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恋宋词

师生恋宋词

发布时间: 2021-08-03 06:32:14

❶ 描写师生情谊的诗词

1、《玉楼春·春恨》宋代诗人晏殊

原文: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译文:天涯海角都有尽头,但是老师的恩情却没有穷尽的时候。

2、《《徵调曲》(其六)》南北朝诗人庾信

原文: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译文:河流中饮水时,会想起这水的源头来。学有所成时,会感念我的恩师。

3、《师恩难忘》近代刘绍棠

原文:师恩难忘意深浓,桃李人间茂万丛。

译文:老师的恩情深厚很难忘记,老师所教的学生遍布天下。

4、《一株紫丁香》

踮起脚尖儿

走进安静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5、《师生情》 现代丹枫草

无情的岁月

吞食了我的青春

昔日的少年

增添白发无数

冬去春又来

花谢花又开

一群五十多岁的学友

欢快地向生态园走来

看着老师满脸的皱纹

想着属于我的未来

心中增添了惆怅无奈

师生的情

同学的谊

像美丽的月季花

永远盛开

哪个小说阅读器师生恋小说最多

你是天涯羁客复,踏过繁华三千。一制深一浅,你走在光阴的边缘,看遍江山如画柳如烟,闻遍千阁旖旎丝竹声,邂逅一段缱绻流年。云水间,浅笑依稀嫣然,碧水池畔,琴瑟幽幽,琵琶滟滟,是谁在波光倒影里,拈花一笑,将一曲曲琴韵悠扬化作绕指柔,醉了唐诗,醉了宋词,醉了如水的月色?都说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眷恋的心,还在不停的寻觅,于千山万水中抬起眼眸,看见你,嫣然一笑,宛若莲花生。我知道你会从云海深处走来,于是,我安静地在红尘深处等你。

❸ 关于写师生情的诗句

1、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南北朝庾信《征调曲》其六

译文: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头,学有所成的时候,便会感谢我的恩师。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清代:郑燮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比喻老师)扶持。

3、师恩难忘意深浓,桃李人间茂万丛。——《师恩难忘》近代刘绍棠

译文:老师的恩情深厚很难忘记,老师所教的学生遍布天下。

4、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勤求》晋代:葛洪

译文:贤明的老师的恩情,,简直胜过了天地的博大, 比我的父毌对我付出的还要多。

5、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 ,殷殷似友亲 。——《酬问师》唐代:刘商

译文:玉做的壶存着一颗冰一样的心,红色的笔书写着老师伟大的灵魂。回忆依稀恩师所说得话,教导之心如同亲父,忆惜与恩师相处的日子,虽然所别师徒,但是之间的情义对同亲友。

❹ 描写师生之情的古诗、唐诗、宋词、现代诗,要名字加内容、解释(最好透彻一点)

绿叶颂——赞园丁

作为一枚绿 叶
常为别人骄傲自豪.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奉献
没有索取
把美好的青春
献给盛开的花儿
把金色的年华
献给香甜的果实
作为一枚绿叶
常为别人抒情赞美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拼搏
没有消沉
笑迎日出日落
伴陪花香鸟语
沐浴风风雨雨
抗击雷电侵袭
作为一枚绿叶
常为别人舞高歌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浪漫潇洒
没有悲观叹息
在凉爽的秋风中
扑向根的怀抱
在金色的阳光下
让向日葵个个向阳
绿叶!
园丁!
园丁!
绿叶!

❺ 唐代诗人谁被称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但其实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花间词派产生于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前蜀,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中唐以后,文人写词的渐多,温庭筠是其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他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温庭筠传》),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但更多表现个人的沦落不偶,而较少伤时感事之作。就是他的爱情诗,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带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实际是齐梁绮艳诗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温庭筠的诗虽不能和李商隐相比;由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他在词创作的艺术成就上却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❻ 描写师生之情的古诗、唐诗、宋词、现代诗,要名字加内容、解释(最好透彻一点)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注释】
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指多情之人。可以指诗人自己,也可以指亲爱之人,即是亲人或是男女情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❼ 关于师生恋的歌曲或诗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❽ 找一首师生数十年後重逢的唐诗或宋词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帮助哦。

❾ 师生情古诗10首

1.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3. 《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4.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5. 《无题》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6. 《新竹》 唐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7. 《酬问师》 唐代: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译文:

世界到处都是虚无缥缈的空幻,就像琉璃一样透明的,谁能到达诗词中那样的心境状态呢,只有内心纯粹才行,只有禅心才能产生美妙的诗词。

8. 《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9.

