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家访奖杯

家访奖杯

发布时间: 2021-08-01 04:27:13

❶ 能有联系方式吗想跟你了解一下支教的情况

一哥们三年支教的心路

楼主是80年代末期生人,2009年于武汉某211、985重点院校毕业,所以毕业那段时间被大学的辅导员天天洗脑(每所大学每年都有支教指标,完不成,对辅导员的前途会有所影响),满怀着满腔热血去了湖北恩施一个偏远农村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支教。现在貌似有很多志愿者去支教,但是不过是短期而已,十几天、一两个月,对于被支教的孩子们也没有多大的触动。然后回来写篇什么心得,成为某种资本,与其说是支教,不如称呼旅游更恰当点,如果真要支教,在那些偏远地方呆上两三年,或许,更适合写心得。

转入正题吧。

大学毕业后,在湖北经济学院经过半个月的培训,于同年秋天被分配到了恩施州一个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的偏远地方,传说中的鸡鸣三省的地方。说实话,一开始被分到这里之时,心中一股强烈的不满情绪充斥着我,这与我想象中资教的环境简直有着天壤之别,且不说一路上数小时长途的颠簸已经让我难以忍受,真如诗中说的“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在这里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体现,这里的乡村公路依山而筑,崎岖不平,人坐在车上都感觉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万丈崖底。这里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山区,小镇四面环山,山上只稀稀拉拉的几棵树木更给人徒添一种萧条的感觉,仅有的一条街上只些许几个人走动,偶尔能见到几家冷冷清清的商铺。更甚的是这边还缺水,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尤其是下半年,不下雨的话,还得到处去找水。发短信,要到山顶山把手机举得越高信号越强。虽然有电,但是断电是经常的事。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了我人生中最难忘记的最有意义的资教生活。

教育局的那天,教育局例行地接待了我们。说实话,大学毕业支教,在当地教育局看来,要么你是在学校犯了错误被流放,要么你自身没什么优势在城市里是不能立足就业困难,并且你肯定是没什么背景才选择支教,所以在分配学校的时候,教育局的官员一般会把与当地教育局没有关系的支教人员尽量分到最偏远的地方,而他们自己参与支教的教育系统子女或者与教育系统有关系的子女会分到相对比较好的地方。既然是支教,这也就罢了吧。

湖北省的支教,在湖北经济学院培训时口口声声自称是支教生的娘家人的湖北省教育厅给支教人员的承诺是“月工资1200,每年考核合格年终有5000元绩效。”
而事实上,每月拿到手只有760元,年终绩效未见。就这760元,自己吃饭买衣,还要经常给学生补贴,还经常管学生饭吃,因为学生说没钱就没钱了,没钱就不来上课了。

再说学校,到了当地的学校。见了校长,校长私下里告诉我“兄弟,最好不要从事教育事业!”然后给我分了一个所谓寝室,下面是猪圈,上面是个茅草棚(这就是湖北省教育厅承诺的包住不包吃)。校长说你暂时住着,等有了房子再分给你。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终于明白当年我们伟大的PARTY为什么能革命成功了——与其苟活在这样的世界,不如拼死一搏。九月份,还有余热,苍蝇满天飞,虫子到处爬。就这样生活了大半年。冬天,真有北风呼号的感觉,为了睡觉,只能连头盖着(行李、生活用品自己跑十几里路采购,再自己扛回来)。

再说说学校,小学到初中就80几个学生,加校长共三个教师,校长是个四十几岁的退伍军人,高中毕业;其他两个教师,勉强初中毕业。确实,师资很缺乏,更别说高水平师资了。再学校里,除了校长表示欢迎以外,其他两教师对楼主是心怀不满滴,因为,抢了他们的饭碗。基本上,每个教师都要上所有的课程。那两初中毕业的教师也教英语,但是很多单词自己也搞不懂,于是夹杂着拼音和汉语,汉语里甚至夹杂着浓厚的地方方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不说了,理解他们的心情。

说说学生。其实,偏远山区的学生并没有那么想读书,别在电视里看着他们瞪着天真的眼睛出现在镜头前,中国的媒体,你懂的。山民的心愿,在学校混到毕业,然后出去打工。当然,这里面有其深层的原因,闭塞的交通与信息,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村民生活范围的圈子,个人的眼界等等。在电视里看到山区小孩坐的端端正正听课的场景我一次也没看到。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从去哪里洗了一次澡之外,在没有洗过澡,也没见过我的“娘家人”来过。县教育的人员倒是来过一次,在当地镇上来所谓调研,请镇政府工作人员转达县教育局对支教老师的问候。

