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德师风格言对联

师德师风格言对联

发布时间: 2021-01-14 13:30:18

Ⅰ 行书励志格言对联:习勤不止能祛欲,闻过则喜自得师

行书励志格言对抄联:习勤不止能祛欲,闻过则喜自得师

郝峥行书励志格言对联:习勤不止能祛欲,闻过则喜自得师;

郝峥,河北唐山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本作行云流水、力道十足,欲字两翼开张而中轴周正,显示出了高雅的志趣,洒脱奔放之美感跃然纸上

Ⅱ 古今格言对联选萃

格言(一)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是摘句联,摘自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对联揭示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却别寓深意。上联颂一代新人崛起,下联赞前贤让位于后哲。正因如此,一代胜过一代,似芳林繁花不断,流水向前不停。联中“催”、“让”二字用得十分恰切。“催”者,状“新叶”茁壮,写出林间一派生机;“让”者,描绘“流水”波波相续,浩荡汪洋,永不枯竭。对联托物寓意,令人赏心悦目,遐想连翩。(施绍文)
格言(二)
杨士奇
不畏官司千状纸
只怕乡民三寸刀
杨士奇为明建文时人,曾任礼部侍郎、大学士等官。其子横行乡里,杨得知其罪行,写此联加以告诫,然其子不知改悔,终于伏法。上联说不怕诉讼案件多。下联的“三寸刀”指“三寸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毛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后形容能言善辩,娴于辞令为“三寸舌”。这里“三寸刀”意思是指乡民的“三寸舌”,百姓的议论好像刀子一样厉害啊。此联对仗工整,尤以“千状纸”对“三寸刀”为佳。“千状纸”极言其多,“三寸刀”极言其小,一多一小,突出“三寸舌”威力之大。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人谓此联可为‘巨族药石’。”(甘桁殷有娣)
格言(三)
徐渭
任铁任金,定有可穿之砚
日磨日削,从无不锐之针
此为作者题九山草堂之格言联。上联典出《新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桑)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卒以进士及第”。“任铁任金”是喻砚之质地坚硬而耐磨,然而“定有可穿”是说韧劲的可贵、努力不懈是导向成功之路。下联典出宋人祝穆《方舆胜览》“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李白感其意,还卒业”。是说恒心的效果,努力不怠的重要。“定有”对“从无”、“可”对“不”,正反相对,形式下变中有变,斩钉截铁,铿锵有力。(郑凤森)
格言(四)
袁崇焕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袁崇焕,明末大臣,屡有军功,为人磊落方正。撰此联以自警。
上联讲心术。《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这里的“心术”指心地、思想意识,即应具诚实之心,外济万物,处事有度,宽以待人,虽萌之于心,却天地可鉴,因此要加强自身修养,不做有负于人的事。言为心声,行系言果,作者在下联进而提出个人一言一行,应注意为后代楷模。联语立意甚高,遣词明白如话,而有笼括万象之态。(施绍文、黄德金)
格言(五)
阎若璩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
阎若璩(音qú)一生勤奋好学,曾集陶弘景、皇甫谧语贴于楹柱自勉。意思是:即使一事没搞清弄懂,也算是自己的一大耻辱;遇到学者有机会必请教,因此很少有空闲的日子。阎氏自幼口吃,天资愚钝,但他刻苦学习,一心专注于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终于日积月累,成了有清一代著名的考据家。联语上句重在“学”,下句重在“间”,为意对。(施绍文)
格言(六)
吴敬梓
正身以俟时
守己而律物
此联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在考试取得好成绩后。去拜见老师的长生牌位,在堂屋中间墙上看到了老师的这幅亲笔对联。上联本《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正身,即修身。俟时,是等待时机,有所作为.下联是说为人处世要安分守己。守己,指安守本分。律物,对待万事万物。
对联强调自身修养,上句表现了传统儒家积极用世的生活态度,下句则含有道家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不过这两种思想并不矛盾,在我国封建社会士大夫思想中,它们往往是互相补充的。(丁仪)
格言(七)
