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双边活动

师生双边活动

发布时间: 2021-03-07 21:36:51

A. 如何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师生双边的活动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必须版做到教师的教与学权生的学和谐统一,而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教育学派”把教师摆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与主导作用,数学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其高效率体现在有效传授知识,学生能迅速模仿老师做题,有效应对考试;而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则把学生摆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作用,显然它们都有各自的缺陷.

B. 《富饶的西沙群岛》怎样设计师生的双边活动

  • 西沙群岛,中国南海诸岛中的四大群岛之一,由宣德群岛、永乐群岛构成,同时专也是我国南海陆属地面积最多的群岛,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

  • 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西沙群岛中的珊瑚岛1956年起由南越西贡政权占领,1974年1月17日越军又占领了甘泉岛和金银岛。1974年1月19-20日的西沙之战,邓小平提出乘胜收复三岛而完成收回[1]。

  • 西沙群岛中有人居住的岛礁有:①宣德群岛里的永兴岛-石岛、赵述岛;②永乐群岛里的晋卿岛、鸭公岛、银屿、羚羊礁有渔民常住,珊瑚岛、琛航岛、金银岛有驻军;其中东岛和中建岛有驻军。[2]

C. 怎样处理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共同活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只有学生对老师有好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才能构建“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良好氛围。这充分说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激活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和谐。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心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堂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良好,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与艺术。它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付诸行动的复杂过程,也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课必须主动适应时代需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从这个根本理念出发,就是要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即“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共鸣,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师生关系通过情感和激励的方式来影响教和学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的要求也就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产生的高涨的教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教师也会不断增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职业积极性。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生情感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应过着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是说是沸腾的生活。否则,学生就会终日处于冷漠、惊恐的环境下,常受到无端的指责与呵斥,他们就不可能正常地发展。”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主导”着学生学习的同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而定。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个:认知、情感和教学质量。其中,情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之一。布卢姆认为,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进入学习任务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这就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供“能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五、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1.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完整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
2.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
教师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就必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教师要掌握与学生沟通和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有意识地做学生生活的老师、知心的朋友。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等。通过各种渠道交换师生之间的信息,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应做到如下要求:首先,用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教育学生。其次,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批评上。再次,尊重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最后,还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偏爱。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甚至产生“爱屋及乌”的积极心理效应,把教师提供的知识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取,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
4. 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其学习动因
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易激动,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欠丰富,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此时正是影响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教师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比如:在指正学生时,可以先从自己问题讲起,或迂回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等等。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后,会使学生接纳教师,建构融洽的师生关系。
5.改变教师自身观念和形象,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政治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要掌握学科联系的本领和全方位立体思维的能力。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才能善于设计问题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思想政治》“我国的对外活动”这 内容时,联系郑和下西洋期间所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思想,提出了它对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启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此问题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它既体现了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的交融,又强化了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D. 如何理解"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和多边的活动

来在实践中,教学活动是一种自双边甚至多边活动。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必须同时在”动“,这个动就是教师动脑,动口,动手(板书);学生动脑听讲(思考),动手(作笔记),不可能一方动,一方不动。同时有人在教,有人在学的这种活动,人们称之为教学的双边活动。这就是教学活动的常态。只有这样的常态才是完整的、完全的教学活动。任何一方不动,教师不教,学生不听,不思考,这场教学活动就等于不存在,等于是失败的。
与此同时,教学中有时不但是双边活动,甚至是多边活动。教师在教,学生起来提问,其余学生在听教师和提问同学的问答讨论,他们也在思考并在心中给出自己的答案。这就是教学中的多边活动。

E. 什么是教学的“双边活动”

“双边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F. 怎样理解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有人学才有所谓的教,有人教才能学到东西,二者缺一不可才能成为教学。教学教学本就是教育加上学习。

G. 武术教学师生的双向活动包括什么

就是师生民主的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要以鼓励学生为主。此外课堂互动形式要多样,在课堂上互动的形式除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应有学生之间的交往。...

H. 教学双边活动需要满足的标准

学双边活动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标准?当然是你有教学的要求,我有需求才可以。

I. .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据我所知,多数数学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1. 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2. .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 一、师生互动, 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该说,通过各种学习,尤其是课改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都逐步地树立起了这种平等的意识。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情况仍然存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先知先觉,很容易在学生面前就有一种优越感。年龄比学生大,见识比学生多,认识比学生深刻,有时就很难倾听学生那些还不那么成熟、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么驯服听话的孩子,师道的尊严就很难不表现出来。因此,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是比较难于做到的。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的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二、 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举个例子,在初中几何中,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在上述老师提示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本节的重点,新知点和难点,先自己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攻克疑难问题。这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老师做了演示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所以,改变课堂教学的“传递式”课型,还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师生互动能否充分实现的关键。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次课改,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要求等许多方面,都为我们教师这种角色转变,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其实不转变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了)。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课改实验中,尽快完成这种转变,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三、 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 古人常说,功夫在诗外。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术功底,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地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巧,我们必须在备课的时候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把学术功底、教学技巧和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完美的,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可以这么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发展交往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糸。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J.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要师生双边活动)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我从上学开始,究竟上了多少堂课,我无法算清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课,是一堂作文课。
那天,上午第二节是语文,因为刚考过数学,同学们都疲倦了。老师微笑着就走上讲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堂作文课。”我一听烦了,平时我不太喜欢语文,而且最讨厌的就是上作文课,既枯燥无味,又难下笔写。抄作文书,又怕老师批评。我再也提不起精神,坐在椅子上直打瞌睡。
老师看到我们疲倦的神情,就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我教同学们时间那么长了,但同学们对老师的性格、爱好不大了解。今天,老师要好好介绍自己,等一下,同学们也来说说自己,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好!”接着,老师开始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介绍他自己。我一听,睡意竟不翼而飞。同学们也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到讲台前介绍自己。我也举起手来,但老师没有叫我。第二次,我把手举得更高了,老师看着我会意地点点头,把我叫到了讲台前面。
我一走上讲台,想了想说:“我叫三胖,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字——胖……”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同时也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心里觉得热乎乎、甜滋滋的。我讲完后,老师又叫同学们在同桌间相互讲讲。最后,老师又说:“看来大家的兴趣很浓,都讲出自己的特点。同学们,能用文字把刚才自己讲的具体点记下来吗?好,今天我们习作要求是——写写自己,题目自拟,句子注意写通顺……”
“丁铃铃”下课铃响了,真奇怪,这节课怎么这样快?放学路上,大家一边走,一边还热烈地议论着这节有趣的作文课哩。

热点内容
美国研究生数学专业排名 发布:2025-07-12 02:36:31 浏览:902
临沂市教育局网站 发布:2025-07-12 01:04:56 浏览:246
教师节资料50字 发布:2025-07-12 00:58:21 浏览:345
老师面试班 发布:2025-07-11 23:57:06 浏览:802
如何铺地砖 发布:2025-07-11 22:46:37 浏览:232
田静老师 发布:2025-07-11 22:21:52 浏览:758
文科生物会考知识点 发布:2025-07-11 21:32:18 浏览: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学 发布:2025-07-11 21:21:02 浏览:729
宝蓝色校园 发布:2025-07-11 20:31:21 浏览:714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