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见面
在教育现实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森严的等级关系.师生之间缺少必要沟通,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一种刻板而正规的活动,导致目前师生关系紧张,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在新时期下,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要变革师生关系,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克服目前师生之间普遍存在的情感障碍,充分发挥教师在师生情感交流中的主导作用.在此笔者谈几点亲身体会:
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仅美的自然、美的事物,而且美的外貌、美的心灵皆能引起人的愉悦体验.教师的容貌、衣着、仪表、风度等,往往构成学生社会认知中第一印象的重要内容,形成师生交往中的首因效应.而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美,他的公正、真诚、热情、开朗、宽容、友善、幽默等等个性品质是吸引学生的最为重要的内在因素.人格的伟大,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尊敬,而且能融化学生心灵的冰,塑造健全的人格.应该强调的是,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富有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加里宁说过: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比如,我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等,我自己先做到.每天,早读前,我准时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每天午休,也早一点下到班级,下午放学,迟一点离开学校,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二、在严爱中注意理解、尊重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因此,许多优秀的教师对待学生都较为严格,因为这也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但严爱当头,要讲究方法与艺术,尤其是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如此方能让学生体会到爱,体会到教师的期望,从而促进其人格发展,各方面全面发展.相反的,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严格要求学生,没有把握好分寸,则很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激化.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心理学的测量表明:一个小孩从出生之日起,便开始具有了多种潜意识,其中包括受人尊重的本能.这些都说明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当是:严格与善良、严格与尊重、严格与理解、严格与关爱的有机结合.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只有做到这些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育人效果.
三、利用班主任周记进行心灵的沟通.
师生社会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难免在一些问题上会形成意见上的不一,甚至构成矛盾、冲突与对立.如果沟通无门、分歧过大,便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际隔阂.为此,教师应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以及对班级、学校活动的意见看法,采纳合理的建议,求同存异.
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是我对教学执著的追求,
曾经有人说过没有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因为只有班主任才能较深的进入到学生的心灵当中.为此,我已经连续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是非常的重要.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你都会在那得到答案.
② 师生有效沟通的技巧都有啥
我想啊老师要把持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就OK啦。基于这一点呢,所有事都不回出格了。因为,其实学生是懂对错的,谁好是明白的啊。
一、老师不要发气,学生犯了错就象自己孩子反错一样啊。
二、任何时侯不要带情绪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快乐心情。
三、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家境不好的不要轻易帮助。
四、课余多与学生交流,最好能随时知到最近学生流行玩什么等等。
五、要常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觉的你很欣赏他,就会自然而然的与你走得很近。
六、常找学生谈心。
对于学生,要为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让老师发现你的优点而欣赏你,当然包括每一次考试罗。
有问题包括学习上的心理上的找老师帮助。多与老师交流让老师知道你的最新动态和想法。
这样可以吗?
