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师生恋
① 关于广东江门地区的一些调查
百年教育强国梦,世纪学府薪火传。
“废科举,兴学堂!”19世纪末20世纪初,积弱的东方大国图变革,求生存,乡贤梁启超为此振臂高呼;1905年,会城马山下,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气的新会人民得风气之先,创办官立中学堂,新会一中由此开始了艰难曲折而光辉灿烂的100年。
百年办学,根深叶茂发新枝
新会一中名片:1958年被定为佛山地区重点中学,1960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1978年再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县市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持续发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又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今天,新会一中是一所拥有107个教学班、6000多名学生、350多名教职工的重点中学,已成为享誉五邑、全省知名的学校,并朝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迈进。
美丽校园,几代葵乡人心血凝聚
流金十月,走进新会一中美丽的校园,浓阴蔽日的校道上,翠色如茵的绿地旁,窗明几净的大楼里,清晨书声琅琅,傍晚灯火通明。运动场上,虎跃龙腾。绿阴花间,笑语声声。置身其中,静心感受校园中洋溢着的浓浓文化气息:风采堂,古朴典雅;图书馆,书藏丰盈;《风华正茂》的雕塑,鼓舞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遨游远航。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标准的图书馆、勤奋楼、苏周玉珍纪念楼、健德堂、黄克竞博士教育楼、黄克竞博士科学楼、梁荣教研楼、电教馆等一座座楼馆拔地而起,建成了标准游泳池和江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的全塑胶田径场;还建成了计算机教学中心、多媒体电教中心,有语音教室2间、网络教室7间,拥有计算机500台,每个教室都配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成千兆主干校园网,教学设备达到国家示范性高中标准。
漫步校园,这些典雅大方、错落有致的楼宇,仿佛让人看到当年黄球名誉校长、黄克竞名誉校长、苏澄洲先生等善长仁翁们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透过这些参天的树木,又隐约让人听到新会一中几代创业者们艰苦奋斗的呐喊。
师资雄厚,办学思想一脉相承
如果说,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施是育人的基础,那么,“求实开拓,素质育人”则是新会一中上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办学思想最浓厚的凝淀。一个世纪以来,在源远流长的冈州文化滋养下,新会一中栉风沐雨,自强不息,虽三迁其址,十一次易名,爱校报国、兴学育才之风仍代代相传。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新会名校长2人、新会名教师18人、新会学科带头人20人、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骨干教师1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1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学本科率91%。先后有7人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一批教师获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正是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奋勇争先,全体教职工秣马厉兵,励精图治,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的办学成绩才如此出色。
亮点
推进素质教育有方
新会一中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德育放在首位,全方位育人。以“五爱”教育为主线,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心理素质教育为先导,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学校形成德育管理序列,重点抓好校风传统教育、生活常规训练,文明行为习惯培养。
爱祖国之行,始于足下;爱人民之德,育于身边。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每年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英烈。每年10月8日,组织学生参加18岁成人宣誓,做合格公民。坚持开展学雷锋、助残募捐、扶助特困生活动,关心社会,奉献爱心。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中,富有历史责任感、与时俱进的领导教师和全校学生一道,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劳动,担负起探索课改领跑者的重任,先后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调研课、江门市新课程改革现场会等大型公开课开放日活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推行研究性课程。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进行深入调查,充分展示勃勃的青春气息。
教育科研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以科研为先导,科研促教,近几年来,学校参与的各项“十五”教育科研课题有国家级课题6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3个,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黄华奖和新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近10年来,省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共80多篇。
