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陕菜大师师德文

陕菜大师师德文

发布时间: 2021-07-30 16:34:52

『壹』 楼师德文言文翻译

是娄师德吗?
http://..com/link?url=-ieBtejERV4krkw-
(武后)以夏官侍郎娄师德同平章事。师德宽厚清慎,犯而不校。与李昭德俱入朝,师德体肥行缓,昭德屡待之不至,怒骂曰:“田舍夫!”师德徐笑曰:“师德不为田舍夫,谁当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师德谓曰:“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弟长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唐代娄师德的弟弟即将出任一个州的州长,赴任之前,来向兄长辞行,并向兄长讨教做人和做官的经验。
娄师德告诫弟弟说:“现在,我做宰相,你做州长,你知道别人会怎么样呢?”
弟弟说:“我猜想他们准会妒嫉咱们。”
“那你准备怎么对付呢?”
弟弟认真地说:“哥,我虽然不聪明,但颇有忍耐之心,从今以后,如果有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会悄悄地把它擦干。人家的妒嫉和挑衅,我不会计较,我装着不知道,不去管它,这样就可以平息他们的妒火,不至于结下冤家,惹事生非。因此,你可以不必为我担忧了。”
娄师德听了,摇摇头说:“你所做的,正是我所担忧的:你想想,人家为什么向你吐口水?还不是为了侮辱你。你如果把口水擦干,虽然并没有对他表示抗议和不满,但还是违背了人家的意愿,扫了他的兴。人家没有达到目的,自然不会罢休,下次可能还要吐到你的脸上。因此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唾沫留着,让它自己干掉,没有人时再把它洗去。”
弟弟听了,越发佩服兄长的宽容大方。

『贰』 山西洪洞佛教发展历史

一个地区佛教发展历史,也是名家大家为标志的,下面是网上收集的山西洪洞佛教界的主要历史人物,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下面是节选,详情见山西佛教网,不喜勿喷。
法江大师文字见人物部分。
慈山和尚法号俱卢舍利,西域僧人。于我国东汉中期来华传播佛教。据释力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广胜志》一书中引宋真宗年间《平阳广胜塔兴修考》中说:“汉时西域僧名慈山者,在朝度众,有人问他的法号,他便念出‘俱卢舍利’慈山和尚于本初元年仲秋前夕坐化。因他的弟子于建和元年(146)分慈山的舍利骨而起造墓塔并兴建寺宇。故该寺名为俱卢舍利寺,佛塔名为俱卢舍利塔。因此慈山和尚是山西省洪洞县佛教界最早有历史记载的和尚。
金舌和尚法号智兴,唐代初期,在洪洞县慈云寺任住持和尚。慈云寺又名休粮寺,系晋南一大佛寺,位于霍山中镇庙之东,初建于东汉建和年间(147—149),唐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为追悼阵亡将士,敕令重建。据史料记载,智兴和尚在慈云寺“精勤戒品,通贯经论”。法师于“唐睿宗时(710—711)说法中条山,屡召不至,上怒,命截其舌以进。焚之,化为金舌。而上人复说法如故。时号为金舌和尚”。
大慧禅师在唐玄宗时期,曾住我县兴唐寺。根据史料对大慧禅师有以下记载,大慧禅师,法号释一行,俗姓张,巨鹿人也,本名遂。则唐初佐命剡国公公谨之支孙也。稚岁不群,聪结名利,有老成之风。读书不再览,已暗诵矣。因悟世幻,礼普寂禅师剃染。所诵经法,无不精讽。普寂尝设大会,沙门至者千众。时征士卢鸿隐居别峰,道高学富。大会主事请鸿为导文序赞。是日鸿袖出其文,谓曰:“某文字僻语古,须朗隽者面指授之”。普呼师,伸纸览而微笑,复置案上,鸿怪其轻脱。及僧聚堂中,师攘袂而进,抗音典裁,一无蹇误。鸿愕视久之,降叹不能已,复谓普公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自是三学名德,罕不咨度,学毗尼于当阳真纂,复究议阴阳纬尽其奥。寻访算术,不下数千里,知名者辄往谒。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隐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渺,因立门屏。闻院中布算,其声簌簌然。