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万行法师生理

万行法师生理

发布时间: 2021-03-07 02:35:35

『壹』 学佛修行如何解决生理上的困境

万行法师 口述 就像莲花开放的时候都是在清晨。早晨我们起床以后,发现莲花都开了!为什么中午以后,到了傍晚,莲花苞就都关闭了呢?因为午时一过,能量往下走了,莲花苞就关闭了。等到子时一过,能量又往上走了,莲花苞又全都打开了。 我们人体生理的机能运转与自然界的植物是一模一样的。道教里面讲:“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这里所讲的“精”,是指人体的精力。我们通常讲的“某某人精力特别充沛”,就是指这个“精”。 越是精力衰弱的人(或者讲身体虚弱的人),他的欲望越重。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精力(或者说元气)不充足,体内就有足够的空间让它来流动,它就会乱串。而当一个人精力充沛的时候,它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力量,越是充满越不容易走动,所以他的欲望很少产生。它既然是一个完整的能量体,就不仅不会往下走,还会往上升。因为我们身体里边有一种力量,它本身就是来自宇宙里面,所以它很容易和宇宙的力量相应、沟通、相吸。可是我们往往由于体内的能量消耗太多,没办法往上升,只能够往下沉。 当你修炼到一定程度,体内的能量往上升的时候,它自然而然就和宇宙的力量紧紧地吸在一起。因为体内的这股力量本身就是来自宇宙里面的一部分。因此它很容易又被吸上去,回到源头。可是我们现在很少有人能够把生理上的能量修充足,而且还能够保证它不外漏,如果你能够做到的话,这股能量就会转过头来,从下往上升。问题是很少有人做得到,常人不是能量不足,就是充足了以后也会漏掉。 如果你能够把这股能量修充足,而且不让它漏掉,它就会呈圆形(督脉上升,任脉下降呈圆形,又从中脉往上升)往上升。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再在地面上打坐了,可以跑到山顶上,或者跑到屋顶上,总之离地面越高越好!因为地面有一种吸引力。 既然地面有吸引力,那么树枝为什么又会往上长而不向着地面长呢?这就说明宇宙虚空同样有吸引力。所以当一个人的精力足了,保持不漏的话,它就往上升变成气。这个气不是呼吸之气,是元气。在道教里面,中国的古文字写作“炁”,当一个人没有欲望的时候,精就变成了气。狭义的欲望,指的是男女之间的性欲;广义的欲望,指的是人的“贪、嗔、痴、慢、疑”,例如人的种种抱负,都可以列到欲望之列。 因为你有了种种欲望(包括广义的、狭义的欲望),就没有办法保持先天的元气,它就会变成后天的“精”。有了精,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就要漏掉。所以佛教里面的“六通”,有一通叫做“漏尽通”。佛在《楞严经》里讲过,“情欲不断,生死难了”,要想成佛,无有是处,犹如煮沙欲其成饭!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你通过某种手段达到了不漏,但是你还得能够让这股力量回过头来往上升,升到中间变成“气”。你如果降伏了这股气,让它继续往上,升到头顶就变成“光”。在下边是精、在中间是气、在头顶就是神,或者叫做光。 就像一杯水,遇到冷空气就变成冰,中等的温度就是水,遇到高温就变成水蒸气,或者变成一股烟、一束光。这就是为什么修行层次高的人,头顶上会有光。他把下边的能量,由精变成气,把气变成神光散发出去了,既然我们人体可以通过五谷杂粮吸收能量,再把体内的能量释放出去,也就能够把宇宙的能量吸收进来。但是你必须达到全身八万四千毛孔都张开了以后,才能吸收外边的能量,既然能够吸收外边的能量,也就意味着你体内的能量可以(通过八万四千毛孔)释放出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跟修行高的人坐在一起,会感到他身体的火力特别旺,感到他身体发热;也会感觉到自己很清醒、头脑更活跃了。因为他的能量场比较大,可以影响对方。就像一团大的火焰,我们一靠近它,就会感觉到身体发热;或者是走到一个冰山旁边,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冷。这都是能量影响到对方的一种现象。 所谓的“加持力”,譬如这个人修行很高,他身体的能量场比较大,他摸一摸你,就能改变你体内的能量场。甚至他用过的东西:杯子、筷子、碗、衣服上都有他的能量。你一碰到他的东西,就能改变你自身的能量场。这就是佛教里面千百年来讲的所谓的“加持力”!实际上秘密说穿了,也就是能量场的作用。“能量”是现代科学的用语,过去没有“能量”之说。科学越发达,越能证明宗教里面讲的是真,中医的针灸、按摩过去都是按照“子午流注”来治疗的。因为在子时,我们人体的能量全部要归源。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工作、不要劳动了,最好要休息。如果这个时候你不休息,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情,体内的能量就很难回到它的源头。“源头”一是指丹田,二是指身体的各个脏器。身体工作了一天,到了子时是要休息的时候了。当我们这个时辰休息,气血全部回到五脏里,补充了以后(五脏吃饱了),过了子时,能量又要从五脏里面分布到身体的每个角落,又开始工作了。 过去的修行人,尤其是年青人,通常在子时都还在用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辰容易降伏身体的能量。身体虚弱的人、精力不充沛的人,在子时通常就要休息。为什么男同志在清晨的时候,会明显地表现出很强的欲望呢?因为这个时候生理的能量都走到了下边。在这个时候你必须起来修炼,你通过一种方法修炼,能量就上来了;你不修炼,能量就一直停在下面。我们体内的能量,在头上是“神”,在中间叫做“气”,在下面就变成“精”。修炼了以后,就由精变成气,由气变成神;你如果不修炼,有欲望,就由神变成气,由气变成精,有精就有欲望。也就是说精、气、神它是一个东西。譬如“水”,你可以把它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变成一种雾状散发掉了。水蒸气就是水,就是冰;冰就是水,就是水蒸气,三者是一,不是三。 为什么古人要把它分成精、气、神呢?它在我们体内确实是一种东西,但是它走到不同的层次,就变成不同的形象。如果你没有欲望的话,身体里面就有用不完的元气;如果你体力不消耗,欲望又没有的话,身体里就有用不完的神光。 如果你这个人很能干活的话,你体内的“神光”也少,“精力”也少,但是你的体力比较大。如果你不动脑筋,也不干体力活,你体内的“精力”就特别旺盛,通常容易产生生理的欲望。为什么过去祖师爷们都是半天干活,半天修炼,而且在修炼之前,都要在禅堂运动——也就是“跑香”,也让可以叫“行香”。通过跑香把身体跑热,把下半身的能量输送到上半身来。下半身没有能量存在,就不容易有欲望出现。我们人体有周期性的生理变化,就是由于我们有欲望,才会有这些现象。一个修炼成就的人,功力很深的人,他就没有生理上的周期性变化。这也就是佛经上面讲的“马阴藏相”。道教里面讲的“斩赤龙、降白虎”就是这个意思。修行成就的人,没有后天的生理反应。 我们之所以有后天的生理反应,是因为有欲望了以后,神光就变成了气,由气变成了精,有精就要漏。如果你没有后天的欲望,就会保持先天的精、先天的气、先天的元神。它在身体里面是转的,你有欲望了,它就从上面转到下面;你如果没有欲望,它就从下面转到上面,由上面出去了。 我们现在不管他哪一派怎么说,但是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也就是说他们都非常重视“中脉”。无论你是想“开悟成佛”,还是想“得道成仙”,都必须要中脉畅通! 为什么必须要中脉畅通呢?这个中脉就是我们人体的中枢、中轴,相当于一支莲花的莲杆。我们头顶这朵莲花要想开放,必须要莲杆吸足了养份,不断地往上输送。日夜地输送,这个莲花苞胀得满满的、胀足了,莲花一下子就打开了,才出去了! 这就是我们的头,这串小念珠就是我们的中脉,下边的穗子就是我们的男、女生殖器。你有了欲望,这个能量就冲不上去,就要从下面漏掉;你有了精力,又没有欲望,精力充足以后,这个能量就从这个中脉往上输送,输送给你的头脑了。能量顺着中脉不断往上输送,自然就达到“还精补脑”,脑袋也会鼓鼓的、圆圆的。能量冲到脑袋这个莲苞上,这个莲苞胀得鼓鼓的、满满的,胀得没办法了,“啪”就打开了!能量足了,就冲出去了。大家看这个苹果,后边有个蒂把,前面有个凹,中间有个中枢(即苹果核),我们人体跟这个苹果一模一样。我们头顶有个“旋儿”,相当于苹果把儿;下边的会阴穴——生殖器与肛门之正中间位置,相当于苹果前面的凹;我们的中脉,就相当于苹果的中轴部位。 上面的苹果蒂把是和大树连接的部位。没有这个蒂把儿,苹果就回不到大树上。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完整的苹果,你要修到如何让落到地上的苹果再回到苹果树上去。