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家访记录
『壹』 怎样做好中职学生家访工作
家是孩子的“根”,孩子的一切是从那里产生的,是从那里熏陶出来的。只有在那里,孩子的“本相”才会显露出来。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然而,失败的家访也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 第二,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使学生和家长都能增强信心。 第三,要选好时间。家访时最好选择在放学后,双休日或寒暑假,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不仅能聆听到老师与家长谈话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当着家长与老师的面说说心里话,从而增强家访效果.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家长的工作。 第四,要注意观察。教师进学生家里前,要注意观察学生家庭周围的社会环境;进学生家里后,通过观察学生与父母的交谈,家庭的环境布置等,以此来了解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因素. 第五,态度要谦和。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和家长谈话时要谦虚,讲礼貌,营造和谐的谈话气氛,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报以理解的态度,并适当指出某些教育方式的危害,使家长端正教育态度,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家访中做好以上五点后,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讲究谈话技巧。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要因人施谈,班主任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时要要掌握分寸,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即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要求家长不要放松要求;对于某些方面较差的学生,不要一味指其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其一,要多鼓励,少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二,要全面评价学生,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尽量营造良好的谈话环境。 其三,要多启发,激发学生发奋意识。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某,个性倔强,自尊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愤图强,成人成材。 家访时注意把家长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好记录,以便做出详细的家访总结,并作为资料待以后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家访效果。要把家长对学校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领导,以便在学校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张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多次参与打架事件,被学校记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 (转载)
『贰』 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家访工作
教师在进行家访时要讲究艺术,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
1.态度要谦和,尊重家长。只有态度诚挚、语气谦和地和家长一起交换意见,共同商讨问题,双方情感融洽,才能互相配合。
2.要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特别是向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也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3.要鼓励进步,正确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一般要先肯定成绩,优点和长处,再指出错误,缺点或不足之处。并分析克服缺点的有利条件,尤其要指明努力方向,鼓舞上进的信心。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流露嫌弃或埋怨学生及其家长的情绪。
4.冷静沉着处理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遇到学生犯错误,不要勃然大怒地去登门告状,而应当心平气和地向家长谈情况。谈话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场,以免家长和学生产生反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有些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时,就会勃然大怒,粗暴打骂,或者丧失信心,心灰意冷。教师要劝家长冷静对待,耐心教育,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能体罚打骂。尤其是当个别家长对教师家访态度冷淡甚至很不友好时,教师要沉得住气,耐心地诚恳地劝告说服,万万不可与之顶撞。有时也会遇上家长正处于气头上,情绪不佳,教师可先做一般性谈话,另选时间,再次家访。家访时间要合理安排,尽可能利用农闲时、厂休日或晚饭后进行,也可以事先通过学生与家长约定时间。
总之,每次家访都要明确目的,订好计划,返校后整理家访内容,认真填写好家访记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我想,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办,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