僧谓侍者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计今到门,必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子,又谓侍者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师承其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决焉。门前水复东流矣。自此声震遐迩。玄宗召入见,谓曰:“师有何能?”对曰:“略能记览,他无所长。”帝命中官取宫籍示之,周览方毕,覆本,记念精熟如素习。既唱数帙,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嗟叹良久。寻乃诏对无恒,占其灾福若指诸掌,言多补益。有邢和璞者,道术人莫窥其际。尝请尹揞曰:“一行和尚真圣人也。汉洛下闳造历,云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期毕矣,属大衍历出,正其差谬,则洛下之言可信,非圣人孰能与于斯矣。”又于金刚三藏学陀罗尼秘印,登前佛堂,受法王宝,后同无畏译《毗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园,其传密藏必抵渊府也。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寻诏住于兴唐寺,遂笔记善无畏三藏之《大日经讲义》,成《大日经疏》,又名《义释》,为秘密佛教之指南车。又摄调《伏藏》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其历编入《唐书•律历志》也,又造游义黄、赤二道,以铁成规,于院制作。有王媪者,夙瞻师之贫,常思报之。一日拜谒云:“儿子杀人,即就诛矣。闍黎帝王雅重,乞奏减死,以供毋之残龄。”如是涕泣者数四。师曰:“国家刑宪,岂有沦请而得免耶?”命侍僧给钱物遣之,媪戟手漫骂曰:“我比屋居,周给迭亘,婴褓间抱乳,汝长成,何忘此惠耶?”师心慈爱,终夕不乐。于是运法,选召净人授以布囊,戒之曰:“潜伺革方角废园中,自午至昏,当有物入,其数七,可尽掩之。”果有田猪引豚七入,尽得以归。师入元巨瓮,封以六乙泥,题梵字数十。投明,中官下诏,入。问曰:“司天监奏,昨夜北斗七星全不见,何也?”师请修德以感天帝,因大赦。其夜占奏,北斗一星见,七夜复初,其术不可测也。《宿曜经》者,文殊师利菩萨说吉凶时日之善恶者也,为真言宗所重。诸祖灌顶修法,必谨占其生克之宿曜记登之,又以三九秘要之命胎业等,使人之防凶而选吉也。师既谙历象,又精研本经,著《宿曜仪轨》、《梵天火罗九曜星辰别行法》、《北斗星护摩法》等,依轨修行,效验莫大。开元中,尝旱甚、帝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敕中官同于内库中遍视之,皆言弗类。后指一古鉴,鼻盘龙。喜曰:“此真龙也”。乃将入坛场。一日而雨。其异术感通为若此也。玄宗在大明宫,从容密问宗社吉凶并运作事,师对以他语。帝询之不已,遂曰:“陛下当有万里之行。”又曰:“社稷毕得终吉。”帝大悦。复遗帝一金合子,形若弹丸,内贮物,振必有声,发之不得,云开有急则开。嗣帝幸蜀,仓皇都忘斯事。及到成都,忽忆。启之,则药中之当归也。”帝曰:“伊药产于此,师知朕违难至蜀当归也。”复见万里桥,曰:“一行之言,信其神矣。”命中官焚香祝之。又昭宗初封吉王,至太子德王,唐为梁灭,如阿闍黎之豫记也。开元十五年(727)九月,于华严寺疾笃,玄宗梦瞰禅居,见绳床纸隔开扇,晓而验问,一如所见,乃召京城名德,致大道场,为师祈福,危疾微愈。十月八日,随驾幸新丰,身无诸恙,口无一言,忽然浴香水换衣。端坐正念,怡然示灭。帝闻悲怆,丧事官给,诏葬于铜人原。谥曰:“大慧禅师”,御撰塔铭。身自终及葬,经二十七日,爪色不变,髭发更长,形色怡悦,时众惊异。
休粮大师曾住我县慈云寺。慈云寺系晋南一大佛寺,位于霍山中镇庙之东,又名休粮寺。该寺初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唐贞观三年(629)唐太宗追悼阵亡将士,敕令重建。休粮大师,俗姓陈,为天台望族,性颖异,慨世道轮回之苦,舍身空门。于大历元年(766),登太行,游霍山,爱具山谷幽邃。遂于慈云寺之傍,结茅而居。誓不见性,亦不下山,嗣入洞辟谷。一日,有异僧语之曰:“此方人苦,端赖师力度之。”言讫不见。师豁然大悟,集群说法。群龙亦来听讲,虎常为守门。有贼盗其粮食,俄见二虎据路,盗惧,欲逃不可,会逢大师自外归,盗叩头陈悔;大师愍之,送盗去。而盗亦感为好人,在外盛称师德。他盗闻之,永不敢再谋盗。师以此粮食被盗之休,世遂称大师为休粮菩萨。一日告众曰:“吾行矣”。端坐而化,异香郁然,经旬日乃寂。塔葬于天马峰之前,祠以祀之。厥后屡经示现,塔又不时放光明。景泰七年五月十三日,塔放圆光九次。迄今远近之人诣祠祈雨,无不灵应。后世亦称休粮佛云。