因为这个苹果原本就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让它再回到树上去。 宇宙就是一棵苹果树,我们每个人就是一只从树上掉落下来的苹果。为什么会掉落下来呢?因为地球的吸引力太大了,苹果熟了、能量足了,就降落下来了。但是我们没有做到能量足了,再反弹上去。那么这个“修炼”,就是要把体内足了的能量从背后面升上来,再从前面沉下去,再从中脉回上来。一回上来,这只苹果自然还会回到树上,又和宇宙同一体了。这个能量足了以后,先从后边(督脉)上来,升到头顶以后,再从前边下来。经过眉间、鼻梁、下巴、下到胸口(顺着任脉),到了这个三江口(即会阴穴)。密宗、道家叫做“三江口”、“生我之门,死我之户”,意思是说我们生是从这里生,死也是因这里而死。 降伏了三江口,你就超越了生死!你降伏不了,生也是从这里生、死也是从这里死!你降伏住了,这个能量从前边降下来,就再也不走后脊背了。因为它已经走了一个圆、阴阳交合已经走完了,它就直接开始进入中脉了。当能量进入中脉的时候,整个人都没有力气了,因为能量不在肌肉里面了,而是进入中脉了。这个时候的修行人,会感觉到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了! 当进入中脉以后,你继续修炼,这个时候就需要“保养”了,不要讲话,整天闭着眼睛,总之“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功寒”。你动个念头,这个能量就出去了;你一开口说话、一做事、一考虑问题能量就全部消耗了。就不进入中脉了,还会往下走。 这个时候你如果做到六根关闭,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起作用了,能量分分秒秒都在增长、增长,往上走、往上走(示意)。走到头顶上了,可是头顶又打不开,你眼睛闭上了,里面又放光、又炸雷、又头痛、眩晕、呕吐!因为能量出不去,在里面搞得天旋地转! 这个时候,就要靠一种方法。当你掌握了方法以后,下边的能量就继续往上补充,补充到了一定程度,莲花苞(头)承受不了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譬如说你摔了个跟头,或者受到了惊吓的时候,这个莲花苞“啪”打开了!豁然顿悟了。虚云老和尚就是在禅堂里打禅七期间,护七的人倒茶时溅到了手上,烫着手,杯子掉到地上“哗”地碎了。虚云和尚天天都是处在那种定中,突然受到这个刺激,一下子就开悟了!当下就连着说出两首悟道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烫着手,打破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身体是个房子(家),“家破了,人出去了,语言难以形容!”虚云和尚从此以后就不打坐了,就出去弘法了。这就是虚云老和尚开悟的经过。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被声音惊得“激灵”了一下子,只有虚云和尚他开悟了呢?因为他的能量已经达到了头顶,已经快破了,所以“激灵”一下,他开悟了,他破了。别人下边可能还没有能量,而他已经差不多了,就是这个道理。在过去有很多这种情况,被石头砸了一下,摔了个跟头,一个声音的刺激,开悟了。古时候的祖师,把身体的中脉(脊柱)比做“竹根”,指的就是我们生理的构造。这都是一些术语、行话,你不是这个“行”里的人,说了你也不懂、你还会毁谤,你是这个行里的人,也不需要表达,自然会明白。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禅宗里的人都不讲。因为你不懂,讲了你会毁谤。人就是这样,他越是不懂的人,越是敢发言、敢毁谤;越是懂了的人,行内的人呢,就不说话。所以“语言”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如果彼此能心领神会,就不需要语言了。 你看那些得道的人,很少说话,彼此眼神一看就了解了。如果还不了解,就不讲话。因为心灵就沟通不了,语言更没办法沟通!可是现在的人恰恰相反,心灵沟通不了,不断地用语言沟通;语言沟通不了,还不断地做手势来辅助沟通!而人家那些得道的人哪,手势也不做,语言也不说,眼睛一看就明白了。语言是下策,手势是下下策,心灵沟通才是上策!为什么无色界的人他们不通过语言、不通过形象就可以沟通呢?因为他们长期住在深沉的禅定里面,是用一种真意在沟通。 我们的头是圆形的,上面有眼、耳、鼻、舌四个地方可以漏掉,我们头上还有一个先天的通道,就是婴儿时期顶骨未长合缝的“囟门”,又叫“顶门”。小孩子在哭叫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会动,一岁左右就闭合了。这个地方就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个通道。 大家看那个莲花苞,它没有开的时候花瓣一层包着一层,花苞的顶端有一个开口。能量不足的时候,它不开,等到能量不断地输送,充足了,它就会慢慢、慢慢打开。如果花苞没有这个先天的裂缝,它能量足了的时候,它就有可能从花苞的其它地方打开,不一定都在顶端打开。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后,头顶发热——神识从头顶出去,往生极乐世界。既然是这样,我们学佛的人为什么还让人家把意识守在下丹田、守在什么中丹田?本来把意识放在头顶是正确的,你把意识调到下丹田,临终时神识从肚脐眼儿出去——进入饿鬼道!你生前如果习惯性地把意识放在头顶,你临终的时候,意识就很容易从头顶出去,不就和三界以外相应了吗?! 有许多人驼背,就是因为他体内的能量不足,当他体内的能量足了,进入了中脉以后,腰杆自然就挺直了。所以说你有没有“道”,看你的腰杆、看你的头盖骨就可以知道,听你说话的声音就可以知道!你如果中气不足——中脉里面没有能量,说话的声音像太监一样;如果你中气足——能量在中脉里边,发出的声音像从海底发出一样,在空中嗡嗡响! 大慧杲禅师说:你得道没得道,往我面前一站,不用讲话;你修行处在哪个层次,你一开口,我一听就知道。他讲得丝毫不错!因为你有一分的功夫,生理上就会有一分的表现;有两分的功夫,生理上就有两分的表现。 我们的脊梁骨是一个一个椎体连接起来的,中间是一个空管,充满了骨髓,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精力。如果骨髓足的话,它就不断地往上输送、输送……,再加上你不断地修炼,它凝聚、凝聚、凝聚得多了,就从头上出去了! 这是一支莲花(示意),下边是藕,你如果把这个莲花杆割一刀,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浆液马上就流出来了。第二天这朵荷花就枯萎了,或者不生长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修行人要节欲,即使一般在家修行人也不要贪心纵欲,过度夫妻生活的道理。 佛门里讲“欲转心,先降身;欲降心,先转身”,就是说我们想要降伏生理上的欲望,首先要转变心态;要想转变心态,先要降伏生理的欲望。身心相互牵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能转变身,不降心;转变心,不降身,要同时下手。要转变生理,就要转变心理;要降伏心理,就要转变生理。所谓的“心能转物”,那是得道的人才能够“心能转物”,心理才能够改变生理。而我们凡夫往往是心态被身体所转!今天摔了一跤,乃至扎了根刺,身体有病的时候,心理本不应该有病,可是心理情绪也跟着低落。我们凡夫都是生理转变心理,也就是说凡夫都是被物所转,而不能转物;圣人都是以心转物,而绝不会被物所转。譬如说一位圣人他的手破了,说不痛就不痛!为什么呢?他可以以心转物,如何“心转物”?他入定走掉了,他就能够转变身体了 我们现在肚子饿得不得了的时候,晚上连觉都会睡不着!还入什么定,都是被物所转。现在的修行人,别说你的能量凝聚不了,就算是能凝聚一点点,欲望就产生了。为什么欲望产生了?身没有转、心没有转,再加上后边尾闾穴、后脊梁骨不畅通,能量一足,它走不上来,憋在下面,欲望就产生了。生理的欲望一产生,心理就会动念头;心理的念头一动,生理的欲望就更重,相互影响。你如何让心理上没欲望呢?首先要让生理的能量充足了以后,转到上面来。如何能转到上面来?我教你们的那套动功就是转变生理能量的!你生理没能量,它可以激活你生理的能量,使你生理上变得年青、精力充沛;你精力充沛了以后,它可以使你生理的能量往上送,不留在下部往下走。 尤其是第三节(河住江翻),为什么叫“河住江翻”呢?这是禅宗里的术语,河里的水停止了、不流了!我们一般的人都有生理周期,不仅仅是女同志每个月有周期,男同志也有。男同志每个月会有几天生理的欲望特别强。人为什么会有生理的欲望呢?正是因为有了后天的欲望,“神”就转变成气、气转变成精,有“精”就要漏,就变成了后天的精子和卵子,它就必须发泄,就要漏掉。如果你没有欲望的话,它就保持先天的精、气、神。“河住江翻”,就是说生理上再也不会漏了。河里的水一年四季都在流。