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黄老师生物

黄老师生物

发布时间: 2021-01-27 22:22:50

『壹』 《生物钟的小秘密》读后感

生物钟的小秘密》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学校举行了“绿丝带漂书活动”,黄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生物钟的小秘密这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生物钟的小秘密》分为23章,分别是:人性、信念、细节、爱心、睿智、智慧、创意、勇气、自信、苦难、成功、乐观、理性、感恩、行动、处事、心态、挫折、生活、财富、诚信、情绪、敏感。在阅读的时候,我常常掩卷沉思,自己的不足、自己经历过的挫折,自己经历过的成功或失败等等。这时,我仿佛自己也是故事里的一分子,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许多,让自己逐渐的成长起来,就像一棵稚嫩的小树,在努力地吸取养料,茁壮生长。在每一个小故事的最后都有一句或一小段话,其中有不少让我映像深刻,比如像“成功”一章里的一个小故事《保持本色方能成功》,它就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成功的人是很多,但可以说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这些智慧是他们区别于别人的本质特征。所以,人不怕没有能力,就怕不能找到自己身上的特长和优点,不能把他们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保持本色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从这段话里,我就明白了我们要善于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利用自己的优点把每一件事做好,同时也要有自己独特的智慧,这样成功就离你不远了。看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暑假里发生的一件事。那一次我们在上作文课,老师回家给我们每个人布置了一篇作文。第二天老师在讲评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个同学从网上抄了一篇作文下来。老师很生气,叫那个同学重新写一篇交上来。我感到很奇怪,这篇作文非常好写,为什么一定要去抄呢?自己写不是更好吗?看了这个小故事,我才找到了答案。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成功付出,总想着走捷径,最终害了自己。这是我读了这本书获得的一个道理。

『贰』 数数黄老师开口说多少成语

(语文老师) 你怀才于心,像接连不断的知识阶梯.(地理老师) 你才思缜密.(地理老师) 你循循善诱. (物理老师) 你慷慨激昂,像妙语连珠的散文诗篇.(数学老师) 你灵活多变,引领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悔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 一丝不苟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勤勤恳恳 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 教导有方 辛勤劳碌 教无常师 良师益友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泪始干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良师出高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桃李天下,像亘古流传的星光大道,指引我们永攀科学颠峰: 您博学多识,带领我们挖掘灵感领域,有永不浩竭的高深智慧、师恩似海,良师益友 教无常师 良师益友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泪始干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良师出高徒 鞠躬尽瘁 诲人不倦 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 教导有方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辛勤劳碌这个也不错、 诲人不倦,引领我们探索科学的密境.(生物老师) 你深入浅出,像层层演变的进化历程,启发我们拓展不尽奥秘 ,指引我们探索无穷奥秘,引领我们飞向浩瀚的宇宙,带领我们走进无限国度.(语文老师) 您妙语连珠.(地理老师) 你上天下地,像纵横世界的探测神眼,像源源不断的数学江流,引领我们饱览无边河川,像源源不断的汩汩小溪,像奇妙活泼的英文字母.(英语老师)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叁』 哈尔滨工业大学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思政课还要做科研,可能大家觉得有点奇怪,但是哈工大有位老师在这件事儿上做到了,她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奉臻老师,面对高校思政课花拳绣腿,甚至娱乐化、游戏化等问题,她开始思考,真的能给学生带来收获吗?她认为,思政课老师一定要有坚实的科研做基础,才能把一堂思政课讲好、讲透,真正为学生开启思想之窗。

徐老师的讲述很有亮点,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同时运用众多客观的史料和数据,利用科研的严谨逻辑说服学生,上徐老师的课,有一种如沐春风,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问题的把握和人生的思考都更加冷静。哈工大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等你来发现。

