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辽宁省暑期社会实践

辽宁省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 2020-12-30 15:07:00

『壹』 求一篇关于安全知识宣传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字数两千字左右,急!!!

辽宁省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研究
——以王坨村滕鑫养鸭合作社为例
摘要: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各种商家之间的竞争压力逐年增大,到2000年以后,个体经营由于比较分散,抵抗社会风险的能力差,个体经营在市场经济中的劣势逐渐凸显。农村的经济形势一般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无法形成大的规模组织,对市场的影响力力非常小,且对市场冲击的抵御能力比较差,这些因素都是迫在眉睫的三农问题进一步加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把农民团结起来可以有效解决因农民分散而带来的问题,于是合作社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了。2007年7月1日,国家开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大大加快了合作社的发展速度,三年之内合作社数量超过35万家。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使很多合作社的规范性,实用性出现了很多问题,“皮包合作社”遍地开花,合作社的建立不但没有给农民带去什么好处,反而对农民造成了坏的影响。2011年8月11日—17日,我有幸随我校民生之窗社会实践小分队乘假期前往海城市高陀镇王坨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的经济,风土人情进行了一些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村里有一养鸭合作社,我随几名队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发现合作社在合作形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在这里笔者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能给看到的人带去一些想法。
关键字: 小农经济 市场风险 合作社 合作形式
一、 辽宁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1.1 辽宁省专业合作社的种类和数量
辽宁省的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现在基本在任何领域都有涉及,但是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下面是辽宁省农村委员会2005年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各个领域分布的一个统计资料,如下图:
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很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不断增多。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迎来了合作社发展的春天,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迅猛。据省农委统计,从2008年底的3,800多户,发展到2009年底的9247户,加入的农户成员达到61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l18万户。2010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万多个,加入的农户成员已达51.6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118.6万户。
1.2 辽宁省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十几年来的积极探索,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了较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资购买、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全省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821个,农民会员73万人,带动农户126万户,涵盖了全省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运输业等各个产业。据统计,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销售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奶、水产品等各类农产品493万吨,其中:粮食100万吨、蔬菜174万吨、水果69万吨、肉类66万吨、奶18万吨、水产品29万吨、其他农产品35万吨。代购农用物资35亿元。到2009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销售农产品总值124亿元,统一组织购买农用生产资料4O亿元。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民人均收入比未入社的农民人均收入高出20%以上。有11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注册商标,5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通过了质量认证。在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1.3合作社产生的利益
合作社成立以后给传统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专业合作社在组织上,专业化以及品牌上的优势给农户创造了很大收益。据辽宁省统计厅农调总队年度调查数据表明, 2004 年农民入社成员总数为44.68 万人,纯收入总额19 亿元,农民成员人均纯收入4255元,比同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307.14 元多947.86 元;2007年农民入社成员总数为71.22 万人,纯收入总额47.99 亿元,农民成员人均纯收入6739 元,比同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73元多1966元。
二、合作社是农民发展致富的必由之路