不会住(都在漏),现在河里的水都住了、停止了、不流了!“江翻”,江里的水是在下面,现在江里的水都翻上来了,不在下边,在空中了!“河住江翻”就是指生理的能量不漏了,由下而翻上来了, 造化为什么要给我们造六根呢?因为你不修道的话,能量足了,你就没办法,它就让你从六根漏掉。就是说造化造人的时候,让你有积蓄能量的地方,还得让你有漏掉的渠道。如果你光能凝聚,不能够漏掉,你又不修道,必死无疑,如果你的能量足了,你不让它从六根漏掉,它就从头顶漏掉(头顶也是一种漏),从上面出去变成一种光散发出去漏掉了!所以明师加持众生多了,也消耗自己的能量。为什么众生有病,佛就有病呢?佛加持众生多了,能量消耗得多了。就像是一个父母亲对子女操心多了,整天焦虑也能病倒! 过去的修行人,上来修炼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斩断生理的欲望,不让能量漏掉。能量一充足了以后,人很容易入定。能量不足,就像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少量的水,就会有足够的空间让水在里面晃荡来、晃荡去,就很难入定。 当元气充足了,它在体内不流动了,就容易入定。就像风不停止,树叶就会不停地摆动;要想树叶不动,首先要让风停止,树叶才会不动。要想入定,首先要使生理的元气充足,元气充足了,在体内没有空间了,它就不流动了。也就是说身体里面的“风大”停止了,“地大”就稳固了,就不会动荡了。地大动荡,说明体内有足够的空间让风大在里面流动。风一动,“火大”就开始了,火大一开始,四大就不协调了,你就没办法入定了。 我们现在的人根本不知道修行的道理,只知道每天拜佛、烧香、念经,我可以讲,你这样做十大劫也成就不了!只能够种种因。你种下这个因,什么时候能够成佛?什么时候能够开悟?那就是下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你想要这一辈子“花开见佛”,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不断地往上输送,花才会开。 花一开,先天原有、本自具足的那个东西出去了,你就见到它了,它就见到你了。这叫做老朋友再会,又见面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又见到自己了,(观是又见面的意思)。否则的话,能量都从下面漏掉了,你虽然有这个荷花杆,有这个先天的荷花苞,它也不开,也没有用。 为什么叫“花开见佛悟无生”?因为本身就有这个东西,我们不需要修炼,只需要把能量蓄积足了以后,把它送上去,就看见了。我们身体的生理构造,就相当于一套完整的火箭发射装置。我们的四大——身体,就是个发射架子,中脉就是发射通道,体内的精、气、神就是火箭发射之前堆放的、发射时点燃的火药。当传给你们一种微妙的方法,把体内的精、气、神点燃,也就是把“火药”点燃。火药一燃烧,火箭头“呼——”一下子就被送到太空中去了!我们体内的这个“火箭头”,叫做“自性”也好、“智慧”也好、“灵魂”也好,或者叫做我们的“本性”也好,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它的名字。总之,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古人,还是今人;道教还是佛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是人还是动物,都有这个“火箭头”,都有这个灵气,都有不生不灭的这个东西! 问题是你是否凝聚足了体内的能量,还要能够把它点燃。能量燃烧,才能把这个“火箭头”通过发射架子送到空中去。火箭头飞到了空中,它就不再需要能量(火药)了,它就循着轨道自己运行了。当我们的灵体出去了以后,飞到太空就和太空相应了,就掉不下来了,在空中转了。想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我们现在是需要燃烧体内的精、气、神把“火箭头”送上去,送上去以后,就不再需要体内的精、气、神了。我们冲出去的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从虚空中下来的,《八识规矩颂》里讲:“去后来先做主公”,意思是说来的时候,是它最先来的;走的时候,是它最后走的。我们投胎时是它最先来,我们死的时候是它最后走。 它走到哪里去了呢?因为这个东西本身就曾经是从上面下来的,所以只要是开过顶、出去过的人,它一脱离身体出去,上面就有力量和它相应成一体了。密宗讲的,这个时候就不需要禁欲了。在没有开顶之前,就需要禁欲。 禁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量的积蓄。蓄足了,通过“宝瓶气”、“拙火定”把它燃烧,把那个先天的无形无相的东西(或者叫有形有相,因为它看不见,但可以感受到)给送出去。送出去以后,你就不需要禁欲了,因为它已经上去过了,就和上面的力量相应了。 为什么要静心?为什么要六根关闭?就是要凝聚能量。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能量充足,可是我们往往都是充足了以后又都漏掉了!你如果不想让它漏掉,就必须要通过一种方法,使它进入先天的轨道。任、督二脉就是先天的轨道。密宗讲左脉、中脉、右脉,道家讲前(任)、中、后(督),但是他们都承认、重视这个中脉。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中脉,它是中枢。就像一只苹果,前面有个凹,后边有个蒂把,中间的中枢把二者连接,犹如人的中脉。为什么很多高层次的宗教,在修炼时都要盘腿打坐呢?因为盘腿打坐,手脚不动,小腿、大腿压住了,不消耗能量,等到腿发麻、发热,能量就往上走,体内的能量就不会下沉,就把体内的能量送上去了,人的生理就容易打开了。四禅八定修完了就不需要执著打坐了,就可以每天出去晃晃悠悠、游山逛景了,但是还需要静心。既然是静心,就不一定只有盘腿才叫做静心。你干任何事情,只要是心静下来,六根关闭,能量就会不断地往上输送! “观照”,就是把你的意念放在一个地方,为什么要有“观照”,就是为了集中思想;思想一集中,体内的能量就集中,不容易外露。譬如说你的意念放在头顶,身体的能量自然由下而上到头顶;你如果把意念放在丹田,能量就跑到丹田。道家修这个丹田,下丹田修100天就不能够再修了,就挪到中丹田;中丹田修100天,就挪到上丹田;上丹田修100天,就破壳(头顶)出去了!可是我们现在的人呢,根本不懂,所以他一辈子都守这个下丹田。也有个别人他知道上丹田重要,他一辈子守这个上丹田。实际上每个丹田只修100天,修圆满了,马上就从下丹田到中丹田,又从中丹田到上丹田了。道教里面守这个下丹田,是为了凝聚能量。底气足了以后,就叫它上升,挪到第二个台阶;第二个台阶足了,挪到第三个台阶。三个100天,差不多是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出去了。“出神入画”,“神”可以出去了,“入画”了,入了这个虚空,虚空是一幅画,宇宙是一幅画。 第二年他完全就是训练出去——进来、出去——进来,第三年就起用了。所以一个真正得真传的人,三年足够成功了!如果再笨一点的人,还可以再来第二个三年。如果不懂方法,三十年也没有用!所以说“得法归来好修道”,你不得法,归来也没有用啊!“得法归来好修道”,如果没有“法”这一说,就不存在过去有“求法、传法、得法、证法”这一说!所谓的“无法为法,无门为门”,是指成就的人,已经没有法、没有门了!说入定就入定,说走掉就走掉,不需要借助某一个方法。他已经达到无法为法,无门为门了!而我们一个初学的人,就算是有法我们还修不好,何况我们还没有法!每天只能够诵诵经、拜拜佛、打打坐。甚至我们连诵经、拜佛都懒得搞了, 我们男、女的生理构造(指主要经、脉)一模一样,丝毫没有差别!不管是现在的人,还是古时候的人,丝毫没有差别!就是说每个人的任脉、督脉、中脉(或者说左脉、中脉、右脉),都长得一模一样。为什么前几天我讲对治昏沉的方法时,说要把下巴压到胸前呢?就是为了锻炼中间这个中枢、中脉。你一刺激,一畅通,就把能量输送给头脑了。能量一输送上去,它就不缺氧了,不昏沉了。还有一种控制妄念的方法,你把这个中脉控制住,像水管一样,一折弯,头脑马上就入定了,就不会散乱了,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些都是需要有些方法的, 我们佛门里睡觉为什么要“吉祥卧”?尤其是男同志在这方面是受用无穷的,而且感受也是最多的。人在吉祥卧的时候,就把三条脉的会聚点——三江口——给折起来了,一折起来,人就不会有欲望了,就不容易漏了。而且吉祥卧,你一折起来能量就往头上走了。吉祥卧是右侧卧。正确的姿势是把手枕起来,大拇指放在耳朵后边,其余四指放在太阳穴的地方。把手当枕头,但并没把耳朵盖起来。当你修到一定程度就不是这样做了,就换一种方式了,就把大拇指塞住耳朵睡觉了。但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境界。左手就自然放在身上。但是左手有左手的用处,左、右手都有用。现在我们是“身转心”,你有心没有力量,心有余力不足,你有心也没有用,能量上不来。

