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心理服务

师生心理服务

发布时间: 2020-12-30 03:30:43

教师怎样适当把握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是其接受教育影响的心理基础,由爱屋及乌升华为亲其师而信其道。心理学规律表明,适当的心理距离所产生的人际感召力比亲密无间要强得多。为了保持教师的威信和神秘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师和学生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非常必要的。
把握适当的心理距离教师一定要做到育人先育己,育人先正己。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与学生之间要疏而不远,亲而不密。
一、师生的接触要注意歇续性
教师与学生有着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有的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和管理学生,课上、课下只要有时间就和学生泡在一起。表面现象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实际上,学生心目中教师充当了一个监狱警察的角色,学生则感到时刻被教师监视,桎梏了手脚。学生在教师面前还得装出一幅乖乖羊的假象,长而久之学生会感到虚伪的说、做很别扭,从而讨厌教师的存在。所以,与学生接触教师要有意识的时断时续,时接触时不接触,让学生感到与教师的情感是割而不断,亲而不现,增强了教师的神秘感和学生的向师性。
二、师生的接触要注意博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 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记得一句话说的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所以说,一个称职的教师会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分优劣、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贵贱的去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平等相待,不偏爱、不歧视,尤其是对那些头脑不灵活、思维不敏捷、家庭不健全、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有些学生爱面子、性格孤僻、有的又爱出风头自由散漫,如果教师采取严肃、认真、平等、热情的态度去感染熏陶他们,学生就会更加接近和信赖教师。这种以教师为核心的向师性一旦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学就会感到自由多了,效果也会水到渠成。
三、师生的接触要注意点缀性
教师不要因为表示自己的坦诚,而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全部绽露给学生,过分地暴光。T 型台上的模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爱的追求,而赤裸裸的模特只能充当毫无生气的衣服架。所以教师要注意包装自己,把最好的东西展示给学生,把负面和瑕疵尽量掩饰起来,以此良好的风尚来影响学生,树立和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这里我们所说的包装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外表掩盖着虚伪肮脏的灵魂,这里所强调的是要注重言传,更要加强身教。教育家康德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先要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的好。只有这样,学生在教师向心力的作用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师生的接触要注意溶解性
师生的溶解性是指师生的接触要有一定的尺度。我们教师要融入学生,但不能溶解于学生,不能因为表现自己的爱生性而对学生太放纵,对自己太随便。教师与学生平起平坐混同一谈,学生根本不顾及教师的存在,对教师的要求马马乎乎、敷衍了事,甚至学生与教师开玩笑,耍弄教师。教师的威信在学生的心目中荡然无存,最终导致说不服、管不了,不能急、不能恼的地步。结果教师开始抱怨:现在这些学生不能对他们好,蹬鼻子就上脸。可谁又曾会想到这是教师自己给自己酿的苦酒。功夫、心思没少费,结果却误人子弟而徒劳无功。
教师是园丁,学生是小树。园丁的浇灌、施肥是爱心的呵护,但如果园丁不能拿起铁剪,残忍的剪掉小树的旁虬侧枝,小树未必能长成参天的栋梁。
所以说,松是害、严是爱,严是为了更好的爱,爱是为了更加茁壮的成长。

❷ 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适与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适与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是自我保护意识。希望大家都能够锻炼身体,多运动,多喝水。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抵抗力。

如何维护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很多条件好的学校也已经配备了心理辅导活动室,比如小学里设了“阳光心语”小屋,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接待来访的学生和老师。还有的中学甚至配备了宣泄室,有宣泄需求的学生可以进屋进行活动。将来各方面的力量会更加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让更多专业的服务走进校园

❹ 师生良好交往的心理条件

你好,师生良好交往的心理条件是双方都具有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与良好的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给对方的能力。也就是共情能力与表达能力。

❺ 关注师生心理健康200字作文

我想大多说人看到这几个字的一定反应都是我心理肯定健康,其实不然,我们很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这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只不过或多或少罢了。
不记得我们是从几年级就开了这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过呢?又有多少人真正从小就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想我们的国家是在乎的,我们的老师或许也是在乎的。近年来,很多人因为心理不健康犯下了滔天大罪。
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小时候家里的溺爱,可能是表现欲,占有欲太强;可能是太过自卑,也可能是太过自负;......特别是在小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引导。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真正多多的关心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多和他们交谈。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你们还记得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吗?还记得多少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放弃生命吗?还记得那一庄庄惨案吗?我记得每次我们上《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时,我们班里好多人都不听老师讲课,也不愿意跟老师交流,甚至都没有眼神交流。我认为这样是不好的,我们相互之间可以好好的说说话,聊聊天,把内心的想法,可以告诉老师,那样老师才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生活。
其实现在我们的心理医生有许多,心理测试也有许多。我们应该多多的去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感觉自己去看心理医生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了。其实不是,我们在不高兴时,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心理想不开时,我们都可以去找心理老师去看看,跟他们沟通沟通,她们会帮助我们走出不开心,会帮助我们解决内心的不舒服。而且心理老师都是对外保密的,她们不会把你的信息像外界透露的。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健康的心理,我们社会也会更加的安全,我生活的环境也会更加的和谐,更加的温馨。

❻ 新型师生关系具有什么特点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尊师爱生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三)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四)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了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些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❼ 师生恋心理咨询

你应该是师生恋的学生一方吧?
首先告诉你,你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这种情况女生要多一些,这多半缘于恋父情结,但你要明白,这种情感只是阶段性的,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就会慢慢的理解那不是真正的爱情
也许你现在不懂,但你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心理,说明你还是很聪明的,要摆脱这种心理,首先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面,比如学习或者其他有益的业余爱好,另外,这种师生恋心理,是你依赖感的一种体现,所以,你也要培养自己独立的个性,发生什么事情要提醒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这样,你就会慢慢会走出这种心理...

