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的典籍
㈠ 师生分别的诗句
关于师生分别的诗句为: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
㈡ 关于“师生”的名言
1、师者,所以传抄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玛丽.居里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15、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当代谚语
㈢ 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用“先生”来称呼老师的是
《曲礼 》 是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用先生称呼老师,另外,儒家学派也是用“先生”来称呼老师的。
㈣ 典籍的含义有哪些
典籍两字联起来并作为一种名称大概始于战国时期。《定定·定定下》曰:“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曰:“昔尔高祖伯魇,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这里的典籍,或指先祖法度,或指国家法则。典籍的合称仍然包括了“典”的含义,指记载法则、制度等重要的书籍。只是到了汉代以后,典籍才用作各种书籍的统称。《后汉书·崔宣传》称崔宴“少沈静,好典籍”。《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记载谯周耽古好学,以读书为乐,“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这里所说的“典籍”,便与当今泛指一切图书的意义相同了。
㈤ 关于“师生”的诗句有哪些
元稹 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野人爱静仍耽寝,自问黄昏肯去无。
李频 魏驮山前一朵花,岭西更有几千家。石斑鱼鲊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
杜甫 楚岸通秋屐,胡床面夕畦。藉糟分汁滓,瓮酱落提携。饭粝添香味,朋来有醉泥。
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
戴叔伦 百年浑是客,白发总盈颠。佛国三秋别,云台五色连。朝盘香积饭,夜瓮落花
泉。遥忆谈玄地,月高人未眠。
王建 别屋炊香饭,熏辛不入家。温泉调葛面,净手摘藤花。蒲鲊除青叶,芹齑带紫芽。愿师常伴食,消气有姜茶。
师生情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清〗郑燮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
㈥ 有关“师生”的诗句有哪些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㈦ 关于师生情谊的诗词有哪些
《无题复》
唐 李商隐
相见制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雪中书怀》
唐 杜牧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縆升,若鸾凤葳蕤。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 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㈧ 师生共同进步的名言
1、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
2、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3、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
6、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7、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韩愈
8、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歌德
9、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11、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培根
1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3、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
14、朋友之间感情真诚,敌人就会无隙可乘。——萨迪
15、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16、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17、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巴金
18、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握拳头。
19、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20、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
21、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22、两个协调的力量,可以分十个人的力量。
23、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约·迪金森
24、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25、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26、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27、劳动会给明天带来欢乐,团结会给明天带来胜利。
28、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贾谊
29、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
30、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31、熬不过艰辛,就难得安乐;离开了和睦,就别想幸福。
32、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33、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34、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应该是给他人好处,而不是向他人索取。这种友谊最为可靠。——修昔底斯
35、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泰戈尔
36、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3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38、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39、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池田大作
40、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莎士比亚
41、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42、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杰弗逊
㈨ 关于师生的语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㈩ 表达“师生关系”的诗词有哪些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南北朝)庾信《徵调曲》
译文:普通百姓耕作在田间,做学问的人翶翔于礼乐之间。吃到树上结的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头。这句诗原本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表示不忘故土、不忘本来,后人常用于学成的学生不忘知识的来源,是来自老师的教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属于通用的比喻句,后人常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赞美老师为学生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朝)郑燮《新竹》
译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意即新长出来的竹子之所以比旧竹子高,是因为新竹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老枝干为它遮风挡雨。诗中,诗人借”新竹“与”老干“来比喻师生的关系,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以此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清朝)《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译文: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传》
译文: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夸耀,向别人邀功,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