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传承
① 师德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种,为何当今社会师德渐行渐远
中华传动美德,指的就是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普遍性、广泛性以及可继承性的优秀道德品质遗产。毫无疑问,师德确实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就连孔子都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就是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要耐心,不厌烦的教导学生。可见,师德确实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了,现在的师德可能没有以前的那么“古板”,只要做到私德不亏就足够了。这一点,可能需要教师经常自我学习,自我反省了。
② 小学生写一篇弘扬师德传承美德
尊老爱幼作者:dongxin来源:查字典作文网 阅读:0次2010-12-15 17:56:02 我要投稿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什么时代,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在好少年张斯振身上又一次得以体现.
张斯振的妈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自打生下他后就卧床不起,后来他父亲又患脑血栓去世,整个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他稚嫩的肩上.每天早上不到5点他就得起床,烧火做饭,一口一口地喂完母亲后,他才能匆匆地扒上几口饭赶去上学;放学回家后,他先去看看妈妈,然后再去做家务,接着再温习功课,每天晚上都要11时过后才能上床睡觉.考上高中后,为了求学,不得不用平板车拉着无人照顾的母亲一起上学.比起张斯振来,有的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早上要在大人三番四次的催促声中才能起床,放学回到家后,书包一扔,到食品柜里抓一把可口的零食吃,叫做作业还一肚子不情愿.常常不满于母亲的絮絮叨叨、不满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但要对比张斯振,他们不知要幸福多少倍.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贯彻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的言谈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风.”“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这些都为我们大力弘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指明了方向.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③ 如何弘扬高尚师德 争做四有好老师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http://www.kj-cy.cn/htm/2015119/73918.htm
④ 师德师风建设 诗歌
1、《寻雍尊师隐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
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2、《酬问师》
唐·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译文:
虚空的心是无所不在的,就像古时候的琉璃瓦是那样的明净。
谁能到达诗词中那样的心境状态呢,只有禅心才能产生美妙的诗词。
3、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像从枝头上掉下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
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
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5、《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⑤ 师德师风演讲稿
高尚的师德,心灵的归宿 青年教师师德演讲稿
高尚的师德,心灵的归宿
演讲者:王艳丽
记得小时候,父亲问我:“你长大了干什么?”“当老师!”是的,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教师。为了那梦想,常常召集几个小顽童,墙上挂上一个小铃铛,用手摇几下,表示上课了,然后便摇头晃脑的讲起了连自己都一知半解的“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便油然而升,长大后,当我带着大学校园青春的激情踏入一中校门时,当我开始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时,才真正懂得了这已不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事业,伴着这种事业要求我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素质,这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一中早已是邯郸市的一流学校,社会各界人士都已认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那是因为我们有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更离不开教师们辛勤的付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的教师无时无刻不在起着示范作用,以他们执着的精神、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一中发挥着光和热。多少次老师们都是带病上课,多少天老师们都是以校为家,多少位老师都是一个班主任,三个班的课,孩子尚且在读书求学的关键时刻。然而,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不曾抱怨。
当看到学生们羽翼丰满、展翅高飞时,他们倍感欣慰;当他们听到学生“老师,您辛苦了”这普遍的问候时,艰辛都已烟消云散,唤来的又是旭日东升的明天。
有人说,从来没有哪一个职业像老师一样付出如此的多。是啊,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的老师呀,在世人肆意践踏良知时,却用生命去维护,一遍一遍地向学生们讲述着真、善、美,不惜付出毕生的代价,何以为证?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证,校园的梧桐树可以作威作福证,桌上大大小小的药瓶可以作证,那在门口等妈妈回家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可以作证!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蜜蜂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就是蜡烛的精神。可以说每种产物的存在,都有年一种精神支撑着它。教师的存在呢?支撑它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到年迈花甲,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一中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
⑥ 简述我国古代优良师德传统的内容
在中国师德价值系统中,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在这方面,不同时代都提出了一整套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形成了一套修养道德和恪守道德的方法和途径。孔子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出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在教学中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循循善诱”。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把教师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近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之师表的地步。”总之,我国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和学者对师德都有精辟的论述,这些主张包括立德、修身、治学等多个方面,至今仍是师德的重要内容。
对于师德中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那些闪光的精华,不仅是我们的宝贵遗产,而且为世人所瞩目,所敬仰。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尚努力在研究、学习其中的优秀部分,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岂能妄自菲薄?教育者担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继承师德优良传统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但长期以来,我们比较着重于继承原有的师德传统,这对于变化较慢的社会大体是可以适应的,而在知识、科技、经济、教育和社会变化不断加快、教师角色已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继承”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继承的方法也应随时代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在教育创新的大前提下,对师德优良传统的继承应是创新意识下的继承。
⑦ 弘扬师德.传承文明草是什么意思
弘扬高尚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
⑧ 弘扬师德,传递正能量教师应该怎么做
作为教师,在办公室要传递正能量,人的内心就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性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性能量。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办公室读心术、职场潜规则、说不清、理还乱的苦衷和哀怨……置身其中,早已身心俱疲、不堪重负,急需“职场正能量”的扶持。点燃激情,有活力才有成绩;踏实工作,既爱岗又要敬业;勇挑大梁,肯担当才有成绩;追求卓越,每件事做到完美;等等。因此,当正性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人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所以身在职场,要重视用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引导自己远离消极。
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要积极创建一个以学生为本的和谐校园,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发展不断得到实现。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改变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探索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组,实施有差别的教与学活动,改革学业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取得相应的学习结果。生活中,要是天冷了,就提醒学生多穿衣服;要是头发长了,就提醒学生去剃一剃;要提醒学生晚上早点睡,早饭要吃好,中午争取休息一会儿;放假了,要注意各方面的安全,不要玩水,水火无情……做老师的时刻要为学生想得周到一点,既要有严父般的要求,更要有慈母般的心怀。有人曾说,人生最难得遇到的是一个好的老师!学生们在教室里学过的东西也许会全忘却,而老师的教育会在他们的心里根深蒂固。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也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