『贰』 万行法师:谈一谈附体是怎么一回事


万行法师开示:
在修行的时侯,心态非常重要。大家现在看到的许多有附体的人,可以说他有这种现在是属于“果”。什么时侯种下的“因”,促使他有了现在这种果呢?有的是在前世种下的因,有的就在这一世。如果你在因地上修行的时侯,渴望自己有功夫出现,久而久之,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能够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事物,能够预知,猜测别人猜测不出来的事情。最初你还以为是自己修炼出来的神通,但是旁观者都知道这个人的心态和思想,在慢慢的起变化,和他原来比,有许多地方是不正常的,但这个人本人并没有觉察到。到最后严重的时侯,他会说周围的人都“有问题”。他所讲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正确的。而且周围人说的话,他都听不进去。一旦到了这种情况,这个人的头脑已经彻底的被无形众生占有了。
通常附体的都不外乎精,灵,鬼,怪四大类。但是被附体的人,往往会说是观音菩萨来了,佛祖来了,或者是某一尊者来了。大家想想,现在的骗子“人”都会冒充,“我是某某公司的老总”,“我是某某市委书记的秘书“。何况无形众生,怎么不会冒充佛。菩萨再来呢?
无形众生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本身在某一世也做过人,因此他还有人的习性存在,虽然它现在没有人的身体,是以无形的身体附在人的身体上,但是他还带有过去世做人的记忆。他往往会背诵一些诗词,会讲一些历史上的故事,会做一些超乎常人不能做的事情。有的附体是来讨债的,有的附体是来还债的。一般来说,附体大约10-15年,就会离开。不论它是讨债还是还债,大部分都是这个时间就会告一段落。我们常常会听到,周围的被附体的人,他的功夫没了,失去了,实际上这是精,灵,鬼,怪已经离开他了。来还债的不用说,它是让你出一个名气,发个小财;来讨债的,最后的结果是,他来做人,你死后又取代了他。因为他附在人的身上,他就带有人的信息,或者说是带有人的加持力。他既然带有人的加持力(你也带有它的加持力),也就意味着彼此的相互的交换。他有了你的人气,你有了他的精,灵,鬼,怪之气,往往这种人命终以后,必然会到达精,灵,鬼,怪这个时空层里面去。你活者的时侯和什么相应,死后必然会到那个相应的地方去,在临终的时侯,精灵鬼怪必然会来接引你。
即使是善缘来附体的,如果你长期和它沟通的话,你人体的阳气的力量,也会逐渐,逐渐减少。假如一个人的阳气很旺的话,无形众生根本没办法附体。它附在你的身体上,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你的阳气很低,阴气很旺的时候(即正气虚弱的时候),它乘虚而入。你们是否听说过?往往有附体人,都是在一场大病之后有了“神通”。为什么会发生在大病之后呢?因为在生病的过程中,他的正气很虚弱,通俗的讲就是阳气很虚弱。凡是无形众生,它都是属于阴性的,当我们阳气的力量降低阴气很重的时侯,自然和它相应,它也就敢和我们接近。通常民间所说的煞气重的人,无形众生根本不敢靠他的边。
如果说大家修行比较敏感的话,阴气重的人往你的身边一靠,你就能感受到。我们在修行的时侯,动机一定要正确。即使你现在没有办法入道,也不要渴望有神通,当你带着一种渴望神通的心在修行时,这些无形众生,它自然会靠近你。你带有这种欲望在修道,实质上是给了无形众生一个可乘之机。如果你在修行的时侯祈祷有神通,就意味着允许无形众生到你的身上来。往往无形众生它看得见因果,不像我们人类看不到因果,即使是看到了也不相信。如果没有我们对无形众生祈祷的话,它是绝对不会附在我们身上的。可是一旦附在身上,你想赶它走,它是绝对不会走的。这个阶段的因缘没有结束,你使用任何办法,都赶不走。

『叁』 怎样观呼吸能明心见性万行上师开示

这样说吧,即使告诉你了正确的方法,你也做不到明心见性。
“明回心见性”是禅宗用语,答意思是大彻大悟,真心现前,自性显露。
唐朝六祖大师那时候,开悟的人还不少,据《六祖坛经》记载,有五十三位开悟。而现在是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极为陋劣,智慧非常微浅,禅宗虽然是无上妙法,但是只适合于上上根机,上根人都不行,何况中下之辈。从最初六祖的直指人心,三言两语就能让有缘之人当下大悟,到后来发展为“参话头”,再到如今,连参话头都不行了,只能打坐一下,让心里比较清净一些。想开悟,想明心见性,说句不好听的话,比登天还难。登天无法就是修行上品的五戒十善而已,比明心见性容易多了。

这样说,一点点贬低禅宗的意思都没有,恰恰相反,禅宗是无上妙法,只是我们众生这个杯子有毒,再好的甘露倒进去都变成毒药了。

『肆』 释万行法师开示:关于修行的几个重要

释万行法师开示:关于修行的几个重要问题

你们坐在这里 ,有没有像是花果山、水濂洞里的感觉?你们在静坐的时候,周围的滴水声,是不是听得很清楚?是你们的头脑在听,还是用你们的心灵在听?如果你们说是头脑在听,那你们在打坐的时候,头脑没有工作,不应该听才对。如果说是用心灵在听,心灵在用功修道,那么又是谁在听呢?如果你们的思想落在水的声音上,那么你们是否又在修道呢?究竟在修道时,周围的水声是否能听得见?一边听水声、一边修道,这两者是否相违背?如果说违背,修道应该躲避流水的声音。如果说不违背,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都不应该回避。你们在打坐的时候,心是住在道上,还是住在滴水的声音上?还是哪里都没住?住在水的声音上,不是道。住在道上,道又不需要住。如果你说:“无所住”,那你是处在大散乱中,此时此刻的你在干什么?除了打妄想,你还能干什么?理明,事不会。“风平,浪犹侵”是何意?

当初佛陀在雪山苦修六年后,骨瘦如柴,仍然没有悟道。后来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后,坐在菩提树下发了愿(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发了誓、赌了咒):我如果不开悟,就死在这个蒲团上。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起来。这个时候,他进入真正的冥想当中。第七天,天刚拂晓时,睹明星而悟道。悟道后,又入大定49天,获得五眼六通。

实际上真正的冥想,并不是密宗里面才有,更不是瑜伽术里才有,而是在佛陀修炼的时候,他早已经用过了“冥想”。用现在话就是“观想”,当时叫做“冥想”。实际上冥想也不是在释迦佛的时代才出现的。最古老的宗教是印度教,据他们教派本身流传的说法,有一万年的历史,而考古学家说是只有五千年。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总之它比佛教的历史要长。在印度教就已经有了冥想这个法门。佛陀在出家以前,以太子的身份,召集了全国各个教派的大师、搜集了各个教派的经典著作,并全部学习完了这些经典,修完了他们的法以后,他觉得他们的法都不圆满(他并没有说他们是外道,只是说他们不圆满)。他带着这种心态,抛弃了过去所学的经典和所修的法门,自己独自清修、冥想,最后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修行道路。

就印度教而言,他们当时是不愿意接受佛教的。因为在佛教里讲的一些道理,在印度教里早就讲过。但佛陀讲的,的确要比印度教的先师们讲的更加圆满,但毕竟是建立在他们的基础上的。正如古人讲的:“从无到有难,从有到精易”。就像现在的汽车,是根据古人的马车改进的,如果没有古人的马车做例子,很难想象会有现在的轿车。又比如写出一篇文章,再找一个人去修改,这个修改的人可以找出很多不足的地方。的确,经过修改以后的文章会更加生辉,但是如果要修改文章的人亲自起草一篇文章,就远没有修改文章那么容易,修行的法门也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修行要代代相传的原因。如果没有传承,靠自己独自去领悟,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以前讲过:“独觉佛”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独觉佛,只能够针对这一段生命而言。之所以今生成为独觉佛,是因为他带有前世修行的记忆,延续到这一段生命来受用。如果没有前一世留下的种子,这一世它也不会发芽。尤其是上乘大法,必须自己修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够接受明师的点拨,这正与画龙点睛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叫老师给你点睛,你首先得把龙画出来。我不知道你们内在的龙,画到了哪一个程度?是否画好了?是否还不知道怎么画?有的人本来画得挺好,看了某一位大师的书,听了某一位明师的开示,他手中的笔反而又错乱了步骤,不知道该怎么画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不管你手里拿的是哪一种法,总之能拿的是心,所拿的才是某一种法,法是为了对治这个心的,如果心不散乱的话,手中一法也不需要拿。

