例:《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战国)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释义:希望老师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

2、“先生”[xiān shēng],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后延伸为对人的一种尊称。

例:《书信集·致萧军萧红》——鲁迅(近代)

“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3、“山长”[shān cháng],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时,授业者称之为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例:《文明小史》——李伯元(清)

“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

释义:他本来是郎中大人派放的知府,因为置办军服的事情耽误了,制台大人觉得他的学问很好,就请他做了出院的老师,后来书院改成了学堂,便安排了总办的职位。

4、“外傅”[wài fù],是指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

例:《节寰袁公行状》——董其昌(明)

“(袁可立)七岁就外傅,受《毛诗》,又授《礼记》。”

释义:袁可立七岁离家就学于老师,精通《毛诗》和《礼记》。

5、“教习”[jiào xí],古代对于从事以教授他人学习为生的人,都称为“教习”。

例:《桃花扇·传歌》——孔尚任 (清)

“在下 固始 苏昆生 是也,自出阮衙,便投妓院,做这美人的教习。”

释义:我是固始县来的苏昆生,从阮衙出来,就投入了妓院,做了这个美人的老师。

二、古代对学生的称呼:

1、“门生”[mén shēng],指求取知识学问的学子与学生,或者是受到有知识与德望的人家与学术界长者授业之人的称呼。泛指学生与弟子。

例:《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欧阳修(宋)

“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释义:亲自传授的人是弟子,间接传授的人是门生。

2、“弟子”[dì zǐ],古代对求学之人的称谓,以弟子的身份拜师学艺。

例:《论语·雍也》——孔子(春秋)

“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

释义: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

3、“受业”[shòu yè],古代学生对老师的自称,弟子对老师亦自称受业。

例:《庸盦笔记·徐庶成真》——薛福成(清)

“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释义:我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当了学生。

4、“桃李”[táo lǐ],古代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例:《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刘禹锡(唐)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释义:放榜这一天,名声就传遍了天下,所有的门生都属于天子门下。

5、“高足”[gāo zú],古代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

例:《世说新语.文学》——刘义庆(南朝)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释义:郑玄投奔马融的门下,三年没有见过面,只能听其得意门生们的讲授。

『贰』 奇葩师生称呼

老王老师 挺好的

『叁』 教师的尊称有哪些﹖

先生 师傅 恩师 老师 师长 令师

『肆』 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时称呼应该怎么表达

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时,应该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这个称呼比较有礼貌不能说亲爱的同学们这样的话有点不太庄

『伍』 古代老师怎么称呼学生

古代老师一般称呼学生为弟子、门生。如:宋·欧阳修 《后汉孔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学生要从师而学,受业于老师,才有望成才。对于老师,学生就是弟子。

(5)师生称呼扩展阅读:

古代时的师生关系:

中国历史上有重视培养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传统。春秋时期孔丘同他的弟子的关系,是古代的楷模。他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对他尊重景仰,亲密无间。

战国时期,荀况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学生可以后来居上,超过老师。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上述传统只是反映少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一个方面。

在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师生关系,是受封建等级制的制约,并服从封建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的。

如《尚书》所记:“朴作教刑”和《学记》所载“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说明教师可对学生施行体罚。教师被纳入“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学生就只能恭敬从命,不能反问质疑。

在西欧中世纪,学生对教师则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稍有违犯,就会受到教师的责打。这种人身依附、依靠棍棒维持学校纪律,压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状况,是封建社会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陆』 教师该怎么称呼自己