钱沣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上联“爱半文不值半文”,语甚尖锐。意谓贪财爱钱者不值半文,别以为世上没有了解你这种品德的人。下联言做事要精益求精,做一事要精通一事,不能苟且粗疏,这样心才能安然。庶几,这里有大概、也许可以的意思。对联语言质朴,理易通晓,堪称箴铭。
上联为否定句,所谓“爱半文”或“不值半文”均属虚指;下联为肯定句“作一事须精一事”是实指。上下一反一正,对得自然而又工巧。此联一作陶澍撰。(甘桁)
格言(八)
谢子修
知足知不足
韦为韦弗为
此联集古人名言而成。出句“知足”指物质享受、权力地位的欲望,要有个限度,《老子》说“知足不辱”,知足可不受屈辱,即此意。“知不足”指学问、事业的进取心,因学问、事业都没有尽头,所以不能满足。《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必须虚怀若谷,前进不已。对句“有为”即有所作为,指以积极用世的精神匡时济世,建功立业。《孟子·滕文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将以有为也”,即此意。“有弗为”指对不合正义的事情坚决不做。《孟子·告子》“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也。”《论语·子路》“狷者有所不为”,即此意。全联意思是,对于物质欲望要知足,对于学问、事业的追求要永不满足;对人类进步的事业必须积极参与,对于违反正义的事情坚决抵制。短短十个字,充满辩证法,言近而旨远,可为立身、处世、治学的座右铭。(蒋竹荪)
格言(九)
陶顺甫
莫对失意人而谈得意事
从来有名士不取无名钱
这是一副劝勉人们处世的格言。失意,指不得意而灰心失望,对这种人更应多加劝慰,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如果多说自己的“得意事”,就会使对方更加失意而难堪。下联的“无名钱”,指来路不明的钱财。一个爱惜名誉的人不会去取不义之财。联语对仗工整,“失意人”对“得意事”,以“有名士”对“无名钱”,造成句中自对的强烈反差,使联句更具魅力。(王国廷)
格言(十)
朱恂叔
厚性情,薄嗜欲
直心思,曲文章
上联“厚性情”,本《老子》三八“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谓为人应厚道,不可刻薄。“薄嗜欲”语本《国策·楚策三》“节身之嗜欲以百姓”,意谓不可贪欲无度.嗜欲深者天机浅。下联告诫人们,做人贵在耿直,作文则贵在曲折有致。袁枚《随园诗话》三:“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二句即由此化用。全联“厚”与“薄”,“直”与“曲”反义相对,前呼后应,属对极工,文意音节,俱飒爽协畅。(顾伟列)
格言(十一)
陈宝玺
虽痴人可与说梦
惟至诚为能前知
痴人说梦,谓对傻子说假话。语见《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五灯会元·道行禅师》:“痴人面前不得说梦。”意谓对蠢人说荒唐话,恐他相信。后比喻愚人凭荒唐想象说根本办不到的事。上联是反语,即使对方是愚痴之人,也不妨与他坦诚说话,意谓对人对事不抱成见。下联说,如果你有高度的诚心,就可以有预见。“至诚”句,《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即至诚的人,是祸是福,一定有预感。(唐音)
格言(十二)
蔡福田
藏书万卷可教子
买地十亩皆种松
这是清人蔡福田集黄庭坚诗句作出句,梅尧臣诗句作对句成联。上联认为教子当重视思想文化教育,以使开卷有益。下联以贤者须具有青松不凋之坚贞节操。前人有联“贫不卖书留子读,老犹栽竹与人看”,亦同此意,只是取譬稍异。此联则旨趣更为鲜明。
联语以“万卷”对“十亩”,喻教子读书应多多益善;以“教子”对“种松”,形象地表明育人最重高洁不移之心志。“可”,指读书可能发挥之作用;“皆”,则必当如此,操守不能或移。此虽集句成联,犹同己出,更见意趣。(施绍文)
格言(十三)
李有年
阅尽人情知纸厚
踏遍世路觉山平
一般常识,纸总是薄的。“人情薄如纸”,以纸喻人情之薄;“命薄如纸”,以纸喻命之薄。然而作者在识破人情之后,竟断言纸还是厚的,那么,可推知人情之浇薄已远不如纸。同样,山路崎岖不平是常识,而作者踏遍世路之后,竟断言山还是平坦的,那么,人生旅途之险峻坎坷,可以想见。“纸厚”、“山平”之说,属于“反语”修辞法。其中“知”、“觉”都是感情判断而非理智判断。此种“以悖理言至情”往往能产生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商启予)
格言(十四)
朱归愚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惭衾
上联集自《列子·力命》:“鬻熊语文王曰:‘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自长、自短,是自以为是、自以为非的意思。如果加以引申,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把自己说得过分好,不见得有所增长,把自己某些缺点说出来,也不至于损害自己。刘向说得更彻底一些:“自损者益,自益者损”(《说苑·敬慎》),意谓自认为不足,便可加以改进,得到裨益。一个人自以为了不起,就会陷于盲目,遭受损失。下联集自《晏子春秋·外篇第八》:“晏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意思是一个人不干坏事,当他独自站立,独自安寝时都不会感到内心惭愧。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就是儒家所讲的“慎独”。从两部不相干的古籍中,摘句成联,不仅题旨明确,而且对仗工稳,洵属不易。(甘桁)