③ 师生沟通的三种方式中选择哪种较好
一、学会共情,是沟通的基础。
共情就是我们常讲的“心理换位”,即教育者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所以,教师面对孩子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要用自己的心去靠近去触摸孩子的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世界。比如,一个孩子对你说:“这段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我觉得学习要跟不上了……”如果你一味地对他讲:“千万不要灰心,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客套话,孩子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我们用孩子的心理去感受,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你的心情不好,并担心因此会影响到学习,是这样吗?”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交谈,并进一步分析原因了。因此,我们要学会共情,只有真正融进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二、懂得尊重,学会宽容,是沟通的平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的欲坠的露珠。”因此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在平常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真笨!”“朽木不可雕也”“全校再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话不仅摧残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也激起孩子对老师的极大反感,师生之间很难进行心理沟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教师要学会宽容,善于用爱心包容孩子的失误。记得“六一”前一天,已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李航同学,在中午时间,偷吃同学书包里的零食,被同学发现,我知道后本想立刻取消他的荣誉称号,但转念一想,这样处理必然伤了他的自尊,对今后的情绪和心理有很大影响。于是我严肃地给他讲了一个大学生因偷窃而沦落为一名无期徒刑的囚犯的故事。他听后痛哭起来,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次,我并没有取消他的荣誉称号,这个孩子也因此改掉了坏毛病,在学习上、劳动上处处带头,走在队伍的前面。正如徐特立所言:“对犯错误者…… 给他们爱和包容的环境,暗示他们有很好的前途,使他们用自信和自尊去克服他们的缺点,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
教育学生不是演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孩子交流,孩子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的沟通。如,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工作,你要求学生表现好一些。一个孩子对你说:“你是不是怕今天有人检查才这样要求我们。”如果你很真诚地袒露自己:“是的,我有些紧张,因为这次检查对我们很重要,希望你们能表现好一些,帮帮这个忙。”一句简单的话语,真情的流露,使孩子感到老师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间无话不说。由此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有利于老师找出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就事论事,是沟通的原则。
我们在表扬孩子时,可以顺带提起过去的优点,以激励其更大的上进心。当批评孩子时,因为和他们朝夕相处,很容易受过去信息的影响,习惯于把过去的过失挂在嘴边,来一个新帐旧帐一起算。如,有孩子犯错误时,说:“你今天的事绝不是偶然的,过去你曾犯过很多错误……”这样使沟通的大门还未来得及打开就已经关闭了,由此孩子会认为,你是故意找他的茬来整他,一种反抗的情绪油 然而生,这样不但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将结下怨恨的种子,这把心灵之锁怕是很难打开了,并因此摧毁了他对未来人生的信心而让孩子怨恨终生。因此,我们处理事情时,要针对眼前发生的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心置腹地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才会永远感激你,钦佩你。
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善待孩子吧。对他们多一些微笑,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走进孩子的世界,他们的心灵之门才会向你敞开,才会有更多的悄悄话对你说。
④ 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案例
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案例
(王亚红)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我担任班主任工件已满两年了多了,这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所有班主任的共同心声。管理班级,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沟通技巧。下面,就如何走进学生心灵,如何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时刻是学生的教育者
处于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也都有一个潜意识教师正确的教育是为他们好,也只有让学生能够认同教师的教育时,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力,那么一定的教育要求是才能真正内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所以班主任就必须时刻增强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每一个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未成熟,也都是教育的对象,育人也就是教师的天职,引导每一个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体现,不能因为不良情绪、懒惰等任何借口而疏忽对学生的教育,也只有让学生感到你对他的一切行为要求对他负责时,班主任才敲响了走进其心灵的大门。换句话说,也只有本着这种责任感,班主任才具有了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的素质。这种深刻的教育关系是任何教育现象都不能违背的规律。不能因为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良行为的反复或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外观表现,就对学生失去信心,甚至起正面冲突,在爱心的教育下,“严”是前提,把握好这一点也就把握了师生之间沟通的尺度。我们班的梁桥同学,他是一人对谁都“不服”的人,逆反心理极强,外在的一些懒惰的毛病表现的比较明显,刚开始我几次对他进行教育,他都是无所谓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以及多次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话。他终于明白:现在对他的教育是为了他自己好,对他今后的发展是有利的。从那开始我就感觉到他在接纳我的教育了,各方面都在逐渐的改进。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理顺同学的情绪,增强服务意识的同时,必须站在教育的高度严格要求学生。
二、做学生的朋友
班主任应该始终把自己作为这个班集体中的一个成员,而不孤立在外的一个个体。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然也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情。这种感情愈深厚,教育的效果就愈好,而在这种诚挚的情感还能派生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集体的感情,创造出健康的班集氛围。因此,班主任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是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关键。当然,这种朋友不是“虚”的,“漂“的,而是真挚的,即不居高临下,又不敷衍塞责;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那么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能够真正和你成为朋友呢?