今天我来回答几个问题,前几天有人给我写了个条子,要我回答几个问题。内蒙古的小伙子是否走掉了?(众答:走了。)

第一个问题:“他问自性的根本是什么?”要弄清自性的根本,首先要清楚“自性”是什么?自性就是佛性,佛性是什么?就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六尘。六尘就是本来面目。说得通俗一点:天上飞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土上面生长的,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通常大家天天找自己的本来面目,还往哪里找?你眼前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既然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为什么我们又和它沟通不了呢?因为被我们无始以来形成的非常非常厚的我执,把自己和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给隔开了,如果自己能够从“我执”这个厚厚的贝壳里冲出来,自然就能和自己的本来面目融为一体,就能够感受到自己不生不灭的这种力量。

人为什么那么迟钝?也是因为自己钻进了深深的我执里面走不出来了,和周围的环境脱离了,如果你的力量从我执里往外走出来,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了,你自然就变得非常敏感。为什么修到一定的程度会有他心通呢?因为你的力量不是往里走,而是已经从里面走了出来、和外面的力量融为一体。

通常大家修行的力量,既没有真正的走进去,更没有真正的走出来。走也走不进去,出也出不来,如果你真的走进去,就是处在三摩地中。如果你真的再从里面走出来,就是处在无相定中。就好像我们的脚,一只在门坎里边、一只在门坎外边,如果你真的走进去了以后,你在屋子里停留一个时期,最终你一定会走出来。走进去的时候意味的是“定”,走出来的时候就是“慧”。我们现在的状况,就是处在散乱当中,一只脚在里面,一只脚在外面。所以我们现在人也不是人,佛也不是佛。红尘的福没有享受到,佛门里的清福更没有感受到。

通常大家连第一个阶段都没办法走完,更不用说走第二个阶段了。当你把第一阶段结束以后,再走出来,你就会把屋子里边无始以来所收集的宝藏,带到外面来与大家分享。这个时候你带出来的宝藏,才是真正的自己内在的心经,而不是悉达多的经。我们现在许多法师讲法,通常讲的都是佛经,而不是自己内在的心经。古师大德开悟后,不看佛经也不讲佛经,但他们的开示,自然符合佛经。佛陀当初也是走进了这间屋子,又从这间屋子里面走出去,把屋子里面的宝藏带出来,分享给大家。而我们现在许多修行人根本没有走进去,只是站在门口,是佛把里面的东西带出来,讲给我们听,我们听多了、看多了,凭着我们的记忆力,又讲给别人听,也正是因为我们听得多、看得多,就把我们自己内在的心经给失去了。当你走进了这个屋子,就是走进了自性,也就是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当你从这间屋子里面走出来以后,才发觉外边就是里边,里边也就是外边,原本没有内、外。但是,这是对过来人讲是这样的,外边的就是里面显现出来的,外边不是里边,但也没有离开里边。所谓有内、外的区别,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我执”把内外隔开了。

本来不修行的人,“我执”还小一些;越修,“我执”越大;功夫用得越多,我执越厚,越没有办法冲破。因为不修行的人、修行差的人,他还知道谦虚。当一个人谦虚的时候,他的身体是张开的,这时内外也就相通了,也就融为一体了。当一个人用我执在做事情的时候,自然也就把内与外切断了,中间形成了一堵坚固的、我执的厚墙。我执大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入道。

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我执的话,那么现在周围滴水的声音,你应该听得清清楚楚,你们肯定会说,此时的我,听周围滴水声,听得清清楚楚。那么说明你的力量是向外边来的,如果你的力量是在向内寻找,自然六根关闭,不应该听到外边的滴水声。姑且我把大家都抬高一点:现在大家都没有我执了,身心内外已经全部放松了,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整个身体就像莲花一样开了,不分内与外。宇宙的阳光、空气都能够呈现在莲花里面。这个时候,周围有任何声音,你都听得见,任何形象,你都看得见。如果说你现在既听不见声音、又看不见形象,或者说只听到一种声音或一种形象,那么说明你的身心就有所住,是住在一个声音或一个形色上。真正融为一体,成为一体,是哪个声音,哪一个形象都没有停留在上面。此时的境界,绝对的整体、绝对的专一。就像一个打开的录音机,周围所有的声音,全部都能录进去,绝对不存在只录一种声音;又如一个摄像机一样,桌子上摆了10个苹果,它都能摄录进去,绝对不存在只录了一个苹果。

有许多人,当他在做事情的时候,旁边的人叫他,他听不到,有人走过来,他也不知道,你们说这是入定了,还是在散乱当中呢?你们回答。(大众:是散乱)散乱了,他怎么能把手里的事情做得那么好、那么专一呢?如果说是开车的时候散乱了,应该把车开到沟里面、碰到树上面,可他没有开到沟里,而是开得非常稳。这些都是修行当中的问题,你们平时参话头的话,这些都是应该参的话头;平时是冥想的话,这些都是冥想中的问题。他这种情况叫做“小定”,他定在了一件事情上。正是因为定一,而失去了万,如果“一”也不定,自然能够和“万”融为一体。但是对于凡夫来讲,他不是定一,而是处在万散之中。如果他果真能够定一的话,他就已经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集中了。实际上我们修行的第一步,能定在这一项上就算是不错了,但这是针对中、下根器的人来讲的。如果是上上根器者,听到的当下即是。即是,为什么又解决不了自己的根本问题?那就说明,无始以来,我们的功夫没跟上来,一直是在理上做文章。即使是六祖,虽然他24岁就已经悟道了,但拿到衣钵后,还要修行15年。他这15年当中,就是所谓的在练功。他理上的功夫在24岁就早已通达,而真正的功夫圆满是在15年以后,甚至更后、更后,《坛经》法宝就是在他57岁时形成的。

他的第二个问题是:“凡夫是否也有千百亿化身”?大家说凡夫有没有千百亿化身?(众答:有或没有。顿汉师:凡夫也有千百亿化身。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宇宙,虽然每个人是一个个体,但是从来没有离开宇宙。我们和万事万物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怎么可能会脱离得开呢?……)

如果说圣人的千百亿化身是靠动念头的话,他这时的念头绝对和凡夫不一样。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就是后来千百亿化身的最初、最初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没有妄念,就不会有后来的千百亿化身。正是因为我们有千百亿个念头,才修成了以后的千百亿化身。能够达到千百亿化身的千百亿念头,绝对不是像最初凡夫的千百亿念头。这个很难讲啊,它本身是功夫上的,已经超越了语言。(众……)

我刚才讲的几句话,你们只需要明白一句就行了,我们今天的千百亿念头,就是以后修成的千百亿化身,也就是以后修成千百亿化身的基础,但是修成了千百亿化身的念头,绝对不是现在的千百亿念头。正是因为有现在的千百亿念头,才决定了将来有千百亿化身。此念头与彼念头,既是一样,又截然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现在具备千百亿个念头(也可以说现在我们具有千百亿化身),而我们自己感觉不到呢?因为我们的心太粗糙了,出去的力量,比我们的身心要精细几亿万倍,而我们现在的身心是粗糙几亿万倍,它们之间怎么会沟通呢?当我们把几亿万倍粗糙的力量,修到消失了以后,你每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化身。这个时候,你每一个念头出现,你都能够感受到,它是一个完整的“我”,在出出进进,甚至未出未进,也感觉不到自己有进有出。前几天有个朋友来电话,说想要来闭关。他说自己已达到六根关闭了,每天住在三摩地当中。我说你这是天天处在散乱当中,你还不知道。当一个人真的在散乱当中,他绝对感受不到在散乱当中,还误以为自己在定中。就像一个人在特别紧张的时候,感受不到自己在紧张,在特别放松的时候,感觉不到自己在放松。只有处在不紧不松的时候,他才会感受到一会儿在紧、一会儿在松。

他的第三个问题:“请问师父,佛、菩萨为什么要度众生?”你们谁知道?佛、菩萨为什么要度众生呢?(有人答:看到众生太苦了)佛、菩萨前世发得愿多了,他的愿还没有结束,他的理想还没有圆满,他修成了以后就会回来,实现他前世在因地上发的愿。如果一个人在因地上没有立过志愿,他修成了就走了,不须要来度众生。如果你们在因地上立的志多、发的愿多,那么修成了以后,就必须回来,兑现你们的愿望、实现你们的理想,恐怕你们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讲吧?