格言(十五)
于伍云
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本
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
上联说,虽然看尽了天下奇观,可以增长见闻,但不如掌握书本。下联说,尝遍世间滋味,觉得五味虽然适口,却不如菜根之香。
古人说“性定菜根香”,非性定者,不能领会菜根之香,即浓艳损志,淡泊全真之意。联语鼓励世人认真读书,过淡泊生活,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题旨。(甘桁)
格言(十六)
邹斋中
不打通义利关头,且莫轻言学问
能参透圣贤语默,还须实力躬行
上联指出摆正“义”与“利”的正确关系,是做学问的关键。《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不义莫近,“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明乎此,就能打通义利关头。下联说“参透圣贤语默”后,进一步提出要“实力躬行”。躬行,亲自实行。这里辩证地说明了“知行”的关系,“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明王守仁《传习录》上)。联句朴质平实,但义真理切。(甘桁)
格言(十七)
张大千
立脚莫从流俗去
置身宜与古人争
此为集《张黑女墓志》字联。上联大意,要坚定地站稳自己从艺的立脚点。不能被当前社会潮流、风气所动摇、转移。下联大意,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善于去粗取精,把有益的部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营养,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流派。要与古人比高低并超过古人,不能拜倒在古人脚下。此联是作者一生治学宝贵的总结,它从如何对待社会风气和古人遗产两个方面指出艺术工作者应走的正确道路,非常概括、精辟,读之极为有益。(蒋竹荪)
格言(十八)
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
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浮躁”与“因循”,从来就是一对矛盾。“浮躁”容易引起轻举妄动,往往招致后悔,“因循”则易守旧、拖沓、暮气沉沉,虽可避免大错,但缺乏锐气,也成不了大业。《颜氏家训》云:“因循面墙,亦为愚尔。”因此要成就事业,既要有进取心,也不可浮躁。《论语·先进》:“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求,冉求,由,仲由。进,使其进取;兼人,指胆量有两人之大。尽管是讲因人施教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涉及到了“浮躁”与“因循”之间的辩证关系。联语以“到处”对“从来”,突出“浮躁”与“因循”的后果,目的是起警戒作用。(朱惠国)
格言(十九)
任人须知人,友人须客人,人和事就
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
这副格言联指明对人对事应取的态度。上联写对人。要任用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有所了解,与人交友要能宽容,这样才能达到“人和事就”的目的。《资治通鉴·汉纪》云:“举大事者不忌小怨”。下联讲对事。无事不自寻烦恼,有事要勇于承担,应有“事在人为”的气魄。联语明白晓畅,颇能发人深省。上下联反复嵌入“人”、“事”二字构成对仗,可谓别出心裁。(朱迎平)
格言(二十)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此联尽管也是谈道德修养和读书治学,但与同类对联比较,显得更为平易亲切。上联谈为人之道,并不从立名立节的高处着眼,而是从“闻善心喜”这样为人应有的品性谈起;同样下联谈读书治学,也是从“见奇书手自抄”这样易见易为的日常情事入手。因此本联尽管平平淡淡,却是劝人为善和培养高尚情趣的名言。联语提倡心善手勤,文字通俗易懂,质朴自然。(朱惠国)
格言(二十一)
有客德乃大
无欺心自宽
上联语出《书·君陈》,说待人宽容,其德行才算正大,是从正面讲;下联说做人要真诚不欺,其心胸才宽阔,是从反面讲。一有一无,一正一反,自然成对。“德乃大”、“心自宽”则是以宽容、真诚态度立身处世的结果,标志着品德修养的新境界。全联对仗工稳,短小精悍,可作为人们修身律己的座右铭。(朱迎平)
格言(二十二)
择友须求三益
克己宜守四箴