新教师来校数周后,校领导必听一节随堂课,往往都会听到这些教师称自己“老师”,或在“老师”前加上自己的姓,谓“张老师”或“王老师”等。课后,他们都会被问:“你和同事说话,会不会称自己为‘老师’?”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们会获赠这样一段话:“你和同事在一起,你认为你们是平等的,因而你会不假思索地称自己‘我’,而与学生在一起时,你为什么会脱口而出以‘老师’自称呢?”这真是将了“老师”一“军”,用校长杨荣的话来说,那是给老师正确理念的“见面礼”,是对老师学会平等对待学生,开始真正做老师的“教学关怀”。
因为有了这一次的“不慎”,这些老师会扪心自问,回眸教学细节,从中感悟与自醒;因为有了这一次的“脸红”,这些老师会以小见大,正视教学对象,从中领悟与自觉;因为有了这一次的“追问”,这些教师会举一反三,接受先进理念,从中觉悟与自明。于是,教育的“平等”观念,不在书本里寻味,在听报告中过滤,而在碰撞中扎根,在冲突中发芽。
实验小学的“小题大做”,还是很有“大做小题”的价值。虽说老师在课堂里称“老师”,也未必是摆老师的架子,也并非欲以老师自居去压服学生,但口出心声,久而久之容易滋长陋习,可能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我是老师,我永远是正确的”、“我是老师,我就是知识的权威”等概念。稍不警惕,容易错上加错,且不以为然。
有趣的是,该校发生的另一件“轶事”与此相关。一次晚自修,小施同学在填写《家庭默写本》封面上老师这一栏,“‘陈光宇’,‘宇’怎么写?”话音刚落,班级中大多数同学都抬起了头,其中一个同学说:“陈老师,他在叫你的名字,真没礼貌!”陈老师想,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让人称呼的,不该分卑为学生和尊为老师的。在封面上写老师的名字,这是一件普
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事,于是她抽出一张备课纸,端端正正写下自己的名字,郑重其事地递给小施:“这是我的‘名片’,请你收下。”“想写就写”,这是对“平等”的兑现。
老师,这是一个神圣的名字,蕴含着巨大的元素。只有当对方在内心呼唤时,才会有别样的情感。而教师自己称“老师”,充其量只是对自己职业的重复“默写”而己,老是这样称呼自己,可能会消蚀原本的平等意识和健康的师生关系。因为,教育上的平等,不只表现在理念的追逐上,体现在大会的发言中,更在不经意中反映出来。
教师称“我”,更有亲切感,那是一种人与人平等的温泉;更有主人情,那是一种师与生共游的小溪;更有感染力,那是一种人格与学识的宝藏。把一颗心、所有的一切交给了学生,这不是一般“老师”能做到的,而真正的“我”则能达到这种境界。

『柒』 教师有哪些其他的称谓

1、夫子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出处】战国前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白话意思: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2、山长

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

【来源】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3、先生

对教师的尊称。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备注,这里的先生是老师的意思。

4、西席

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来源】清·梁章钜《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

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

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5、教谕

是“正式教师”之意,宋代开始设置,负责教育生员。元 、 明 、 清三朝,县学亦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来源】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而嘱托则是约聘教员。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捌』 古时师生合称有哪些

古代对老师的称呼:夫子、先生、山长、外傅、教习等等。
古代对学生的称呼:门生、弟子、受业、桃李、高足等等。

『玖』 古时师生见面如何称呼

称老师为“先生”
称学生直呼其名,对外人介绍时称“拙徒”
“先生”是对老师的尊称,不分男女。后来对有学问的或有成就的人即使不是自己的老师在提到其名时亦称“先生”。

『拾』 古代老师给学生写信称呼,是不是称足下

生活中,若古代的师生称呼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总结的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经过上述讨论,对我个人而言,古代的师生称呼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这样看来,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我希望诸位也能好好地体会这句话。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凯姆庇斯曾经说过,理性的第一规范是自然法则。这句话像刺青一样,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对我个人而言,古代的师生称呼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古代的师生称呼。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晋)葛洪曾经说过,朋友之交,不宜杂浮。这启发了我。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法拉第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希望你们年青的一代,也能象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的阴郁不禁让人深思。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就我个人来说,古代的师生称呼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生活中,若古代的师生称呼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对我个人而言,古代的师生称呼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经过上述讨论,夏宁曾经提到过,活着,要有自己的价值,要作为一个强者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慕思曾经提到过,在确信真理之前,要热爱真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的阴郁不禁让人深思。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现在,解决古代的师生称呼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马克思曾经提到过,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这句名言发人深省。可是,即使是这样,古代的师生称呼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我认为,伯纳德·贝伦森曾经说过,或许悲观主义者最绝望地哭泣正是因为世界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糟糕。然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足的,就我个人来说,古代的师生称呼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热点内容
什么是吊死 发布:2025-08-24 06:34:52 浏览:293
化学原料桶 发布:2025-08-24 05:27:35 浏览:855
央视地理节目 发布:2025-08-24 04:57:57 浏览:514
初一历史课本下册 发布:2025-08-24 02:19:47 浏览:810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发布:2025-08-24 01:24:14 浏览:500
我与老师的销魂初夜 发布:2025-08-23 23:39:36 浏览:499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 发布:2025-08-23 22:16:12 浏览:684
数学五大定律 发布:2025-08-23 21:14:06 浏览:489
优秀物理教具 发布:2025-08-23 19:26:57 浏览:209
师德师风大讨论会议记录 发布:2025-08-23 19:03:33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