第四个问题是:“佛法与世间法在哪里区分?”对于一个没有悟道的人,就有区分;对于一个悟道的人,是没有区分的,也根本不能够区分。世间法既是佛法的体,也是佛法的相,更是佛法的用。没有世间法,就没有佛法,离开世间法,无佛法立锥之地。

他的第五个问题,是万行的问题:“师父你是在修‘九次第定’吗?”

实际万行也不知道自己在修哪一层的定。现在天天忙得身心未停,根本没时间打妄想。有时候,有点时间打坐的话,还真的有机会打妄想。当事情多了,投入到事情里面,根本没有时间打妄想。往往我在做事情的时候这种集中、专一,远远胜过我打坐时候的程度。(顿汉师:师父,你打坐,不是在做一件事情吗?)因为打坐的时候,身心停下来了,得到了充沛的力量,它就还有多余的力量去打妄想,或者说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再想其它的事。当我们真正在外面做事情的时候,身心累得不得了,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再打妄想,也就是说没有精力再做其它的事情。比如说在砍木头的时候,全部力量集中在手上、斧头上,集中在砍下去的焦点上,哪里还会打妄想呢?这个时候就是禅定,就是一心不乱。当锄草的时候,整个身心都集中在锄头尖上,如果一不留神,就把菜苗挖掉了。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在锄草的时候,如果心很散乱的话,就会把菜苗给锄掉,如果身心很集中的话,就不会破坏菜苗。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刚下过雨的时候,你们走路是否鞋上沾满泥巴?如果你观照得好的话,别人走一里路,鞋上沾满泥巴;你同样走一里路,你的鞋子却非常干净,既没有被水湿掉,也没有踏进泥堆里面。如果你真的有了观照,一直这样保持下去的话,临终时就相当于你生前走路一样,你不会带一点灰尘。这个灰尘也就是业障,你在红尘里走了80年或者100年,你一点业障都没有带在身上。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观照功夫修得特别好。你们大家可以互相观察,以后发现谁的鞋子最脏,就知道他观照的功夫不好。如果走同样的路,谁的鞋最干净,说明他观照功夫修得非常好。为什么大家同样走一条路,别人的鞋子很干净,而自己的鞋子沾满泥巴,被水浸透了?为什么都是活了一生,别人没有带来业障、没有沾上业障、没有造下业障?而自己沾了很多业障呢?人的整个一生中都不能离开观照,离开观照,做人、做事都免谈,更不用说是修行了。你可能会说:“我不走路”,这不是真正的观照。真正的观照,既要走路,还不要弄脏了鞋子;真正的观照,骂了人、打了人,还没有业障;真正的观照,吃了肉、喝了酒,也没有业障。然而是不是真正的观照,也许你清楚,也许你根本就不清楚。当一个人喝醉了酒的时候,他绝对不认为自己是喝醉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 一学佛,都成了好吃懒做了,都不做事了,都成了混混儿了,而且好多学佛的人都怕做事情。怕做事情趁早不要学佛,以后告诉人们:不愿做事,就不要学佛。学佛要把内在的贪、嗔、痴的草都要拔除掉,一次不行,十次,十次不行,百次。不但要拔除自己心田里的贪、嗔、痴草,还要帮别人田里拔草,那你说这多累呢?本来自己累得要死,还要帮别人田地去拔草,如果是个懒人,最好不要学佛。

* “真”和“妄”,本来是一个。只不过一个专一,一个不专一;一个觉醒,一个不觉醒。

* 最高的境界是没有觉知。没有觉知,就是全部觉知。比如砍树,人是觉知,斧头是觉知,木头也是觉知,一切都是觉知,变成大的觉知。从不能修,到能修,再从能修,到不能修。

* 我们和释迦佛一模一样,绝对没有差别。不管你修还是不修,都是和佛一模一样,不多不少。修到最后,发现什么也没有修,你说你修,也没有比佛多一点;你说你没有修,也没有比佛少一点,但是你没有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折腾”,你就不知道自己原来和佛一模一样,不多一点,不少一点。修和不修没有区别,实际上就是要有这么一个过程,修行就是走过程,感受过程,最终的,就是最初的。

* 要想降伏“其心”,先要降伏“其气”;气往上冲,杂念就多。杂念多,气又会沉不下来,气住,则神闲;心平,则气和;气和,则不动,不动为同体。

『伍』 万行上师是怎样的人

相当不错,禅宗的,我是修密宗的,看万行大和尚的开示,他是一个修证极高的大德,个人感觉可以和龙泉寺的那位媲美。我师父也认可万行大和尚的书籍,我是密宗的传承。

『陆』 万行法师:学佛究竟学什么,修行究竟修的是什么

净空法师----学佛就是学佛的生活、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佛怎么过日子?

1 我们要学佛,一定要认识佛教!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它里头讲什么东西?我把它分为五大类: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

2 我们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对这个宇宙万事万物、于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性相、理事、因果通达明了,这才叫学佛。

3 我们学佛,一定要读诵经典。每一天读诵,就是每一天接受佛的教诲,念念不忘佛对我们的教训,我们要把这些教训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

4 学佛就是学佛的生活、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佛怎么过日子?佛怎样待人?佛怎样对物?甚至于说佛怎样对天地鬼神?在这个地方学习叫学佛,你才像个佛。

5 每天诵经念佛而不做,那个不叫学佛,而是佛学。佛学不是学佛,佛学没用处——不能断烦恼、不能消业障、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6 一定要学佛,佛是什么心,佛怎么处事待人接物,我也要学跟他一模一样,这才行。佛的心、佛的行都在经典上,所以了解经典的意思,依照它的话去做,这非常非常重要!

7 千万不要以为佛经高高在上,我们天天只好念,跟它顶礼,这没有用处!要把经典变成自己,把自己变成阿弥陀佛,这才叫学佛。

8 阿弥陀佛对于一切众生,一律平等看待——平等的礼敬、平等的称赞、平等的供养,我们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这才叫学佛。

净空法师---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与经典所说的相应,这是好的,是正确的;如果与经典讲的不相应,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我们错了。错了要赶快把它修正过来, 这叫修行。

1. 什么叫修行?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过去我们没有接触佛法,没有人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们的想法错了,看法错了,我们说法、作法都错了,这是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招来六道三途的果报,错误行为变现这个境界;现在我们明白觉悟了,把这些错误行为修正过来。正确、 错误的标准,我们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对佛法要建立坚定的信心。佛是过来人,我们不相信过来人的话,相信谁的话?所以佛说的一切经,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与经典所说的相应,这是好的,是正确的;如果与经典讲的不相应,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我们错了。错了要赶快把它修正过来, 这叫修行。

2. 所以修行,诸位同修要记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经,念多少声佛号,磕多少大头,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个作法可以说的什么?信教。佛有四种经,「教理行果」,你只有一个;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证」,你也只有一个。

3. 我信教,理不懂,行没修,虽然天天念经、念佛,还是胡思乱想,还是干一些损人利己,干这些事情。不但佛经里面讲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还在造罪业。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还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纵然没有证果,你决定不堕恶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没到家,到家就证果了;功夫没到家,虽不 证果也必得人天福报,这是决定靠得住的。

4. 所以修行在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是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教,相信老师的教诲;第二个阶段是明理;第三个阶段是修行;第四个阶段是证果。佛说的教理行果,我们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证,这是精进。这个精进跟前面五力的精进不一样,那是讲的通途法门,这是讲的专门。你选择一个法门,你选择一部经典,一门深入,这个精进是讲这个意思。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学能不能有成就,这四个字是关键,「修行精进」四个是关键。

5. 诸位一定要明了,佛家常讲开悟,常讲觉悟,什么叫开悟?什么叫觉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觉悟,就叫做开悟;把自己毛病改正过来就叫修行,就叫功夫。这些名词术语不能解错了,不能够解偏差了,我们发现有不少人说到修行,以为修行就是吃素,吃斋念佛那叫修行,这是很大的误会。吃斋念佛是修行的样子,他是不是在修还不知道。

6. 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斋念佛。佛家的法门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念佛只是其一,不用这个方法用别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确的理解,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一门深入,这才叫真精进。