2.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历史的选择,我国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被调动起来了。事实证明,它符合我国的农业的自身特点,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应长期坚持不动摇。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单依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增收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社会大市场的矛盾;
②一家一户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同高度组织化的企业主体是不平等,农民在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③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内蒙生产的农产品专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很难使科技和良种结合起来;
⑤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无力加工农产品,分享农产品增加值收入等等。
(<<关于家庭承包经营与农民合作社问题>>,梨树县百信农民合作社)
2.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式的分散经营所产生的竞争劣势越来越明显影响因素,逐渐的走向合作是农民彻底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下面是按历史的各个时期对农产品价格的一个影响:
①供少于求。这是我国刚建国时农业面临的形势,因为当时国家没有足够的粮食,农民生产的粮食都会得到顺利的销售,当时农民收入就仅仅决定于农产品的产量,而农产品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技术和劳动力,所以农民收入=基础 + 技术 + 劳动;
②供需平衡。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所面临的形势,农产品都已基本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单纯靠增加产量不仅不会使农民的产量提高,反而有时候会因价格下降而是总体收入减少,所以改革开发之后农民与城市人的收入产生大幅度的落差,这时农民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搞产业化经营,而且还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所以此时农民收入=基础 + 技术 + 组织 + 资本 + 品牌;
③加入WTO之后。这是现在所面临的形势,此时由于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外国知名品牌的强势入侵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能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农村组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农业一体化。在巨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仅仅依靠农业还不足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靠国家对农村农业好的政策,两方面综合起来,农民才能取得市场的议价权,彻底的甩掉贫困的帽子。所以此时农民的收入= 基础 + 技术 + 组织 + 资本 + 品牌 + 政府政策 + 农业一体化。
从上面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在第二阶段农村就需要一个组织化来帮助农村发展,到第三阶段,农村已经面临很危险的境地,如果再不走向组织化,那么就永远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足,最终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吞没。所以说合作社是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辽宁省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使一盘散沙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组织了起来,提高了农民的团结合作意识,团结起来的农民通过合作社增加了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是农产品的种植生产更加专业化,同时合作社利用统购统销,打造品牌的手段为农民创造了不少利益。合作社给“三农”问题的缓解带来了希望,近年来虽然合作社发展很快,但合作社在合作内容,合作形式等方面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现在以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
3.1 合作社合作规模小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法》颁布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组办合作社的热情,各类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2009年辽宁省合作社数量已达到9427个。但是虽然合作社数量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合作社成员规模普遍偏小,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省成员规模在50人以下的专业合作社总数为6175个,占全省合作社总量的66.7%,而成员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合作社仅有54个,占全省合作社总量的0.6%。个不同数量社员所占比例如图三。第二,从资产规模来看。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较小,尤其是固定资产规模偏小。2009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为80.998亿元,户均资产总额为87.l6万。合作社资本金在1O万元以下的占61%左右,超过100万元的仅占6.5%。不同资产合作社比例如图四。加入的农户成员为61万户,仅占全省农户总数的9.2%,这不仅与日本95%以上农户都加入农协组织相距较远,与国内江苏、山东等省相比,也有明显差距。
农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到位
