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对暑期支教的认识

对暑期支教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21-03-09 05:37:57

① 并以“我对暑期支教的看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转眼间,一个月支教的日子已经结束了,现在离别的钟声再次拉响。
我们全都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武汉的小李队长,甘肃的惠雯兄,郑州的小要,黄冈的张欢,贵州的我,却都因为怀揣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激情来到我们之前从未涉足过的唢呐嘎小学。
在这里,我们共同认识一批可爱单纯的孩子,课堂上严肃认真,课下嬉戏打闹。
在这里,我们每天吃完晚饭,坐在操场边上的栏杆上,皎洁的月光投影在我们身上,闻着芳草的熏香,细数着天上的星星,谈论各自的家乡,谈论自己的梦想,谈论可爱的孩子们••••••
在这里,我们共同认识了年老负责的鲁老师,悠闲可爱的潘老师教会了我们玩干瞪眼,好客热情的四哥四嫂不时地拖我们去她家加餐,温和端庄的潘姑姑常常陪我们聊天,可爱的孩子们隔三差五地送给我们辣椒,黄瓜,豆角,蔬菜等。
在这里,我们一起去寻找山里的松子,地瓜,我们一起去打捞大把大把的韭菜,回来美美地吃上几顿。
在这里,我们为了支教交流会的文艺演出,课下饭余一遍又一遍地联系那首好听难唱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直到一听到这首歌的旋律大家都想吐了。
在这里,我们共同等来了一年支教志愿者王琦,王玮欣,成功地完成交接,将爱心支教,将孩子们,将这里家长的期待,将我们所有的担心都交给了她们。
在这里,我们共同吃完了唢呐嘎最后的晚餐,收拾行囊,踏上离别的征程。
不管我们以后会不会再相遇,不管未来的我们都在各自忙碌着什么,不管我们相隔有多远,当凤凰花和鸢尾花放肆开放的季节再次开放时,当我们头顶的阳光一天比一天明天,一天比一天不可正视,当香樟树投下的影子一天比一天浓密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起走过的这段日子,因为
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经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② 大学生暑期15天的支教,意义在哪里

1、公益和志愿者精神是让大学生涯得以完整的一剂“良药”。公益和志愿者精神,只能通专过实属践去习得。在公益行动中,大学生将更加懂得爱与被爱、懂得现实与理想、懂得纯真与感动、懂得责任与坚守、懂得团队与宽容。

2、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通过输送年轻优质的师资,实践创新的教育方法,帮助农村儿童接受更适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教育公平。

(2)对暑期支教的认识扩展阅读:

支教的环境

我国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高中地理课文中的一句,但如果算起整体,前句话需改为“地小物稀”,又因各地自然和社会条件不一,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政策原因,让物质分配极为不均衡,贫富差距较之以前扩大许多,部分地区“富显阔,贫求生”,这就需要教育和政策性引导。

作为去到异地支教的志愿者,首先需要具备生存自理和沟通能力,其次具备教学能力,能长期忍受在艰苦、孤独的条件下从事教育的毅力和能力,切忌盲目冲动和缺乏理智。

③ 对支教的看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户口占总人口的80%,约占据9亿人,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农村的发展教育是根本。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即85%的人口、地区实现义务教育。

2006-2007年我国开始实行城乡免费的义务教育,新的目标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国家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国需要另外40万乡村教师,现在中国的支教志愿者只有2000人。2010年至2013年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降为330.45万。

短短三年时间内,乡村教师流失率达30%。2015年10月,某地区有关部门就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

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

我们知道今天城市中的孩子80%会走入大学,而乡村的比例只有5%。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一现状,从国家到个人,我们看得到许多的变化,尤其是这两年的政策倾斜,乡村教师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扶持。



(3)对暑期支教的认识扩展阅读:

支教的使命和愿景

1、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

通过输送年轻优质的师资,实践创新的教育方法,帮助农村儿童接受更适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教育公平

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教师工作对领导能力的要求,培养了项目成员的良好品格、领导力和实干精神,他们在未来将以更大的能量继续关注、推动中国教育进步。

