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爱故事
❶ 以"爱","师德"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下面就什么是师德(What),师德的现状(Situation)和如何建设好师德(How)展开论述。
一、什么是师德(What)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教师法》第三条对师德作了如下阐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师德也作了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5)热爱学校,关系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作风正派。(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见,教师要具备师德这一基本素质,不但要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还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溏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溏;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师德应该在爱中体现。
因而,教师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在学生面前,应树立一面行为的旗帜,对自身的道德、人格应有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一生负责,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严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二、师德的现状(Situation)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完善,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大部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师群体中,也滋生和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自觉、不自觉的不良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迟到,教师不让其进教室;违反课堂纪律,骂学生或罚站、轰出教室。
2.歧视排斥后进生:对暂时后进生缺乏爱心、耐心,不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权,讽刺、侮辱、漫骂后进生,甚至用学生的缺陷贬损学生,使学生无地自容。
3.不尊重学生家长:一些教师不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很少进行正常的家访;部分教师对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予理睬;少数教师把自己凌架于家长之上,学生一旦犯错误,便叫家长到校,当众批评、训斥、指责学生及家长,导致部分后进学生家长只好将孩子转学或干脆不上学。
4.言行举止不文明:少数教师凡事讲条件,或是整日说些消极、贬损别人的话,挑拨同事关系,扰乱学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则更是肆无忌惮,言行举止极不文明。
以上种种不良师德表现,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声誉和为人师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建设好师德(How)
师德是教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贯穿于教师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师德建设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1.强化疏导,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
“疏”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疏”是为了正确地“导”,“导”则是疏通的目的,坚持疏导方针,就是要在师德建设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生动活泼”,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
由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还必须有真才实学。要具备真才实学,教师就得不断地勤奋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向学生传授真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说到底,愿不愿学习、钻研,有没有进取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3.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行为素质
加强师德建设还需要强化管理,建立师德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和规范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努力形成既有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又有严格有序的校规校纪的局面,坚持人本管理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
4.教师要团结协作,互相学习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叶圣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离开集体也是微不足道、无所作为的。教师,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既然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成了发展教育事业的紧迫问题。那么,怎样对教师进行职业德教育呢?我们认为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进行。
❷ .本次演讲比赛活动以“师爱润童年,师德筑梦想”为主题,以自身经历和爱岗敬业的心得体会为题材,题目自
恩师就像一片冰河宇宙中升起的火热太阳,用炙烈的温度,驱散寒冷,融解坚冰。
恩师仿佛一方黑暗虚空中飘来的明亮恒星,用强烈的光芒,赶走黑暗,带来光明。
恩师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榜样,他有金子般的心,他塑造了我们的高贵的品质。
我的老师,她认真负责地把所有的题型正确明白地给我们讲清楚,让我们知道该怎样答。老师讲题从不糊弄,从不瞎说,还帮我们介绍到重点中学。
我小时候发烧呕吐,那一天又有上级领导来听课,老师不讲课了,让我用她的杯子喝热水,然后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带我去看病。还把我扶到校门口。老师还亲自用土把我的座位打扫干净。还对我说安慰的话。我很感动。
❸ 师德小故事寻求紧急
教师的爱
---------师德小故事
我很平凡,平凡得就像那大海中的一滴水,没有光辉的历程,没有显赫的业绩,但就是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我的心却实实在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充实。如果说非要找出什么原因的话,我想,那便是因为心中有爱。
记得那是去年,我担任了五(1)班的英语教学以及副班主任工作。开学初,我对这个班级的情况不太了解,为了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在第一节英语课上,我让每个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可是,当轮到第三组最后一位女生时,她站起来一声不吭,这时同学们都看着她在笑,当时我真搞不明白,后来我才知道她是班级里英语最差的学生叫王丹红,每次英语考试总是不及格,而且同学们都歧视她,她的性格变的很孤僻,对于学习提不起精神。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她谈心、交流,使得她慢慢地能够接受我,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的英语课上,我总是抽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每当她回答正确时,我总是对她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不断的给她信心,久而久之,她开始喜欢上英语课,而且每节英语课上总能看到她积极举手发言,每次的中午作业她总是很及时的给我批改,每篇课文她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背给我听,之后,她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66分,老师表扬她,学校的广播里表扬她,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她说王丹红进步真的很快。她的妈妈知道以后,来到学校握着我的手说:“沈老师,我的女儿英语能够及格了,真是太谢谢你了。”从那以后,她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强了,从期中的66分到期末考试的78分,甚至在这次的毕业考试中出人意料地取得了81.5分的好成绩,这对于她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付出了很多很多,虽然在对她的辅导过程中有许多的劳累和烦恼,但当我每次看到她进步时,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不仅在学习上无微不至的教导她,而且在生活上也不时的帮助她。有一次她的爸爸和妈妈要去海南岛旅游,家里无人照看她,当她的妈妈似乎有点无奈地跟我商量时,我就一口答应了。我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既耐心细致的辅导作业,又想方设法烧一些她喜欢吃的菜,这一切的一切家长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激之情时常溢于言表,我却总是淡然的笑着说:“这是应该的”。
这只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极其普通而又简单的一件小事,可以说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这样的小故事实在是不胜枚举。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类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感情,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创造出我们光辉和伟大的事业。
或看(http://www.sflxx.net/Teacher/ArticleShow.asp?ArticleID=375
)
❹ 爱的痕迹我的师德故事感想怎么写
没有看过爱的痕迹我的诗的故事,所以说也不知道是会有什么感想。
❺ “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我们也沐浴着师爱如: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老师天天与我们相亲相爱着。老师们不辞辛劳为我们批改作业,承受我们不收纪律不听话的表现
❻ 求:名人师德小故事
苏轼在二十岁前一直在故乡眉山专心学习。仁宗嘉枯元年(公元1056年),他同其弟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初次离开眉山,并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顺利地考上预备考试的两兄弟,又一起参加第二年春季的科举,苏轼一举进士及第。此次科举考试的知贡举(监考官)是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及梅尧臣,欧阳修一心提倡古文,以挽救当时文坛浮华不实的流弊,当他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时,十分惊讶,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作品,本来想取第一名的,考虑很久,为了避偏袒之嫌,终于取了第二名(后来原先应是第二的曾巩,反倒成了第一。),苏轼的春秋对义则考了第一。殿试(皇帝亲自口试)时,他献上二十五篇进策,很得仁宗皇帝的欣赏,于是将苏轼评为翰林学士。欧阳修当时对人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意即 "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可见欧阳修当时拨摺后进的爱心。后来,苏轼及苏辙均拜欧阳修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