随着教育科研深入,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和中考成绩多年来均名列江门地区前列。高考升学率达97%以上,近年本科上线率达75%以上,2004年达80.1%,2005年达78%。1984年以来共有23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积极参加各学科竞赛,1500多人次获国家、省、市奖励。
步履坚实,创建国家示范高中
经过近3年努力,新会一中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各项核心指标全部达标,目前已正式递交督导验收申请报告,以此向新会一中百年校庆献礼。
2002年,新会区委、区政府作出了要在百年学府新会一中率先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决策。2003年4月17日,是新会一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新会区人民政府对新会一中和圭峰中学实行资源重组,组成新的新会一中。2004年7月,经新会区人民政府同意、江门市教育局批准,由新会教育基金会和新会一中联合举办的新会葵城中学正式成立,这棵培育人才100年、根深叶茂的大树,又发出一枝新芽;今年秋季,新会一中完全实现了高初中分离,形成了独立高中建制,并通过连续三年扩招,在校高中学生达到3100多人,达到了国家示范高中督导验收方案中有关高初中分离,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标准。
校舍、设备、师资、质量,是创建国家示范高中的几个核心指标。几年来,新会一中在这几方面都有大动作,取得了大成效。学校相继建设了教研楼、总务楼、体卫教研楼和新教学大楼,装修了“新会书院”、电教馆,铺设了全塑运动场,全面美化了校园环境,增添了大批常规设备和电教设备,总投入已超过1700万元。加上正在建设中的校园信息化工程,因分离初中而建设葵城中学的投入等,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为新会一中创建国家示范高中的总投入将达5000万元。
高水平的管理和办学质量是名校的根本标志。新会一中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高,大批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一批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05年高考上线率达98%,其中本科率达78.4%,重点率达47.7%,都大大超过了国家示范高中督导验收方案中有关学生发展水平的指标要求。
百年育人,情牵母校赢声誉
每一次花开的记忆,都是辉煌成就的累计。一代又一代的新会一中学生以母校为骄傲,他们在新会一中历经了最美好、最重要的岁月,形成了超越时空、永恒的友谊,新会一中就是他们生命的底色。这种以母校为骄傲的情怀,是新会一中永远的财富。
一个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海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和关爱下,全体师生与时俱进,团结拼搏,振兴教育;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5000多名高中毕业生。在他们当中,涌现出了大批革命志士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乏像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王坚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贡献卓越,彪炳史册。
人物
“地洼学说之父”陈国达
陈国达(1912—2004),世界著名地质学家。1925年春至1927年冬就读于新会一中。历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洼学会理事长、国际地洼学组主席,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创立“地洼学说”,提出壳体大地构造学,突破国际地槽地台学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与地质之父李四光并称为“南陈北李”。
学“看风水”,与地质结下不解之缘
1912年1月22日,陈国达出生于新会南郊天马乡五福里的一个贫苦的南洋归侨家庭。为了糊口,父亲陈奕山经常带着小国达为人家“看风水”,挣钱贴补家用。
父亲告诉他,新会的地面挖下去几尺就是蚝壳层,家里的井圈就是用地下的蚝壳拌了水泥浆筑成的。小国达眨着眼睛在想:蚝壳层是怎样来的,山从哪里来……
带着种种的疑问,1925年春,在姐姐的资助下,13岁的陈国达考入了新会县第一中学。他深知生活艰辛,世态炎凉,自己能上学读书来之不易,因此读书非常勤奋,学习成绩排在班上前列。
在初中期间,对陈国达影响最大的的就是博物学。当时新会一中极重教师素质,教师都是延聘一些学养高的人士或海外博学的留学生担任。从当时一位叫罗仲伟的老师那里,他知道什么叫火山爆发,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什么叫冰川以及它是怎样流动的,又怎样根据三叶虫之类的化石来判断地层的地质年代,拾到块翠绿的孔雀石,也许就会找到一座大铜矿……这些使他对地质学心驰神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迷上了数学、博物、地理等课程,并且经常到县立图书馆查找有关的资料。
当时,陈国达最喜欢的是野外考察的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与同学们翻爬新会的山山水水。圭峰瀑布,象山秋月等,每一处对幼小的陈国达都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久久不忘,以致于他大学的毕业论文也以此为题,写出了《广东新会地质试勘》一文。
作《劝惜时勤学歌》,鞭策家乡学子
陈国达喜爱理科,但他并不忽视文科课程的学习。从小就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还经常背诵一些古诗词。据其儿子陈贡文先生介绍,陈国达院士晚年时,记忆力非常好,经常信手默写几首以前背诵过的唐诗。陈院士经常对子女说:“这都是得益于早年的语文学习,从小打好了语文基础,对于后来的工作、学习、科研和一生事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求知无捷径,勤读有奇功”,“莫嬉纵,宝贵晨光容易逝,过后不再逢”,1975年,陈国达创作《劝惜时勤学歌》,并多次修改。近年将其惠寄给家乡的学子,予以鞭策、鼓励。诗歌当中“莫嬉纵”、“倍用功”等句子既是对下一代的寄语,也浓缩了他对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经历的深刻感悟。
