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师德
❶ 西南政法大学是211还是985啊
都不是。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1949年后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是重庆市属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高校。西南政法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法律院校之一,被誉为中国法学界的“黄埔军校”。
发展现状
现有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136.17亩,全日制研究生5159人,普通本专科生18591人。有20个本科专业、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有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一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在教育部对全国数百所高校的法学一级学科评估中,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五;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第一。 目前西南政法大学已经布局2020年,力争在2020年之前入选国内双一流大学。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4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7人;教授206人,副教授41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到师资队伍总数的58%。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获奖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
(1)中国政法大学师德扩展阅读: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7月,学校有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重庆市重点学科7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法学入选 A 类学科,这也是重庆地区唯一进入A类的学科。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在重庆排名第一;公共管理学和哲学在重庆排名第二
❷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有哪些专业那些专业相较于其它高校比较有竞争优势求解答。。。
法大当然是法学比较有优势咯,政治学次之、社会学再次之,其他专业貌似都不咋的啦!法大法学专业的介绍遍地都是,可以上网去看看,重点给你介绍一下 政治学方面的专业吧: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法科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非法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排头兵与孵化器,目前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和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一方重镇。
政管学院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一年历程,但其学术积淀和办学经历却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学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积累时期(1952—1985)。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是由原北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原清华大学的政治系,原燕京大学政治学和原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的部分师生为主体组建而成的。成立之初,我校聚集了一大批政治学者和教师,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来自北京大学的钱端升、楼邦彦、吴恩裕、龚祥瑞,来自清华大学的曾炳均、杜汝辑等人,这些杰出人才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1959年学校在法律专业外增设政治理论教育专业,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之初,组建了马列基础理论部,负责全校政治公共课教学。正因为有如上教学、科研队伍的存在和学术积累,所以我校于1983年在全国政治学恢复之初就早于很多学校拥有了政治学理论硕士点。
第二阶段是初创时期(1985—1988)。1985年,学校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正式成立了法律系、经济法系和政治系,从而标志着我院(系)的诞生。新成立的政治系由刘圣恩担任首任系主任,设置了政治学与政治教育两个专业,成立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政治学、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七个教研室。在此时期,云光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方面,杜汝辑先生在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方面,为我校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培养了我校第一批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形成了我校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和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化研究的两大特色。
第三阶段是稳步发展时期(1988—1998)。1988年第二届系领导班子在常绍舜系主任的带领下,调整了专业方向,1989年将“政治教育专业”改为“行政管理专业”,1995年又新设企业管理专业,并将政治系就此更名为“政治与管理系”。
第四个阶段是跨越式发展时期(1998至今)。1999年11月,学校决定撤系建院,成立了政治与管理学院,由张桂琳教授担任院长,马列主义基础理论部挂靠在学院。学院下设政治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三个专业,并确立了“务实、自强、兼容、创新”的院训和办学理念。2002年6月,学校原教学建制重组为12个教学单位,成立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由朱维究教授担任院长。学院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至此,学院成为横跨政治学、管理学两个门类的综合性学院。2005年6月,第五届院领导班子产生,由蔡拓担任院长,学院的各项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由副校长张桂琳兼任院长。
政管学院是我校非法学学科、专业和学院的孵化器。学院及其前身政治系、政治与管理学院先后创办了6个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教育(1985)、行政管理(1989)、工商管理(1995)、国际政治(2002)、公共事业管理(2002);孵化和发展出4个学院:政管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马列学院。对改变我校法学学科专业的单一型,形成多学科性大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学院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与国家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建设和公共管理发展需要具有密切关联度的学科体系和专业布局。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多层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20余年来学院先后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000余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政府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涌现了佟丽华、夏华等多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优秀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 860余人,硕士研究生240余人,博士生 30余人,在站博士后3人,MPA 专业硕士生100余名。
学院拥有4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即拥有政治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国际政治4个本科专业;拥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行政管理7个硕士点和公共管理硕士( MPA )授予权;拥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专业2个博士点及政治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拥有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政治学理论学科被确定为司法部重点学科。
学院下设政治学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所和公共管理教研室等4个教研实体。设有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所和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2个在编科研机构和4个非在编科研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较高、以中青年为主、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7人,12位教师具有海外教育、学术背景,其中富布赖特高访学者1人。学院中担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各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国务院参事1人,人民检察院专家委员2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北京市先进师德标兵1人。