《寻雍尊师隐居》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

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10. 《七绝·师恩难忘》 作者未知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译文:

与老师的相逢如同一面之缘,实在是太匆忙了,校园内的繁华几度开放,而我却没有再回去探望老师。

但老师们对于我的教育和恩情我将永远寄于心中,对于老师的感恩我将永世不忘。

❿ 古诗词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作者是谁

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原文:
《如梦令》
昨日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 雨疏:雨水稀疏的样子,或译大雨疏狂。
2. 风骤:强劲、卞急的风力。
3. 绿肥红瘦:指海棠花叶子肥嫩,花儿却憔悴了。
◇【翻译】
昨儿夜里下起稀疏雨水,但吹着阵阵强风,乘着酒醉酣睡,一觉醒来仍解消不了残剩的酒意。惺忪之际问着来卷帘的侍女,却回道:海棠花还是照旧如常。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肥嫩、红花憔悴呀。
【故事】
李清照这首小令以简朴字句、情节来串结,用叙述、对话体的方式来交待来龙去脉,宛若电影画面般将镜头从远拉近。首先描述一夜不停息的风雨,纤细的女子忧心户外绽放的海棠不能入睡,只能藉酒消愁,赖以排遣。一觉醒来,拥衾未起,询问启户卷帘的侍女,粗心的女侍往外望,漠然回道:“都一样啊。”女主人听了,叹息不已:“你难道不知道吗?那红的变少,绿的见多吗?”李清照以其纤细的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见着了一夜风雨,不由自主便兴起词人惜春、惜花的愁怀。〈如梦令〉整阕词表面上似乎只是平铺直述海棠花的凋零,其实女词人从中更想吐露的是闺中少女对于青春流逝的焦虑与忧愁,因此以“绿肥红瘦”来比拟对春天的留恋。
李清照〈如梦令〉其实也是善取前人智慧,运用许多先人的巧思,再加以点缀、拔乎其萃,成为千古绝唱。〈如梦令〉背景的铺陈受唐人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点化而来,采其风雨、花落的意象。至于更直接的关联,则取自唐末韩偓〈懒起〉一诗:“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韩诗中清楚点出夜雨、海棠、卷帘,其抒发感触皆被李清照所本,脱胎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虽承袭前人牙慧,但出乎其类、技压群雄,反闻名遐迩,为后人所盛传。
【历久弥新说名句】
李清照《如梦令》一词最经典之句在于“绿肥红瘦”,王士祯《花草蒙拾》评此为“人工天巧,可谓绝唱”,李清照的同代诗人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中也说:“绿肥红瘦,此语甚新。”李清照以红、绿相对称,对比甚为鲜明、强烈,不仅丰富视觉飨宴,也让人品会更深层的韵味,因而突出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除了李清照词以外,白居易也曾将色彩的运用比拟得相当精湛,其〈忆江南〉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以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相对印,丰富了诗词色彩的美丽,让人感同身受,仿佛真见火红的旭日、蓝绿的深邃江水。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也常为后人拿来代称春逝夏来。近代文艺作家琼瑶,善喜在其作品中穿插宋代诗词章句,早期作品《窗外》描述一对年龄差距甚大,且不为外界许可的师生恋,男主角是位中学国文老师,女主角则是正值二八年华的豆蔻少女,两人因为皆对文学有所爱好而陷入爱河。其中琼瑶就曾引用李清照词“绿肥红瘦”来代称炽热夏天的到来,她写道:“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台湾的气候正和提早来到的春天一样,夏天也来得特别早,只一眨眼,已经是‘应是绿肥红瘦’的时候了。”沈从文的作品《如蕤》更绝,将洋溢诗意的“绿肥红瘦”拿来实际比拟女性穿着打扮,在《如蕤》一开头他就写:“从二楼上来了一个女人,在宽阔之字形楼梯上盘旋,身穿绿色长袍,手中拿着一个最时新的朱红皮夹,使人一看有‘绿肥红瘦’感觉。”从“绿肥红瘦”的形容带出小说女主角的特征。沈从文还嫌一次不够深刻,下文又再度强调一次:“正因为那点‘绿肥红瘦’的暮春风度,使人在第一面后,就留下一个不易忘掉的良好印象。”沈从文并非不了解李清照词句内涵,而是故意运用巧思、谐意来塑造形象,让人一看就印象深刻,经典名句因而得以脱胎换骨,以新形象继续在新时代辗转流传。--文心

热点内容
南昌在哪里 发布:2025-05-25 07:16:06 浏览:200
高中数学函数图像大全 发布:2025-05-25 06:11:49 浏览:194
南京地理位置优势 发布:2025-05-25 05:53:49 浏览:447
初中语文特点 发布:2025-05-25 05:50:43 浏览:385
乒乓变奏曲教学反思 发布:2025-05-25 04:57:59 浏览:873
铝合金焊接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25 04:57:56 浏览:460
师德与师爱的重要性 发布:2025-05-25 04:37:59 浏览:838
刘备S8教学 发布:2025-05-25 02:33:06 浏览:544
板块式教学设计 发布:2025-05-25 02:19:15 浏览:425
假如我是一名老师作文 发布:2025-05-25 00:20:48 浏览: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