道丕禅师后周时期(951—960)我县霍山兴唐寺僧人。据史料记载:“道丕禅师,唐之宗室也。孝出天性,周岁时乃父奉命往汾晋,会兵,行至霍山,死于乱军。师闻,虽童子,终无笑容。至銮驾迁洛阳,长安荡尽。师负母入华山,安止岩穴,旋依保寿寺继能法师出家,年已二十。母曰:“汝父战死,骨曝霜露,汝能收葬,不亦孝乎?”师受母命,至于霍山,起立草庵,多倩人力,聚收白骨,昼夜经咒,祝之曰:“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我今寻父,岂无灵验?倘群骨中有动转者,是吾父也。”一心注想,果有骷髅从骨堆中跃出,至师前摇曳,师既抱归。其夜,母即梦夫归舍。明晨,骨至。
普静大师(887—955),山西洪洞人,俗姓茹,生于唐光启三年(887)。据史料记载,普静大师年幼聪敏,志淡泊,年未弱冠,便认荣枯。遂矢志离俗,辞亲出家,披剃为霍山慈云寺僧人。普静大师在寺内持守净戒,勤修净行。始终不懈。精通《维摩经》,自乾化癸酉(913)至清泰乙未(935)的二十年中,先后在广胜寺等二十九个佛寺宣演,名望益大,到处争迎。
大师每念生遇良缘,应舍身以报佛恩。乃于周显德二年(955)农历四月初八在广胜寺俱卢舍利塔前,合掌竦身,敬告佛曰:“普静早发卑愿,志焚此身,以酬夙愿,若生地狱中,愿代一切地狱苦,若生饿鬼界,愿代一切饿鬼饥,若生畜牲中,愿代一切畜牲业,若生人中,却愿为僧,还讲本经。今焚此身,是千数一身也,仍当相续不断,至满菩提。”言讫,遂赴火自焚。
清溪大师文字见人物部分。
惟琏和尚洪岩寺住持和尚清溪大师于南宋宝佑元年(1253)农历七月十八日在洪岩寺圆寂后,由惟琏和尚担任洪岩寺住持。据史料记载,惟琏和尚继任住持后:“增修寺宇,印造经典,颇能光大山门,宏扬佛法。”
法舟大师文字见人物部分。
续几和尚名法继,忻州人,居出佛峡万圣寺,注棱伽,棱严二经,精奥罕有,世鲜伦比。
祖美和尚文字见人物部分。
达连大师文字见人物部分。
大慧和尚文字见人物部分。
广修和尚(1652—1732),江苏淮安安东人。于清顺治九年(1652)孟秋之末,其父在陕西任官时出生,后又随父迁往滇南,师于少年之际,存心佛教,礼嵩山寺野才老人,授以宗传要旨,于是竟废儒业,惟日禅思,忽一日,禅思有省,随诣野老人处,而叩其由,老人抚掌曰:“如是如是,汝若出家,诚吾门柱石也。”嗣于父前屡请出家,父坚执不许,后患大疾,医药无效,父母痛儿心切,托佛保佑,并发下誓愿,病愈之后,舍于寺院为僧,攻读般若经不辍。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师正31岁,到五台山拜佛,在五台山住六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拟赴四川峨嵋朝圣,行经霍山,礼诣飞虹佛塔,山主及诸法护,久闻其名,一见师至,喜出望外,诚恳坚留,请师讲经弘法,师利生念坊,遂允其请,启建千日道场,后又兴置罗云山寺。师计在晋四十余年,弘法利生三十余会,化广众生无数。雍正十年夏(1732)应汾西博济庵之请,讲经弘法,于六月十八日圆寂,荼毗后,于广胜、罗云、五龙、龙尾、博济五处分骨起塔。现存广胜上寺山门内之西的小塔,即广修和尚的灵骨塔。塔上有江南等处八府三州布政司刘蕃长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桂月念日树的《广修和尚功德碑》。
妙寂禅师字化祥(1867—1922),原藉四川省射虹县人,郭氏子,其父移于山西苛岚州,务农为业,家境贫寒,师于弱冠之年,在河曲海潮庵为善人,辛勤不倦,嗣投五台山广宗寺觉登师出家。时觉师闭关五台山秘密魔岩,依止不便,师蒙剃度,赐名妙寂,字化祥,随即访北京岫岩寺受具戒,遍参名宿,于赤山法忍禅师处服事最久,既得心印,复受衣钵,遍游各处,栖锡于赵城县之出佛峡万圣寺,化祥禅师到各地化缘。于1918—1920年对万圣寺进行了大规模地重修,后应张衡玉居士之聘,兼任兴唐寺住持,未及二载,赴太原市化缘,于1922年12月30日(壬戌年十一月十三日)圆寂于太原之园通寺。太原之学人等为师起于千寿寺之旁,披剃弟子梁硕光,撰其志铭,居士柯定础为之书丹,世寿56岁,僧腊三十。