学院经过多年的积累,在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公共治理与政府改革,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等领域形成了三支教研团队和研究特色,并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2001 年以来,我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2项,省部级项目 10余项 ,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项目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与福特基金会、欧盟、全球环境研究所国际合作项目 3 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出版学术著作 30 余部(含合著),其中两项科研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为:秉持人才兴院、学科强院、兼容发展战略,在十余年内把学院建成学术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居于国内前列、拥有一定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成为全国政治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教学与研究的重镇,成为全国政治文明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具有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政治分析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公共管理机构及公共服务机构。
该专业在同类院校间的优势
行政管理专业是每年的十大热门报考专业之一。作为公共管理这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行政管理专业拥有以中国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博导)为首的众多优秀教师,包括刘俊生教授(博导)、潘小娟教授(博导)、马建川教授。另外还有十几位拥有北大、人大、上海交大、南开等国内名校博士学位的硕士生导师,(李程伟、胡叔宝、翟校义均为北大博士;鲁照旺为南开博士;吕芳为清华博士后;王明杰为人大博士后),另外还有留学英国(李环)、 日本(孙晓冬)的优秀教师。各位老师科研项目较多,而且待学生和蔼亲切,是理想的选择。
❸ 中国政法大学的哲学系好么
挺好的,重点一本专业,哲学系在法大的人文学院,和法学交叉学科是全国第一,就业很不错的。
❹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怎么样
西北政法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 Law)简称西法大,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管的高等政法院校。其前身为1939年11月复建的陕北公学、1941年成立的延安大学和1949年成立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直属的中国大陆地区重点法律院校。是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员高校,“立格联盟”组成院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院校,中央政法委、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基地,同时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科研教育中心,西部地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重镇,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高素质人才。
刑事法学院是2006年7月在原西北政法学院法学一系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四个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的研究型二级学院。法学一系(原名法律系)成立于1958年,是西北政法大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在全国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近五十年来,法学一系共培养学生两万余人,其中有许多人成为本单位负责人或业务骨干。
刑事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专业教师74人,多数教师有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法学院校求学的经历。学院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7人,占全部教师的78%,其中获取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教授人数、博士生导师人数、高学历人数在西北政法大学均名列前茅。教师中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师4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标兵1人,学校青年教学名师2人、师德标兵1人,1人担任全国法学会专业研究会副会长,2人担任省法学会专业研究会会长,多人担任全国法学会专业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省法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或常务理事。
刑事法学院设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四个教研室,承担教育部指定的14门核心课程中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法理学、刑法学被评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设法人类学、法学古籍、中亚东欧法制、中国革命根据地法制、台港澳法律、判例研究、韩国法、国际刑法8个研究中心。期刊阅览室订购各类期刊80余种,报纸30余种,学科资料室有各类专业图书资料2万余册。
学院所属4个学科均是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法学理论和刑法学同时是司法部重点学科,刑法学科还是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理学领域的法的价值研究、法人类学研究、立法学研究、判例研究,法律史学领域的运用金文、甲骨文对古代法制的研究、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近代法制史和法学教育史研究,刑法学领域的犯罪故意研究、正当行为研究、刑法的语言论分析研究、死刑研究、港澳台刑法研究,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刑事证据研究等,在中国法学界处于领先地位。自复校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地方科研项目数十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0余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数量、科研成果数量、科研成果引证数在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中均排名首位。
刑事法学院与国内外诸多著名法学院、系建立了固定联系,每年定期邀请中外法学家来学院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自学院成立以来,已举办学术讲座30余次、举办全国性或省级学术会议10余次,学院教师70余人次参加了20余次国内外学术会议。
刑事法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本科生,现有在校学生500余人;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4个学科面向全国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研究生400余人。
❺ 中国政法大学席治国是哪里人
每一位学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条学术道路都有独特的风景,
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初衷,却有着同样的热爱与专注,同样的诚恳与坚持,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真实与亲历,洗尽铅华与浮华,
让每个人的闪光点都熠熠生辉,不为成功的复制,
只为那一份孜孜以求,倾力而为。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首批入选者。
他说——
治学无捷径。培养问题意识,以严谨求证为方法,以人文为情愫,是通往学术理想彼岸之路。
知识培养境界;宽厚、包容赢得世界;行小善、避小恶,提升自我。
个人简介
汪海燕,男,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司法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双千计划”(2013年)。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清华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独著、合著(译著)、主编专著、教材十余部。
成果展示
《律师伪证刑事责任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刑事程序倒流研究》,《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
《形式理性的缺陷、缺失与误读——以刑事诉讼为视角》,《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
《自由心证新理念探析——走出对自由心证传统认识的误区》,《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合著);
