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师生
㈠ 江南大学和苏州大学哪个好
看情况。
你问十个会有八个所以然的说苏大好,其实他也没多了解这两所学校,就是感觉苏大好他就说苏大好了...比较你听名字,苏州大学,带个苏州两个字,感觉上应该不会差,而江南...这江南......你自己体会吧...
还有一些人自认为很了解,然后说,苏大好,苏大完虐江大,嗯,那么接下来我一一反驳。
1.苏州大学综合实力强。
去你丫的综合实力,吉林大学综合实力还全国前几,结果呢?专业开的多,学生多,学生论文多,综合实力自然上去了,这有说服力?
2.苏州大学名声响
准确来说,应该是苏州名声响,而不是苏州大学名声响。
3.苏大在苏州,就业好。
而且平心而论,无锡这个地方跟苏州经济水平相差不大,而且苏大偏文,江大偏理工。论就业,江苏学生380左右可以报一些985院校里一般的专业,然后毕业去北上广死命找工作,也可以报江南的产品设计,如果在校期间表现好可以直接跟中兴上汽啥的签约,到时候第一个月工资就能达到8000,苏大能比?好,就算380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到,但江大的另一个王牌专业,食品,基本每年都是全国最容易考的王牌专业,350左右基本就稳了,江大这个专业的就业率跟它那极其狭隘的就业面成反比,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了去啥青岛啤酒上班,同事十有八九是江大的学哥学姐...永远别指望社会对文科人材的需求超过理工科人材。
4.苏大分数线高
废话,分数线高了不起?分数线是怎么来的?还不是看有多少人报你这个学校,然后再划线。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家长都是教育专家,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选择都根据自己对这学校的名字和网上的一些五花八门的信息主管判断的,这方面苏州大学确实可以说完胜。光苏州两个字就够了。相同办学环境下的两所学校所处城市越发达,分数线越高,请参考华中科技,东南大学,同济大学。
...不够要是文科...江南确实是差苏大一截的,这没办法。理性来看,理工肯定是江南,文史啥的苏大。
㈡ 江南大学和苏州大学
根据2006年大学排名,苏州大学全国38名,江南大学全国94名。全国有600多所本科院校。两个大学在全国是什么位置,你自己可以看啊!
不过相对而言,不管是学校实力,高考录取分数,就业形式,苏州大学都要好的多!
所处的位置来看,苏州现在外资中国第一,工业产值全国第二,无锡虽然在全国也排在最最前列,但是和苏州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㈢ 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哪个更好一点
三所学校实力相差不大,都是国内60名左右的学校,苏州大学法学医学专业国内排30几名,省内有影响,但就业就很一般。江南大学食品专业全国第一,江苏大学食品全国第十,但除此之外江苏大学的车辆工程,机械非常出名,电气,能源动力和流体是国家重点,这些都是就业强势专业。综合实力三所差不多,但江苏大学的专业更偏向好就业的专业,可以上三所大学的就业网站看看,江苏大学的就业机会和单位质量确实远超苏大和江南大学
㈣ 在校外怎么上苏州大学教务之家啊
下载VPN
苏州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管理中心VPN使用说明
VPN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缩写,是用来实现用户在单位网络外部安全访问网络内部的网络技术。网络中心采用此技术,是为了在学校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方便师生员工在校外也能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
详细资料在下面网页
㈤ 苏州大学的法律系完整介绍
苏州大学法学院座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东眺金鸡湖、西依大运河,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一路之隔。是江苏省法律人才培养的首要基地。苏州大学法学院渊源于前东吴大学法学院。东吴大学法学院在中国法学教育史上声名显赫,素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盛誉。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苏南文教学院和江南大学数理学院合并建立苏南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东吴大学余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苏州大学,同时恢复法学教育,建立法律系。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法学院,成为当时全省唯一的法科学院。苏州大学法学院弘扬了东吴大学法学院办学传统,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获得了勃勃生机。1993年行政法学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1994年建成行政法学硕士点,1995年获法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江苏省考试委员会审定为“省律师专业自学考试点”。1998年获国际经济法硕士点。并被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点,成为华东地区高校中被批准的第三个法学博士点,江苏省内高校中第一个法学博士点,以及全国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法学博士点。最近法学院又获准诉讼法学硕士点,成为本院的第四个硕士点。
经过16年的发展,法学院现有法律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律师4个系,开设法律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律师4个专业及方向。有行政法学,法理学和国际经济法3个硕士点,和宪法与行政法学1个博士点。行政法学又为江苏省重点学科。面向“21世纪中国宪法与行政法的发展”已列入国家“211工程”标志性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宪法与行政法学基本理论、经济行政法(包括涉外经济行政法)、中外行政法制史比较研究,以及地方政府法制建设,显现出前瞻性、比较性和服务性的创新研究的鲜明特点。
全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多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法学院拥有一支科研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数名享誉全国的法学教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总数的50%以上,还有一批海内外兼职教授经常活跃在教坛上。
十八年来,学院教学、科研的物资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容纳1000人上课和实验的教学大楼,面积4000多平方米。资料室藏书40000多册,中外文期刊500多种。并保存了一批完整的港台期刊和书籍,图书馆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法学文献中心”,文献将向全省开放服务。法学院还有设备齐全的微机房,配置486-586计算机70多台,以及多功能的语音室和电化教室,为教学、科研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法学院素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在1986年和1994年先后建立了东吴律师事务所和东吴比较法研究所,将教学、科研和司法实践融为一体。东吴律师事务所原有公正诚实、业务精湛的执业律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律师16人,从国外及境外学成归来的律师6人。与国外及港澳地区十多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根据国家规定,最近该所已与法学院在行政上脱钩,但仍为法学院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便捷的基地与窗口。东吴比较法研究所从事中西法学的比较研究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对外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协作,为法学院赢得了声誉。《东吴法学》是法学院出版的学术刊物,创刊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大力支持。