妙舫法师(1871—1941),山西忻县人,俗姓李,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1)正月十七日。法师幼年时期,正当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侵入,我国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清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家主权被列强鲸吞,劳苦民众不能聊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严酷的社会现实,师年幼即视世如幻,顿发无上菩提心,年十四,即舍亲离俗,礼终南嘉午台永修上人为剃度师,受具戒于长安卧龙寺,法名觉灵,法号妙舫。之后,师即四出云游,朝名山,访名师,住丛林,参善知,四方参访,名宿大德。清末,运河游至陕西安康。安康古称金州,山环水绕,风景优美,系我国佛教禅宗七祖南岳怀让发祥地。该地终南山之悟真寺,地势幽静,为陕南名刹,志公和尚曾栖止于此,师遂禀堂上永公上人之命,接受振顿,开为念佛净土道场。一时,好善之士,归敬如流。公元1915年,师闻知山西佛法衰微,遂返至太原,高树法幢。社会名流如王建平(力宏)、梁硕光(普渊)、袁小天(体源)、郭雨亭、李自牧等都皈依妙舫为师,受比丘戒出家为僧,山西省议会议长杜子诚,山西省警务处长南桂馨(山西省晋北繁峙县人,字培兰,曾到日本留学,北伐时立过战功。)晋南镇守使张培梅(张系温寿泉的学生,山西陆军学校毕业,曾任晋南镇守使,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二战区执法总监。王靖国部队对日作战不利,张执意军法处制,因阎锡山不准,遂服毒自尽。)以及李兴源、石献文、魏铭三、樊青云、张雨三、马振兴等都伏首皈依妙舫为师,而为三宝护法弟子。
1922年冬,霍山兴唐寺住持化祥禅师圆寂于兴唐寺。兴唐寺隐身霍山之中,中镇庙之东里许,唐贞观二年敕建,令名兴隆寺,宋初改为崇胜院,金熙宗时(1135—1141)罹于兵火,焚毁殆尽。金大定二年(1162)僧人法信等募化修复,仍名崇胜院,元、明皆称兴唐寺,清乾隆初年,改为兴隆寺,旋复改为兴唐寺。辛亥革命后,兴唐古刹,寺宇荒芜,香火几断。公元1920年,适化祥禅师自五台山来到赵城,开复出佛峡之小清凉山,兴唐寺僧祖铃闻知,念佛寺衰败,无力振作,遂商诸邑绅张瑞玑(张瑞玑1872—1927字衡玉,赵城人,光绪甲午年举人,癸卯年科进士,初任陕西韩城县知县,后任咸阳首县,辛亥起义,由首县提升都督公署文牍,接着奉命任山西省财政司长,嗣调升为山西民政司长,并充任过国会参议员)张瑞琅、王家龙、王之法等邀请万圣寺化祥禅师住持寺事,禅师任事三载,寺务就绪,后赴太原化缘,积劳成疾,于一九二二年冬圆寂于园通寺。
山西省佛教总会及梁硕光、魏铭三、吴青云、并法空、髻照、彼岸、普通、洪超、慧安、云开、恒撤、普照、源清、妙悲、妙慧、本洪、了空、本一、能武各禅师,全晋僧俗善信诸人,以及赵城坤士张瑞玑等于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公请妙舫大师住持兴唐寺。大师入院后,讲经说法,整顿寺务。1928年法师照了一张像,他在像片上自题:“留影,今年五旬八照像真容,般像生般像,如同在梦中,四大未生无形相,自怪贪心业障,深了达世间,同是幻见相,不著明眼人,体形无二路,全假不显真”。这一段真语,充分表达了大师对佛陀的虔诚。大师在兴唐寺依次修建韦陀殿、藏经楼以及法堂、寮房多间,兴唐古寺僧人增至七十余人。1931年,山西省定襄县县长任重远游兴唐寺时,他看到:“大殿雄峙,巍峨灿烂,大小佛像均现金身,观之令人起敬,周览一过,各殿堂,寮房规划森然,设置完善……”。这一切,皆归于妙舫大师之功德。1932年8月2日(壬甲年七月初一日)妙舫法师在太原市双塔寺开坛传戒。曾四任县长的任重远,早在1927年6月14日在霍山兴唐寺诣依妙舫法师门下受菩萨戒,成了护法三宝弟子,现又要求受比丘戒出家为僧。师念其家眷繁多,初亦再三劝阻,不予剃头,任重远志向已定,执意出家,最后师将其引至塔院唐建塔下落发,法名昌意,法号力空,同受戒者还有昌定、昌照、昌真、昌书等弟子。原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赵戴文也同坛受菩萨戒皈依妙舫师门下成为护法三宝弟子。
妙舫师在太原双塔寺戒坛事毕,即带徒弟力空返回兴唐寺。一日,妙舫对力空说道:“兴唐开寺于霍山之麓者,越千三百余年矣,霍山为华夏之太岳,雄标晋南,名列中镇,古天子敕建庙崇祀典,岁时致祭,国家崇庥,且山境内,寺宇林立,名胜古迹,不可无乘以载之。吾乎盍辑一志,以备观乎。”力空遂敬答道:“徒虽不敏,敢不惟命。”于是便屐履山之胜境,搜石刻,询长老,以次记述之,于1933年成书定名《霍山志》。在妙舫师主持下,由兴唐寺监印传世。
妙舫法师弘法五十余年,戒弟子二千余人,遍及陕西、山西、甘肃三省。师于1941年9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圆寂于兴唐寺丈室。享世寿七十岁,僧腊五十六年。
波罗和尚文字见人物部分。
力空法师文字见人物部分。
性隆和尚(1896—1984),俗名张海,原籍河北省邢台地区阳县白家庄人,幼年家境贫寒。30岁时到山西隰县玉泉寺出家,在玉泉寺住了20多年,后到万圣寺受戒,拜佛祥和尚为师,法名性隆,任万圣寺住持。1984年10月15日晚圆寂,灵骨入广胜寺普同塔。