上联讲人际关系。交友应该选择三种有益的朋友,即能直言、待人信实、见闻广博的人。三益,《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下联讲自身修养。不要傲慢,不要纵欲,不要自满,不要乐极生悲。四箴,宋人张方平以《礼记·曲礼》中之“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为立身之道,名曰“四箴”。程颐亦以《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四箴。四箴,即四种规戒。此联融合古人择友与律己两种格言为联,言简意赅,可发深省。(张一)
格言(二十三)
安能尽如人意
要当无愧我心
上联以反诘自慰。人生在世,难免有不顺利的时候,岂能时时事事称心如意?求全责备,其结果往往一事无成,于人于己都无益处。下联从正面自勉。凡事临头,当尽力而为,哪怕是只有一分希望,也应用十分努力去争取,即使未能成功,也无愧于心。这副对联采用“欲收先纵”的手法,上联放纵,下联收拢,重心落在事事尽力、心安无愧上面,写出一个深刻道理,反映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俞纪东)
格言(二十四)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未尽非
常言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语。本联说的正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上联的“反观自己”,指的是以责求他人之心责求自己。一个人若能时时反省观察自己,就有自知之明,发现自身的不足。句中“难”字,用以强调人谁无过,贵在自察。《论语·里仁》:“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贤人;齐,看齐。胡宏《胡子知言·天命》:“从人反躬者,鲜不为君子”。可见,“反观自己”是知过改过的要谛。反之,文过饰非,自恕己过,只能贻误自己上进。下联由上联的责己转到待人。“细论人家”指的是看待别人不能以偏概全,而应充分肯定别人的长处。一个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韩愈曾在《原毁》中指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责己严,待人宽,察过则改,见善则迁,是古人立身行事之道。本联以浅显的语言,总结了这一修身处世之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顾伟列)
格言(二十五)
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这副对联告诫人们:立身行事要刚直坦荡,不可俯仰随俗。上联语本《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在表明为人之道在于心底无私,廉正自重,坦如砥石。下联提炼范宁《春秋谷梁传序》称誉《春秋》语:“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孔子撰《春秋》,善用曲笔表明自己的爱憎,所以人称一字之中寓褒贬的写法为“春秋笔法”。联系上句看,下句进一步强调了只要端正行为,品行高洁,问心无愧,则是褒是贬,历史自有公论。全联化用古语,构成巧对,匀称凝重,笔力劲健,而音节铿锵,读来尤有敲金振玉之感。(顾伟列)
格言(二十六)
书从疑处翻成悟
学到穷时自有神
读书、治学之方,前代学人已多有阐述,此联从“疑”“穷”两字入手,去熟出新,颇有独到之处。上联强调“疑”。朱熹《读书八要·七》:“节节是疑,群疑并出,以至废寝忘食,才是融会贯通”。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悟”。下联突出“穷”字,强调治学须追本溯源,穷极端涯,方可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化境,也即“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句或系从中化出。此联语句朴实自然,不事雕琢,而抑扬顿挫、音节铿锵。其中“翻”、“自”两字,在“疑”和“悟”、“穷”和“神”之间翻转衔联,平中有奇,直处见曲,令人回味。(朱惠国)
格言(二十七)
友如作画须求淡
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副对联言交友与作文之道。上联以“作画”状交友。交友求淡,则不为势利所惑,友谊可以长存。《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恰如作画,贵淡雅清新,浓墨重彩之作,未必能产生艺术魅力。.下联以“看山”状作文。人们看山,总喜悬崖绝壁,峰回路转。文亦宜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人胜,而忌平直呆板。故言“不喜平”。联中“友”“文”二字均用作动词,即交友、作文,属虚写,而以具体的“作画”、“看山”喻之,以实写虚,形象生动,可以启人联想,颇有新意。此联化用清翁照《与友人寻山诗》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施绍文)