法学院在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的同时,十分注重开展各类生动活泼的校园及社区活动。学生会定期编制《东吴法苑》、《独角兽》等法学刊物,开展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深受各界欢迎。
十八年的幸勤耕耘,法学院已形成以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为主,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校内办学与社会联合办学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体系,为省内外输送了各类法律专门人才4000多人。
2000年5月,苏州大学校庆100周年之际,入籍美国的东吴大学校友王健先生回访母校,其子王嘉廉先生为其父表示对母校的报答,决定捐款1000万美元为苏州大学法学院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作出贡献。5月18日举行了王健法学院新办公楼和行政楼奠基仪式,争取在两至三年内峻工。
目前,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凭借雄厚的基础,依托“211”工程的强大后盾,以及海内外友人的全力支援与帮助,在科研、教学、为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努力更上一层楼。展望未来,全院师生充满信心,决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第一流的法学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的总目标是:“努力创建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法学院”。
㈥ 请问有没有苏大的,我想问下吴铁钧和吴荣先老师是谁啊
曾是师生,现为同事。
㈦ 苏州大学让新生申请敬文书院,进了这个书院有什么好处苏大的哥哥姐姐进哪~
敬文书院是苏州大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管理模式,将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会聚在一个小型社区进行集中管理,社区内除有学生宿舍外,还有供书院师生研讨、活动、生活的多用途场地,连院长、辅导员的办公室都设在书院里,方便与学生交流。
(7)苏大师生扩展阅读:
每一个被选拔进书院的学生都有双重身份,既隶属于敬文书院,同时也是所在专业学院的学生。他们的专业学习主要由专业学院负责,而专业课程以外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党组织、团组织和学生活动的开展等将由书院负责管理。
敬文书院将开设敬文讲坛,推行好书阅读计划;实施第二外语启蒙计划等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生涯发展辅导计划中,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将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竞聘制,提升其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㈧ 苏州大学护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护理学院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教学水平较高的应用创新型专兼职师资队伍。师资的年龄、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日趋合理。48名专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者占75%;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75%;45岁(含)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4.58%。有4人为省、部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为校级重点培养教师。10名护理教师在全国、省、市级护理学会担任理事长、主任委员等职务。所属的教学医院中有2位临床护理教师获得“国际南丁格尔奖”奖章。(2009年资料)
护理学院高度重视师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将师德建设和学生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积极筹资设立“奖优助学基金”、“力康奖教助学基金”,开展“一帮一”结对助学活动 ,充分展现护理学院“仁者爱人”的特色风貌。
护理学院已与境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教学联盟,聘请香港理工大学健康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汪国成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彭美慈教授、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护理学会前副理事长、台湾大学余玉眉教授、澳门理工学院殷磊教授担任我院客座教授,聘请美国普渡大学苏惠明教授为兼职教授。
㈨ 苏大保研过了导师推荐有offer吗
导师[dǎo shī]
导师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为老师、科研人员、主祭司等。
这个词语有时候也跟佛教或古希腊宗教有关。
中文名
导师
外文名
Tutor、teacher、supervisor
主要工作
呈上圣物
常指
年高德劭、声音宏亮的独身男子
知识面
传播者
快速
导航
名词来源制度模式例句和翻译
涵义解释
1.【名】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例如:研究生导师。
2.【名】在大事业、大运动中指示方向、掌握政策的人。例如:革命导师。
3. [teacher; tutor] 佛教语。导引众生入于佛道者的通称。
4.【Hierophant】一词源自希腊语,古希腊埃勒夫西斯秘密(Eleusinian Mysteries;Ἐλευσίνια Μυστήρια)宗教仪式的主祭司,主要工作是神秘宗教庆典中呈上圣物,并对初入教者解释秘义。昭圣者必须出身尤摩尔浦斯氏族(埃勒夫西斯的原始氏族之一),通常都是年高德劭、声音洪亮的独身男子。就职时,要象徵性地把原先的名字抛入海中,此後只称昭圣者。
导师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就这一点来说,是相当切合传统的Hierophant的特质的,他们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是诊疗人世伤痛的行医人。
5. 某种特殊的学术头衔,如【易学导师】、【佛学导师】、【神学导师】、【圣经导师】等。
名词来源
易学导师这一概念【Iching Heirophant / Iching master / 易经导师】或者【Yijing Hierophant】是国际东西大学研究员、名誉教授、易学专家董斌在2003年提出的一个学术职位职务。该名词受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MBA研究生EMMA启示而形成概念,该职位职务授予在易学领域有卓越的学术贡献的专家学者,由国际易学导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席团认可,国际易学导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席团由国际著名易学专家组成,其中几位是大学创办人兼校长,均在国际易学界有相当的影响和地位,例如,国际易经学会会长成中英博士,中华周易学会会长吴秋文教授,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台湾易经大学校长张益瑞等等,授予国际易学导师的学术职位职务,宗旨是建立国际易学和景观建筑风水学的语言与学术标准,发扬正真学术,恢弘中华思想精粹,传播华夏民族文化。
导师
制度模式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
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