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育的书籍
是的,这本书从教师的业务素质、学识、敬业、爱生等方面,强调教师要做一个学识渊博,师德修养一流的老师,才是一名好的老师。
㈡ 谁有较好的德育书籍可以推荐
谭传宝的《德育原理》,内容比较新,也相对有深度,适合大学和研究生学习。
㈢ 教师必读的十本书
1、《学记》2、《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3、《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4、《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5、《优秀教案》6、《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7、《致教师》8、《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9、《从平凡到卓越:25位优秀班主任的故事》10、《教育方法学》。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非常感谢!
㈣ 推荐一下关于德育的书籍
1、 鲁洁,王逢贤主编. 德育新论(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 鲁洁. 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 鲁洁. 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鲁洁. 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5、 鲁洁. 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 班华主编. 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7、 戚万学. 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8、 戚万学. 活动道德教育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9、 戚万学,杜时忠. 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0、 戚万学,唐汉卫. 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1、 朱小蔓.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
13、 朱小曼等.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4、 檀传宝.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5、 檀传宝. 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16、 檀传宝. 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7、 檀传宝. 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18、 檀传宝. 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9、 杜时忠. 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0、 杜时忠. 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1、 魏贤超. 现代德育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22、 袁桂林.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3、 黄向阳. 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4、 胡守棻. 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5、 胡厚福. 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6、 钟启泉,黄志成. 西方德育原理[M].太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27、 詹万生.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8、 詹栋梁. 德育原理[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
29、 储培君等. 德育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30、 冯增俊. 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31、 吴亚林. 德育创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32、 瞿葆奎. 教育学文集•德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3、 肖川.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4、 刘惊铎. 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5、 薛晓阳. 希望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6、 高德胜. 知性德育及其超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7、 张澍军. 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8、 许桂清. 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9、 侯怀银. 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M].长沙: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40、 易连云. 重建学校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1、 江万秀,李春秋. 中国德育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2、 孙彩平. 教育的伦理精神[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43、 孙彩平. 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4、 张世欣. 道德教育的四大境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5、 王本陆. 教育崇善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6、 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㈤ 推荐几本比较好的教育类的书籍。。。谢谢
1.《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2.《支玉恒课堂实录》
3. 入门级的书: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4. 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念》
5. 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6.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组织编写)
7. 施良方著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8. 苏达礼的《救救孩子》
9.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10. 严元章(台湾)的《中国教育思想源流》
11. 钟启泉主编的《基础交易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这是本好书,大家不可不读。本书对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从国际的挑战、国内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一起教育发展自身的矛盾等方面对这次课程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大家读了这本书,可能对各位的对这次课程改革的看法有一定帮助。同时本书对纲要的六条目标进行了逐一的解读。
㈥ 德育方面的经典著作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 华东师专范大学出版社,2000
金生鈜属.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钊新.心灵的碰撞——伦理社会学的虚与实[M].长沙:湖南出版社
亚当.斯密,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尼各马克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休谟,关文运译.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柯尔伯格,魏贤超等译.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
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
罗尔斯《正义论》
卢梭《爱弥儿》
㈦ 幼儿教师师德的书籍有哪些能推荐的
1、《聚焦幼儿园
教育
教学:反思与评价》(刘占兰,廖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适宜阅读对象为教研员、有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幼儿园。
2、《教师20项修炼》(郭元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也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的老师,可以看看这本书。
3、《解放儿童》(刘晓东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这是一本介于科普与专业的论文集,全书共三篇,第一篇“走出儿童教育的误区”、第二篇“本能、潜意识与儿童教育”、第三篇“尊崇天性解放儿童”。刘晓东教授在学前教育研究上是一位很有“历史感”、以“接着说”为使命的难得的研究者。适宜阅读对象为对儿童教育感兴趣的人士。
4、《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张声雄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书上有一段话“人类的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靠暴力进行管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开始用制度进行管理,现在优秀的企业开始用企业文化来进行管理”(P57)。适宜阅读对象:最好是有阅读过《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有想使自己的管理上一个层次的园长。
㈧ 师德经典好书推荐
师德哲学的尊贵邀请——好教师、好校长和教育家的内在觉悟与外在魅力
内容: 师德哲学版,由内在觉悟展现出外权在魅力,由理论思考转化为实践体悟,师德在这个过程中,也将人性之美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内外兼修,精心养成。 尊贵邀请,三十位中外知名教育家的师德理念,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一例例深刻的师德典范行为,北京德育科学研究院谢春风博士将其展示在你面前。 目录: 择路——叩问师德 一、回望校园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大师 学校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二、初见远方 师德是为了维护教师的职业形象吗 面对道德教育挑战:教师准备好了吗
㈨ 教师职业生涯或师德修养方面书籍有哪些
道德准则。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它是符回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答种行业公德,它与其他的观念一样,更关系到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学高为师、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形象。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是学校之灵魂、道德行为的综合体,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德高为范: 常言说。它又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道德观念,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同时,是教师之灵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师德修养
㈩ 有关教育的经典书籍都有哪些
1、《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2、《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 ,首次出版于2008年12月。
《亲爱的安德烈》共收录35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3、《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4、《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
夏山学校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许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觉自发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5、《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版于1916年。
该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建设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法。
杜威特别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重视教育对人对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教育摆脱了孤立的知识传授范围,把教育看做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使得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