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师德
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的师德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
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师德,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它是教师生涯中的一点一滴,折射出每个教师人性的光辉,让满天下的桃李如沐春风。
2. 师德的意思是什么
一种解释:师德是衡量你可以做什么级别师傅的,师德越高你收的徒弟越多。
你可以和别人去组队打怪(队友要小你10级)得善恶值,到了一定的数量后就去拜师人那里去升级师德等级。
3. 师德是什么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据报载:去年的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师爱是魂。
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我从报纸上和电视里看到,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四千名研究生,从全校457名教授中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杰出教授”。荣获该校荣誉称号的陆谷子、苏步青教授等十人,个个都是在专业领域里造诣深厚,无一不是师德高尚和教风严谨的顶尖楷模。
教师还应该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板书设计和粉笔板书水准。俗话说“善教者善言”,就是这个道理。
身正为范。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编辑:胡曼筠)
4. 什么是教师的师德修养
教师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中华民族是十分重视师德的民族。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4)什么叫做师德扩展阅读:
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各师教育局、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深入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治理,务求取得明显成效;要明确自查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部门、人员,并落实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人员责任。
要坚持以查促建、以查促改、边查边建、边查边改,通过全面自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责任督学日常监督工作机制;对无视教育部、兵团教育局禁令,顶风违纪的教师,一律严肃处理、公开通报曝光,同时追究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教师角色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其他角色——主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发挥着自己的角色功能。这里就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问题。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因此教师的角色地位主要通过师生关系来确定。
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是孰为主体孰为客体的关系。
对此,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处在绝对的受支配地位。这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
第二,学生为主体,教师完全受制于学生的要求。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被支配的位置。这种观点是“学生中心论”。
第三,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
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承担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务,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虽然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客体,但是学生作为有一定认知与实践能力的人,也是作为主体在活动着。针对教师作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活动中主动地认识着、实践着。学生也把教师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作为认识与实践的对象。
鉴于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思想中,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5. 师德是什么
”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想了想说:“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我还是给你讲个故事吧!”朋友点点头。“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座高山的寺庙里,一个得道的高僧新收了一个徒弟,这个小和尚以前是无恶不作的绿林强盗。现在决心悔过拜在高僧门下,并立下重誓。高僧收留了他传他佛法。刚开始,小和尚确实能够克制自身的欲望潜心向善。但半年后,高僧发觉小和尚有些异常,于是夜晚查房,发现小和尚经常晚上偷偷跑到寺外去很晚才回来。这一天晚上,高僧又发觉小和尚不见了,他巡视寺庙的围墙,发现有一处留下了脚印。高僧就在这个地方静静等候,直到天快亮时,才看见一个身影正要翻墙而入,高僧就蹲下了身子,让小和尚踩着他的背下来。小和尚下来后正觉得迷惑,发现是师傅,赶忙跪下磕头认罪,等待受罚。可是高僧只是淡淡地说:‘你去睡觉吧,天快亮了。’从此,小和尚再也没有动过凡心了。”朋友说:“哦,我知道了,你所说的师德就是宽容。”我说:“是也不是,它不只是宽容,还有等待,还有会弯腰,还有别的。”“那到底是什么呢?”朋友有点急。我说:“别急,我再给你讲个故事。说的仍是一座寺庙里的事。有一天师傅对他的三个徒弟说:‘要想让一块土地不长杂草,应该怎么做?’大徒弟说只有不断地锄草,二徒弟说在地上堆满石头,三徒弟说种上庄稼。师傅说:‘很好,那你们就按照自己的方式照料山下的三块土地,一年后我来看结果。’眨眼间,一年到了。师傅来到徒弟们的三块地边。大徒弟说:‘师傅,我已经非常辛苦了,每隔几天就来锄草,可是仍然不断有杂草长出。’二徒弟说‘我的地里堆满了石头,但杂草仍从缝隙里冒出来,我没有办法。’三徒弟望着长满高粱的地高兴地说:‘我这里没有杂草,高粱都把阳光吸收了,杂草得不到阳光所以长不出来。’师傅满意地点点头。”“哦,你说的师德是用良知占据学生的心灵,让它长不出杂草!”朋友笑着说。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师德,它不光是用美德驱赶黑暗,还有勤劳,还有懂得选择方法等等。”“那究竟是什么呢?”朋友坐不住了。我慢慢地说:“我再给你讲个故事……”“不听不听,谁听你的故事,请用最明白的话讲出你所谓的师德!”朋友急不可耐地打断了我的话。我说:“好吧,师德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平凡。只要我们踏实地工作,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每件平凡的小事,那就是师德。师德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嘴上的豪言壮语,它只是平平淡淡。当你踏着上课的铃声衣着整洁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当你在课堂上用严厉的目光制止学生违纪行为的时候,当你在学生困惑不解之际悄悄递给他一张字条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师德。师德是如此的平凡,含在各种小事中。如果你在学生重大考试的前一晚将自己坚实的硬底鞋换成柔软的运动鞋,如果你在学生生病的时刻送去亲切的问候,如果你在第一时间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你就拥有了最纯粹的师德。师德就像一片轻风,你看不到却感受得到;又似一片阳光,你摸不到却体会得到。师德就是我们平时做的诸多小事,师德就是平凡!”朋友笑了:“你小子还一套一套的。”我说:“其实在我心中,师德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是什么?”朋友来了兴致。“那就是,”我一字一顿地说,“当有人再次和我讨论师德的时候,我能够从容而且淡定地对他说:‘对不起,请您等一下,让我先把身边的这幢作文改完吧!”
6. 师德六大要求是什么_
师德六大要求、标准复:
1,爱国守法。热制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7. 什么是师德师风
8. 什么是师德
《师说》有解释: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德: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
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9. 老师的师德是什么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