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研究生师生比

研究生师生比

发布时间: 2020-11-20 07:23:34

㈠ 去英国读研究生看qs排名还是times

英国留学必看的2个比较有权威的排名表,1个是Times,一个是QS
《泰晤士报》(The Times)是英国媒体中最早发布英国大学排名的单位,1992年,《泰晤士报》首先公布了英国第一份大学指南——“最佳大学指南”(Good Universities Guide)。该排名的指标包括学生满意度(15%)、科研质量(15%)、入学标准(10%)、生师比(10%)、生均经费(10%)、设施和设备(10%)、优秀学位获得率(10%)、毕业生前景(10%)和毕业率(10%)九项指标。

QS世界大学排名(英文: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包括主要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及学科排名。
建议:在选择学校的同时,不要单单指看学校的名词,其实读懂排名的标准才是关键,一般来说,在学校排名都不是很差的情况下,专业和城市和毕业率才是重点。

㈡ 准备去英国读研究生,有哪些国内网站汇总了英国大学的师生比例、入学率和毕业率(淘汰率)等信息吗

不明白你为什么要了解那么详细的信息。个人觉得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关键,其他的因素挑自己在意的参考一下就行了,不可能面面俱到。top的学校可能样样都好,去不了这些的话,一般的学校肯定都有缺点。学生的国籍比例你可以给学校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之类的发邮件问,城市犯罪率就直接google查吧,中国学生回国就业率这个我感觉学校不会去统计,你顶多能找到当地学生的就业率,这个可以在学校官网search。毕业淘汰率你可以google试一下或者也给学校发邮件问不确定他们会不会告诉你。师生比例查学校官网或者邮件学校。入学要求在课程介绍那页找。这些信息都应该你自己去搜,英语不练好,出国怎么办。怕麻烦的话可以咨询中介,不签约之前都不收钱。但是他们可能会推荐和他们合作的学校,个中好坏要自己看。 还没去念呢,为什么要担心被淘汰呢。如果努力的话,是不会被fail的。再safe的学校,不努力还是会被fail。我以前在全英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一样没事啊。希望你不抱侥幸心理的好好努力~加油!

㈢ 哪位大下能解释一下研究所的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的区别.

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

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

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

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

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

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

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

(3)研究生师生比扩展阅读: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拥有各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历申硕、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

从2017年(包括2017年)起,双证在职研究生统一命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招收与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单位既有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高等院校,也有相关科研机构。

㈣ 科研机构读研究生和一般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1.研究所的师生比 远高于 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我们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不过,想要考研究所的也不是很容易,可以报班像文都鹰飞集训营。
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
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
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