了空和尚(1884年10月—1960年8月),了空和尚系山西省洪洞县城内西门里人。出生于清光绪十年九月初六日(1884年10月24日),1904年出家,后任洪洞县城内千佛寺住持。1919年仲夏,他主持将千佛寺北大殿进行了重修,1923年夏,对寺内佛像进行了金装。
解放后,了空和尚思想进步,爱国爱教,1955年4月7日至9日,政协洪赵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了空和尚当选为政协委员。
洪洞广胜寺和尚悟宗,千佛寺和云,悟广都系了空和尚的弟子。
了空和尚于1960年8月圆寂于千佛寺,灵骨入广胜寺普同塔。享年76岁,僧腊56年。
真荣和尚文字见人物部分。
仁明和尚(1926年4月—1985年10月),河北省魏县三交村人。俗名张仁明,1943年随父母来到山西省安泽县核桃庄。1945年迁往洪洞县石凹村。1950年在广胜寺出家当了和尚。1957年在南京定华山龙昌寺受戒后,一直住广胜寺。1985年10月31日(乙丑年九月十八日)圆寂于广胜寺。
悟云和尚文字见人物部分。
悟广和尚文字见人物部分。
智宏和尚俗名张志杰,又名张苜,乳名宏儿。洪洞县堤村乡许村人。出生于1916年5月17日,自幼家境贫寒。1932年到汾西县范岭村给地主放羊。1933年回到许村给地主赶车。1934年赴五台山,在灵境寺剃度出家。1937年在北京云居寺皈依常乐法师受比丘戒。受戒后育读金刚经、心经、弥陀经等。1942年又到五台山云游,接着先后云游、北京、九华山、天台山、峨嵋山、金山寺、云居山等佛教寺院,1963年回到广胜寺。“文革”期间,由于四人帮对党政宗教政策的破坏和干扰,智宏和尚受到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得到落实。1981年智宏和尚任广胜寺住持。1981年6月2日至8日,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智宏和尚当选为县政协委员。1981年11月上旬,智宏和尚出席了山西省佛教协会第三届代表会议,会上当选为省佛协常务理事,并当选为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12月15日,当佛协第四届代表会议在太原召开。智宏和尚继任省佛协常务理事和省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任职务。1985年3月23日至27日,县政协七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智宏和尚继续被选为县政协委员,接着智宏和尚连任县政协八届(1987年5月22日)、九届(1990年10月23日)、十届(1993年6月27日)、十一届(1998年7月15日),均当选为县政协委员。1987年7月14日,洪洞县佛教寺庙民主管理小组成立,智宏当选为组长。1991年6月17日,智宏和尚主持召开佛教领导小组会议,会上,由智宏主持,五位领导成员共同讨论制定了“关于加强佛教寺院管理的五条规定”。规定全县住有僧尼的七座寺院,必须接受和服从管理小组的领导。规定每三个月,管理小组成员和各寺院住持例会一次,研究解决各寺院的问题。规定不准抽烟、卜卦、算命、求药等封建迷信活动。规定各寺院的财务收支民主公开,并接受宗教部门监督,规定各佛教寺院的住持由管理小组委任等。这五条规定公布执行后维护了全县佛教界的正常宗教活动。
智宏和尚拥护党的领导,模范地执行和遵守党的宗教政策的有关规定。度化四众,改恶从善,弘扬和发展了佛教文化。智宏和尚生活俭朴,每天过堂用斋,早晚课上殿诵经,从不间断。给四众弟子作出楷模。智宏和尚与人为善,待人和气,恒顺众生,得到广大信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用尽精力。
智宏和尚于2000年农历四月十一日圆寂于广胜上寺。县政协、县委统战部、政府办宗教科,派代表参加了追悼会并送了花圈。智宏和尚的灵骨入广胜寺十方普同塔。
果全和尚俗名何国锁。山西省洪洞县明姜镇郭家街村人,出生于1946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1953年入郭家街村小学,1960年9月,考入梁立村完全小学。1961年在梁立村完小加入共青团。1962年9月考入明姜中学。1965年7月初中毕业,回到家中务农。1967年任郭家街村第三生产队保管。1969年任第三生产队队长。1988年3月到广胜寺出家。1990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寺受比丘戒,受戒后,返回广胜寺。1992年10月任千佛寺住持。1994年农历二月初一回到广胜寺任当家。1999年10月,因广胜寺住持智宏和尚病重,广胜寺寺务由果全和尚负责主持。2001年4月县政协十一届四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被选为政协委员。