《论刑事诉讼“中立”理念》,《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合著);
《刑事诉讼法解释论纲》,载《清华法学》,2013年第6期;
汪海燕:《“立法式”解释: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的困局》,载《政法论坛》,2013年第6期。
❻ 西南政法大学有名吗
学校概况编辑本段学 校 简 介
西南政法大学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以刘伯承元帅为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成立西南政法学院,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又并入该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该校汇集了当时西南地区法学和法律界的主要资源,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政法类的西南联合大学”。
在该校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多次隶属关系变更。“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由于北京政法学院等四所政法学院尚未复办,西南政法学院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
建校54年来,该校已形成了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
该校有渝北和沙坪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8000人;设有民商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外语学院、应用法学院等11个学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该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该校有17个本科专业、1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经济法学、诉讼法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和4个省部级立项重点建设学科;设有1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该校经济法国家重点学科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目前,该校已成为西部地区法学教学科研实力最雄厚、法学学科体系最齐全、在全国法学和法律界有重要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2004年以来,该校获得国家社科研基金项目共计达28项,其中以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这是重庆市高校首次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十五”期间,该校共获得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获重庆市社科优秀奖31项,获第四届、第五届吴玉章社会科学优秀奖各1项;2篇博士学位论文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多名教师应邀为中央、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授课,受托参与 20多部法律、地方法规的立法咨询工作。
该校图书馆各类馆藏文献近300万册,拥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成功入编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该校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了富有成效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该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4名,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1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2001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7 项,其中有2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2年以来,有4部教材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4部教材获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6部教材被确定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立项选题。
该校是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院校之一,素质教育成果显著。1999年以来,该校连续八年被重庆市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青年法学会、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相继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优社团”称号。该校代表队在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是政法类院校中唯一连续两次进入决赛的高校代表队;2004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2人获特等奖。2006年,该校合唱团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银奖,应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该校体育运动队在重庆市和全国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多次夺冠。2006年,该校男子排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获得冠军,取得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沙滩排球赛资格;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中获得亚军,并作为亚洲唯一受邀请的高校排球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在2007年10月奥地利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排球赛上获得季军,为重庆市球类集体项目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该校论辩文化源远流长,论辩、育人相得益彰。1998年以来,学校创立了以“西南法学论坛”、“金开名家讲坛”为主体,研究生和本科生论坛为两翼的“西南学术大讲堂”体系,形成了国内法学界知名的论坛品牌。2005年,大学生演讲辩论协会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优社团”称号。2007年,“论辩文化”被教育部授予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2007年,该校代表队分别获得第二届、第五届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并于次年代表中国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商事贸易仲裁辩论赛;2005年,学校代表队获得西部和西安模拟联合国比赛最佳代表队奖、最佳立场文件奖和最具领导才能奖,位居各参赛高校榜首;2007年,该校代表队在有全国13所知名法学院校参赛的首届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中一举夺得冠军。
该校具有培养务实创新人才的优良传统,务实精神历久弥新。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有的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校友中,有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6人,全国人大代表18人,大法官、大检察官21人,省部级领导干部40人。在《当代中国法学名家》首批收录的176名法学名家中,该校教授和校友有32名;在50名“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中,有15位学子入选。近年来,还涌现出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芦振龙烈士、“全国模范检察官”刘邦闹等一批优秀校友。2006年初,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我国首个反映1952年以来中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报告,并依此推出了“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榜”,该校以法学人才培养方面的杰出表现,夺得“青年法学家校友榜”第一名,也是进入该榜前十名中唯一的重庆高校。该校学子在实务界、理论界的突出业绩,成为业界公认的“西政现象”。
该校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2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长期聘请外籍专家来校讲学,接受外国留学生,并选派本校学生出国学习。该校是司法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创建的“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面向海外举办学位培训和短期培训。2007年9月,鉴于该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对我国法学教育的突出贡献,第三届“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永久纪念——“法律文化园”落户该校。
当前,该校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弘扬“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以“争优升格”为核心内容“三步走”发展战略,为把该校建设成为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❼ 西南政法大学的知识产权法怎么样
