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典型例子
⑴ 关于老师的名人事迹!!
3月31日中午12时10分,金坛市城南小学低年级学生排队出校门前往金沙影剧院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带队教师二(1)班班主任殷雪梅在确认东西两面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下,领着学生沿斑马线过南环二路。此时,突然由西向东疾驰过来一辆白色桑塔纳轿车,同时带护学生的杨旧生老师连忙示意停车,并大喊:“有车,快闪开!”伸手将身边的学生推回到校门口,可小车以保持100码的速度飞驰而过,已挨近路南边的殷雪梅老师听到喊声后迅捷反应过来,回身张开双臂,将正行走在路中央的六七名学生一起扑推到路边,学生们的生命保住了,殷雪梅老师却被小车带抛出25米,飞落在一片血泊中……送医院抢救至今,殷雪梅一直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殷雪梅老师从教30年,先后在涑渎中心小学、城东中心小学、华城中心小学、虹桥小学、城南小学任教,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像慈母般爱护学生,深受学生、家长爱戴。1991年被评为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4年度被金坛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并在教师节表彰会上代表优秀教师上主席台发言。忠诚事业 爱生如子 无论是在最初的村办小学任代课教师,还是到现在的局办学校成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殷雪梅老师都视教育工作为神圣事业,她长期从事低中年级教育教学,体贴入微,对学生做好关键的启蒙教育,期间倾注了她无数心血,也体味到无尽欢乐。 每年秋学期接受新一届学生,其中总有几名先天或生病导致的智力低下的孩子,其他班主任老师不太愿意接受,但只要校领导跟殷雪梅老师一说,她都愉快地接纳这些特殊的孩子。 1999年秋学期开学第一天,一名叫陆俊的弱智学生看到殷老师向她走过去,竟跑到路边捡起一块砖头高举着要砸过去,幸亏到校检查开学工作的教育局工作人员及时上前抢夺下砖头。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老师平时予以他更多的关注,本来有很多生活坏习惯的陆俊,经过殷雪梅老师几个月的“调教”,完全像变了个人似的。 前年五一长假前夕,周盼同学突然持续发热,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白血病,其父母自以为是在校课外活动中受伤而致,失去理智抱怨学校和老师,殷雪梅老师理解家长心情,不计较他们的态度,校内校外奔波,为之筹款几万元治疗,周盼转院至苏州儿童医院后,殷雪梅老师又多次搭车前去探望、慰问,后来,周盼父母明白病因真相后,专门到校向殷雪梅老师道歉并致谢。 班上刘臻贤因缺钙走路不稳,前年冬天,另一个同学把他挤跌进水桶里,衣服湿透。殷雪梅老师得知情况后,把他抱到传达室,放进被窝里,用取暖器对着烘烤,她又解开自己的衣服,把刘臻贤的小脚放到胸前取暖。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殷雪梅老师凭着满腔热忱踏实工作,以她的崇高师德赢得同事和学生及家长的信任。有很多家长都要向殷老师表示点什么,但她都婉言谢绝了。 殷雪梅老师儿子外出上大学后,她在校吃完午饭不休息,把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补差,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生吴振兴非常调皮,喜欢多动,殷雪梅老师每天都要为他洗几次脸,家长总觉得过意不去,多次委托也在学校做教师的亲戚约殷雪梅老师赴宴,以表谢意,可殷雪梅老师总是说:“看到孩子有了进步,我比什么都高兴,还吃什么饭呢?”做饮料生意的家长托亲戚给殷雪梅老师家里送了些饮料,殷雪梅老师见推脱不了这位人物信息来源于 名人网 原文链接: http://www.mr699.cn/story/my_biz.asp?id=6042
⑵ 关于教师师德缺失的案例
看看这个人吧~挺典型的;内 http://ke..com/view/1622870.htm;呵呵~容~
⑶ 小学师德案例怎么写
我认为先以正面的案例入手,先给学生以好的印象,然后可以适当的用反面的例子和正面的对比······
⑷ 求与教师有关的身边的感动演讲稿,弘扬师德,最好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操品质。教师的合格与否不仅仅在于渊博的学识,更在于其高尚的人格。作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某些教师的师德却出现了滑坡趋势,不遵守职业道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谨言慎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因此,教育部将“师德”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将“师德”细化成有较强操作性的行为规范?首先,必须明确师德的内涵是“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并将其细化成具体的行为准则,尤其应针对某些特定情况规定教师的必尽义务,作为教师从业的基本标准;其次,依照准则制定内容详细、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办法,比如体罚、变相体罚造成严重影响、以权谋私问题、出现乱收费现象等如何考核并进行怎样的处罚。定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考察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的重要依据;最后,加强“师德”理念的教育宣传,培养教师对本行业的神圣感与荣誉感,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自觉牢固遵守“师德”,并将其作为教师工作的精髓。
⑸ 师德案例的问题怎么问
是的案例问题首先你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了了解教师的一些情况和索索的教育
⑹ 结合汶川地震中涌现的一批舍己救人的优秀教师的例子,谈谈你对师德的体会。
这里有一些演讲稿:看能参考吗?