(1)要从多方面关注学生,包括他们的情绪、学习成绩、健康情况等,及时地给他们以关怀和必要的帮助。
(2)在课外经常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也让他们了解我的想法,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当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怀时,他们也会反过来关怀老师。比如,这学期刚开开学,无意间学生知道了我去挂吊瓶,他们自觉地超好地完成了日常工作,班长还想办法消除了几个男生上学期积下来的误会,我们班的俞承轩一次在我办公室里,发现其他老师开电扇,竟然马上说:我们班主任感冒了,不能开电扇。我们班李姗姗主动来找我谈她父母之间的矛盾以及她自己的确困惑。所以一切都让我感觉到学生们对我的信任。
二、做学生的榜样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对青年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学生的沟通要把握好时机,选准题材。用正确的导向教育人,用真诚的情感激励人。学生把班主任视为榜样,教育的效果也就会事半功倍。
比如入冬以来,我班插裤袋的同学明显多起来了,于是我在班上郑重跟同学们说:我们是一所军校,大家是不可以手插裤袋的,我决定不插裤袋,请同学们监督我。从那以后,手插裤袋的只有个别同学了。
三、平等地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优等哪个学生,也不歧视哪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这样,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这学期的“贫困生助学金”报名的同学很多,而名额又有限,同学们之间出现了很多的意见,为此,我把这部分同学找来,问他们:老师平时有没有偏袒哪个同学?他们都一致认可:没有。于是我告诉他们在这件事上,我会经过调查,实事求是地按照最困难的学生排名上报,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了意见。
总之,我们要尽力改善不良的、有碍于学生发展的师生沟通方式,良好的师生沟通方式就像一条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在一起,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去接近学生,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条心与心搭出的美丽彩虹!
⑤ 师生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
我认为师生之间沟通方式最好的或者是沟通起来,最流畅的肯定是面对面的进行沟通。
⑥ 如何沟通师生关系
、师生沟通的方法和途径策略分析
师生进行沟通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沟通途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面对面谈话式沟通。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这时师生的空间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师坐生站、师站生坐、师生共站、师生共坐等。一般情况下,前两种均不太好,因为我们在师生沟通时应尽量注意师生的平等,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在室外只能是师生共站,在室内最好是师生共同坐下沟通较好,即使这样还有许多位置关系,如是面对面还是并排坐,师生保持多远的距离等都有讲究,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二)书信交流沟通。书信交流进行沟通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师生沟通策略。但即使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这种沟通方法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某些环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师生之间不方便直接面对面沟通,那么通过书信来进行沟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沟通教师可能会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可能能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其实班主任写在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也是书信交流的一种,家长则可以通过回执来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等等。
(三)周记和作业沟通。现在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一周以来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这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可实际上有很多教师这样做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别人这样做了,我也就这样做。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周记和学生进行沟通,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能透过学生周记中的字里行间及时捕捉信息,然后进行必要的沟通,如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提出几点具体的要求,讲讲教师心里的一些感受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帮助,也许周记就成为师生对话的工具和主渠道了。当然,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不应就满足于对和错,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途径,如教师可在作业本上写道:“做得真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以后可不要再这样粗心了”“努力啊,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等,也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电话及网上沟通。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达,电话已经普及,因此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已经是很容易做到并且是很正常的了。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个经常能通过电话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老师,一定是个在业务上认真,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这样的老师倾诉,师生沟通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随着当今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上网也就成了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这把双刃剑对青少年学生是好是坏是现今社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趋势将无法阻挡,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提供帮助。其实我们大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吗?那好,我们就建一个聊天室,让喜欢聊天的学生都进来,我们教师陪你们聊,当然我们教师也应取一个好听一点的昵称,这样师生沟通是不是更自然一点呢;学生不是喜欢玩游戏吗?那好,我们就规定一个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师生可以共同玩游戏,在游戏时师生的沟通还有没有困难了呢?这个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吧。
总之,师生之间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沟通,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沟通,相信师生有了良好的沟通,必将会很好地解决许多教学问题。当师生之间真正喊出“理解万岁”时,师生沟通将不会成为难题,教学将更具有亲和力,学校也将会成为学生的天堂!
