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师生
1. 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爱情故事:
钱学森虽然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但是虽然钱学森事业有成,但是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却迟迟没有动静,家里人也是很为他着急,钱学森的家人为了此事还把钱学森的妹妹搬了出来。
这位妹妹,其实他并不是钱学森的亲妹妹,而是钱学森的干妹妹,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位妹妹也是非常的漂亮,很是受到钱学森的喜欢,当时钱学森的家人把干妹妹叫来是劝钱学森去相亲的,但是谁知道当时的钱学森是多么的直接了当,对她说:我看上你了,你愿意嫁给我吗?
他的干妹妹名字叫蒋英,两家父母是世交,感情非常的好,而且这位干妹妹的家境十分的殷实,其实在蒋英的身上还是有故事的女人,由于钱学森的父母非常想要个女儿,但是天天不遂人愿,最终自己只能去和蒋家人商量把蒋英送给自己,起初将家人是同意的,蒋英来到钱家之后,钱家人是百般疼爱,视如己出,但是后来蒋家人还是舍不得有把闺女要了回去,但是蒋英在钱家的时候那事收到了哥哥们的百般疼爱。
其实钱学森在发现自己喜欢上蒋英的时候是在蒋英重新回到蒋家之后,兄妹二人以兄妹相称,但是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在众多的相亲对象中,钱学森也都一一拒绝了,因为在钱学森的心里一直都有蒋英的位置。也许在钱学森的心里,一直都想着蒋英,正因为他感觉自己不能再等了,所以选择和蒋英表白。
当钱学森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举动之后,实在是很高兴,本来钱家就把蒋英当做自己的女儿是一样的,在恰好在蒋英的心里也是对钱学森有好感的,当钱学森表白之后,两个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从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就这样两个人从兄妹变成了一堆恩爱的夫妻。
2. 蒋英李双江到底是不是真的
网上流传的来所谓蒋英与李双江的源事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消息,所有的出处都是网文,没有任何可靠的文献资料,就出身而言,蒋英可是民国名流蒋百里的千金,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论配偶,钱学森,智商和科技水平不用多说了,而且还是一位风度翩翩多才多艺男神级别的人。
况且那个年代开放程度远远低于现在,更不可能发生师生恋的事情,总是有想要故意诋毁抹黑,谣言终究是谣言,英雄终究是英雄,苍蝇终究是苍蝇。
(2)蒋英师生扩展阅读:
1939年3月10日,李双江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幼年李双江从小热爱艺术,特别是唱歌。少年时的李双江经常在文艺会演中为学校和班级赢得荣誉。小学五年级时曾为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录音。1959年9月李双江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读本科,师从蒋英等学习声乐。
1959年9月李双江正值21岁风华正茂的年龄,英俊潇洒。而蒋英正好39岁,风韵犹存,她发现了李双江,而李双江有恋母的情节喜欢比自己年纪大的,于是两人就这样发生了师生恋。
后来被一位学生发现了蒋英与李双江的恋情就上报给了学院的领导,院领导大吃一惊,感到事情非同小可上报到中央,中央领导决定枪毙李双江但被西哈努克求情,最后李双江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
3. 钱学森怎样原谅蒋英的
蒋英与丈夫钱学森的感情很好,据说蒋英与学生李双江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这件事当时传得沸沸扬扬,李双江还因此分配到了新疆,而钱学森选择了原谅蒋英。
但是这件事想想就不是真的,蒋英与钱学森感情那么深,而且她自己又从小接受很好的教育,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也不应该让钱老收到这样的舆论压力。
1955年10月,随钱学森被美国政府用以交换在朝鲜战争被俘的美国士兵,遂被遣返回中国。回国后,蒋英先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任指导和独唱演员,不久转到中央音乐学院并长期担任歌剧系教授,教有学生李双江。
(3)蒋英师生扩展阅读:
蒋英结婚的理由:
其父蒋百里任保定军校校长时,曾因校务有求于陆军部被拒,有感失信于学生,集会时在师生面前以手枪自戕,未遂。之后结识日籍看护佐藤屋子,与其结婚,婚后佐藤屋子改名为佐梅。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4. 日本女护士嫁给中国将军64年,期间从未回过家,后来怎样