西政今年开设了知识产权班,明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这个事国家重点社科项目的!具体怎么样不是很清楚,但是学校很重视。民商法学院有不少好的研究知识产权的老师。
总体上,西政的诉讼法很强,刑诉和民诉都非常的好,另外经济法全国排名第一的。
最后一句,我是西政的学生,以上说法比较客观
还有,中南的你们太、、、、、、、、、、、、
简单放一个年轻老师的资料
曹兴权,1971年7月出生于四川蓬安。200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学院,获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民商法学专业商法方向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公司法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商法教研室教师,于2 004年、2007年分别晋升副教授、教授。 长期从事民商法的教学与研究,对公司法、合同法、金融法的理论与制度实践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公司法现代化:方法与制度》(法律出版社2007)、《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参编教材4部;主持或参研国家、省部以上课题7项。 在教学中,极力推崇法律实践教育,努力践行“法律学习生活化、基本理论通俗化”的理念,引MBA案例进入课堂教学,推行以“学生参与的全面性、教学开展的组织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为特征的“实践教学课堂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2005年获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2005年获西南政法大学优秀教师奖;2007年获西南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奖。
❽ 中国政法大学弑师案反思师生关系怎么了
媒体报道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知名经济学家杨帆和女学生在课堂上发生冲突事件:“学生大量缺席老师锁门”,“闻讯赶来的一男生猛踹大门”,“老师冲出教室大骂”,“课堂上女学生拂袖而去”……这一幕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的课堂上。“杨帆门事件”把大学愈演愈烈的师生关系再次推到风口浪尖!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动粗报复,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新的话题。我们必然想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须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大学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能否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发展,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二、如何有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需要倾心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杨帆门事件”让我们反思当前许多教师都普遍反映“学生难教,老师难做”的苦衷,如何解决当前校园师生关系所面临的矛盾与困境,有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需要迫切关注与解决教育问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产业化、就业社会化里,构件和谐的师生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师生关系不和谐是社会关系不和谐的一种反应和体现!也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教育产业化的功利性的反应,许多大学生思想的功利性也给和谐师生关系蒙上了灰尘,带来了新的难题,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这也大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教改的机遇!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睦的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师生共同努力。要构件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尊爱,才能真正谐和。尊其尊者,亲其亲者。首先应该从教师做起,因为老师占主导地位,教师需真心热爱和关怀学生。教师要具有爱心,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一句关心的话,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或奖励,都会让学生难以忘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是纵容学生)。同时老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立德、立身、立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老师要热心耐心教育学生,爱护学生,呵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老师理解和了解学生。学生毕竟不很成熟,缺少社会历练,也容易感情冲动,说话和做事情绪化,因此老师应该更有静气有耐心。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尚显稚嫩的心灵,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想法,以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对教育的忠诚与热爱,靠一颗对学生真诚、真挚的心慢慢去解读。老师应该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内心涵养,有一种平等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放下架子,具有一种亲和力,最好语言有一定的幽默感。《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和元朝关汉卿的“一日之师,终身为父。”理念在今天难以行得通。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筑起了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桥梁,连接了师生的友情。
❾ 电大文凭是教育培训机构颁发的文凭吗,像师德皓大教育这样的培训机构颁发的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广大的社会需求,我国实行了多类别高等教育:
(1)普通高等教专育(统招);
(2)高等教育自属学考试(自考);
(3)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
(4)成人高考(成人高考);
(5)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网络教教育(远程)。
这些学历虽然学习的形式不同,得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可以深造:专科升本科、考研究生、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是以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实施高等教育的大学,主要采取与其他重点大学联合办学(如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毕业后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颁发毕业证书,通过联合办学大学的学位要求,由合作大学颁发学位证书。
电大的学历是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学历,毕业证书由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在国内享有国民高等教育学历的待遇。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可在教育部唯一学历证书查询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此学历可以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类资格证书考试。
❿ 西北政法大学是211吗
西北政法大学不是211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是五院四系 、省部共建高校 、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 、立格联盟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西北政法大学源于中国共产党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和1941年的延安大学,历经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时期;
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并入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0年划转陕西省;2006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10)中国政法大学师德扩展阅读:
学校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共占地1347亩,设有18个学院、32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学校设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12个学院
学校有专任教师96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20余人;有获得陕西省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