⑦ 浅谈师生有效沟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单调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地灌输,那样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有效沟通过程。这种有效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所以每天与学生相处几小时的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裨益,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智能的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师生沟通不仅仅是促进教育产生效能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育哲学家布贝尔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意蕴都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因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不是单纯传授文化知识,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学生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和建立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二、师生沟通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仿佛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学生固然有学生的牢骚和不满:老师为什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老师这么“凶”?教师也有教师的不满和失望:为什么学生不好好学习?为什么学生不配合自己?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自己?不满和对抗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得很突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较重的职业压力 “现在做老师,越来越不容易了,压力非常大!”这是许多教师谈起自己职业时的感受。 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远超过了八小时。而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各种教育改革又不断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不得不在一天的忙碌工作后又进入夜校进修。尤其,现在教师职业也实行聘任制度,并且还开始在社会上推行教师资格考核,即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和培训之后也可以来当教师,教师们不得不正视优胜劣汰的职业竞争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日趋重视,现行教育中的许多问题与缺陷被提了出来,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对教育的诸多不足津津乐道,并且一致将职责的矛头对向教师,教师成了僵化的应试教育体制的象征。教师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沉重的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们情绪紧张、厌倦工作、逃避责任、对学生冷漠……他们不愿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与学生沟通,更害怕因与学生多沟通而惹出更多的“麻烦事”。有时候,教师还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师生沟通状况的更趋恶化。2、阅读量少、面窄 1999年,中国教育报社曾组织过一次有关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阅读面比学生窄。 2001年,中国教育报又组织实施了“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在回答“是否经常阅读”时,91.2%的教师肯定了自己,但7成教师每天业余阅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到1小时,不常阅读的原因,80%的人选择“没有时间”。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价值取向明确——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师的阅读种类结构中教参读物高居榜首。这一方面表明教师们确实都非常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过分依赖教参教学是否也说明部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存在欠缺。 调查表明,教师阅读状况与教师个人的成长关系密切。特级教师、高学历教师、教师个人获奖情况都与各项阅读指标明显相关。师生沟通不同于其他人际沟通,它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引导性,这是教师的教育职责。师生沟通的内容涉方方面面,政治、思想、心理、生活等等。为此, 教师一定要博览群书,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师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必然会导致师生沟通的种种问题。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技术、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日趋多样。很多情况下,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掌握情况已超出了他们的老师。教师们惟有不断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东西,才能与继续学生沟通,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工作。3、错误的师生观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
⑧ 什么是师生沟通
所谓沟通,就是可以实现师生双方有效的交流,已到达说服和引导的目的。是教育的一种温和化的方式,老师通过倾吐自己的心声和愿望,来让学生的内心产生触动,并可以为之改变想法,并付诸于行动,这就是一个有效的沟通。
⑨ 为什么多向沟通是师生沟通的最佳方式
真诚沟通,师生共进——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中专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起始时期,存在很多不稳定的转折性因素,稚嫩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干扰和伤害。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其言行举止、心理、情感无一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了解学生的或积极或消极的表现,与学生进行必要、适时的沟通与交流。否则,将会导致各种不良后果和问题的出现,甚至出现不堪设想的场面。
那么,影响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的因素有哪些?在沟通过程中讲究哪些方法与技巧呢?
