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型师生关系
Ⅰ 诱发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客观因素
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及几种不和谐师生关系
(一)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地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地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
①“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部分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拉大了师生问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②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变得紧张、尖锐。
③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导致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④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许多种,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几种不和谮师生关系
1.放任型
课堂上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师生关系无娃是好事,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但是目前有些地区偏重师生之间的关系,甚至把师生关系看做是评价教师的依据之一。由于学校误导,造成教师不得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出现了一些不正常、扭曲现象。走向了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另一个极端,它对教学工作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
(1)不利于教师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了传递知识的主渠道作用.学生失去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造成知识资源萎缩或枯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丑化教师形象。这种师生关系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似乎学生是主人.教师是仆人,教师不能抬头挺胸大胆地施教,也不敢管理课堂,这样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3)会造成低级趣味。师生之间吹吹拍拍,使师生关系庸俗化,污染了学校这块净土。
(4)分散教师的注意力。教师的心理压力过重,会使自己一直处于“高压”状态,教师不能安下心来深入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进行教育科研。
(5)造成学生人格扭曲。这种师生关系会诱发学生产生“我行我索”“老子不服天朝管”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2.严苛型
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应以‘‘严”字当头的观点,教师处在“权威”的地位,所以,“他教的内容,学生必须学会,他提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他发的指令,学生必须服从”,当前,在教育活动中,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蔑视学生主体的事实并不罕见,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不当的情况经常发生。需要明确的是“严师出高徒’’是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现实中的反映,是造成学校中师生关系诸多矛盾冲突的根源所在,事实上严师未必就能出高徒。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f因为严格要求也是爱学生的一种具体表现。但教师应该“严”而有“度”.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态度。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教师应该“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他”。因此,这种严苛型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3.冷漠型
有一种教师把教学看做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对学生缺乏爱心,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维持生存而教,教学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冷漠型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为:
1重成绩,轻主动发展教育,目中无“人”。
(2)重自我,轻责任化倾向,责任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 ①无兴趣。这些教师觉得自己走错了大门,将教师这神圣的职业视为沙漠一般,枯燥无昧,对学生不感兴趣,对教学缺乏热情,职业感情冷漠,整天无精打采,表现出一副厌世、心灰意冷的样子,谈不上敬岗爱业。
②无所谓。持有这种心态的教师对于教育工作持无所谓的态度,成功了无所谓,失败了也无所谓,受赞扬无所谓,挨批评更无所谓,一切的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的态度。
③无意义。有这种心态的教师似乎是“看破了红尘”,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这样的教师对学生感情冷漠,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一个“学生”,对教育工作感到毫无意义,心态也渐渐变得冷漠起来。这样的教师压根儿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能是无意义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师的这些不良倾向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调适能力差。
(2)洞察能力差,缺乏教育技巧。
(3)缺乏耐心教育的意志。
(4)把教书与育人对立起来.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待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观念转变是关键
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改变两个观念,一是传统的师道尊严;二是传统的“学生观",这两个观念往往是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思想问题,它也是改变教师行为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其次,是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和严谨的作风、爱生如子的宽广胸怀、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基础上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并努力将其形成一种教育习惯。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尊师意识是前提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虽主要问题在教师,但我们关注教师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问题,否则教师再怎么努力,也可能是低效或无效的,基于 以上考虑,要十分重视唤醒学生的尊师意识,经常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与感恩教育等。可以这样说,得到学生应有的尊重是每位教师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学生的感恩则是对一个教师最大的肯定与鼓舞。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保障
合理、公平的评价不但有利于师生的自我认识,还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而我们必须要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同时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价、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级方式。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评价中,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这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对培养师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评价才能更趋于客观公正6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和谐关系的建立。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整个校园的和谐的基础
师生和谐是校园和谐的主体,师生和谐与校园和谐相互促进。和谐的校园不仅需要师生和谐,还需要倡导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谐的教师关系,和谐的学生关系等。在校内墙壁、橱窗进行和谐教育宣传,在教职工之间努力形成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之间,教师积极引导营造一个和睦相处、情感交流、互助友爱的和谐环境。在整个学校内,让人人都能感受到温馨与快乐,这样的环境与氛围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关键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发展,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发展需要和谐,和谐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应是基础教育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
Ⅱ 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
民主型
Ⅲ 教师资格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您好,关于《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考试综合指导: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功能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2.师生关系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结成的相互关系,其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教育任务。
(2)激励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师生双方都会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校生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
能够使教师感受到教育教学过程的愉快和自身从事工作的价值,从而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激励教师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
(3)社会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传递着一种关怀、信任的心理氛围,对于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二)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师生关系可以分为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每一种师生关系都有其特征与不同的影响: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是由于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面进行组织的结果。
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在专制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权威下才肯努力学习。
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因此,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应当为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
(三)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是指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关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爱。教师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2.民主平等
师生在教育教学中还要讲民主,这种民主不是表面上的你问我答,而是师生之间真正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争论质疑,允许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每一束思想火花。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教育的目的,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和教育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育取向时,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更好地
获得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的相互促进关系,是在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两者良好关系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包容,情感上的相互支持。
Ⅳ 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指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三类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待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Ⅳ 放任型师生关系案例分析情况
一般是教师对班级放弃管理了
Ⅵ 师生关系的三种模式是什么
师生关系模式是指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三类师生关系.
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
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待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
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希望帮到你
Ⅶ 师生关系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师生关系有这几种: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对抗型这四种类型。
1、权威型师生关系: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担负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学生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
2、放任型师生关系: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担负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学生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
3、民主型师生关系: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照着目标进行学习,这也是最正确的师生关系类型。
4、对抗型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沟通基本没有,交流基本中断,如果使用体温计显示呢,基本就是零度,没有温度的师生感情。学生是不得不去学校,老师是不得不上课,只要有一个着火点,就能引燃师生之间的矛盾,而且家长也会积极地参与进来,指责教师,师生之间关系,是越处越僵。
(7)放任型师生关系扩展阅读:
社会情境不同,对教师、学生和知识的认识不同,处于具体社会情境中的教师、学生通过知识所构建出的活动不同,师生关系也就不同。由于活动是流动的,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流动的,同时,由于社会情境和社会背景也是流动的。
所以,以师生之间的活动、知识的获取方式以及特定社会情境为中介表现出来的师生关系必然是流动的,而不是恒定不变的。这种流动从宏大历史叙事来看是与历史发展阶段相伴随的,从个体微小叙事来看又是与特定的单个教师和单个学生相关联的。
Ⅷ 班主任放任型怎么做
班主任怎么可以放任学生呢?做人要有点职业道德,让学生恨也不要无作为,等学生毕业后就知道你的好了
Ⅸ 我们应当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
第一,新型的师 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的人与人交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学生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社会生活的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同样得到尊重。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第二,要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
教师应倾心竭力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具备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自我教育、自我践行、自我评价,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三,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我们讲平等对待学生,不仅指师生人格的平等,也指教师平等对待全体学生,而不是厚此薄彼,有亲疏远近。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次分类个别指导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种自我认同感、归属感、胜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使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Ⅹ 放任型学生的特点是什么
放人学习吗?如果没有约束力学习会下降。如果在青春期,叛逆可能会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