❽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心理学常考点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近代教育家夏丏尊的名言。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教师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也就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名完善的教师。”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提倡教师对学生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他说:要想成为孩子的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热爱学生是教师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必要条件,一往情深地热爱学生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和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到:(一)关心和了解学生。(二)尊重和信任学生。(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四)鼓励学生参与教育过程,吸收他们的正确意见。
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和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
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因此,它的顺利进行,不仅取决于教师,也取决于学生,是以二者的积极性为前提的。而这两个积极性能否充分地调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师生关系状况的制约。对于学生来说,凡是和自己关系、感情深的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即使是最严厉的批评,他们也认为是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因而能愉快地接受。反之,假若师生关系不和,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往往不理不睬,没有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师生关系好坏对教师工作也有影响。师生关系好对教师也是一种激励,它会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一种特殊的幸福和愉快;反之,教师就会感到不愉快,从而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
许多教师这样的切身体会,如与某个班学生关系较好,教师授课就会精神振奋,滔滔不绝;反之,教师授课时势必无精打采,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可见,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过程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形成主人翁意识。如果师生关系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彼此相互尊重和信任,那么学生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就会感到一种做人的尊严,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乐于施展自己的才能,愿意参与教育过程。他们能够经常注意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激发起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意识能够不断地得到强化,最终就会作为一种思想品德,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参与学校生活和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准则。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对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道德情感会造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感染。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和信念,从感情上不断扩大友爱的范围,学会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别人,懂得应该把个人同他人,同集体、同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进而把更自觉地把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人民的爱落实到实处——努力学习,培养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性格。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班集体里面,师生关系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会心情舒畅,情绪乐观,积极向上,感到生活是一种乐趣,从而对人,对已,对周围环境都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比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认真负责、不怕困难等等。这些特点经过不断的强化,就会被逐渐地固定下来,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倾向,成为学生性格的一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接受教育程度起着制约的作用,也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效果。正如教育家柴可夫斯基所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三、关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最基本的要求 。
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某种单纯的个人需要,而是来源于他们对于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教师越是满怀觉悟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够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怎样去关爱学生,赢得学生的爱戴呢?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为大,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因此,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了解学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教师必须作出一番艰苦的努力。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不了解学生,教师就失去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生、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一位优秀班主任曾讲了他的处理一起学生作弊事件的经过。他班上的英语课代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英语内容,征得任课老师的同意,在自修课上组织同学测验。测验结束后,中队长总结说一切正常。但班主任认为在没有教师监考的情况下,说一切正常,似乎集体舆论还没强大到这样的程度。果不出所料,下课后有同学反映,测验时看书的人不少,连中队长也看书。怎么办?这位老师想起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真相在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出他的品格。”第二天,他就要求全体同学把这句名言背下来,并讲述了一个反映学生时代作过弊的学生30年后懊悔心情的故事,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的答卷”。几个学生在答卷承认了翻书的错误。这位班主任又把这些好的答卷制作成录音,取名为“心声”,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再接受一次自我教育。这就使班级进一步形成强大、健康的集体舆论。这位教师的教育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除了他高明的教育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对学生深刻的了解。他了解学生的情感,要求和心理特点,他尊重同学,在不伤害同学自尊的前提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自己认识和纠正自己的缺点。
要了解学生,首先,要力求全面深入。既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苦恼和忧虑。总之,一个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方法,使师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其次,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取得他们信任,倾听他们的呼声。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才会是深刻的全面的。
再次,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而不能以自己的心理取而代之。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
学生无论怎样不成熟,他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极大地尊重和信任他们,教师如果把教育学生的权力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必然会把斥责、讽刺、挖苦视为正常的教学手段,甚至发展到辱骂和体罚学生的地步,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发见他们身上闪光的美好的东西,就会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并积极地克服身上的缺点。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这种上进心。如果不去加强并发扬儿童个人的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们的道德面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帕甫雷什中学任学校长时,曾经遇到过一位小学女教师在一年级给新生上第一堂课,当她讲到学生到校,双手、耳朵和衣服都要保持清洁时,看到坐在前排一个孩子耳朵很脏,她就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脏啊。”这时全班的孩子都集中注意来看他,这个孩子羞愧得真想把脸藏起来。以后,每次上课,他总觉得似乎全班同学都在看他的耳朵,上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结果,到了第一学期末,格里沙地成绩已经很差了。他母亲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把孩子转到另一个班去,结果,格里沙成了一个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个女教师在教育上所犯的错误就在于对孩子漠不关心,在全班把他作为典型来批评,从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尊重出于信任,应该相信学生经过教育是能够进步的。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人生观和道德面貌迅速形成的中学时代,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可能性更大。因此,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信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当的兴趣爱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平等相待,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人格、有尊严的人。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谩骂和体罚等,都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都将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前途的追求,促进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旺,教师要把自己的一颗爱心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努力去培养学生。

热点内容
小学师德述职报告 发布:2025-09-13 08:53:41 浏览:468
社会摇广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9-13 06:12:04 浏览:6
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发布:2025-09-13 05:43:52 浏览:351
美丽的英语单词 发布:2025-09-13 04:53:47 浏览:113
教育青少 发布:2025-09-13 04:51:27 浏览:117
学校师德师风考核表 发布:2025-09-13 04:34:41 浏览:432
生物伦理 发布:2025-09-13 04:03:46 浏览:960
office英语 发布:2025-09-13 02:30:29 浏览:12
武士刀教学 发布:2025-09-13 01:09:54 浏览:148
客房英语 发布:2025-09-13 00:55:23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