跨越国界和民族的爱情故事并不少见,但在乱世当中,能有魄力舍弃家乡与相爱之人远走高飞的还是不多,能修成正果的更是少之又少。但历史上就确实有过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跨国爱情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日本女护士,因为工作调配来到中国,后来她嫁给了一个中国将军,在中国生活了64年,期间从未回过家,后来生下的一个女儿成了著名歌唱家,现今人尽皆知。
蒋佐梅是她的中文名,其本名是佐藤屋登,日本人,是一名普通的女护士,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来到中国。当时保定军事学校的校长蒋百里因为请求拨款受挫,自觉无颜面对师生,便举枪自杀,以死报国。《过零丁洋》记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蒋百里的如此行为,正是因为心里装满了祖国,被逼无奈才想到了这么极端的做法。
还好蒋百里没有击中要害,被及时救了下来,送到了附近医院,而当时照顾他的护士就是蒋佐梅,俩人的爱情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萌芽。由于蒋佐梅无微不至的精心照顾,使得蒋百里很是感动,心里也有了慰藉,两人便日久生情。但没过多久,蒋佐梅被调走,俩人就失去了联系。
蒋英的丈夫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一生兢兢业业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了不少贡献,更是名满天下。蒋英和钱学森的爱情就像她的父母一样,默默陪伴和付出,做成功男人背后那个坚强的女人,一边支持丈夫的事业,一边将自己奉献给国家和社会。这样的女子,是值得学习的榜样。由此可见,蒋佐梅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爱情没有国界之分,无论是乱世还是和平年代,都应该秉持正确的三观处理世事,蒋英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但她在见证了日本的暴行之后,不愿再回到日本,也不再教导孩子们关于日本的内容,在蒋佐梅漫长的一生中,她都在努力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一直教导孩子们是中国人的思想,对于她来说,中国已经是她的祖国,她热爱的应该是生活了几十年的这片土地,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5. 蒋英为什么喜欢李双江
因为李双江优秀。
江应(1919年9月7日-2月5日,2012年),海宁,浙江,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是世界上著名的“欧洲古典童年江应江童年应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特别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美丽的广泛。
1955年10月,美国政府用钱学森交换在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美国士兵,钱学森被送回中国。
回国后,姜英首先在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指挥和独奏。不久,她转学到中央音乐学院,在戏曲系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教授,教李双江。
(5)蒋英师生扩展阅读:
当他的父亲蒋百里在保定军校担任总统时,因校务被军部拒绝,对学生有一种背信负义的感觉,在师生面前集会用手枪自杀,企图自杀。佐藤结识了日本护士房浩,并结婚后,房浩被佐藤改名为左妹。
钱学森的父亲钱俊福和江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代的书生,同样是留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回国后回到北京工作,所以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俊福向蒋家的第三个女儿,5岁的蒋英向蒋家要了一个女孩。姜莹是从蒋家领养来的,到钱家很正式,姜倩两次宴请亲朋好友,姜莹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莹。但不久,姜英的父母就放弃了,让她回去。
钱学森和蒋英在父母面前唱了一首《双翅鸟》,唱得那么自然和谐,四个大人都笑了起来。钱学森和姜英没有想到,儿时的那首《颜双飞》会成为他们未来婚姻的预言和一起旅行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蒋英
6. 钱学森岳父当校长时,对着全校师生自杀,是为何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学家。在对日抗战上,他曾对日本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都做过详尽的研究,并创作了影响很大的《国防论》等军事著作。
然而,天天研究如何打败日本人的蒋百里,居然娶了一个日本女护士为妻,这是怎么回事呢?