一、与学生沟通的意义和定位
沟通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事情,沟通就是以心换心、以真诚的爱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没有沟通,就不会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倘若班主任与学生不能适时有效地沟通,个别学生就会产生对班主任的不理解,学生自身出现一些诸如情绪焦虑、精神抑郁、态度散漫等困惑和问题就无法解决。所以,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极其重要的。
但沟通不是简单地批评、寄望、训话。经常有班主任抱怨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对付他们。我整天苦口婆心,只是希望他们听进去一点点,但是……男生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女生都是两耳进、嘴巴出……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好好思考过。”于是就认为学生不可救药、不尊重老师、不懂事。事实上,这是老师把学生当成了“训话工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二、影响班主任与学生情感沟通的因素
首先,班主任与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接触
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是在双方日常的接触中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越多,越有利于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教学的理解,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的了解。另外,也可为班主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反,班主任若是“两年不闻学生事”,将学生的心灵拒之于千里之外,无疑是在师生之间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这时候,师生之间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猜疑与误会,“沟通”便已不复存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工作自然是一沓糊涂,甚至根本无法展开;而学生也很难取得学习和生活上进步。
其次,班主任是否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
在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应是一个负责任、值得信任、能给学生予帮助的人。班主任若是虎头蛇尾,说话言而无信,对学生反映的问题不予重视和解决,学生就会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而按自己的不成熟的意愿行事。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2007年广东电白某个男生,曾向班主任反映自己遭遇其他几个男生索要保护费的问题,向班主任寻求帮助。而班主任却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没有帮助他解决问题。于是,该男生在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后“逼不得已”地做出了可怕的事情,用削铅笔刀刺死刺伤6个男生!此事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班主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重视,后果将是多么严重。本来很懂事的一个孩子,就这样毁了自己的一生!真是可恨、可叹!
再次,班主任是否有“共情”意识
所谓“共情”,就是推人及己、设身处地。班主任是否有足够的真情,也是影响师生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和纽带。班主任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换位思考,体会学生内心的感受。当学生身体不舒服时,会给他以亲人般的关怀;当学生冒犯你时,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地教育。
最后,影响师生情感沟通的因素还有爱心、恒心以及班主任的办事风格等等。
三、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技巧
第一、班主任要放弃“架子”心理,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千里
班主任有意识地突出自己的地位,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难以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自己的角色神圣化,让自己去扮演说一不二的神,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对立面,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这样非但不会达到有效的沟通,还会导致师生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学生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就是说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是要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得拢、谈得好。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工建07-4班的是高中毕业的学生,年龄较大;班主任张老师刚从大学毕业,又是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工作。第一次开班会,张老师是这样对学生说的:“我比你们大不了多少,又刚参加工作,社会经验有些方面可能还不如你们丰富,所以你们要多帮助我。”结果学生非常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
第二、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平行交谈法”
平行交谈源是讲用教育子女的,意即父母与子女一边一起做普通活动,一边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
这种沟通方式很值得班主任借鉴。因为此时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沟通场合多选择在宿舍、操场、课间等地方,这种交流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舒畅、融洽,容易达到沟通目的,往往能引起很好的回应。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胡老师对采矿07-3班的管理方法值得借鉴。这个班50多名学生全部是男生,管理起来难度很大。胡老师利用和学生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活动等机会,在操场、宿舍、教室等场所不失时机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对每个学生既严格管理又充满爱心,这个班在学习、班级量化、自习纪律等方面成绩良好。
第三、作业是师生沟通的重要平台
老师们都知道,批改作业不只是批改对错,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作业本这个平台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另外,部分学生有害羞、胆怯心理,与班主任面对面沟通时心里会发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沟通,作业本的交流平台作用就派上用场了。