格言(二十八)
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惟思利及人
此联是集唐代颜真卿《争坐位帖》字而成。“集字联”并非袭用其成句,构思颇不易,在用字方面拘束较大。此联集字,语若己出,毫无拼凑之迹。上联说提高道德修养难道是为了传名于后世?下联说做事总得随时随地考虑他人的利益。修身行事如果排除了个人名利的目的,其品德修养自可达到较高境界。“岂为”,加强了否定意味。“惟思”,加强了肯定意味。用语朴质无华,合乎格言要求。(甘桁)
格言(二十九)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无忧学盗忧
上联告诫人们要净洁自处,清心寡欲。勤浴,意为勤沐浴,同时含有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之义。勤欲,指放纵情欲。作者认为节制私欲,清净淡泊,才是根本的养生之道。下联中的“学道”是指追求“仁”、“义”的道德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士志于道”,主张个人应该“内省”、“修身”,重义轻利。本联下句即告诫人们要加强修养,守道不移,不可贪婪,贪婪学盗。只能贻害自己。全联论修身制欲之道,意极警策。联中“勤”、“病”、“学”、“忧”四字重出,为同字同义相对,“浴”与“欲”、“道”与“盗”四字则是同音异义相对,经排比成联,读来尤觉笔转意绕,文情跌宕。(顾伟列)
格言(三十)
水惟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上联从俗语“水往低处流”蜕化而来。“水”之所以能成“海”,以其“惟善下”,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须不耻下问,广搜博取才能多方汲取教益,有所成就。“惟”、“方”二字指明了必要条件,确切不移。下联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蜕化而来,“山”自“极天”,因“不矜”,做大学问成人事业者,当虚怀若谷,谦逊待人。矜,自夸。联句把水、山等无情之物变成有意,启迪人不断进取,不满足于既得成就。取譬喻理,形象生动,开人胸襟。(施绍文)
格言(三十一)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
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
上联言技艺。《老子》说“大巧若拙。”一个杰出的发明家,当他在构思、联想、收集材料、反复实验过程中,往往是平凡琐碎的,但是当量变转为质变,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符合时,惊人的奇迹出现了。下联言学问。《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一位大学问家毕生研究的成果。只能是人类知识领域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所以永远没有满足之时。联语勉有大志者要甘于寂寞,做旁人所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有成就者要不矜其才,永远奋进。联语系集《圣教序》字。(蒋竹荪)
格言(三十二)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却病方
出句,人生于世,衣食住行,不能无所需求。所谓无求,应指对财富、物质享受、地位权势等方面,随缘随分,不作非分或分外的追求,做到这一点,自然心安神泰。对句,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
《吕氏春秋》:“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吃饭不贪食,达七、八成饱即止,不使肠胃有过重负担,做到这一点,可以却病延年。寡欲以安心,节食以却病,确是养生保健妙方。(唐音)
格言(三十三)
贪、嗔、痴,即君子三戒
戒、定、慧,通圣经五言
此是养生的座右铭。上联谓,佛教所讲的贪欲、嗔恚、愚痴三毒,就是君子应守的戒色、戒斗、戒得三戒,必须彻底戒除。三毒:《杂译阿含经》云:“能生贪欲、嗔恚、愚痴,常为如斯三毒所缠,不能远离获得解脱。”嗔恚:生气;怒。下联谓,概括佛教全部内容的戒律、禅定、智慧三学,和《大学》所讲的“定”“静”“安”“虑”“得”五个字是息息相通的,应该认真恪守。三学:道安《比丘大戒序》:“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圣经五言,《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者把佛教、儒教经典中的重要道理糅合一起,劝人从消极和积极方面进行修养,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写法上以单字领起,亦具特色。(商启予)

