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们和谐

师生们和谐

发布时间: 2021-01-29 19:28:19

『壹』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这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民主、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因此,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其次,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弊病的影响下,强调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学生沦落为考试的机器人,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被残酷抹杀,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唱反调;在另一方面,升学率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无论社会、家长、学校都给予老师极大的压力,“升学率”的高低与教师的评先进、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完成不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升学率”指标,就可能保不了“饭碗”,于是“升学率”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没有休止的题海训练、考试以及残酷的排名次,让学生承受过重学业负担。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不想学”,但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对学生只能“要你学”,于是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不和谐关系。当前在中小学校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仅与教师的师德问题有关,也与中小学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有关。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学里基本上没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大学有比较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第三、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五情六欲,教师也会出现不良行为,如果仅仅靠师德修养来维护师生关系,那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无从谈起。例如,针对教师体罚学生比较严重的问题,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制定出反校园体罚的法律,体罚学生的教师必须承担严厉的法律责任,在法律效力的震摄下,结果校园体罚学生问题大大减少,这就说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对教师的教育屡教不听,甚至漫骂、殴打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当前在校园中并没有制定出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惩罚的完善与健全的法律制度,导致一些学生肆意侵犯教师的权益,这也反映了校园法制建设的存在问题。

『贰』 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所以我个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必须对学生有信心。 处处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远景。相信学生有能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树立起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的教育理念,能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让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急学生所急,忧学生所忧,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给学生一份关爱,给学生一点温暖,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环境才会形成平等、尊重、交融、协作的和谐氛围,才会取得学习上的收获、情感上的升华,才会具有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态度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会使学习者人格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时时处处体现人文情怀。

『叁』 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而我认为:师生和,教育兴。 “亲其师信其道”,中国人历来把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的美好境界来追求。在实践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的关键,也是工作的难点。师生关系和谐则班级兴,学业成,发展快,人格全。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共同探讨的问题。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幽默搭起沟通的桥梁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师生间的关系首先是交往关系。有效的沟通能直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幽默感则是沟通的润滑剂。幽默感可以使沟通气氛融洽,信息的互动更流畅。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品德的表现。”列宁也说:“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教育家米·斯维特洛夫说得直接:“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而最不喜欢的就是没有幽默感的老师。 有幽默感的老师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伤人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老师会自我解嘲,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教化学生,所以幽默的老师通常是受欢迎的。但是,幽默也并非是师生沟通乃至化解师生冲突的万灵丹,正本清源之道,仍应知已知彼,做好情绪管理工作。运用幽默时,有许多方面还需考虑到: 首先,老师平日就要培养开放豁达的胸襟。 其次,接纳学生情绪,讲理而不专制。 最后,事后澄清与表白不可省略。 二、用宽容之心悦纳学生 宽容是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艺术。教育家蒙台涅说:“只有高尚和坚强的心灵才能对儿童的爱好取宽容态度,才具有指导他们的能力。” 要想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一定要有宽容之心。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教育宽容显得异常重要。教育的成效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程度,大宽容大成效,小宽容小成效,无宽容无成效。身在第一线的教师应该明显地感到,现在的学生难管了,现在的学生问题多了,现在的学生挑剔多了。以前容易做到的要求,现在三令五申仍然无济于事;同样的问题用同样的方法难以奏效,甚至出错;教育的度难以把握:松了,学生就乱;严了,学生就怨。特别是现在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极为强烈,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蕴藏着最为敏感的自尊心。有些学生在犯错误时,总是把人格与尊严看得比错误重。这时我们愤怒于学生的任性,震惊于孩子的言行矛盾,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学生狠狠地教训一番。可事实证明,这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苛刻训话最是失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当你在处理儿童思想上、感情上、认识上的差错时,一刻也不能忘记每个孩子都有善良的志向和良好的愿望。任何呵斥、任何威胁、任何想损伤儿童心灵的意图都是不容许的。”相反,我们惟有以宽容之心悦纳现状,方见成效。 教育家莫里斯·比格说:“为了有效地对待学生,教师必须考虑:‘如果我在这个学生的年龄并有他的心理环境和有同他相似的顿悟和价值的体系,那么,我将做些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做?’”要学会宽容,就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学生的错误或过失,这样才会真正理解学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有理解才有教育,尊重学生,了解个性差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不留后遗症,师生双方还会由“冤家路窄”转为“不打不相识”,甚至成为至交。宽容学生缺点,愉快接纳学生,帮助他们长善救失,才会让所有学生感受到阳光般温暖,如沐春风。用宽容的心悦纳学生,我们就会感受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看到每一种独特的美丽。 三、以生为镜,教学相长 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家关注的焦点。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我国革命前辈徐特立同志也说:“教师和学生,一切都是相互的平等的关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交流,生命的互动。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都用各自的言行、情感和品性影响对方;教育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输。现在的教育提倡平等对话,呼唤民主互动。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那样:“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他同时也是学生。” “以生为镜”,这是我在探索师生和谐关系时感到的最好的一种方法。徐特立告诫大家:“在教学中不要不受学生的批评,要好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以生为镜”,就是把自己交给学生,让学生“面刺”老师。这需要老师有相当的勇气、胆量和自信。与其背后被学生说,与其毕业后让学生议,不如今天就听听学生的意见,长善救失,益于双方。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何况学生毕竟还是自己人;即使是“敌人”,也能化敌为友。我们在提倡教师做学生“良师益友”的同时,应大力倡导学生做老师的“良生益友”。 既能为学生服务,又能向学生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我们相信,这样的新教育一定是和谐的,一定是成功的。因为在这里,师生共同创造壮美的人生,共同经历生命的体验。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本质吗? 所以,我认为和谐是一种极致,和谐是一种力量,和谐是一种境界。(经济管理学院 孟琪)

『肆』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师生感情好时,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则被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则被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注入了爱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地关心学生。当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光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是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本身,应当如何去做呢?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教学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三、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小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克服过去学生怕老师是因为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学习、追求目标,全面健身发展的目的。
四、要建立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评价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使教学的评价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考核评价应坚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 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与现在作比较,我认为有时为了呵护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标准,冲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时还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表现了他们的评价水平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的优劣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内涵,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协调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评价方式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积极地认识它、研究它、改善它,其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伍』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分析。
从老师的角度来书,只有版注入了爱权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地关心学生。当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光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是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热点内容
渝北区教育委员会 发布:2025-08-07 10:05:00 浏览:360
燕窝宋老师 发布:2025-08-07 09:55:26 浏览:993
德语文学论文 发布:2025-08-07 09:21:32 浏览:859
如何录制ppt 发布:2025-08-07 08:17:20 浏览:798
翠鸟移巢文言文翻译 发布:2025-08-07 08:12:03 浏览:365
英语九上单词 发布:2025-08-07 07:16:52 浏览:564
融创2016暑期 发布:2025-08-07 02:30:33 浏览:472
自体脂肪丰胸多少 发布:2025-08-07 02:05:56 浏览:289
数学及其历史 发布:2025-08-07 02:05:19 浏览:240
班主任见习记录表 发布:2025-08-07 01:38:20 浏览: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