佐藤屋登走后,蒋百里惆怅不已,思来想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佐藤屋登。
身体恢复后,蒋百里见北洋政府毫无革新之意,干脆辞去了校长一职,以休养的名义去了北京。
为了能再见佐藤屋登,蒋百里在京期间,住进了一家日本医院。巧合的是,佐藤屋登正好就在这家医院工作。
重逢让蒋百里欣喜不已,于是他向佐藤屋登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不过,他的求爱遭到了佐藤屋登的家人和朋友们的极力反对。
当时虽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但从明治维新开始强大起来的日本人,对北洋政府却很蔑视,根本不称呼国名,而是以“支那”来代替。
在这种情况下,蒋百里虽然满腹才学,一表人才,但是日本人却很瞧不起。他们不仅极力阻挠,还把佐藤屋登调回了日本。
佐藤屋登回国后,蒋百里不仅每天都坚持不懈地给她写情书,还通过袁世凯请驻日公使代其问候,并询问她是否愿意嫁给自己。
最终,佐藤屋登深受感动。再加上她本身就对蒋百里心生爱意,因此在不久后,她不顾父母反对,执意回到中国,并与蒋百里举行了婚礼。
婚后,蒋百里由于喜爱梅花,便给佐藤屋登起了个中文名——蒋佐梅。
两人还在浙江老家种了一百多株梅花,约定老时回老家赏梅饮酒。
蒋佐梅先后给蒋百里生了5朵金花。这其中的三女蒋英,后来嫁给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7. 蒋英李双江
蒋英(1919年9月7日-2012年2月5日),浙江海宁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童年时的蒋英童年时的蒋英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
1955年10月,随钱学森被美国政府用以交换在朝鲜战争被俘的美国士兵,遂被遣返回中国。
回国后,蒋英先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任指导和独唱演员,不久转到中央音乐学院并长期担任歌剧系教授,教有学生李双江。
(7)蒋英师生扩展阅读:
其父蒋百里任保定军校校长时,曾因校务有求于陆军部被拒,有感失信于学生,集会时在师生面前以手枪自戕,未遂。之后结识日籍看护佐藤屋子,与其结婚,婚后佐藤屋子改名为佐梅。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提出要蒋家三女儿、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闺女。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宴请了亲朋好友,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但不久,蒋英父母舍不得,又要了回去。
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当着他们的父母,唱起了《燕双飞》,唱得那样自然、和谐,四位大人都高兴地笑了。钱学森和蒋英更没想到,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他们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也成了他们偕行万里的真实写照。
8. 钱学森的夫人蒋英的父亲资料
蒋英的父亲是蒋百里。
人物简介:
蒋百里(-1938),男,名方震,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镇),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人物生平:
蒋氏启蒙于乡间私塾,接受制义教育。1898年,通过科举乡试成秀才。1899年,入浙江求是书院,学“实学”。
1901年,蒋氏入读清华学校,继而肄业于成城学校。因获地方官员赏识,受其援助赴日本,先后入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五期学习。
1906年蒋氏回国,在赵尔巽幕府任东三省督练公所总参议,同年去德国学习军事。
1910年再回国,得日本士官学校同学良弼提拔,就任禁军管带,后转赵尔巽幕。1911年任东三省督
练公所总参议。武昌起义后,蒋氏受同学蒋良簋邀请,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其后拜门师荫昌荐蒋氏于袁世凯。
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由于经费受陆军部制肘,自感失信于师生,曾因此发生一宗蒋氏自杀未遂事件,舆论哗然。
1913年任袁世凯为总统府军事处一等参议,次年著《孙子新释》。
1916年反对袁世凯称帝,蒋氏流亡至广东,响应蔡锷兴兵讨袁,出任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出师计划股主任。不久袁氏忧死,会蔡锷亦有疾,遂陪同蔡锷至日本就医。后来蔡锷不治身亡,蒋氏因而失去政治靠山。1917年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著《军事常识》。
往后数年间,蒋氏公职清闲,担任一些杂志的编辑、组织诗社等。1918年底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1920年回国,投入新文化运动。1925年至汉口任吴佩孚军总参谋长,主张联络广东国民革命军讨伐张作霖。后来吴佩孚决定联奉击冯。蒋氏于1926年辞职回上海投孙传芳,又因孙投靠张作霖而离去。
1929年,唐生智拥兵讨蒋介石。蒋百里在保定军校任校长时,唐生智为其学生,交往甚密。1930年1月,蒋百里因其学生唐生智反蒋介石被牵连下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获释。