Ⅲ 手抄报家风家训采用格言对联

上联:宗传后稷家声远
下联:学绍濂溪道脉长
上联:仁爱三春暖
下联:家和万事兴
上联:院版大不如权志大
下联:房宽难胜心宽
上联:老老实实做事
下联:堂堂正正作人
上联:公开公正公平处事
下联:诚信诚心诚意待人
上联:成事成名成伟业
下联:立人立德立家风
上联:天地万情和至贵
下联:古今百善孝为先
上联:德勤孝义传家宝
下联:和善信诚处世风

Ⅳ 弘扬传统美德格言对联诗词警句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Ⅳ 格言对联

第5个:书到用时方恨少

Ⅵ 五字格言励志对联

经典的十五字励志对联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福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
灵蛇献智珠风云岁月却见一枝独秀
神马踏飞燕锦绣山河再看万木争荣
激浊扬清清则开朗朗朗乾坤昭盛世
脱贫致富富而思源源源雨露润苍生
劳苦园丁春风化雨今日遍栽桃李树
辛勤学子铁杵磨针他年都是栋梁材
龙贺岁凤还巢满眼春光处处新元景
鹊登枝梅吐蕊千秋大业时时锦上花
登世贸天揽奥运星举目神州春色满
奋共青志扬民族气捧心代表画图新
申奥成功入世成功频传捷报惊寰宇
迎难而上乘势而上再显雄风铸国魂
农村兴旺同庆丰收谷似金山棉似海
城市繁荣共迎新岁车如流水马如龙
行空浮游揭奥运金蛇狂舞欢歌盛世
入世驰骋踏环球万马奔腾独领风骚
春为一岁首天地英雄气一曲迎春调;
梅在百花先乾坤锦绣春三杯祝福歌。
江山千古秀云霞开锦绣万里春光暖;
日月一时新草木弄新姿九州气象新。
四化千秋业春风吹大地寒风随岁去;
九州万里春淑气满人间德政伴春来。
春来千枝秀财源通四海国安民有福;
冬去万木苏春色满人间民富国无忧。
长空盈瑞气勤是摇钱树轻烟芳草地;
大地遍春光俭为聚宝盆微雨杏花村。
祖国山河壮日丽春常驻朝阳澄玉宇;
侨乡气象新人和福永留壮志化宏图。
庆佳节女儿平安回故里盼事事如意
过新年父母健康在家中望天天开心
巨龙凌空雄狮拜地爆竹声声辞旧岁
紫燕展翅绿柳吐丝梅花朵朵迎新春
龙游东海马放南山龙马精神传万代
虎啸西冈牛耕北国虎牛威力震千秋
绿抹柳梢红燃花萼燕舞莺歌相比美
春临世界喜降人间龙腾虎跃竞争先
岁月峥嵘应知花甲易屈指珍惜少壮
江山锦绣乐与赤子同存心服务人民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
风和千树茂柳枝揉雨绿政善山河美;
雨润百花香杏蕊闹春红天清日月明。
春风迎顾客民奔小康路勤劳携福至;
淑气溢商场国臻大治年科技引财来。
碧水流新韵花随春意发九州开泰运;
青山笼彩霞富自政通来万福启春华。
芳草连天碧柳眼凝眉绿乙颂初阳岁;
春花遍地红桃腮映面红亥迎多福春。
九州花似锦春花含笑意有天皆丽日;
五岭诗如云爆竹播欢声无地不春风。
庆三阳开泰绿柳迎春舞民富九州乐;
喜万象更新红花应节开国强五岳高。
山河舒锦绣池塘喜夜雨天寒梅骨傲;
桃李竞芳菲庭院醉春风风暖草心香。
柳绿桃红山清水秀万里神州春不老
年丰物阜国泰民安千秋岁月乐无穷