合作社是一个由社员组成的经济互助体,它的主体是农民,它采用合作的形式使农民组织化,又通过共同投资,风险共担来保持农户的积极性,合作社的社员进社,退社自由。由于农民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加上外界信息闭塞,很多人对专业合作社只是停留在一个模糊的认识上,他们对合作社的性质,运行模式,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执行的义务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合作社的收益分配也不是十分清楚,对《农村专业合作法》上面对专业合作社的规定更是不了解。很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仅仅是为了达成地方政府指标或通过合作社来套用国家贷款,领取国家补助,但合作社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皮包合作社”,空有合作社的名字,但却没有行使合作社的作用。
3.3 合作化程度低
合作化的本意是使农民组织化,将分散的个体变成一个集体,从而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主动权。但由于农民对合作社的不了解以及小农意识的存在,使大部分农户无法完全相信合作社,农户只是在部分领域与合作社合作,这样就造成合作程度偏低,使合作社无法完全发挥其作用。据统计2009年,全省实行统一销售农产品达80%的合作社为3400个,仅占全部合作社的36.8%;统一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比例达80%以上的合作社为3508个,仅占全部合作社的39%。单单从专业合作社统一购销情况来看,合作社统一购销程度较弱,合作化程度较低。
3.4 合作社的服务层次低
由于合作社的发展速度过快,许多地方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小,服务层次低。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产供销一体的组织,合作社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合作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获得与商家谈判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价格;二是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将合作社规模近一步扩大,通过让合作社销售一些生产资料赚取外快。但现在辽宁省大部分合作社还仅仅停留在第一层次上,只是通过统购统销的形式来帮助农民致富,这种层次还远远不能满足帮助农民彻底脱贫的需要。
3.5 合作社组织机构,内部制度的不规范
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建设,内部制度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由于政府和外来企业的干扰,现在农村很多合作社在组织机构,内部制度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专业合作社已经原来服务农民的初衷,成为政府或外来企业下的一个直属单位。有的合作社甚至对于自己的制度,合作社收益分配都没有具体地写明。2009年,全省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规范化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1250个,仅占全部合作社总数的13%左右。绝大多数合作社在组织机制上不完善,财务制度及分配制度不规范。
四、王坨村及王坨村滕鑫养鸭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4.1 王坨村简介
王坨村坐落于高坨镇内,东连新台,北接八面,南邻上坎,西与西湖毗邻,太子河流经王坨村境内。本村共分七个村民组,310户,共1210人,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男女比例接近1:1(女性比男性稍多),其中55岁以上人口共400人占总人口的33.3%,外出打工300多人,占总人口25%。本村受教育程度有待提高,其中高中毕业占总人口的10%,大学毕业占3%。本村总面积6200亩,其中住房面积2000亩,耕地面积3000亩(2900亩玉米地,600亩鱼塘(水域面积))。村中有一饲料厂,产品主要销往本村养鸭户及周边城镇养殖户。经济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村中有5台大型农用机械,95%以上实现机械化,养殖业主要有蛋鸡、肉鸡、猪、鸭、鱼;畜牧业主要有牛,特色经济产业为大棚种植业。其中养鸡户共15家(养蛋鸡为主),规模为3000~~5000只;养猪农户共5户,平均每户100头;养鸭共11户,10栋鸭棚,共5万多只鸭;养鱼4家共600亩鱼塘,主要以淡水鱼为主。大棚种植户为145户,每户平均大棚面积1.5亩,主要种植茄子、芸豆,一个大棚一年的平均经济效益为4万元每年。村中100%普及农村合作医疗。王坨村有一秧歌队,闲时由村中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进行娱乐演出,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
4.2 王坨村滕鑫养鸭合作社简介
海城市高坨镇王坨村是当地闻名的贫困村,2010年7月在海城市“三百工程”活动带动下,海城市宏利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文胜积极支持该村建起现代化蛋鸭场,使该村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海城市“三百工程”活动将贫困村与企业对接。企业家王文胜与王坨村建立联系,多次到村里了解情况,为村民寻找致富之路。村民董兴业家从事饲料行业20余年,是村里养殖业的带头人,提建议道,咱村有3家养蛋鸭户,他们有技术,我可以协调到饲料,如果有钱盖鸭舍,咱村发展养蛋鸭是一个可行之路。不到一个月,王文胜走访了全村的农户,最终选取10户勤劳肯干、敢于尝试的代表户,投资近300万元建起了10栋现代化鸭舍,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合作社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合作社名字叫滕鑫养鸭合作社,合作社法人是王文胜,饲料厂(合作社)老板原来是本村人董兴业,后来因为母亲看病,把合作社转手给现在的老板。现在老板是鞍山人,接手饲料厂(饲料厂即使合作社,后面以饲料厂代称两者)已经一年了。现在入社养鸭户有十家(部分养鸭户之间有血缘关系),集中在一起养殖,每户平均养鸭5000只,国家补助资金供养鸭户修路,其他关于合作社的一些补助,平均下发到农户。饲料厂每年为养鸭户提供700元的租地金,合作社只提供购买与销售渠道,但不提供技术的指导和药品的统一购买,饲料厂与养鸭户签订合同,饲料厂免费为鸭户提够饲料,养鸭户将鸭蛋按卖给小贩的价格卖给饲料厂,作为对饲料的偿还。饲料厂再将这些鸭蛋统一卖给收鸭蛋的商贩,但收鸭蛋的商贩与饲料厂并不是长期合作伙伴。饲料厂与养鸭户的合作模式如下图:

鸭蛋 鸭蛋
养鸭户 饲料厂(合作社) 商贩
饲料
养鸭的成本比较高,一个养5000只鸭的大棚需要10多万,一年购进鸭苗所花费用为10万,5000只鸭一年的饲料费为26万,第一年最少要花费40多万,所以大部分农户承担不起,饲料场开始先通过给养鸭户免费提供饲料,来扶持养鸭户的发展,但在养鸭户欠饲料厂债时,养鸭户所收的鸭蛋必须安正常价格抵押给饲料厂。在此期间饲料厂每月给养鸭户提供2000元做生活费,但最后还要还给饲料厂,一个养鸭户一年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养得好的可达20多万。

『贰』 有没有关于轴承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轴承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活动目的:
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对于确保整个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实践服务队本着“青春助振兴,实践促和谐”的活动主题和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的活动目的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用我们的亲身去感受振兴老工业基地火热的生活,用我们的亲眼去审视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实践中去体验和感受“三个代表”的魅力。
二、活动过程:
北线调研队:8月1日上午,我们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需求”北线调研队来到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基地——辽宁省昌图县昌图镇双树子村。首先,调研队一行三人来到双树子村委员会。他们带去了为当地今年40名新入学的小学生准备的图书和书包。在举行完简短的赠送仪式后,调研队与村委会商定了此次的活动安排。
下午,调研队一行来到铁岭国美牧业集团,人事处的工作人员为我们作了一次以现代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主题的报告会。通过此次报告会,调研队成员对铁岭国美牧业集团的自然情况、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同时,为我们大学生就业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铁岭国美牧业集团自然情况:
辽宁国美牧业集团,位于辽、吉、蒙交界的国家产粮大县——昌图县城南3公里处,是辽北最大的绿色生猪产业化基地、辽西北地区种猪扩繁基地和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区域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年创产值8800万元,年产饲料用玉米1万吨,年出栏绿色商品猪3·5万头,年加工绿色浓缩饲料2万吨,年屠宰加工生猪能力45万头。企业下辖昌图国美绿色养殖场、昌图国美牧业公司和昌图国美肉联公司,是一个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格局,集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绿色生产资料开发、绿色生猪屠宰加工、绿色农业科技研发和绿色营销网络拓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牧业集团。
国美牧业集团,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科技兴企”和“以工谋农”的发展理念,坚持走“跳出农业干农业”的发展之路,通过工业化的经营模式改进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实现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实现了农业高新化和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化的发展目标。国美牧业集团的绿色生猪产业化基地开发项目,已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昌绿”牌绿色猪肉,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和认证,达到了无污染、无激素、无有害物质残留的A级绿色食品标志,并荣获辽宁省“著名商标”;国美牧业集团被辽宁省授予“先进民营企业”、“星火计划先进集体”和“星火科技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05年1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面对整个企业的人才需求。国美牧业集团对农业管理方面的综合人才需求较大。其中,高层管理人才3名,协调处理人才6人,具有大专及本科学历(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人才约10至15人。
南线调研队:7月24日上午,我们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需求”北线调研队到达辽宁省兴城市,并马上赶到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兴城市沙后所镇。然后我们与当地的乡、镇领导进行了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需求的调研会,并通过讨论达成了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东北振兴之路的根本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然后我们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需求”调研队又来到了我们此行的一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兴城市轴承厂,它作为葫芦岛市的一个重点乡镇企业,每年都是当地的缴税大户。更通过它本身的努力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环渤海工业带的发展和和谐辽宁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来到该厂利用我们在大学校园内学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与该厂的技术工人进行了交流。然后与该厂的主要负责人深入探讨了作为一个成功的乡镇企业家他们对人才需求的认识。并且我们学生党员还与该厂的党支部进行了交流,使我们深刻感觉到一个先进的党支部在乡镇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党的指导思想对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之处。
在24日当日我们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需求”调研队针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需求这一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见副页)。当天发放调查问卷数十份,主要针对当地的党政工作人员和工厂的技术骨干和企业法人。通过对这些典型人员的问卷分析在一定层面上认识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一课题在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
25日上午,我们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需求”调研队中的学生党员和普通同学针对我们前一天的活动进行了一次保持党的先进性座谈会,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振兴老工业基地一系列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要实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宏伟目标,必须善于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和把握形势,认真研究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全面创新的振兴之路。
三、活动注意:
在活动中我们提出做到明确要求,做到三个到位。
第一,做到责任到位。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打造新时期沈阳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新品牌;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认真地履行好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做到宣传到位。我们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争取作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并注重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做到落实到位。我们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个人,争取把工作做到最细。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会考察活动。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亲身去感受振兴老工业基地火热的生活,亲眼去审视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三个代表”的魅力。并且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把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为振兴辽宁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信息工程学院

满意吧!那就采纳!

热点内容
office英语 发布:2025-09-13 02:30:29 浏览:12
武士刀教学 发布:2025-09-13 01:09:54 浏览:148
客房英语 发布:2025-09-13 00:55:23 浏览:256
老师扫帚 发布:2025-09-12 22:29:51 浏览:149
性母教育 发布:2025-09-12 21:48:18 浏览:257
考研数学只做真题 发布:2025-09-12 21:38:44 浏览:553
数学小卡片 发布:2025-09-12 18:14:39 浏览:24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发布:2025-09-12 17:16:20 浏览:624
小学校长师德师风自查自纠 发布:2025-09-12 16:25:09 浏览:973
nba黑历史 发布:2025-09-12 14:28:24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