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行的意义
传道、授业、解惑
2. 结合自身体验,说说你对教师职业意义的理解
对老师职业,我一直都相当敬重的
我原来有一个语文老师,也是我在 语文报 上发表文章的指导老师,当时我也他都超越了师生关系
现在好多年了,我只要一回想过去,第一个就想起这个老师,所以,老师是一个很让人敬重的职业
3. 一个人的德行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教养的重要性
修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待人处世的一种态度,是知识、能力、个性经过脑思维处理后的最终外在体现,也是一个人的内在表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涵养和水平。
修养不是与生俱来。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人对自身的一种要求,然后在这种要求下,人与自身的弱点斗争角逐的结果。良好的修养也是文化知识对人心润泽的结果,是内在的人格魅力的表现。如果一个人不学习、不懂得提高自身素质,他的个性必定显得粗糙、张扬,不懂内敛,这样的人也许会浮夸、虚伪,同时,这也无异于树大招风、招致祸端。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是古代圣贤安身立命之根本,是古人对自己人生指定的一个方向和要求,也是一种宏大的美好愿望和追求。只有修养好自身品性,才能治理好家庭,家庭治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了,天下才会太平。修身过程,就是让学到的文化、知识发挥作用,使自己个性上的缺点、影响自己处世的弱点逐渐被文化修改或吞蚀,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睿智、超然、淡定、从容,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对待矛盾和他人。
毛泽东指点江山、气度非凡;周恩来大无大有,以博爱、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国民;邓小平胸怀宽广,三起三落,终于梦圆伟大构想,实现祖国统一;温家宝“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博大爱国情怀,让国人爱戴……这样的修养岂是常人所比?!这也足以说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道理。
修养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修养好的人温和谦虚、平和自然,与人容易相处;困难面前不退缩,名誉、利益面前淡然置之。修养差的人容易趾高气扬、夸夸其谈;面对困难面目狰狞,甚至骂娘,不可一世,名誉利益面前却“积极向上”、唯我独尊。
如今社会信息发达、诱惑太多,许多人的物欲、权力欲、金钱欲等各种欲望极度膨胀,不知不觉中,迷离、浮躁,世俗、功利给人的心悄悄蒙上了阴影,追逐名利堂而皇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洋洋自得,剽窃他人作品大言不惭,使用灰色手段自认高明等等,这些都是伪修养,时间一久,面纱自会不揭而开。
文学修养、理论修养、管理修养、政治修养等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职务有高低,但修养却没有。亚历山大大帝问躺在地上潦倒的哲学家第欧根尼:“我有什么可以为先生效劳的吗?”,哲学家回答说:“有的,就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肃然起敬。大帝的虚心和威严、哲学家的淡泊和骄傲均赫然而立。如果大帝不虚心,对乞丐哲学家横加指责或者动以权力,如果哲学家胆怯萎缩或者自卑低贱,那就没有穿越几千年的佳话。这就是他们各自的修养体现。
其实,职务高的人更应该加强修养,因为从理论上来说,职务高说明综合素质高,有内涵,修养应该更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领导修养提高了,就会用好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就会管理好单位,就会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厚望;“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让你坐在台上”。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缺少修养,动辄骂人、动粗,或者心怀不轨,气量狭窄,那这个单位离和谐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
良好的修养是一种大美德,它好比一根线,丝丝缕缕,联接着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等,因此,加强修养,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4. 教师的德行――用德性育人的读后感
教师的德性——用德性育人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德性既是一种品性,也是一种智慧。
5. 培养学生的德性,先要看老师什么德行
首先,这貌似不是个问题。
其次,学生的德性确实会受到老师自身言行的影响。
第三,其实影响学生德性的最大因素还是家长。
最后,当然也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因素。一个人德性是不断完善的,需要各方因素共同努力。
6. 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7. 为什么要成为有德行的教师,这对教师个人、学生、社会来说能起到什么样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书育人,首先自己的德行高尚,教出来的人才能对社会有用。
8. 怎样去做一个有德行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中。我认为有德行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做到身正为范。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毋须你多费口舌,那教育的力量就蕴藏在你的所作所为当中。正人先正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那教师就得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不懈追求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学生效仿的对象;要求学生守纪律,那教师就得上课、升旗仪式、出操等不迟到不早退更不缺勤,因为教师自由散漫,学生也会调皮捣蛋;要求学生尊重别人,教师就得从人格上尊重每一个学生。二、要用心去做任何事。一个人的劳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未来,它的劳动就不是一种简单的职业劳动,而是一种事业,一种令人骄傲的事业。我们从事的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事业,在我们的肩上是这副沉甸甸的担子,我们不能有一点马虎。教师与学生的任何一次打交道,在学生的生命中,都是一去不复返的,它是一种存在,一种历史,它会永远烙在孩子的心中,因此,教师犯错误是不能原谅的,教育真的是一种事业,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事业。在工作中,教师要力求什么事都努力做到不留遗憾。一旦有了这份职业的定力,不管世事有多浮躁,不管外界有多诱惑,教师都要能守住心灵的净土努力地教书育人。同时,教学也是教师生命延续的舞台,是教师追求卓越的过程,教师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每项工作的过程中,一定会从中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快乐,也同样相信,在“用心做事”的实际行动中,教师一定会完善自己的人格,追求课堂中的道德高尚。作为教师,不仅自己要追求这样做,而且要时时向学生表明态度,在教师面前,教师永远先肯定的是用心做事,努力做事的学生而不是头脑聪明的学生。 三、要坚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的正确理念与行动。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即教育要根据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今天的教育,要给学生一辈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理念是教师必须坚守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学生是负责一阵子,还是负责一辈子。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为学生的一辈子负责,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扑灭,会毁了学生的一辈子。学校和老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育人是一种责任,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水平上不去,必然育不好人。实施素质教育,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自身素质不高的老师肯定教不出出类拔萃的学生。现实中,就有不少老师只会严格甚至机械地照本宣科,简单甚至粗暴地强灌硬压。还有一些老师终日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却好心办着坏事:拖堂、加课、增大作业量,学生最终在重压下成为书呆子,病秧子,甚至不少学生因此厌学以至逃学。这些教师往往自认为是对学生很负责的,其实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管从教学艺术角度也好还是责任角度也好都是偏颇的。
9.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神圣,而且伟大的,而且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呀,虽然有的家长有时候是不理解的,但是时间长了,他也慢慢的理解老师的这份苦心,每个老师都是希望每个学生都是,每个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