3、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青年支教老师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可贵的奉献精神,为社会输送正向能量;机构运营的自律、节约、高效,为公益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④ 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意义是什么

利用比较清闲的时间,提前进行社会实践,对以后毕业进入社会做些准备。

⑤ 关于支教,都有什么看法

支教这种行为时个人自发的,因为学校和社会都不会给志愿者任何费用,全回部都是志愿者自费,这首先答在物质
就是对志愿者的一个考验。
所谓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通过支教一件事来衡量,因为教书育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习阶段,就看你把哪个阶段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了。
比如说,你是想把学生培养成初中生还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就算是初中毕业都需要九年的时间。你不可能九年的时间都花费在你的帮助对象身上。你只是暑假的时候去一次,暑假结束就要离开,短暂的一个暑假,其实不可能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形成有影响力的帮助。
所以说,暑假支教这种事,个人价值实现的可能性很低,但是肯定会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对自己的动手思考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也能提高自己吃苦的能力。

⑥ 对暑期西部支教的看法

针对我们这个假期所要专注的事情——支教,我们给个人都会事先思考通过这件事我们能获得什么,或是这件事有什么意义。看看上一届同学的支教经历和感受,大概可以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支教能够让我们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一下贫困地区的生活,召唤心中潜在的那份珍贵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以大学生的身份回报社会。同时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下工作经历,为步入社会奠定些基础。这些益处都是显而易见的,但针对我们这次的行动我认为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首先我们获得了玉佛寺方丈的慈善基金的帮助,这样我们便把一项公益活动与宗教事业联系了起来,曾有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与宗教相联系时,他的信仰将被调动起来,他会获得全新的动力”。此行我们是去传承知识与理念以协助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并不是为弘扬佛法(虽然方丈对此善举怀抱这样一种愿望),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我们都在为信仰而活。佛教同仁以慈悲之心去渡化众生,而我们都坚信知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信仰,唯知识可以改变人生,创造美好的生活。我有所愿,彼亦如此,在边疆生活的孩子,必我们更拥有强烈的知识欲望,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更差,更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有人或许会说,我们能给与他们帮助,那么我们的帮助是在知识上吗?是在世界观上吗?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仅仅靠一星期的接触是不可能给与多少知识,也不可能改变他们多少的世界观的。唯一的明显作用就是让他们更坚定自己的信仰,因为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正是在这个信仰下走到了这一步

