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波
社交媒体上,关于“小学生被班主任公开指认为小偷”的报道被热议。事情发生在贵阳市一所小学,一小学生被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公开指认为“小偷”,并录制了 “认罪” 视频。小孩的家长得知情况后,试图与老师沟通理论,但却遭遇“拉黑”,并威胁要给孩子 “特殊待遇” 。
暂且不论孩子会不会“被特殊对待”,会不会“被认罪”后影响正常受教育,单就班主任老师在事后的态度,也说明这并非是单纯的“教学事故”。一个班主任老师对于学生而言,实际上就是“大管家”。某种意义上,班主任老师的言辞和命令在学生的心目中,比家长更有权威。
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将老师的言辞命令视为“权威”。只要老师放话,不管对错都会执行,这也就是“认罪”视频能被录制的主要原因。就录制“认罪”视频而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在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而且整个“认罪”过程还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就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作为班主任老师,遇到学生“偷拿”其他(她)学生物品的行为,有批评教育的义务,但也不应该以“斗地主”的方式进行“公开质问”,这种行为就算是对集体学生有惩戒作用,可行为本身却在伤害“认罪学生”的基本人格构建。
作为小学生,只要“知错就改”,“打捞”比“批斗”可能更利于成长。所有人都在“要态度”,可唯独在“小学生”的问题上,班主任老师却陷入“斗地主”的模式。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让一个没有独立主见的学生,承认自己是一个小偷,并且还是毕恭毕敬的承认,这着实是教育的悲剧。
作为班主任老师,明明可以低调处理,私下解决,而且效果也会达到更好。可是班主任老师却没有那样做,而是以最粗暴的方式,对一个未满十周岁的孩子进行“斗地主”,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去深究其中的原因。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一些思想解放不彻底“老顽固”。他(她)们的初心根本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敬畏,除却只身的谋生和利益,好像并没有过多追求。学生对于他(她)们而言,就是实现利益的工具。
当然,有一些老师既不作恶,也不行好。作为一种工作,他们来去无牵挂,到月领工资。这种“消极的自由”可以有,而且是职业底线,但最怕的是“作恶的自由”肆无忌惮。我上学的时候,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和大学,都会遇到一些“作恶”的老师。他(她)们中,有的是业务不精,荒废学生学业;有的是人格残缺,带坏学生三观;有的是肆意耍权,扭曲学生人格。
只是,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的维权意识并不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在老师面前几乎没有防备,所以再不正常也不会有人站出来反抗,而那个时代的父母维权意识更是淡薄,孩子在学校即便受委屈也不会声张,因为害怕父母二次惩戒。所以,往前十年去看,类似的“斗地主”模式更泛滥。
所以,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并没有觉得特别惊诧,而是觉得像一种记忆复盘。很多时候,一些同学因没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不好,有些老师在班里“挖苦讽刺”,有的老师“拳打脚踢”。虽然他们都打着为学生好的理由在实施侵犯,可我总觉得有更好方式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所谓的“以恶治恶”。
我甚至有时候回想起来,总觉得这些恶行的老师,之所以迷恋“斗地主”,除却为学生好的一面,他(她)们其实也在寻求一种“奴役学生”的快乐。而这种奴役的逻辑下,也导致中国的师生关系,从来都难以平等,这从近来的高校师生风波也能窥得一些蛛丝马迹。
当然,这其中除却人性之恶外,也与传统的“论资排辈之风”有很大关系。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不管学生再发达,再有才华,都不能在名誉上超越老师或先辈。这其中好的一面是尊敬先贤,敬畏真理,可坏的一面就容易助长顽固的“资格论”,滋生强权的“为你好”,从而为“斗地主”的发生提供卑鄙的土壤。
我相信,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也相信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老师。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别的家长非但没有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反而却为讨好老师,作出谄媚的姿势,着实令人心痛。
可实际上,他(她)们也心知肚明,这种的行为很不得体,但他(她)们却为保全自己的孩子,站在高处说出违心之言。虽然,他(她)们可以澄清是为自己的孩子,可他(她)们却终将断送自己孩子未来的尊严。马丁·尼莫拉牧师说,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
而我再次相信,当很多家长觉得现在的教师职业是个“金饭碗”时,似乎他(她)们的孩子,终将就是为铸造金饭碗而生的使者,而孩子的父母们便是这场共谋的始作俑者。而这一切力量,终究成就更多的“斗地主”老师,他(她)们之所以迷恋,是因为有太多力量支持他(她)们迷恋,可他(她)们却认为那是为孩子好,真是够荒唐。
首先,我还是一如既往的观点。中国的教师群体,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人一向认为教师是稳定的职业,名声好听,工作压力也不像社会上那么大。那么我曾在国外留学,很多老师第一堂课介绍自己,会说我从小就想当教师因为喜欢孩子,或者我对这一门学科很感兴趣,学的也好希望把知识分享给别人。这两种状态下工作的人,你觉得对待学生的态度会不会不同?当然会。
一年级下的时候班主任怀孕,放学的时候我和同学比划了一下老师肚子挺大的,马上就被班上另一个成绩不错的女生(但我觉得她人品有问题,嘴也很欠)哈哈,打报告到老师那里。我不知道她说了什么,反正第二天放学老师当场点名,把我留了下来,说我说她的肚子。。。然后和在门口等不到我,进班级来找的母亲说了什么。我只是觉得莫名其妙。我说你肚子大又怎么了?我母亲也很莫名其妙,回来就和我说你们老师很无聊,她说你说她的肚子。
母亲问说你肚子怎么了?
她说说她肚子大。
母亲问然后呢?还有吗?
她说这样不好。
我母亲说,你的肚子在小孩子眼里是很大,我不明白你这样是想让我怎样,回去批评我女儿她不该说这种话?可是为什么她不能说呢?这只是一个很正常的聊天,这样把孩子点名留下来,你想告诉她什么?
大概我记得的描述是这样。很感谢我的母亲。当然,这个班主任后来再也没有管过我,并且还经常和一个二年级的我说,XX,你是不是不想入少先队了?我是挺不想入的。。。从小就对这些无感。当然中国也有很多很好的老师,真的是为人师表,学生的指南针,但有很多都是诸如此类我遇到的这种性格有问题,或者像新闻里这样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指导学生的老师。
当然,我还是对国内的教育充满希望的。毕竟下一代的年轻人,也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