他们用生命选择崇高
如果时间凝固,画面定格;如果我们能强忍自己的泪水,那么让我铭记这样一些名字:
杜正香、向倩、谭千秋、袁文婷、苟晓超……
还有许许多多,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他们,平凡人群里的教师群体,仿佛一朵朵小花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和沁人心脾的芬芳,亦如明灯照亮着这段恐惧而绝望的日子。他们,在四川大地震中仅仅是数万遇难者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却共同书写了一个职业的荣光和高尚,让教师又一次成为充满悲壮情怀、令人骄傲的英雄群体。
有许多人在追问:为什么面对生死抉择时,不只是一个教师而是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以死来竭尽全力护卫孩子们的生命?为什么有那么多教师一次又一次冲进摇摇欲坠的楼房救人?是的,我们相信,面对灾难,每个人都会竭尽所能,人性的光芒会如暗夜的灯火照耀心灵。但我们更相信,教师的职业操守里,崇高从来就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字眼。
他们崇高,因为他们尊重生命。对生命的尊重,让他们热爱人生,也正是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在生死攸关时,他们选择了拯救身边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教师眼里,学生并不是枯燥的数据,并不是职业的呆板对象,而是花朵般绽放的鲜活个体。没有这样的生命意识,教师群体不可能日复一日在三尺讲台前重复那些也许讲了千百遍的话语,日复一日批改那些也许要批改一辈子的作业。琐碎小事里掩埋的职业操守,最终也让他们成为瞩目的大写的人。
他们崇高,因为他们关爱弱者。虽然在死神面前,谁都不会是强者,但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强者。在孩子们眼里,他们知识渊博,人生经历丰富,遇事沉着冷静。他们也自觉担负起孩子们人生领路人的角色,这不仅仅是职业所决定的。灾难面前,这种领路人的操守,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冲进危险,拯救他们所庇护的弱者,这舐犊之情,成为他们傲视死神的精神资本。
他们崇高,更因为他们的爱没有边界。教师的爱不同于父母,他们的爱是一种广泛的付出,也是一种长久的默默关注,没有贵贱智愚之分,没有血缘亲疏之别。所以,灾难面前,他们甚至没能去救就在隔壁班的亲生骨肉,而将生存的希望更多地给予了眼前的学生。
现在,一些人常常诟病老师,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走进我们的操守。也许在这些人眼中,教师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我们自己心里最是明白:轻生死、重大义,乃是我们教师的本色!
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教授深情地写道: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教育,诠释了什么是教育者。逝者已矣,这份崇高应永值我们铭记!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生命是如此脆弱,几万条生命顷刻间逝去。但在大爱面前,生命又如此顽强,发生在废墟上的一幕幕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无私大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讲这次在汶川地震中的部分感天泣地英雄教师。
1、谭千秋老师
5月12日下午2点多钟,德阳市东汽中学谭老师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老师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老师立即用自己的身体护着四个学生。
当救援人员赶到,挖开废墟的时候发现,谭老师紧紧护着讲台的那个缺口,把四个学生塞进了讲台里。直到救援人员施救的时候,他的双臂还紧紧地抱着那个讲台,怎么也掰不开。这就是我们的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
在天崩地裂的那一瞬间,谭老师张开爱的羽翼,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让四支稚嫩的花朵得到了庇护,铸写了一代师魂的高洁,散发着夺目的人性光辉。
网上对谭千秋老师的评价是——最宽广的胸膛、最挺拔的脊梁
2、袁文婷老师
袁文婷,一个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是谁,一位来自于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的一位教师。
汶川地震发生时,袁文婷老师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老师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1个、2个、3个4个5个6个……柔弱的双手抱出13名孩子,而袁老师最后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媒体用这样的语言美丽地记录了袁文婷老师最后的时光——“青春永远定格在20岁”。
网上对袁文婷老师的评价是——永远绽放的生命之花
3、向倩老师
在5.12地震中,什邡市龙居小学教学楼坍塌,在清理废墟、抢救被埋师生过程中,大家见到二十一岁的向倩老师身体被砸了成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将学生保护于身体下。在场所参与救助的人员均被向倩老师这种舍身就义、保护学生的英雄之举感动得泪流满面,自发朝向老师鞠躬致敬。