常金和尚俗名金斗,洪洞县冯张乡冯张村人。出生于1942年,幼时入本村小学,在本村加入共产党,担任过生产队政治队长。1990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在江苏常州天宁寺受比丘戒,返回洪洞后住万圣寺。1995年任万圣寺住持。
隆云尼姑(1913—1971),山西省灵石县王庄村人。十八岁结婚。婚后因夫妻不和,于二十九岁时来到洪洞城内大士庵出家。1946年到蒲州近都寺受戒,受戒后回到大士庵,1966年返回原籍,1971年农历六月,圆寂于灵石县王庄村。
力让尼姑文字见人物部分。
海山尼姑文字见人物部分。
常三尼姑俗名王三丑。山西省洪洞县明姜镇南社村人。出生于1951年10月。1958年9月入本村小学。1963年7月小学毕业后回家务农,1992年皈依佛门。1995年2月出家到了广胜寺食姑姑庙。1995年4月赴陕西省西安市卧龙寺受比丘尼戒。受戒后于1995年6月回到洪洞县堤村乡李村峰林古刹任住持。
宏春尼姑俗名王喜清,山西省长治市西火镇西村人。出生于1969年农历二月初三。1976年入西村七年制学校,1983年7月初中毕业回家务农。1989年7月来到洪洞大士庵皈依海山师出家。1990年8月,赴吉林受比丘尼戒,返回山西洪洞后,仍住大士庵。1992年农历十月初六,海山尼姑圆寂后,宏春尼姑接任大士庵住持,并当选为省佛教协会理事。

『叁』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501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73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26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9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5名、博士后导师2名;拥有2位“国医大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人,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43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三五”人才17人,陕西中省名老医、名中医32人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
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 陕西中医药大学省级教学团队序号 项目名称 批准时间 带头人批准文号 1 中医基础理论 2007年 张登本陕教高(2007)52号 2 中医内科学 2009年 张学文陕教高(2009)21号 3 中药学 2010年 王景洪陕教高(2010)7号 4 中医骨伤科学 2011年 刘德玉陕教高(2011)39号 5 中药制药 2012年 王昌利陕教高(2012)36号 6 针灸推拿学 2013年 张卫华陕教高(2013)30号 7 中医妇科学 2014年 贺丰杰 陕教高(2014)16号 8 医学检验技术 2014年 权志博陕教高(2014)16号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厅局级重点学科10个。
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内经学、中医康复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文化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中医血液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
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制药、中医药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中医骨伤学科、中医学(中医养生学)
