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师生比例
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学校类别 教职工与学生比例
城市高中 1∶12.5
县城高中 1∶13
农村高中 1∶13.5
城市初中 1∶13.5
县城初中 1∶16
农村高中 1∶18
城市小学 1∶19
县城小学 1∶21
农村小学 1∶23
http://hsb.hsw.cn/gb/newsdzb/2001-11/02/2001-11-02-01jryw3.htm
『贰』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师生比是多少教师与校级领导的比例又是多少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师生比是多少?教师与校级领导的比例又是多少?
答:根据规定,小学的专师生比属为:1:23,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应超过教师总数的5%。一般师生比按是1:25计算,或者按班级教师与班级比是1.4:1计算;教师与校级领导的比例又是没有硬性规定,范围比较大的学校一般按一正三副配备。
『叁』 国家规定的师生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1、城市小学的师生比是1∶19
2、县城小学的师生比是1∶21
3、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
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是根据2014年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设置的方法和标准,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核定的。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机构编制部门要求,教师编制应根据学生数的变化,定期进行核定,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
中小学教育专项编制的核定,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在册学生数,按照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的比例,进行核定。或者根据学校三年内的学生平均数核定。
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乡村小学、教学点,可以按照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或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核定。
为了保证充足的一线课堂教学力量,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应充分考虑核定一定比例的教辅人员和工勤岗位编制,寄宿制学校应多核定1名宿管员编制。根据学校病、孕等特殊情况,从实际出发,考虑多核辅助编制。
(3)农村小学师生比例扩展阅读:
国家按照规定的师生比, 下达学校教师编制。测算学校师资需求量的数量指标,也是反映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和体制不同,对师生比的要求也不同;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不同,师生比亦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里办学条件基本相同的同级同类学校中,平均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多,则教师工作量大, 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高;
反之,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少,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小,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低。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
『肆』 小学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限制在多少人教育部规定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教人〔2002〕8号)的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每班学生的人数做了明确的规定,小学40至50人,中学45至50人。
(4)农村小学师生比例扩展阅读:
中小学人员编制的核定和分配
1、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安排班额,并根据班额组织教学班级。原则上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5~50人,城市小学40~45人,农村小学酌减,具体标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结合近几年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入学人口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学校校舍、教师数量等条件适当安排班额和班级数。
在入学人口高峰时期可采取过渡办法安排班额,但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班额超过55人的现象,遏制部分中小学班额过大的势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降低标准班额。
2、按照国办发〔2001〕74号文件的编制标准折算,普通高中每班可配备教师3.0人;普通初中每班可配备教师2.7人;城市小学和县镇小学每班可配备教师1.8人;农村小学每班可配备教职工数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教师数确定后,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编制按教职工总数的一定比例计算,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核定到校。
3、各地可根据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各年级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综合考虑教师所承担的备课、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任务和学校分配的其他工作,结合教师编制总数等因素确定教师标准周授课时数。
4、按照国办发〔2001〕74号文件规定,在具体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内地民族班中小学,城镇普通中学举办民族班的学校和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班级,寄宿制中小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安排教师脱产进修,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一定规模的学校,承担示范和实验任务的学校,山区、湖区、海岛、牧区和教学点较多的地区,在按照学生比例计算编制的基础上,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适当增加编制。
安排教师脱产进修所增编制以及承担学生勤工俭学和实习任务的校办工厂(农场)核定的少量后勤服务事业编制,按隶属关系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使用。
『伍』 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校师生比例
根据规定,小学的师生比为:1:23,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应超过教师总数的5%
『陆』 教育法中规定的小学师生比是多少
根据规定:
小学的师生比为:1:23,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应超过教师总数的5%。一般师生比按是专1:25计算,或者属按班级教师与班级比是1.4:1计算;教师与校级领导的比例又是没有硬性规定,范围比较大的学校一般按一正三副配备。
(6)农村小学师生比例扩展阅读:
师生比(teacher-student ratio),学校教师人数与培养学生人数的比例关系。国家按照规定的师生比, 下达学校教师编制。测算学校师资需求量的数量指标,也是反映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和体制不同,对师生比的要求也不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不同,师生比亦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里办学条件基本相同的同级同类学校中,平均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多,则教师工作量大, 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高;反之,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少,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小,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低。
参考资料:师生比_网络
『柒』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师生比例应该为多少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师生比例应该为:
初中
:农村
1∶18
小学:
农村
1∶23
『捌』 中小学国家规定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多少
一般来说,每班师生的比例最好在1:20以下,否则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需要。根据国回务院办公答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8)农村小学师生比例扩展阅读:
义务教育的影响:
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2. 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 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4. 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5. 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6. 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7. 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8. 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9. 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玖』 农村初级中学师生比例是多少后勤人员与代课老师的比例怎么规定的最好说明是依据哪个文件。
【法规名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文 件 号】国办发(2001)74号
【颁布部门】国务院办公厅
【颁布日期】2001年10月08日
【实施日期】2001年10月11日
文字部分太长了,就不复制了,下面是这个文件的表格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
│学校类别│教职工与学生比│
├──┬─────┼────────┤
││城市│1:12.5│
│高│││
│├─────┼────────┤
││县镇│1:13 │
│中│││
│├─────┼────────┤
││农村│1:13.5│
├──┼─────┼────────┤
││城市│1:13.5│
│初│││
│├─────┼────────┤
││县镇│1:16 │
│中│││
│├─────┼────────┤
││农村│1:18 │
├──┼─────┼────────┤
││城市│1:19 │
│小│││
│├─────┼────────┤
││县镇│1:21 │
│学│││
│├─────┼────────┤
││农村│1:23 │
└──┴─────┴────────┘
注:1.“城市”指省辖市以上大中城市市区;2.“县镇”指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区。
在15年的时候又出了一个文件,农村和城市标准同一了。
国办: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城市标准统一核定
2015-06-08 16:02 中国网
『拾』 教育部有没对中小学体育师生比的规定多少
学校类别 教职工与学生比例
城市高中 1∶12.5
县城高中 1∶13
农村高中 1∶13.5
城市初中 1∶13.5
县城初中 1∶16
农村初中 1∶18
城市小学 1∶19
县城小学 1∶21
农村小学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