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师家访的内容
可以提前把房间收拾整洁,准备好自己对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具体准备如下:回
1、把房间收拾干净,家庭成员答不要穿着睡衣接待老师,显得不够庄重和礼貌。
2、和孩子一起把老师迎进门入座,给老师倒杯水。让孩子在老师面前安静坐下,表现得大方自然,礼貌地和老师对话,不要东跑西跑只顾自己玩耍。孩子可以自我介绍,也可以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3、老师若有兴趣,可以让孩子带领老师参观下自己的小书房、书架上读过的绘本、绘画的作品以及DIY小制作等等。
4、家长可以适当向老师介绍自己的教育理念,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并留下手机、微信等联络方式。老师离开时,和孩子一起送老师到门口,并礼貌道别。
注意事项:
1、家访时家庭成员需做到热情、不卑不亢、善于交流,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即可,切勿扭捏做作,反倒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2、家长和孩子可以以轻松的心态来迎接“家访”这件事,表现出最自然的状态、最大的诚意就好,这也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必经之路。
2. 家访内容有哪些
首先是汇报一下学生近期在学校的表现,优秀的和不足的。
其次了解一下学生在家里状况如何。
最好和家长沟通一下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3. 老师来家访要注意什么
顺其自然,老师来家访只是想看看家里的环境,看看你这个同学在家里的表现,这个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我高中是住校生所以没有家访,不过初中的时候有过,没什么的
不要紧张!
4. 中学老师第一次来家访 应该准备些什么
前天我的高中老师第一次来家访来着,我也跟你一样紧张。首先,你要保证家里干净整洁回,然后准备老师进来可答以穿的鞋子,再看看老师带的雨具什么的有没有地方放。天气这么热,最好再准备点茶水或者冰饮料。(我们的男老师居然不喝茶,太诡异了,早知道就买饮料了)吃的东西不用准备了吧,老师不太会拿人家家里的东西吃的。重点来了,老师家访关键是要了解学生情况,你在老师问到的前提下,说说自己的成绩吧,以及在学校是否有担任班干部什么的(这个很重要)开学一旦老师先自行安排的话,这个会派上用场的。还有就是一定要有礼貌,老师来和去都要注意问候和道别。如果是女生的话,最好不要披头散发啊,扎个马尾,加强印象分。注意不要显得太局促,是老师到你家,又不是你去老师家。主场作战,放松放松!
5. 老师家访一般问什么
1、问学习兴趣,不问学习程度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这样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在今后的教育中对其予以特别的关注。
老师不宜直接询问孩子的学习程度或类似于“学习情况怎么样”等话题,以免对孩子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者让那些原来学习不那么优秀的孩子产生失落感。
2、问优点,不问不足
老师可以多询问孩子有哪些优点,这样可以让自己对孩子的认识更全面、更立体、更生动,也会让孩子更加喜爱你,因为孩子明白——老师知道我有哪些优点。
老师不宜直接询问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发家长和孩子的紧张情绪,甚至怀疑老师是不是会对自己或孩子产生偏见。孩子有没有缺点,有什么缺点,应该留待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仔细观察了解,慢慢帮助孩子改正。
3、问家庭概况,不问个人隐私
老师可以问问孩子的家庭情况,比如家里有哪些成员,家长从事何种工作,平时孩子更听谁的话等。这样做可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思考今后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
老师不要去窥探孩子家庭的隐私问题,比如家长的职务、社交圈等。这样很容易引起家长反感,认为老师带有其他目的。
4、问平时接送,不问作业监管
老师可以问问孩子平常上下学一般由谁负责接送,特别是对小学低段的孩子,可以记录一下负责接送家长的联系方式。对于自己上下学的孩子,老师要了解其出行方式,并做好安全提醒。这样做能够加深家校之间的了解,也可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老师不太合适询问孩子回家后作业由谁监管,因为会让一些家长误会老师是在推卸或转移责任。现在网络上类似的报道比较多,难免会让有些家长“想岔了”,反而影响了家校关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
5、问爱看的书,不问报的兴趣班
家访时问一问孩子“喜欢看什么书”,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还可以明确给孩子以及家长传递这样的信息: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
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对家长指导孩子阅读提一些好的建议,给亲子共读布置一些“任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像“报了什么兴趣班”这样的问题,老师就不适宜去问。可能会让家长或孩子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这显然有违科学的教育观。
6. 小孩读高中老师来家访我应该问些什么
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曾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卧榻之侧,岂容内他人鼾睡。”从这容句话中可以看出,榻也是古人睡觉用的寝具。那么床和榻是不是指同一个东西呢?答案是否定的。床的起源上文中已经说过,最早的样式类似于炕,后来逐渐演变成床的模样。榻的起源则是席子,但这个席子不是现代人铺在床上的草席、竹席,而是古人的坐垫。
床在商朝时期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可椅子却很晚才出现。那么在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坐什么地方呢?答案就是:席子。成语席地而坐并非是一屁股坐到地上,而是要铺张席子在地上,人再坐到席子上,这样感觉就斯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