原本,只需两秒种便可离开教室,到达安全地带,但当她在疏散学生们离开教室时,看到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向老师义无反顾地大步跨近学生,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去,可此时,整座教学楼已轰然倒塌,向老师和几个学生一起被埋在了废墟中……
网上对向倩老师的评价是——脆弱身躯绽放出的震撼力量
4、张米亚老师、联芳老师
摧毁映秀中心小学只用了短短12秒,而在12秒后,幸存者靠着原始的工具,在被夷为平地的校园里救出了许多被埋学生。而当大家搬开垮塌的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数学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有生命体征,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张老师的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映秀中心小学联芳的死状和张米亚一样。在这名女教师的双臂下面,也有两名学生,两名学生安然无恙。
网上对张米亚老师、联芳老师的评价是——天使守护的羽翼
5、郑发富老师
5月12日14时30分,刚刚经历了地震的安县花荄初中操场上,老师们正忙着疏散学生、清点学生人数。突然,从内操场传来一阵阵凄厉的呼喊声:“救人啊!快来救人啊!……”几位老师迅速冲向出事地点,然而,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仰面倒在血泊中的竟然是刚刚还和他们一起奋力营救学生的初二年级年级组长郑发富老师。他的身上堆满了砖块,头上、脸上全是灰,血不停地从他的鼻子、嘴巴、耳朵里涌出来。老师们哭泣着,一边大声呼喊郑老师的名字,一边不停地用手刨开压在他身上的砖块。然而,众人的呼喊声也没能留住英魂的脚步,经全力抢救无效,郑发富老师不幸以身殉职。
听闻噩耗的年轻教师李小匡强忍热泪,哽咽着说:“几分钟前,我们还一起在办公室准备上第一节课。刚地震时,我对他说:‘郑老师,是不是地震了?’他沉思一下,忙说,‘别慌、别慌,不要着急,我们赶快疏散学生。’说完他率先冲出办公室,开始指挥学生疏散,然而,才几分钟他就……”
被营救的几个学生哭泣着说:“郑老师是为了救我们才牺牲的。在围墙即将倒塌的千钧一发之际,他用力推开了我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倒塌的围墙。”
参与抢救的老师们哭泣了。“面对危险,他本有逃生的可能,然而在危急时刻,他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学生的安全。
像这样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英雄教师还有许许多多。一连串的名字响彻我的耳畔
吴忠洪老师、杜正香老师、严蓉老师、汤宏老师……
在灾难面前,你们把生留给了学生,把死留给了自己。让我们感受到了你们用爱构筑了一个世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和以上英雄教师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这样一位老师。
他的名字叫范美忠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近日,北大毕业后在都江堰光亚学校任教的教师范美忠,地震后如此“表白”。
共和国的国旗为“5·12”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而降,全国人民被冒着生命危险抗震救灾的事迹而感动,更为灾区教师为抢救学生而英雄牺牲而悲痛,却听到了这样一个无耻的声音,竟然还来自一名“教师”。
不得不佩服范美忠的“勇气”,在民族危难之际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洋洋自得夸耀自己跑的是如何之快,真不知道在地震来临的时候,丢下自己的学生不管,跑的比兔子还快的范老师,为什么没有拿出现在勇气的百分之一,来帮助学生逃离教室,哪怕仅仅是一声大喊。
“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
地震发生后范美忠第一个到达了足球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当学生问他为什么不带着大家一起跑的时候,他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
灾难面前,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会管的人,你还能指望他为学生们付出吗?其实,范美忠可耻并不在于他地震时的临阵脱逃,而是在于他丢下学生独自逃生后,还要把这种行为和观点拿出来大肆“宣扬”。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理解他当时的懦弱,但是决不能容忍他事后不仅没有一丝的悔恨,而且还变本加厉的大肆“炫耀”。
我相信这样没有良知的老师是仅仅个别。
汶川等地的英雄老师们,你们用鲜血和生命印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丽篇章。你们是新时代教师的骄傲,广大的教师们会以你们为楷模的。
谭千秋、袁文婷、杜正香以及所有为保护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一路走好,共和国不会忘了你们。
我深深地相信,天堂有了你们,一定会多一分朗朗的读书声。
⑺ 古今关于具有良好师德师风文人的例子
孔子
⑻ 古代师德小故事
文化巨人——孔子的师德故事
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追随、侍奉、保卫他,他们随他一起奔波行道,周游列国,备受艰辛与饥饿而毫无怨言。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当遇到危难时,则舍身护卫。夫子逝世,弟子们如丧考妣,皆在坟周服丧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其尊师重道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籍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