Ⅶ 《格言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Ⅷ 中国古今格言对联选萃之四言五言联

上联:花香斗室
下联:竹解寸心
上联:一生勤为本
下联:万代诚作基

Ⅸ 请问两个关于学生,老师,校园的格言对联

校园对联录制

1、教学相长,师生一家。

2、丹心谱就育才曲,朱墨绘得兴邦图。

3、有志育才功万代,无声润物春长存。

4、校内垂柳吐新绿,园外碧桃飞翠红。

5、风和日丽拂桃李,墨欢笔舞展春秋。

6、三尺讲台催苗绿,一方净土育花红。

7、桃展红蕊春烂漫,李呈白璧品芬芳。

8、缕缕霜迹染双鬓,滴滴心血育新苗。

9、校内桃李相映辉,园外柏松互比高。

10、重教育人功百代,尊师兴邦德千秋。

11、惊天动地画流韵,锦绣河山颂诗情。

12、慈母情萦一堂秀,园丁魂系满院春。

13、诚心奉献精神爽,勤力耕耘桃李欣。

14、蚕烛呈志鉴师表,桃李照人倾爱心。

15、喜聚丹心结桃李,好研朱墨写春秋。

16、粉笔为友送白发,教鞭作伴迎新春。

17、心随琅琅书声乐,情系欣欣桃李诗。

18、神聚三尺讲台上,情凝一寸粉笔中。

19、愿效煌煌生辉烛,甘当默默育花人。

20、满园绿树年年吐秀,一校鲜花处处含香。

21、天地间,最引人的春色乃桃李;日月下,极耀眼的地方数学校。

22、植桃培李,韶华一刻匆匆过;教书育人,壮志千秋徐徐来。

23、蓓蕾初开,神领学校寒和署;护树浇花,心知园丁苦与甜。

24、尽心培桃李,缕缕辛苦置度外;竭力育栋梁,丝丝欢欣在其中。

25、赤橙黄绿青蓝紫,染得校园七彩画;

多来米发索拉西,谱就桃李一腔诗。

26、展四化宏图,育四有新人,拓四方胜景;

干一方事业,哺一代英俊,拂一地春风
格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请保持自习室的安静。
你丢我捡捡出洁净;你挤我让让出风格;
文明的语言似泉水丁冬,心旷神怡;文明的行为如蓓蕾绽放,沁人心脾.

热点内容
历史朝代皇帝顺序表 发布:2025-08-28 02:00:58 浏览:699
马云哪里人 发布:2025-08-27 23:35:16 浏览:467
如何看微信聊天记录 发布:2025-08-27 23:24:53 浏览:719
小学师德考试试题 发布:2025-08-27 21:13:38 浏览:956
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发布:2025-08-27 21:03:57 浏览:751
武当道教学院 发布:2025-08-27 17:31:23 浏览:744
女围棋老师 发布:2025-08-27 16:48:45 浏览:218
精锐教育地理 发布:2025-08-27 14:01:34 浏览:591
回想起老师 发布:2025-08-27 13:56:33 浏览:183
中小学教师师德学习心得 发布:2025-08-27 11:00:22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