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您好,我是师范学院的学生,我们近代史有个作业,想采访一下中师生,请问您可以接受我的采访吗很急谢谢
可以的可以的,有什么问题你就直接问吧,我也是师范学院的学生,我也学过近代史,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
㈡ 曾经的中师生,现如今过得怎么样
从80年代初开始,为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国家开办了中等师范学校。直到1999年,中等师范学校完成了它艰巨而光荣的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中等师范学校开办的近20年内,全国有300~400万学子在中等师范学校就读。
就在今天,他们仍然是中国基础教育最牢靠,最有力,最值得信赖的主要力量。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成为学校的管理人员、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他们仍然是当下中小学讲台上的主力。可以肯定的讲,是他们撑起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大半个天!
二三十年已经过去了,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现在都还做着单纯的教育工作,过着平静而详和的生活。虽然绝大部分人生活过得也并不富足,但有吃有穿,有车有房,子女优秀,老人康健,过得也还算幸福。但也有一部分人,生活过得并不如意,辛苦一生,守候一生。
向一代中师生致敬!没有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就没有中国扎实的基础教育。
㈢ 中师生是什么文凭
从2005年开始,小学来老师就是要大源专以上学历的了。所以中师的就难咯。在一些成人高校里,有些人就是在中师毕业后,由当地的教育局出资,让他们继续深造。(他们是可以每个月领工资的)然而,这是有前提的。因为这些人必须在毕业之后回到当地教书。违约者要赔偿一定数目的违约金。这是要签合同的。
所以你可以去问一下你所在地的教育局。或者去师范类的院校(尤其是成人师范院校)咨询。
因为我所在的师范学院就是有这种类型的教育。我的一些学长也已经毕业回到当地教书了(他们就是这种模式的继续教育)。
㈣ 高中师生恋并这位老师还是已婚,举报他,教委怎么处理
会找他谈话
一般看有没有证据
如果没实质性证据就大事化小
如果有
大概率会开除
㈤ 贵阳六中师生恋杀人事件真的假的
真的。事情都过去了,不要那麽八挂了。
㈥ 在校中师生可以念函授吗
在校中师生完全可以念函授。只是函授学历是第二学历,作为知识的提高是有帮助的,而作为应聘找工作的,竞争力不强。甚至有些国家招考是不招第二学历的,第二学历也不能作为调资或工资补贴的学历。
㈦ 近年来师生中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师生违纪,哪方面的?舞弊,教师无德,学生犯罪,有很多的
㈧ 当年的“中师生”现在过得怎么样
关注教师群体,关注师范教育,欢迎点击“关注”我
大约从1980年前后,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这一政策执行至1999年。当年他们以出类拔萃的优异素质选择上中师,除了为了解决一张饭票,也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此之后,每一届毕业生中的大多数被分配到了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书,成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中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发展,他们功不可没。说他们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基石,一点也不为过。快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中师生”现在过得怎么样?看看网友的留言吧

@零度顽童:我就是87届的中师,当时全县六千多考生只有一百多能考上中专。现在工作28年,不后悔!
@云出岫11:我90年考取师范,当时还不满15周岁,三年后分配到农村初中教学毕业班,所教学生和自己一样大,现在教龄二十四年,起早贪黑,月资3000元
@月满西楼:93年考上中师,96年毕业直接分配到小学,当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同学有的北京发展很好,有的还不如我们,只能说是不上不下吧.
@山清水秀:我是84届中师生,以高分考入中师,只为一张饭票。比我成绩低的上了高中,如今人家博士、硕士,工程师,出国留学的,记者,编辑等很多,同行改行的书记,市长,局长很多,一唯我三十年奋斗中小学,工资5000。
@灶王爷:我也是中师生,82年考起的,连续工作35年,中学高级职称,农村小学任教。看到学生越来越少,心里十分悲哀,鲁迅还在,一定会痛心今天农村的破败!!!

@银河星晓:83级86届中师毕业,毕业时才17岁,通过后来的进修,现在是县第一中学的主科教师。
@YCG园丁:我是1978年初中毕业考上中师的,当时我们学校四个毕业班200多人就我一人考上中师,另两个中专共三人,1981年中师毕业,就一直在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36年,现为一级教师,工资5000多元。
@LYZ:1979年初中毕业,14岁多考中师,当时县上地区数学竞赛都拿名次,82年毕业,山区村小学教课1年,后县里进修英语1年,回到乡上教初中1年,考上教育学院学习2年,再到军工厂子弟学校教书5年,刚好合同(军工厂付了地方教育局教育学院学习费用,签定5年不得离开合同)到期考上研究生离开,95年毕业后到省级机关。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我是80年入学的中师学生,那时候刚刚恢复高考制度,一个县每年录取大、中专学生加在一起也不超过一百人,不像现在光本科就有几百人。82年毕业分配到编远乡村,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农村办学条件非常差,黑屋子、土台子、里边坐着泥孩子,连用电都解决不了,每月工资只有33元5角。那时候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一心一意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35年过来了,我们老了??

可以看出他们大部分人还工作在中小学,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校,用自己的方式,不断的奋斗,来修炼自己的人生。正如有网友说:安贫乐教,每月拿着不高的工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好书,育好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很知足。
点击添加“关注”期待与您交流,做知心朋友。
㈨ 对于三十年前的中师生,曾经的回忆和经历是哪样的
作为三十年前的中师生,对于每年新入职的老师,还是满怀期待的,很想看看当下科班出身的老师们,有着怎样的“十八般武艺”,好让自己也跟着学一学,永远保持着一颗年轻、火热的心。
可很多时候,不免有些失望,如今的新老师,个个名气都不小,但真正拿起教鞭,走上讲台,似乎又总是少了点什么。
只能慨叹一声,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三十年前的中师生,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如同乡间的渡船,改变了很多孩子的命运。
他们用尽了青春和汗水,努力让三尺讲台上的自己不辱使命,很多时候,是照亮了他人,却委屈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