㈤ 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目前的现状拜托各位大神

中国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怪现状 只为考研 本科院校成“考研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应强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笔试成绩合格,但在面试的时候,老师了解到该生原在学校的本科教学,基本是围绕研究生考试内容展开的,学生一进大学就把考研定为目标。所以这个学生虽然过了分数线,但实际上他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不完整和系统,即使录取了,他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几年,学校经常遭遇对这种学生录与不录的尴尬。 据张应强介绍,他们在进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2020年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这一课题时,在全国20多所高校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设在中等城市的一些地方高校,都把研究生的报考率、录取率作为办学水平的标志,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考研。有的学校甚至将本科的4年课程压缩为3年,专门留出1年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考研,把本科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打断,本科成了考研的准备阶段。 一位来自山东的学生告诉记者,山东某地级市的师范学院被人们称为“考研培训基地”,该校本科的课程设置基本与考研科目相对应,凡研究生考试没有的科目一律不开或少开,而该校每年研究生的报考率、考取率也确实非常高。 张应强说,本科阶段培养出的本应该是人才“成品”,但在考研热潮的冲击之下,某些高校的教育功能逐步转变。大学过分注重考研,这既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考纲明晰研究生考试就像“科举” 现在各高校为考研学生提供的服务可谓周到。记者上网浏览了全国一些重点大学研究生院的招生信息,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提供了各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在考试大纲中详细列出考试范围、考查要点、参考书目、试卷结构形式、考试样本、模拟考题。 记者登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看到2005年传播学专业考试大纲。专业课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新闻业务两门,所列全部参考书目仅6本。在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这门课长达5页的考纲中,一一列出考试重点、范围和两本参考书。由于两本参考书内容大致相同,只有部分叙述不尽一致,学校“为了方便考生复习”,还特别注明哪些考试内容在哪本书中。 一位博士生看到这个考纲后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如此服务周到的考试指南,只差没有将考题告诉学生了。可是,一个连考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都不知道到哪本书中去找的考生,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途。研究生考试变成这样已很不正常了。”不幸的是,记者登陆多个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网,发现许多研究生专业都有同样的考试指南。 武汉大学人文实验班大四学生翟明煜说,现在考研容易多了,跟过去的科举没什么两样,过去考试范围不出“四书”、“五经”,现在甚至还不需要读那么多书,因为所有专业都指明了参考书目和考试范围,本科没有学某个专业的学生花几个月准备也一样可以考上。他本人今年报考了宪法学的研究生,就是只花了4个月时间猛看几本参考书,最后顺利上线的。 记者在武汉大学随机采访了8位参加2005年研究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其中有4人是跨专业报考而且都上线了,讲到跨专业考研成功的秘诀,他们都认为,只要按照考纲认真复习,原来没有学过也没关系。 教育专家说,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考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积累。现在的研究生考试使考生逐渐成为短时间加工出来的“速成品”,很难达到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 生多师少 研究生成高级“打工仔” 研究生教育本应注重个性化培养,但由于扩招效应,现在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太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在专业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培养。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大学中,单纯从导师所带研究生的人均数上看,研究生人数并不多。比如武汉大学有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1.7万人,指导教师有1700人,人均带研究生10人,按3年计算,每一届只不过3到4人而已。可记者进一步了解发现,平均数并不能真正反映实际的师生比。不少高校规定,在临近退休年龄的两至三年内不能招研究生,所以许多有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并没有招收研究生。另外,刚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并获准带研究生的教师招生也比较少。这样,名义上导师很多,实际上作为主力带研究生的导师只是其中一部分,一个教师带几十个研究生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如武汉某大学新闻专业一名导师,一届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达20多人,目前他一共带有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人。还有一位导师一届招研究生19人,共带研究生50余人。 硕士研究生普遍反映,很少能见到导师。理工科的研究生基本上是高级“打工仔”,帮老师做课题,做完就毕业了;文科的研究生则基本上是“放羊”,导师很少管。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他的导师非常忙,学生基本上看不到他,与他交流要靠书信。记者与一些研究生座谈时,他们也反映,以前导师都把研究生当人才,全心全意指导其搞科研;现在反过来了,研究生就是为导师服务的,有不少导师的文章由研究生写,科研项目由研究生做。至于研究生是否学到了什么东西,是否有所提高,导师并不关心。 因为学生多,一些比较负责的导师就对研究生采取集中上课的方式,结果与本科阶段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武汉大学数学系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由于应试风的影响,本科院校许多基础课都没有开,他们系有些研究生很多内容没有学过,虽然考研时分数很高,可研究生上课时很多内容都听不懂,导师没有办法只好补讲他们没学过的东西。而对于来自基础较好的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研究生课上得毫无意义,水平得不到提高。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资源明显不足,解决办法之一就是缩短学制。湖北地区已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高校从2004年开始,将硕士研究生由三年改为两年。记者与两校04级的研究生座谈,他们认为,缩短学制降低了学习成本和培养成本,从经济上看对个人和学校都有利,但同时也降低了培养质量。他们说,两年的确学不到什么东西,因为第一年要上外语和政治课,专业课开得很少,第二年就要忙着找工作了,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学习,研究生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现在学生们将两年制研究生戏称为“大五、大六”生,而不叫研究生。 为此,人们在呼吁:研究生教育质量“缩水”问题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了。

㈥ 考研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有什么区别

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我们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
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
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
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
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
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
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
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
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
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
教的机会。
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
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
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
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
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

㈦ 博士和硕士应配备师生比

莱斯大学采用小班制,莱斯大学在美股国内排名高于加大洛杉矶分校,最主要的还是从专业强弱出发,气候加州稍好,加州和德州都是美国经济实力数一数二的州,这和大型州立大学有所不同以上两所大学都属于世界名校,不能盲目的进行比较。以上所言。要说两所大学所处的环境,而加大洛杉矶分校在世界排名中号与赖斯大学。莱斯大学属于私立小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加大洛杉矶分校属于州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这两所大学之间做选择,师生比一比六,德州休斯敦有点热,仅供参考;在教学上

㈧ 考研的话,研究院和高校有啥区别

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我们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

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

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

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

㈨ 高校应按什么师生比设置专职辅导员

日前,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修订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自2017年10月1 日起施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

根据《规定》,各地各高校要把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要建立国家、省级和高等学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

㈩ 高等教育学校(本科院校)的师生比是所有教职工还是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值

普通高校生师比=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合格标准为不超过18:1。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研究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

1.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

2.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3.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4.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

5. 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10)研究生师生比扩展阅读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主要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确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学校。并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加强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办学条件改善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各部门和各普通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以及本《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要求,合理确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保证普通高等教育基本的教学质量和规格。

热点内容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
化学键复习 发布:2025-07-08 20:42:29 浏览:831
北京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8 19:38:24 浏览:58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师 发布:2025-07-08 19:00:24 浏览:284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 发布:2025-07-08 18:59:48 浏览:141
阳西教育 发布:2025-07-08 18:31:56 浏览:479
王瑞娜老师 发布:2025-07-08 18:31:53 浏览:456
莘县教师考试 发布:2025-07-08 17:50:59 浏览:944
赤峰教师资格证报名 发布:2025-07-08 17:50:19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