『肆』 谁知道黄森关于生物竞赛的。。。

【人物简介】 教师黄森
黄森,男,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生物教师,现任教于人大附中高二年级,负责生物奥赛辅导工作,指导的学生有数人获得生物联赛一等奖。 黄森的生物课以幽默见长,他的生物课一点都不枯燥乏味,相反很多学生即使不选生物为专业课,还是很乐意去上他的课,寓教于乐,将讲课内容解释的浅显易懂,在黄老师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人大附中学生回忆】 我们的生物老师叫黄森,不过我们一般喊他森帅。他喜欢听,乐此不疲,而作为学生,讨老师欢心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天职,至于事实,这两个字我不认识,你认识吗? 很多同学看到黄森登在选修课手册上的照片,阳光灿烂,齿颊留芳,都笑称是牙膏广告。但据黄森说,其实这张照片有着很不寻常的来历! “照片的拍摄时间是在2003年的夏天,当时的我年仅24岁,年幼无知,不谙世事,糊里糊涂的接受了一家杂志社的专访。这家杂志社名气不小,据说是法国最著名的一本女性杂志。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有两个极其专业的摄影师用一台极其专业的照相机对着我拍了无数张照片,每拍完一张都要更换新的底片,就像装弹药一样!最终,我的这张牙膏广告被登在了新的一期杂志上。” “这张照片的成功之处在于:突出了人像,背景虚化处理得当,抓住了人物笑容最灿烂的时机。更绝妙的是,成功掩饰了模特身上很多的缺点,如身材、皮肤、身高等等。” “很多时候,仅通过照片来了解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森帅的最后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因为拍完牙膏广告后,他就再也笑不出那种效果了。其实,除了课堂上,大多数时候,他是沉默寡言的。 黄森教的是高二生物,还开了一门生物奥赛选修课,每周六上午上课。他的课对于我们这些誓为高考者拼命的学生来说,就像鸡肋一样难以取舍:听吧,耗费时日,高考的时候却不起什么作用;不听吧,那么有趣的课又时不再来,实在于心不忍。 我抛了五次硬币,终于看到了正面,于是下定决心,天意如此不可违,黄森的课我奉陪到底!要知道,我本来是打算十次全反就死心放弃的,天意呀! 第一节课上,森帅谈到了梦想,他认为梦想不分大小,所有热爱生命,追求梦想的人都值得尊敬。他举了一个例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连我家的小狗吉吉也有!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只大狗!所以,每天带她出去的时候,只要遇见人,她就吼叫着冲过去,然后立即调头撒腿跑回来。她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着梦想,尽管我和她都知道,她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大狗,因为她只是一只蝴蝶犬。可她依旧乐此不疲,每天故伎重演,尽管成不了凶悍的大狗,可她却从邻居那里获得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袭人!……” 我们笑了。这样的老师,你让我抛一百次的硬币,就为出现一次的肯定,我也愿意。 【老师的表白】 作为一个老师,最痛苦的就是上最后一节课。这种痛苦不仅仅是要离开可爱的学生们,更在于你不可以在课堂上流露出一点悲伤,甚至不能透露出一点你要离开的意思。依旧保持微笑,依旧夸夸其谈。因为,你是个老师,你的使命是将知识和快乐带给学生,而将痛苦藏的越深越好。 又是整整一年过去了,我又将离开我的学生,即使舍不得,也得时刻告诫自己,这是为了他们好。然而,离别总是让人难受。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张张笑脸,耳边又传来一片片笑声,仿佛他们依旧在我的周围。毕竟学生们带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也只有在他们中间时,我才感到安全和满足。因为他们是和我一样天真而又单纯的人,一旦离开他们,我就会陷入困境,不知所措。直到最后一课,我才清楚为什么我会如此沉迷于课堂,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教书。 最后一课也已结束,感谢同学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祝大家天天开心,高考成功!如果十年后,你还能想起高中时代有个好玩儿的生物老师,那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功! 【黄森部分语录】 正确答案和标准答案是两码事~ 标准答案是用来判卷子的 正确答案才是我们心中向往的 黄森:博士是什么? 博士就是很少的方面懂很多,很多的方面懂很少。 脂肪能保暖,减小外界压力 黄森:在一个既冷又经常挨打的地方,胖人活的时间长些 黄森:期中考试一定考这题,要是不考,你来找我! 我可以安慰安慰你…… 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大家考的如何? 从小学到高中,经历过无数次考试,但你有没有想过?考试究竟是什么? 请看北京某小学的一道语文试题:天空是( )。A蓝蓝的 B灰蒙蒙的 C阴沉沉的。 很多孩子看完题后,天真的将头探出窗外,那天北京大气严重污染,天空灰蒙蒙的。于是,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B。可也有几个聪明的孩子(通常是干部),根本没有往外看就从容不迫的选择了A。结果,A是正确答案。那些幼稚无知天真可笑向外探头的孩子统统得了个红叉子。 什么是考试?你明白了吗? 当你在试卷上看到“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这样的问题,你可千万不要写你的理解!因为,出题人真正想问的是:“对于这句话,你猜,我是如何理解的?” 哈哈!这就是考试! 黄森:我们现在讲都都是大学知识,但是没有大学教授呐,那我来屈尊大学教授. 讲到蒸腾作用的时候. 黄森:这就是上级压下级.就像校长压主任,主任压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压班主任,班主任压班长,班长压班委,班委就压我们了.哎~被压迫的总是我们.