村民,倒是很尊敬楼主这个有大学毕业的支教老师。因为楼主懂医,懂针灸(楼主父亲是部队的军医),当地的村民、学生有什么感冒发烧的,一般都舍不得去镇卫生院。所以就由楼主扎针或者开药方。也因此,楼主每次去镇上、去县城都要尽量买些药品。说实话,楼主对于教孩子是用了心的,楼主也打学生,因为说服教育对于某些学生是不太合适的,就像一些树木一样,不修剪就会长歪。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说服教育、打、骂、做思想工作等,明显能改进,生活上知道讲卫生爱干净,思想上不再以前那么自私,生活上知道孝让长辈,为人上知道礼让,学习上不再有那么多得错别字,视野上得到一些开拓。所以,学生家长对楼主还是比较尊敬的。楼主去家访,朴实的村民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条干鱼、一块腌肉,然后就是自己酿的酒。据说,平时是舍不得吃的。村民朴实的感情里面也夹杂着很复杂的意味,有的村民以为省城来的大学生有多大的能量,直接提出你把我的娃带到省城去挣钱吧。这还不算什么,要命的是,学生因为玩耍闹点矛盾,村民要求教师都得向着自己的娃,如果教师不向他的娃,轻则诅咒,重则免不了双方家长的一顿打。甚至有村民打了教师还不解气,再去找对方家长打。

呆了大半年,实在忍受不了那里的风气,考上了县里的中学。当然,支教的身份没有变,工资还是那么点,绩效没有。在县里的中学,带的课最多,带三个班的英语,谁都知道带英语最累,早上早自习,晚上晚自习,上课要不断地教读。后来因为师资的原因,又同时教了历史地理,后来又同时兼职了当地一小学六年级的英语。每周1到5,基本都在上课。周末,给初三上课。这样的生活比在鸡鸣三省的地方满足多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支教期满,楼主已经对这种生活充满了失望,兴高采烈地走了。

现在楼主自己开了个养生馆,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并且一如既往地支助着曾经教过又需要帮助的孩子,现在他们有的外出打工,有的进入高校。打工的,为他们指点职业方向,一个做了汽修工人的学生在上海月入八千多,发来短信很感谢我对他的帮助,进入高校的,一方面鼓励他们兼职,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学习谋生的技能。

这里我想跟大三大四的学弟学妹们说:

1、对于支教,你们最好选择旅游的方式;

2、如果要选择以此为职业,一定要慎重!因为支教几年,你很可能忘掉了你自己的专业,而且你除了能在教室里纸上谈兵之外,你出去之后,能有什么谋生的技能?还不如毕业就进入社会,虽然辛苦,但是在职场上打拼几年,至少有经验,不至于月入几百元,也不至于支教期满以一个愣头青的身份进入社会。

3、支教期满有公考优惠政策,但是,那个你们都懂的。

4、支教的地方,大都偏远,民风彪悍,会发生什么,真不好说。

5、别看有的支教人员几年后把自己扎根在了山村,几年时间,专业忘了,出去了还是满脸的茫然,有的是在当地找对象了,不排除有人真心奉献山区。与我一起很多支教的同学因为这些原因把自己“奉献”在了偏远乡村。而湖北省教育厅的某些官员,一路飙升,每年还以支教生娘家人的身份继续忽悠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支教人员有了问题找他们,总是互相推诿!既然支教那么崇高,为什么中国的高官子女大都出国去了,为什么中国的高官子女没有几个支教的?为什么中国的高官子女不能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想如果像某些官员声称的那么崇高,官员的子女们多半会不甘落后的。支教明星徐本禹据说当官去了,成千上万的支教人员成了炮灰。

6、如果你们选择支教,你要想好:你想得到什么?你能得到什么?你的父母辛辛苦苦花钱把你大学供完,你再去山区,多少年可以收回成本?你的父母希望你读完大学就去偏远山区月入几百元还不能给家里补贴,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别看电视里的镜头,很多大学生自愿支教,面对镜头大家不能也不敢说假话,当然有很多大学生怀有满腔的激情,但是这激情能持续多久?如果想以此踏入仕途,个人觉得不太靠谱,不以为为国家做了所谓贡献,就能得到国家的认可,人民记得你,PARTY和government不记得你,拿个国家给的破奖杯又能怎样?出去之后面临的是高昂的物价消费,世俗的白眼,不是我贪财,而是这个国家太疯狂!我不贪财,但是我要生活,我要资助我的学生,精神上的支助,靠谱么?