7. 所以诸位就明了,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一个真修行人,诸佛护念。诸佛如来五眼圆明,前面跟诸位讲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看不到的,没有听不到的。真正发心修行,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连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还有妖魔鬼怪来扰乱,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么功夫?连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债主也不敢惹你,这些事理我们都不难懂。

『柒』 万行法师:静坐中身体出现自动是怎么回事

这个是正常的 叫自发动 一般是给人调整身心疾病或其他的 可以意念 ~~我不大动!就行了

『捌』 万行法师口述:学佛修行如何解决生理上的困境

真正的修行无为之法,自然不会再有淫欲之心。很多人自称修行者,却不知何为无为之法,所以,五蕴烦恼尘劳不能去除,这些人不是真正的修行者。

『玖』 体内能量唤醒后有什么表现——万行上师求解答

打坐的时候,背要向前倾一点,不要倾太多,有这么一点点就行了。感觉到重量不是落在尾巴骨上,而是落在两条腿上——胯骨上或膝盖上。脊柱是拉直的、微微地向前倾一点点。脖子微微低一点点,肩膀一定要沉下去。稍微带一点点意念让脖子往上拔,肩膀往下塌。可能刚开始有点不习惯,你做上几次以后就习惯了。 你采用这个姿势在吸气的时候,很容易把气吸进丹田。你会感觉到从鼻孔到丹田像一个通道一样,微微地一吸,气就沉到了丹田。当气沉到丹田不动了,不乱跑了,妄念也就起不来了。同时,前面的气沉下去,后面督脉的力量就容易往上升。当督脉往上升这个过程完成以后,就直接从中脉往上升了。你前面往下沉得越厉害,中脉的力量往上冲得也越厉害。这么一来,你坐在这个地方,很容易把身体空掉,即使是身体空不掉,也会感到身体整个像一个通道,就像是一根很粗壮的水管一样,上下都是畅通的。气沉入丹田,杂念才会少,才容易把身体坐忘。也就是“身体空掉了”。 过去禅堂里面坐香的时候,每个人的腿上横着一个禅板,两只手不是叠放在腿上,而是手掌朝下压在禅板上,这样一来,胸脯自然就挺起来了。两个肩膀塌下去,这样一挺就是一天!时间久了、中气自然就足了。中气一足,整个人的声音和体形都会改变。在禅堂里面如够能够用上功,坐得好的话,整个人的脸上都放光,说起话来,声音真的就像洪钟一样,在空中嗡嗡响! 你们的坐姿都不正确!后背的脊柱微微地向前倾一点点。当把这个姿势调正确了以后,再放松。虚云老和尚有一本《开示录》,第一页是他老人家身穿海青、脖子上挂着念珠的一张照片。你们用心去看这张照片,老和尚是一种什么气质?给人的感觉非常放松、非常安详。你看他的两个肩膀全部塌下去了,这样的人他身心已经沉下去了,转变了色身,所以他不会激动 一个人的肩膀如果是平的,这种人,我们说他能够当将军!他的气没有沉下去,火特别大,火力特别足。他可以勇冠三军,可以征服别人,但他征服不了自己。要想征服自己,首先这股气要沉下去,只有这股气沉下去以后,才能降伏自己。 你们打坐的姿势,只有顿汉的有一点点像,其余的人都还差得远!身子往前倾一点点,背还是直的,只是脖子往前压一点点。这个感觉要自己慢慢去捕捉它、慢慢去感受它。当你用鼻孔一吸气,这股气直达丹田,你感觉到前面——吸气的途径——是一个畅通的通道。呼气时,丹田的气又通过这个通道呼出去。通过这种深呼深吸的方法,就可以把体内的二氧化碳给呼出去,把氧气储存进来。 把姿势调正确了,心态才会平稳,上身的重量一定不是整个都落在臀部,而是落在胯关节和膝盖上,尾巴骨下面是空的。实际上正常人的脊柱有三个弯曲:“颈曲”向前弯、“胸曲”向后弯、“腰曲”又向前弯,形成一个S形,因此到骶尾部就有点向后翘,有点类似“翘尾巴”的味道。而尾骨尖又有点向前弯,正好形成臀部向后撅的姿势。如果你打坐的姿势正好符合这个生理构造的姿势,生理上的这股力量在背后就很容易由下往上升起来,如果你的坐姿不符合这个生理构造的姿势(随便自然地盘,或垂直的坐姿),也许你当时感觉到很舒服,时间稍久一点,你就坐不住了。因为它阻碍了身体里面的这股气。 你如果采用很正规的姿势盘腿打坐,刚开始可能会扳得难受,等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姿势你习惯了以后,你一坐,身体里面是畅通的。 我们这个小居士(一位九岁的小朋友),他打坐的姿势非常标准。他往这儿一坐,腰杆笔直,两个肩都沉下去了,他已经打了好几年的坐了。就这个九岁的小孩,如果出了家,他绝对是一代高僧啊!像模像样的。不管他内在有没有这个东西,他外表该有的都已经有了。也可以说正因为他内在有这个东西,他外表才会显现出来。内在没有,外表是显现不出来的。 “境界”,一方面来自于生理,另一方面来自于心理。严格讲,生理这方面不叫做“境界”,只能叫做“生理反应”。当身心反应完了以后,在和虚空中灵界的众生衔接的时候,才可以谈得上是“境界”!因为它已经不是身心的反应了。在过去道家和密宗、印度的瑜伽术,他们视生理上这股力量修出来后为非常高的境界,视作是悟道的一个消息。 这股力量出现,人的身心绝对会起变化。乃至于人的整个思想都会变!因为身心是分不开的,所以生理上的构造变了,心理(思想)一定会变。就像虚云老和尚、台湾广钦老和尚,那都绝对是过来人,成就了的人。 大家会问:这股力量为什么不出现,它到哪里去了呢?都从我们的六根门头漏掉了!就是说太散乱了、都漏掉了。你耳朵爱听,从耳朵漏掉、眼睛爱看,从眼睛漏掉;嘴巴爱讲,从嘴巴漏掉。包括鼻根、意根,你只要是动了念头,都漏掉了。 你把六根门头都关闭了以后,在身体上最多不到一百天,就能够捕捉到这股力量。身体一旦得到这股力量,可以说要多长的寿命就可以多长!可是有了这股力量,并不证明就已经是得道了。然而要得道,必须要先把这股力量修出来!这股力量我以前讲过,它是我们体内的一种“燃烧物”。譬如说火箭在发射的时候,它是通过下面储存的足够的火药,在燃烧时产生足够的热量,把火箭输送到太空中去。生理上的这股力量,在我们人体内就如同火箭下面的火药的作用。如果没有火箭下面的火药、火箭头是没办法飞到太空中去的。 当我们体内的力量被唤醒后,你会感觉到从头顶到会阴穴,整个中间就像一根灯棒管一样,是通的,亮晶晶的。头盖骨都会鼓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头痛、头麻、发胀、眩晕、呕吐,都是必然反应。要想功夫不失掉,就得让身心这股力量不外漏。佛门里面不是有个“漏尽通”吗?意思是说有漏之因已经尽了,不再漏了。小的方面是指身心不漏,大的方面是指证得了“三界无漏”。 如果不把生理搞清楚、搞通,功夫根本用不上路。为什么有的人声音特别洪亮,而有的人的声音特别微细、微弱呢?这些都是问号,我们平时有谁会注意这些呢?略知一点的说(声音洪亮)这是中气足。所谓的“中气足”,一是指他先天的体质,二是他后天慢慢修来的。 这股力量不由下往上升,你想即身成就是不可能的,只能等到临命终时靠佛接引,靠我们的信力、愿力去往生,在活着的时候能去极乐世界,绝无可能!实际上佛经上讲“往生西方净土”,不仅仅是指死了以后往生,在活着的时候,就要能够离开我们这个“躯壳”,到西方净土去游玩、到另外一个时空去观光! 活着的时候出不去,临终的时候出去,就又变成“中阴身”了。如果你的“中阴身”还能够记得佛号,也就是说记得念佛,也有可能往生,有可能中阴身会即刻成就。如果你中阴身迷失了,它就会在空中游荡,成为所谓的“孤魂野鬼”!如果你生前就能够出去,在你临终、咽气前就可以离开身体。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变成一枝盛开的莲花,头就是个莲花苞,脖子和脊柱就是莲花杆。莲花杆是一个畅通的通道。这从理论上讲,既不神奇、也不迷信,它是非常符合生理科学的。 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把“生理”这门学科研究得非常通透了。他们认为:修行,开悟成佛,就是把大、小周天,也就是任、督二脉、中脉、奇经八脉打通,就是成佛了。这种说法虽然不很正确,但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你整个身体的脉络畅通了以后,人坐在这个地方就是和天地宇宙融为一体。所谓的通灵、上天堂、下地狱,这些都不在话下! 训练我们正确的打坐姿势,可以面朝着墙壁,脚尖对着墙壁,人蹲下去再站起来,这样反复下去上来、下去上来,你把这个姿势练熟了以后,再盘腿打坐,脊柱的姿势自然是符合要求的。 