『伍』 黄老师,初中用不用太过重视生物和地理

不用太过重视 高中会重新学习生物的,地理会有点影响,但是也在高中阶段基本会重新学习或复习。因此,初中主要是通过会考就好了!与升学有关啊

『陆』 这里孙红雷吃的第一次赛螃蟹是黄老师做的,他多大年纪会做赛螃蟹

螃蟹(páng 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这类生物遗传物质数目复杂且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常多达 100 多对。常见的螃蟹有大闸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等。我国螃蟹的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长江下游的固城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蟹楼大闸蟹、兴化大闸蟹、洪泽湖大闸蟹出产的大闸蟹为上品。

优质蟹的背甲壳呈青灰色,有光泽,腹部为白色,金爪丛生黄毛,色泽光亮,脐部圆润,向外凸,肢体连接牢固呈弯曲形状,个大而老健,如果背呈黄色,则肉较瘦弱。另外,如果是活动有力,四处乱爬的蟹则是健壮的好蟹。

对经眼看外观符合要求的蟹,要逐个用手掂一掂它的分量,手感重的为肥状的蟹。此招不适用于河蟹和活的海蟹,因为这些蟹常常会被五花大绑。

剥开蟹的脐盖,若壳内蟹黄多、整齐,凝聚成形,则此蟹为好蟹。

如果购买的是已死的海蟹,要观察蟹的腿,完整无缺,轻拉蟹腿有微弱弹力,表明是新鲜海蟹,若不新鲜的海蟹,轻拉蟹腿,不仅没有微弱力,而且蟹腿容易断落。

如闻到海蟹有腥臭味,说明海蟹已腐败变质,不能再食用。食用腐败变质的海蟹极易造成食物中毒。
适时食用
农历九月前后,雌蟹性腺成熟,肉丰满;农历十月之后,雄蟹性腺成熟,肉丰满,因此,要适时食用。

『柒』 七年级生物问题:

(1)C、肺泡壁由一层细来胞构成自
无直接关系。
B交换气体需要血液的运送
C支气管入肺后反分支越多交换气体的空间就越大,效率也就越高。
(2)B、红细胞
高原缺氧需要更多的红细胞运输氧气。

『捌』 微信里的a 瘦身黄老师是不是骗子

那不是废话吗,还老师,我一听这些什么什么老师,就觉得好笑,简直是玷污了“老师”这个美好的名词!!

『玖』 黄老师您好,我马上高三了,语文成绩老是只能考到110,怎样提高呢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现在报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3)要会用工具书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当然,根据阅读的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参考书籍,准备随时查找也是必要的。如果工具书齐备,查找熟练,阅读起来就会顺利得多。当然,通过查找工具书,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 (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三)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数学家张广厚在谈起学习一本数学小册子时说:“这篇论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老用手摸这几页,白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线。这样反复学习,对我们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的爱人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和吃书一样。’”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是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要把精读的目标指向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1)力求理解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2)理清思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李政道博士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3)要能提出问题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4)要独立回忆,学会准确表达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查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五)要记好阅读笔记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为了写《资本论》,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马克思就摘录了70个不同作者的著作,写了24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有100多本。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黑格尔读书学习,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把读过的书,按语言学、美学、几何学、心理学等分类,把它们放到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当需要什么材料时,随时可以拿到。这种习惯,他坚持了一生。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1)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2)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如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还有的中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一般精读的书,可用笔记本做笔记,而博览的书,可用活页纸做笔记,然后定期分类、整理。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热点内容
教师禁毒征文 发布:2025-08-16 08:21:33 浏览:632
关于师生恋的电影韩国 发布:2025-08-16 06:42:32 浏览:690
清华教育 发布:2025-08-16 06:29:47 浏览:766
师生训戒文 发布:2025-08-16 01:54:39 浏览:268
2017高考数学原卷 发布:2025-08-16 01:07:03 浏览:663
一年级数学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8-15 22:14:30 浏览:170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答案北师大版 发布:2025-08-15 21:26:22 浏览:938
合同三年试用期多久 发布:2025-08-15 21:11:20 浏览:947
初三化学配平视频 发布:2025-08-15 20:10:50 浏览:739
鸿雁舞蹈教学视频 发布:2025-08-15 19:46:52 浏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