最后,我再说几句:大四的学弟学妹们,选择支教尤其是长期支教,一定要慎之又慎;向牺牲在偏远乡村支教的同行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是楼主的真实经历,没有夸张的成分,之所以不用真实地名、真实人名,怕人肉!)

❷ 写一封赏识家书1200字左右

你是我所有兄弟姐妹中学习最好的人,同时也是我们所有人的骄傲,可是你知道吗?如果可以重来,我---要选择从未认识你。
如果可以重来,我要选择好好学习
在我的记忆里,你从小学习就很好,十几年来你拿到的各种奖状和奖杯不计其数,在学校里,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你总能轻松地进入阶段前十,就好像所有的题目你都可以轻松地得出答案一样。可是和你相比我终究还只是一粒尘埃。
我的学习有严重的偏科现象就拿数学来说吧!你可以轻易地判断出一道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和所用的公式,而我却不行,你做一道题需要五分钟就可以完成,而我却花费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可以完成而且也不能保证正确率,你说我怎么这么笨啊!!!!所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要选择好好学习
如果可以重来,我要选择做回正常人
我其实也挺苦恼的:从小自己就先天性残疾,虽然说我曾住院治过自己的腿,比起以前不会走路得自己,现在的自己真的很欣慰,不过,欣慰又能怎样,还是和别人不一样,在学校里还是会受到到别人的嘲笑。为此我在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整天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可是你们有有谁真正了解过我呢?我其实根本什么也没做为什么就要受到这样的屈辱?我每天努力学习,虽说早已知道结局,但我还是不愿承认,我想要改变这样的命运,不是有一句话这样说: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但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最起码有成功的几率。所以我拼尽全力,虽为改变结局,但我不后悔。
现在的以一定很忙碌,也是,身为高三的学生,那个不忙碌。
在此。我祝愿你在高考的时候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学习步步高升,勇攀高峰
2016年2月20号
你的妹妹:雨婷
初三:青春永远张扬

❸ 重金请求,法制教育片~青涩记忆

青涩记忆以几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为主线,写了四个青少年迷恋网络的事。
杜鹏,最让我感到惋惜。他曾经是一个出色的男孩,成绩非常优异。家里的奖状和证书及奖杯很多很多,甚至曾经梦想着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一次偶然,他发现了父亲的婚外恋,他听到父母吵架,得知母亲计划把他送到国外读书,并且决定要和父亲离婚。杜鹏开始逃学了……
其它三个孩子也是差不多的命运他们走到了一起,然后他们就去网吧玩,一玩就是几天,他们在网吧吃,在网吧睡。……沉迷导致了他们犯罪。在犯罪过程中,杜鹏无意重伤了保安,但是这几个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虽然胡老师非常努力地想和他们沟通,但是阴差阳错,教师的工作每次都是徒劳。陈志第一个知道了事情的严重后果,他无法承受,疯了。当杜鹏得知他们那天误伤的人原来是自家保姆的丈夫时,他选择了死亡。而绍远在经过胡老师的一次家访后,决心做一个好孩子,他和父母做了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正当全家其乐融融的时候,警察来了。绍远的父母一直追赶着警车,他的心中充满了悔恨。许枫因为犯罪中止,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但是在他的心中充满了惶惑。最终,胡老师等在许枫回归的路上。
电影结束了,我哭了,我看到很多同学也流泪了。我相信,他们是被《青涩记忆》所感动,所教育,所触动了。网络,确实是一把双仞的箭
《青涩记忆》深刻揭示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种原因,突出反映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而带来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严重危害。所以为了让我们不像他们一样走上了歧途,我们也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克服自己,和劝勉身边的同龄人:不要沉迷于网络。也像书上说的一样: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人生!
欢快跳跃的音乐声中,青春阳光的少年棒球队队员印入 观众的眼帘,微微悲凉的钢琴曲,这些青春少年随之出现在暗淡的画面,立刻给观众的心里布满灰暗。这,就是他们的青涩记忆。

热点内容
初音的历史 发布:2025-05-25 21:37:34 浏览:870
女人做什么生意好 发布:2025-05-25 19:48:13 浏览:643
教育部大纲 发布:2025-05-25 19:23:37 浏览:960
2014高考地理试题 发布:2025-05-25 18:48:51 浏览:712
画角的教学反思 发布:2025-05-25 18:23:46 浏览:241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试题 发布:2025-05-25 17:18:36 浏览:173
英语地点单词 发布:2025-05-25 16:47:05 浏览:848
中国地理顺口溜大全 发布:2025-05-25 15:58:28 浏览:657
co化学式 发布:2025-05-25 15:35:28 浏览:825
二年级数学余数应用题 发布:2025-05-25 15:31:43 浏览: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