如果说你的心态与佛相应,而身体离道还很远很远的话,你不把这个色身转变掉的话,你的心态随时都会波动。“业力”,一方面是生理引起的,还有一部分是心理里面带来的。你只有通过修身体把后天的业力转化掉,然后才能够渗透到心理里面把先天的业力再消除掉。肉身是这一生得到的,法身是原本具有的。道教的经典对“身体”这方面讲得非常多,在修身方面要比佛家讲得更清楚。 象道师问:观香时脑子一阵昏暗,一阵明亮;香火头一会儿好像移开了,一会儿又回到香上了;又好像有些别的景象;好像睡着了,还没睡着。您说这算不算昏沉?师:不算昏沉。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孙悟空的眼睛看到妖精时,射出两道光来,就如同照妖镜一样,妖精立刻就现形了!虽然它是一种比喻,但是真正成就了的人就是这么回事。实际上这种光是一种常寂无相之光,电视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用有形有相的光表现出来。真正修炼成就了的人,他是一种无相的光。你看什么物体,你的眼睛里就有一种无形相的光射在被看的物体上面,类似一个手电筒,一束光射在对方身上。 当你在观香的时候,内在的这股力量就慢慢、慢慢产生;当你在打妄想或者昏沉的时候,内在这种光会突然关闭,或者是突然减弱。因此,你在看这个香火头的时候,就有了你刚才所说的这种情况。也就是说你刚才在打妄想,里面的“灯光 ”在减弱或者突然关掉了,等你一提神,内在这股光又马上打开了,又对住焦点了。 这种情况过一段时间,你很快耳朵里面就有声音了。为什么会有声音呢?是因为生理的力量在往上升。过去道家里面把这叫做“得道的消息”。也就是说快接近道了。快得“道”了。耳朵里面会有“龙吟虎啸”,左耳朵为龙,右耳朵为虎,耳朵里面会出现声音。要从佛家来讲,这离道还远得很,但是从道家、印度瑜伽术来看,已经很了不起了。 你眼睛“看”,那么内在的力量就会透过眼睛这个窗户,象手电筒一样,把光线(能量)给射出去,所以说眼睛看多了,也是一种内在力量的外漏。你可以通过闭关的形式把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切断掉,但是你没有办法把意根切断掉。也就是说你的念头、散乱心无法断掉。等你走出山洞,前五根会变本加厉地活动(散乱),把你在山洞里得到的一点“功夫”全部给消耗掉。不能降伏意根,你这堂功课算是白做了!所以说你必须一上来就把意根降伏住。 你看“狮子”肚子里面那个小和尚,这两天又在浮动了。身体里面这股气一点也没有沉下去、太躁动了。我晚上去看他的时候,他一直在唉声叹气、长吁短叹。最初来的时候,他的心态非常平稳,跟他说话他都懒得回答,因为他的气沉下去了,说话会感到很累,而现在他的气憋在胸腔一带,往上冲,他不说话、不叹气,不舒服。因为叹气可以把胸部的气呼出去,所以会感到舒服些。 如果他会对治的话,第一就是通过活动,第二就是通过呼气,就把胸部的气给呼出去了。实际上你往外呼气,呼得越厉害,当吸气的时候,就会往下沉得越深。你里面的力量不排出来,外面的力量也进不去。伟杰来了没有?你记不记得你说过这个小和尚“能闭(关)一个月就不错了”?本来人家是要闭三年,甚至更久的,像他这种心态我们要给他打打气啊,你总觉得他闭一个月就不错了。像他这个年龄,正是冲劲十足的时候。不论男女,你一过了三十岁,这股冲劲就没有了。人就是在二十来岁这个年龄段冲劲是最大的。回忆起我在二十岁以前,根本就不知道累、不知道疲劳,那个劲啊,根本就用不完!一过了三十岁以后,就感觉到会累了、会疲劳了。 过去很多修行人都是从小修,一鼓作气把功夫冲上来以后,就可以告一段落。但也有许多有根器的人,五、六十岁出家,也一样修行成就。小孩子跟成人的区别是:小孩子的心态波动大,上去得快,也容易下来;中老年人呢,他上得慢,一旦上去就不会下来,因为心态比较稳定 问:上师,如果有人在境界中知道从哪里来,以后到哪里去,以后该怎么走?师:如果你真的是实实在在证到了这个境界,你足以达到“无师智”了,你足以知道前面的路怎么走下去,你的情况足以说明你这个境界不是你修行来的,其实是你幻想来的,渴望、想象来的。(答:我没想象、也没心思。)如果你这种情况再出现,就让“门”一直打开,你就顺着门出去。慢慢捕捉你是怎么找到门的、门又是怎么慢慢开的?既然门能够慢慢开,既然你说门曾经好似开过,那么你就从门缝里学着进进出出。对于这种情况我借用曹山禅师的一句话:他的徒弟有一次问他:“师傅,碰到了屋顶怎么办?”曹山禅师是过来人,经历过这个境界,他徒弟是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还没经历过。师傅一听马上回答他:“冲出去!”徒弟一听立刻就明白了。就象你刚才讲的情况,如果你真的达到了这个境界,我一说“从门缝里走出去”,你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从门缝里走出去!(居士答:……) 不,你这不是我刚才所讲的境界,你这是属于《楞严经》里所讲的五十种阴魔中的“受阴”。你如果读过《楞严经》,你就知道是怎么一种情况了。这也是一种妄想,也是一个过程。“妄想”它也是一种力量,如果没有一点点力量,你是妄想不起来的。会不会妨碍修道呢?你执著它就妨碍;你不执著它就不妨碍。(居士:……)都是妄想! 我如果说你是观音菩萨,你是一种什么感受?(居士:……),你就直接回答我这个问题!如果我说你是小鸟投胎再来,你又是一种什么感受?(答:说什么都可以,我不在乎。)在座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这种心态。如果我说你们在座的都是罗汉再来,你们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如果我说你们前世是牛、是马投胎来做人的,你马上会说:不是吧?我怎么会是牛马转世呢?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这一世能够闻到佛法并能够修学佛法,说明我们过去世中早就闻到过,所以这一世我们还能够坚持不懈地修学佛法。说明我们过去修炼过,也做过人。…… 如果你们感觉到身体累,在睡觉前静坐半个小时。打坐昏沉,就是下面这股力量,也就是元气,没有上来供应给头脑,所以头脑缺氧,就会昏沉。什么时候你能够通过静坐、静坐……,下面这股力量能够上来供应给头脑使用,头脑就会清醒,但是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杂念特别多。等到这个阶段结束了(杂念减少了),你又会感觉到要昏沉。就这样上去下来,要反复好多次。等到里面的力量足了,就不存在“上去下来”,你一坐,身体里面就像是一个通道一样,亮堂堂的。里面每一个念头产生,马上看得见。 何为“看得见”?就像一谈到我们的父母亲,头脑里面马上会出现父母亲的形象。就是这样看到了,而且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等你修到一定程度,内心产生一个念头,犹如看到母亲的形象一样,看得清清楚楚。看到自己母亲,不是眼睛看,勉强用佛门里的话说是“眼根”看到了,或者说是“心眼”看到了。当你心光出现以后,就是这样,内在一个念头出现马上看到。到了这个时候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聪明,大智慧还谈不上。真正聪明的人自己的起心动念能够看得清、能够把握住。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看不清,也把握不住,所以连小聪明都达不到,只能是个糊涂虫!

热点内容
美国研究生数学专业排名 发布:2025-07-12 02:36:31 浏览:902
临沂市教育局网站 发布:2025-07-12 01:04:56 浏览:246
教师节资料50字 发布:2025-07-12 00:58:21 浏览:345
老师面试班 发布:2025-07-11 23:57:06 浏览:802
如何铺地砖 发布:2025-07-11 22:46:37 浏览:232
田静老师 发布:2025-07-11 22:21:52 浏览:758
文科生物会考知识点 发布:2025-07-11 21:32:18 浏览: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学 发布:2025-07-11 21:21:02 浏览:729
宝蓝色校园 发布:2025-07-11 20:31:21 浏览:714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