厅局级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方剂学、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中医心病学科、中医脑病学、中医消化内科、针灸学、中医肿瘤学、中医康复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点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序号 硕士专业名称 医学 中医学 1 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临床基础 3 中医医史文献 4 方剂学 5 中医诊断学 6 中医内科学 7 中医外科学 8 中医骨伤学 9 中医妇科学 10 中医儿科学 11 中医五官科学 12 针灸推拿学 中西医结合 1 中西医结合基础 2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临床医学 1 内科学 2 外科学 3 妇产科学 4 肿瘤学 5 麻醉学 6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7 临床检验诊断学 8 全科医学 公共卫生 1 2014年批准 护 理 1 2014年批准 理学 中药学 1 中药药理学 2 中药鉴定学 3 中药炮制学 4 中药化学 应用心理 1 2014年批准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中药制剂学 2 制药工程 总计 8 31

『肆』 在你的眼中,西南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西南大学是一所公园式大学,校园面积十分宽阔,校园里古木参天,绿树成阴,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我女儿就在这里读书。

『伍』 成语故事/主人公,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唾面自干:tuò miàn zì gān///成语故事:《新唐书•娄师德传》。娄师德在刑武则天回时做过宰相,他的处答世哲学就是妨忍耐。娄师德身长八尺,嘴方,嘴唇很宽大。他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以求得别人的原谅,不在脸上露出愤怒的颜色,他曾与李昭德一起走路,娄师德长得很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气地说:“被乡巴佬拖累!”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做乡巴佬,又有谁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辞行,他教导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说:“有人把痰吐在我脸上,我自己把它擦干就是了。”娄师德说:“还不行,你自己把它弄干净,是想躲避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才算能忍耐。后来用唾面自干来形容受了污辱,不作反抗,尽力忍受。
主人公//娄师德
文言文//
《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中国的成语大多可以讲出一个故事。特别是那些本身就是历史故事浓缩的成语。
如:鸿门宴——完璧归赵——桃李不言等

热点内容
数学小卡片 发布:2025-09-12 18:14:39 浏览:24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发布:2025-09-12 17:16:20 浏览:624
小学校长师德师风自查自纠 发布:2025-09-12 16:25:09 浏览:973
nba黑历史 发布:2025-09-12 14:28:24 浏览:240
化学高一必修二 发布:2025-09-12 13:59:58 浏览:139
快乐英语小报 发布:2025-09-12 13:33:29 浏览:989
跳舞基础教学 发布:2025-09-12 12:23:15 浏览:119
康爱多网上药店怎么样 发布:2025-09-12 11:40:45 浏览:553
如何养 发布:2025-09-12 09:30:54 浏览:760
黄岛教师编制 发布:2025-09-12 09:09:04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