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有如

师生有如

发布时间: 2021-01-14 18:59:24

如何老师保持一种正常的师生关系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尊重这个是必须的,作为学生如果你连老师都不尊重,甚至是在老师背后谩骂的话,你觉的老师听到后,心里就会不舒服,因此严重影响师生关系。所以一定要记得,尊重老师。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是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对学生性格、品质的培养和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它还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育目的的顺利达成,和学生关系疏远会影响教学质量,错失许多教育契机。

Ⅱ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

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孩子一样的偏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早在先秦时,古人便把师与天、地、父并列,国家还按照名位、官阶品级,划分了一整套礼仪等级制度,用“法度”即法统、条律来加以贯彻。

并对教师的地位、职责、作用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对于尊师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礼数法度,对后世的教育制度的发展、沿革、衍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无论今时往昔,尊师重教,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前途,也关乎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盛衰兴亡,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得以源远流长的最重要传承。

(2)师生有如扩展阅读:

教师和学生,本是一对亲密的矛盾体。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师生犹鱼,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种“从游”关系,描述出教学活动中美妙的互动。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亦是唯一延续至今且不曾中断的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师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神圣使命,始终载舟而行,故不曾有停泊之虞。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取向。

Ⅲ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 师生如父子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好像父亲与儿子一样。教师对学生有教育、管教的责任,学生也要对教师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尊敬。
中国也有一句俗语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Ⅳ 谁有师生关系的比喻句如老师是大树我是小草

老师是风,我们是帆
老师是灯,我们是路
老师是灯塔,我们是航船
老师是天空,我们是小鸟

Ⅳ 与师生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与师生有关的成语:尽职尽责 , 提心吊胆, 尊师爱生, 谆谆善诱,去粗取精 , 青出于蓝 , 良师益友, 温故知新 , 一脉相传,语重心长, 热情洋溢, 不慌不忙 , 心平气和 ,绘声绘色, 金玉良言 ,谆谆教诲,谆谆善诱 为人师表 耳濡目染 言传身教, 口若悬河 ,要言不烦, 良师益友, 尊师重教 ,师恩难忘,尊师爱生 谆谆教诲, 舐犊之爱……


Ⅵ 师生有矛盾必先处罚教师,你认为合理么

现在的社会中,新时代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小就在孩子学习上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为了就是能够让孩子有一个好成绩,培养一个好习惯,毕竟未来的时代里,各种行业竞争压力这么大,如果没有学历或者一技之长很难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但是孩子在和老师的相处中,肯定有一些学生不听老师的话,和老师发生矛盾,但是学校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罚老师,这一行为显然十分不合理,老师本来就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这种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会让孩子更加自以为是

首先当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的时候,我相信肯定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但是学校却先处罚老师,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认为自己做的没错,是老师的做法有问题,并且现在连老师惹我都要被处罚,这样一来,孩子会产生自以为是的心理,即使是在后面的生活中也会出先同样的事情,不过那个时候就没人能够照顾他了。


总的来说,矛盾需要化解,问题需要调查清楚。

Ⅶ 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那些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不仅是知识赖以传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学生人生初期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使他与社会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他整个的人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师,面对当代社会知识信息传播媒介日益扩大增多、传播速度加快的现实,应不断地思考自身职能,使学生们在富于教育性的师生关系中不仅获得知识与智能的发展,而且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

那么,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何积极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作初步的思考。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可行性策略

(一)、确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对话。老师要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只有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信任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说民主是架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那么信任便是这座桥的桥墩。只有相信学生拥有的能力及潜能,才会给学生真正的民主权。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以诚相待,即使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教师也应以理服人,给予真诚的帮助。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于争先。学生往往能够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自己的尊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自己要不断进取。

(三)、放宽视野,鼓励学生批判。只知道盲目服从,一味接受的学生永远只能生活在权威、老师的阴影里,成为知识的奴隶,老师应放远目光,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出发,鼓励学生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挑战,促进学生的独立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

(四)、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的教学过程,实则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道德品质和审美修养的培养,同时他还通过学生作用于家庭和社会。他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期间的成长,也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作好表率作用。

此外,教师要更好地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还必须不断充电,完善自我。教师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补充新鲜血液,才能正确地给学生以指点,顺利地和学生合作,学生才会因教师无形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并在老师的身教影响下乐于求知,积极探索。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是对人的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心理环境,大量事实表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适应良好的学生,其心理则会健康发展;

反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适应不良的学生则会有敌对思想、自卑感,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大量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师生关系适应良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与教育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假如师生感情好,老师的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的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惩人,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同样,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深深地喜爱教师,进而由爱老师转变为爱他所上的课,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早日适应社会。可以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生正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学生往往有意无意地模仿成人的态度或行为榜样,通过他们去了解社会的期望和规范,教师在“有意无意”中就充当了这样的“榜样”角色。学生通过师生关系这扇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人际关系网,发展社交技能,学会友好合作,学会公平竞争,学会选择发展,学会适应生存,从而有效加速社会化进程。

Ⅷ 理想的师生关系有哪些表现如何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

一、 教师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据,了解学生则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据此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正如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其次,教师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教师既要理解学生,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又要对他们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教师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师爱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师生关系是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甚至对学生进行严厉体罚,学生也必须绝对服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关的关系是金钱关系,师生关系也受到这种金钱关系的污染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师生关系则是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是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尊师和爱生是密不可分、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尊重,就会产生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生和热爱教育事业,更加自励自勉,处处身教言教都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影响。而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又会更加尊重和热爱教师并听从教师的教诲。
三、 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爱生的基础,而正确的教师观则是学生尊师的基础。教师的学生观大致可分为两类:有的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学生中调皮捣乱者多,愚蠢不可教育者多,因而他们处处与学生相悖而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对学生失去信心,放弃教育。与之相反,有些教师认为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听话的还是顽皮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可以教育好的,因而他们总是以满腔热情、坚强的意志、高明的教育教学艺术把学生教育好。可见,教师的学生观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不仅应有正确的学生观,而且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往往是教师的学生观的反映。学生尊敬教师,是向师性的反映,不能代表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两个极端:尊师心理和轻师心理。师生双方都要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冷静、客观、全面地考察分析对方,才能树立比较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从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 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因素。
教师的民主作风对生关系的影响极大。有些教师不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不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努力,而只是盲目地追求个人权威,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自己的要求和做法是否全合乎教育规律和原则,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一味要学生言听计从。他们还任意惩处学生,使学生受到心理压抑却不敢发表意见,这种独断 专行的教师作风是造成最坏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则是那些专制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蔼。要相信,师生之间是心相通、情相连的,学生的心灵永远向他们的教师敞开着。

热点内容
历史朝代皇帝顺序表 发布:2025-08-28 02:00:58 浏览:699
马云哪里人 发布:2025-08-27 23:35:16 浏览:467
如何看微信聊天记录 发布:2025-08-27 23:24:53 浏览:719
小学师德考试试题 发布:2025-08-27 21:13:38 浏览:956
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发布:2025-08-27 21:03:57 浏览:751
武当道教学院 发布:2025-08-27 17:31:23 浏览:744
女围棋老师 发布:2025-08-27 16:48:45 浏览:218
精锐教育地理 发布:2025-08-27 14:01:34 浏览:591
回想起老师 发布:2025-08-27 13:56:33 浏览:183
中小学教师师德学习心得 发布:2025-08-27 11:00:22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