新会巾帼名人
王坚(原名王桂琴)(1933~1998),女,1945年~1950年就读于新会一中初、高中,品学兼优。高中毕业后,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被挑选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学员。1952年妇女节,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6架战鹰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中央毛主席和首都人民的检阅。
黄东活,女,1961年生,1975年在新会一中读高中,1977年毕业。在校期间是体育运动尖子,其后被上送参加省、国家运动队,多次参加国际体育竞赛,1985年4月,参加在日本举行的国际田径赛,跳远成绩6.65米,创亚洲纪录。
百年校庆,再铸教育新辉煌
鲜花和掌声只属于昨天,勇于拼搏的新会一中永远是雄踞改革潮头的弄潮儿。意气风发的新百年,壮怀激越的新起点,新会一中又向下一个宏伟目标——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迈进。使命崇高而艰巨,道路宽广而漫长。
百年校庆是新会一中兴学育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所有一中师生光荣与梦想的盛典,也是弘扬传统,提升品牌,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新会一中将不懈地努力,不息奋斗,直挂云帆济沧海,再铸教育新辉煌!
② 新会有那些高中要全部
新会一中、新会侨中、陈经纶中学、东方红中学、新会实验中学、新会二中、梁启超中学、会城侨中、司前中学、睦州中学。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创办于1905年10月20日。一百多年来,历经时代风雨洗礼,学校不断成长壮大。
在新会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港澳同胞的鼎力支持下,该校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中学,被誉为“校风好、质量高、校园美、管理优” 的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中学、省市窗口式文明学校,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
校徽图样简明、寓意深刻。校徽图案中,一轮红日在“学海”中喷薄而出,显示我校一代一代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精神风貌;红日和钢笔、书本构成“一中”字样,“X”和“H”分别是“新会(XIN HUI)”两字的汉语拼音缩写。
③ 江门市实验中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优质化教师队伍,确保成功教育实施到位。
创一流的学校,必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只有成功型的教师,才会有走向成功的学生。多年来,学校始终以师生未来的成功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铸就了江门市实验中学教师特有的价值观:即“个人价值体现于促进学校和学生的成功发展上”,形成一个“奉献求实,团结和谐,勤业精业”的优质化教师群体。 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狠抓了成功教育的关键因素。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成功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相信“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者”,多方面的成功必须以启动学生内部动力机制为基础,将教育对象主体地位的落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使每个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中自主发展,从循序渐进的成功中一步步走向成功。
为此,学校推行常规教学“四优化”。一是优化课程结构。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安排,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构想,即夯实基础,发展特长,优化结构,促进发展。根据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不同功能,将课程组合成三大板块:即以基础课程为核心的基础工具课,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劳技、电脑、社会科学综合课和以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体育、美术、音乐、航模课等等。还调整教学计划和课时,以充分发挥每个板块的作用。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出七条要求:即建立民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倡导和谐情境,鼓励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加强学科协作,严格教与学的要求;注意个体差异,尊重个性与才能,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机会,使之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三是优化教学策略,即努力实现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艺术化,以学法指导在成功教学中“教”与“学”之间寻找最佳连接点,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及时做出反馈评价,使学生随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四是优化考试评价方法,即树立“让考试成为师生体验发展成功的愉快学习活动”的考试观,体现考试内容的多元化,实施考试方式的多层次性。总之,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