1933年赴日考察,鉴于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就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当局备战。
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次年春赴欧洲考察,回国后倡议发展空军,建设现代国防。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蒋百里在西安调解张学良。抗战爆发前夕,邀请友人、著名外交家和语言学家厉麟似赴上海助其翻译德国军事著作。
1937年夏,出版代表作《国防论》,认为唯有长期抗战,才能把日本拖垮。9月,以蒋介石特使身份访问意大利、德国。回国后发表《日本人》及《抗战的基本观念》,进一步阐明日本必败,中国必胜。1938年8月,代理陆军大学校长,11月4日病逝于广西宜山。中华民国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8)蒋英师生扩展阅读:
西安事变中的蒋百里:
1936年冬,蒋百里奉命考察欧洲军事返国,飞赴西安向蒋介石汇报。未料次日(12月12日)拂晓,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当天,住在西安西京招待所的陈诚、蒋鼎文等十多名蒋系军政大员和蒋百里同被羁留。在押的蒋系大员都反对“兵谏”,不肯在8项主张通电上签名。唯有蒋百里毫不犹豫地支持他们。张学良认为蒋百里为人正直、坦诚可信,于是向他连连道歉。
此时亲日派何应钦调兵遣将,兵临潼关,并欲派飞机轰炸西安。若西安被炸,可能危及蒋介石的生命。12月15日,张学良约见蒋百里,请他出面说服蒋介石以缓解冲突升级。
12月16日傍晚,张学良陪同蒋百里,来到软禁蒋介石的军官私宅。二蒋关起门来密谈。蒋百里不急于引入正题,拐弯抹角地说:“我刚从国外考察回来,消息比较灵通。目前日本海军和陆军为侵华而互相争功,日本天皇已秘密接见过陆军大臣,看来明年一定会大举入侵我国。”
蒋百里又提到“从国际形势看,美国正在卖军火给日本,做生意要紧,欧洲各国看出德国要动武,自顾不暇,只有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团结抗日!”蒋百里能引经据典,晓之以理,蒋介石听后,心有所动,最终同意以和平方式处理西安的危机。
蒋介石态度渐渐转变。他亲笔书写两封信,一封给何应钦,致何函里明确要求停止对西安的军事行动。另一封信给宋美龄,蒋百里经过周密考虑建议派蒋的心腹蒋鼎文去传达。蒋介石命蒋鼎文将信送至南京。
宋美龄、宋子文等飞到西安。这时蒋百里向蒋介石建议:“中共方面竭力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共代表周恩来已抵达西安,委员长不妨找他谈谈。”蒋介石欣然赞同。此后,蒋百里就不再介入,让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直接与蒋介石谈判,使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较详细地记载了蒋百里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蒋百里
人民网-西安事变中的蒋百里
9. 蒋英的学生都是谁
蒋英的学生有吴晓路、傅海静、祝爱兰、多吉次仁、杨光等。其中吴晓路是著名歌唱家和歌剧表演艺术家吴晓路。2012年,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钱学森夫人蒋英遗体告别仪式,10日上午在北京301医院举行。蒋英的子女、亲友、学生等数百人前往送行。
在中央音乐学院执教45年之久的蒋英,一对一地亲手培养了26名学生,其中近一半都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傅海静、祝爱兰、多吉次仁、杨光等都是国际乐坛上声名显赫的歌唱家。他们为祖国争光的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艺术教育的水平。
告别厅内高悬“沉痛悼念蒋英教授”的横幅,其下是蒋英优雅微笑的遗像。悼念者7人一排,三鞠躬后绕行一周瞻仰遗容。蒋英之子钱永刚等人立于一侧,接受众人的劝慰。
记者当天与蒋英女弟子、著名歌唱家和歌剧表演艺术家吴晓路一起行礼,近距离感受了他们师生之间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走到恩师近前的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失声痛哭。待到与钱永刚等人一一拥抱之后,已哭得双目红肿。
(9)蒋英师生扩展阅读:
已经出国发展20多年的吴晓路,6日得知老师去世的噩耗后,推掉手边的工作计划,专程回国送别恩师。她难过地说,元旦期间刚去看过蒋老师,还从德国带了当地的点心和酒。蒋老师当时看上去很不错,有说有笑还要喝酒,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
吴晓路说,蒋老师一辈子都很钻研,每次跟她学一个新作品的时候,她会做很多准备的工作。当年在国内的时候,学生外语水平不够好,完全是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教出来的。
谈到老师的艺术成就,吴晓路认为,蒋英是中国在西方尤其是德国艺术歌曲、歌剧方面“绝对的权威”。自己虽然已经在国外深造多年,但蒋老师教给自己的东西还没有学完,还在“慢慢消化”。
她充满感恩地说,自己在德国演唱蒋英教授的作品,外国专家给予很高评价,这要归功于“蒋老师给打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