⑦ 你对大学生支教活动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作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既是大学生增知识、长才干、受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又是满足大学生渴望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地让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的结合,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解决了许多在校园、在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20世纪印年代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实行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普及、发展、改革.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团中央、全国学联已明确提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较多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寻求合理的解决对策,对推进实践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就社会实践当中的暑期支教活动之一分支进行研究,在探讨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同时结合实际提出改进措施。一、 暑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支教时间过短,脱离实际,活动流于形式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的目的是支援基层教育事业的同时,为自身接受实际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是,部分支教活动还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的打着支教山区的招牌投入较多资金,但是支教时间却只有一周左右,时间较短,不能够真正的做到给孩子们真正接触、传授知识;还有的没有进行认真的组织动员和检查验收,只要交一份学校证明即可等等。这些现象违背了大学生支教活动的要求,偏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2. 重策划、轻实施,内容形式单一大多数暑期支教活动都会进行精心的策划,针对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一系列的文件、规定。然而,过于重视对活动的策划,忽视了活动的实际运作,以及对支教地点的实际了解考察。这就导致了一方面,没有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特长、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有效可行的支教计划,以形成既对提高基层教育有益、又能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另一方面,一部分支教活动形式过于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很多大学生的支教活动还局限于支教扫盲、政策宣传、生产劳动等形式,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缺乏通过实践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宽广途径。3. 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社会实践要真正实现使双方受益,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而支教活动作为其中一种特有形式,更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教基地。一方面,由于不注重“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只考虑学生是否得到了实际锻炼,计划是否得以顺利完成,没有充分考虑是否满足了当地学生的需要,是否对社会基层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否给孩子和农民带来了新的知识和信息,最终失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外部支持。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稳定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需要花大量精力自己寻找支教场所,不能够长期有效的对困难地区的孩子进行长期的帮扶教育,从而使支教活动丧失了一定的意义。有的只好到父母所在学校开一张证明.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这样的情况对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4. 计划性和制度不够完善,经费、资源缺乏保障由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计划和完善的制度。除了团委和各院系外,其他部门因缺乏计划和制度依据而不够重视。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表现冷淡,没有把社会实践纳人教学计划中进行统一组织安排,也没有摆上工作的重要日程,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机制。导致用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由于资金限制.仅有很少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使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广泛性和普遍性。暑期支教活动作为其中一种特有形式,也受此影响较大,许多贫困山区由于经济原因,很难提供支教活动所需的资源保障。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和建议1. 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进而加强对支教活动这一活动形式的重点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认真组织、加强领导。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大学生要通过自身的体验,使自己对社会的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满信心。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激发大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要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得到深入开展.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的领导。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的长效机制,促进本校支教活动的更好开展;以加强校内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的管理,扩大对外交流的影响力。2. 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政府宏观管理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的保障、管理、考核、激励约束机制需要依靠政府、高校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力量共同构建。一是建议国务院提出要求,促进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大支持力度,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化。二是建议教育部把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纳入到对学校进行评估的观测点。三是建议高校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高校的教学计划,作为—个必修课进行考核,考评结果存入学生档案,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也应像担任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一样计算工作量,并纳入教师晋职晋级体系;对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任务,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能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使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是能够真正的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基层教育带来有效的建设发张。3. 广泛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基地建设要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的积极性,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从全社会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建设支教社会实践基地,为使大学生有效安排好学习期间与假期的支教实践活动,必须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基地。基地建设要长期有效性,让学生能够与所建基地保持长效联系,从而克服短期支教所带来的弊端。4. 拓宽经费投入渠道,保障大学生支教社会实践得以顺利开展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划拨专项实践经费。其次。各高校应根据实践活动的计划安排,划拨比较充足的经费。学校要在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筹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从单一拨款的方式转变为拨款、项目合作和寻求社会赞助等综合方式,逐步改变社会实践经费紧张的局面。学校要组建一些社会实践服务实体,这些实体以科技服务和勤工助学为主要内容,积极吸收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实体既可以作为师生实践的舞台.又可以积累资金。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物质支持。再次,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和创新人才优势,在活动中引进社会化机制,积极接受社会捐助。5. 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代表的是青年志愿者的形象,志愿者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个称号。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的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展示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大学生可以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性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推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与共存。可以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通过广泛深入的支教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看清社会教育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练就解决问题的本领,为今后在教育事业的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⑧ 对暑期支教的看法

支教这种行为时个人自发的,因为学校和社会都不会给志愿者任何费用,全部都是志愿者自费,这首先在物质 就是对志愿者的一个考验。
所谓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通过支教一件事来衡量,因为教书育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习阶段,就看你把哪个阶段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了。
比如说,你是想把学生培养成初中生还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就算是初中毕业都需要九年的时间。你不可能九年的时间都花费在你的帮助对象身上。你只是暑假的时候去一次,暑假结束就要离开,短暂的一个暑假,其实不可能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形成有影响力的帮助。
所以说,暑假支教这种事,个人价值实现的可能性很低,但是肯定会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对自己的动手思考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也能提高自己吃苦的能力。

热点内容
文科生物会考知识点 发布:2025-07-11 21:32:18 浏览: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学 发布:2025-07-11 21:21:02 浏览:729
宝蓝色校园 发布:2025-07-11 20:31:21 浏览:714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
燃料电池历史 发布:2025-07-11 13:49:58 浏览:96
什么心理 发布:2025-07-11 11:13:50 浏览:198
天都教育 发布:2025-07-11 09:35:37 浏览:447
厦门在职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1 09:05:50 浏览:694
十佳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2025-07-11 08:34:05 浏览:745
曲宏老师 发布:2025-07-11 08:29:28 浏览: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