为了确保“四个优化”,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基本五环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核)提出了一整套规范和要求,坚持“五抓”。即:一抓备课,教案,把功夫花在前期,减轻学生负担;二抓课堂,精研教学,把功夫下在主阵地,推出各科各类典型课例和高水平的示范课;三抓指导,分层推进,培优转差,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四抓培训,实行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五抓教研,通过科组集体说课、集体备课、试卷评讲交流、教学经验报告等形式,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 校训:求实、创新
本表述体现了该校办学治校的哲学原理和思想方法。它要求师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于彰显个性、勇于探索人类社会的一切科学规律。
校风:文明守纪、求美求上
本表述体现了该校治校的思想道德准则和办学特色追求。它要求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树文明新风、守国家法规;勇于进取、执着求索、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
④ 江门广雅中学有什麼校规,可以用手机吗
广雅,创建于1888年,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取义“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即把培养学识广博、品行雅正的人才作为办学之根本。一百多年来,广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被誉为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
江门广雅学校于2018年9月正式开学,目前在校师生约1500人;学校建筑典雅大气、硬件设施先进实用、管理团队精干睿智、师资队伍经验丰富、课程特色领先多元化。延续本部广东广雅中学校训,旨在培养具有中华传统人文涵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现代世界公民。
学校性质:江门广雅学校由百年名校广东广雅中学与广东皕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为全日制民办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国际部各学段。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9万平方千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拥有招生体验中心、国际教育中心、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科技楼、游泳池等高标准设施。
办学规模:规划5年后学生总数达到6700人,幼儿园20个班,共600人;小学60个班,共2500人;中学60个班,共3000人;国际部20个班,共600人。
学校文化:继承并发扬广东广雅中学百年育人的文化内涵,“务本求实、广博雅正”,全面建设现代、高端、优质、多元的学校文化。
⑤ 江门女人下身被掏空杀死
日前在安徽省阜南县广泛传播的“学生被杀后掏空器官”的消息被警方确定为谣言。警方今日抓获还在当地高中读书的一名主要传谣者,对其处以治安拘留但不予执行。
上述阜南县公安局网监大队负责人介绍,本周一(11月10日),当地警方即发现在阜南一中吧和阜南吧等网络贴吧内,有上述谣言传播的舆情,因此事涉及家长、师生,警方已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影响,让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⑥ 关于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师生看到的都请进哦!谢谢
学校没做错。。你没请假的,或休学的情况下。学校就当你是逃课处理。。长期不上课当然取消你学籍。。。。去和班主任谈谈吧。。。如果你真的有事而离校。。。应该没问题的。。
⑦ 江门市礼乐中学表白墙
还不错,省一级学校,篮球是其特长,详细的资料见下: 【基本情况】礼乐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江门市体育(篮球)特色学校。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厚,师生知书达礼,乐学勤勉。
⑧ 师生门的网友评论
搜狐社区:射日者2009-11-15 22:10:45:嗯,祝福你!(不能确定你家老师是否需要我们的祝福,就不祝福他了。他老人家可能没有你这个想法!他要是知道你这么做头可能早就大了)
搜狐社区:windows0509s2009-11-16 01:33:10 :学会尊重你的父母,什么叫那两个老东西?你还是人吗?
搜狐广东省江门市网友:2009-11-16 00:22:45:满足一下彼此的需要倒是没什么好非议的,不过这小女生是天真?脑残?还是深沉?还真不好说。估计她那亲爱的老师这次死定了。
⑨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的学校概况
新会抄一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广东袭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中学。新会一中创立于清光绪31年(1905年),至今已超过110年历史。学校教学质量优秀,位居江门市第二名,年均本科上线率均在90%以上。
新会一中拥有两个校区,圭峰校区(初中部)占地10万平方米,主校区(高中部)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5个多媒体专用室,6个网络教室,1个电子阅览室,4个语音室。建成1000兆校园网,所有教室都设有多媒体平台。建有可容纳2500名师生集会、举办大型文体活动的综合性体育馆一座,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教学实验活动的实验大楼两座、专用室25个。
⑩ 江门比较好的职业中学。
美术专业的话考江门培英高级中学吧,艺术类是该学校的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