对于没有上课的专职班主任怎么办呢?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周都将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得失做总结,也可以写出对学校、班级、老师等的意见和建议,篇幅不限,形式自由,但必须真实、具体;周日开班会时详细记录班会内容及要点,每周一交给老师;老师认真阅读,写上简短的评语,以鼓励、期望为主。笔者管理的汽修05-1、电子05-1、工建05-1三个班从入学到毕业一直坚持这样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效。
第四、沉默也是沟通的重要手段
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所处地位具有特殊性。因而在沟通时,班主任适时沉默会体现出一种自信心和力量感,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也就是说,有意识的沉默是一种很有效的批评和暗示方法,往往更具说服力。
一个学生沉迷上网玩游戏,家长来学校多次,费尽心机毫无办法。一次,班主任终于在网吧里找到他,可是班主任并没有出言批评他,只是用严肃的眼光默默地盯着他看。他心里发虚,闷声不响地跟在班主任后面回了学校。路上,谁也不说话。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也没找他谈话,可他却心事重重,终于憋不住问班主任老师:“你什么时候批评处分我啊?”班主任说:“现在你都不去网吧了,让我批评你什么呀?”听班主任如此说了,他才如释重负地笑了。可见,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沟通技巧作用之大。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通安06-1班王同学,家庭娇惯,性格怪异、暴躁、蛮横。他曾经说过:“来学校后就没有上过早操,凭什么杨老师(该班班主任)叫我上操!”杨老师在班会上教育了几次,效果不明显。后来杨老师采取沉默的办法,开班会时故意不理之不睬之,不批评不点名。后来他自知道理亏,主动找杨老师承认错误,并坚持上操。
第五、要耐心聆听,不要随意插话
有的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被审问,并且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这时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话都会使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这样,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
有个学生旷操了,说:“每天出操对我而言太难了,我想……”老师不耐烦地一顿训斥:“怎么别人都能起床?这也不是在你家里呀!你个人会影响到整个班级,你知道吗?你必须克服困难,必须出早操,必须遵守学校纪律!”这位班主任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打断学生的话,急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其实学生是想承认错误,然后星期天买个定时闹钟,以后争取上早操!就导致了沟通的败笔。
第六、要注意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适应不同情景和学生,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有次晚自习,班主任提着个袋子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说:“今天下午我们班级进了个小偷,偷了很多东西。大家检查一下少了什么没有!”大家一阵翻找,纷纷摇头。“我点到谁的名字就上来拿,记住先不要打开!”老师打开袋子,拿出很多纸包,上面写着学生的名字。等同学们拿到写有自己名字的纸包时,十分好奇地打开了——原来是碎纸屑、果皮、瓜子皮、食品袋等等!“这全是你们丢失的东西,是我今天下课后从你们桌斗里偷的。知道你们‘丢’了什么吗?”同学们纷纷议论。最后老师做了总结:你们丢失了两样东西:一是真正的垃圾,一是优良的生活习惯。显然,幽默的方法比单纯说教效果好得多。
委婉——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采矿05-2班刘同学,个人经历很复杂,曾经在社会混过很长时间。他来学校后拉拢了10余个老乡,打架斗殴,欺凌他人,多次受到纪律处分,是学校一霸;同时他有很大号召力,很多同学乐意听从他的指挥。对于这种学生单靠管教、训斥、给处分显然是没有作用的。于是在一次运动会时笔者找他聊天,说:“听说很有号召力,很多同学听你的话,那么我给你个光荣任务怎样?”他将信将疑地看着我:“真的假的?你相信我?”“那是。你能不能叫你们班同学不闹事、不打架,把你们班量化搞上去,让老师不为他们操心?”他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他们听我的,我保证!”过后,这个班果然很平静,直到毕业没有再出现打架事件。
含蓄——语言含蓄也是达到良好沟通效果不可或缺手段。如一位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回家反省后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该学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等说话艺术。
第七、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的做着体态语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接触瞬时,他们的体态语也是无意识的。一般来说,长得胖胖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感到随和、亲切、易接近;而清瘦的教师却更容易给学生形成严肃、不易接近感;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容貌秀美,声音柔和,会增强她对学生的亲和力;身材高大,留着小平头的中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畏惧;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受到学生更大的敬重。当然教师的体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最根本的一点还于内在的学识、修养。
在体态语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
(一)眼神的应用: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注视艺术。教师对学生的注视一般分为严肃注视、关注注视、亲密注视。严肃注视让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关注注视让学生感到受注意后得到鼓励,从而能积极的思维和认真的与教师沟通:亲密注视一般能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产生巨大的温暖效应。除一些特殊的情况外,教师要避免使用消极的眼神,如呆视、漠视、怒视等。
(二)面部表情:一个人的面部可以产生丰富的表情,表示关注、饶有兴趣的面部表情;表示询问及疑问的表情;表示满意和赞扬的表情;表示亲切、友善、严肃、认真的表情……这些在师生沟通中会产生强大的作用力。
(三)还有其他的体态语,如手势、方位、角度等。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所在。路长时间没人走,就会长满野草;心长时间不沟通,就会变得陌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学高为之师,德高为之范!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掌握技巧性、艺术性的沟通方式,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