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访教案
家访计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是指导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径,因此,作为班主任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与家长交往,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
一、联系与沟通
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能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就显得非常重要。
幽默 幽默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能与听者建立亲密的关系。
委婉 说话委婉是指在不便于直接说出本意的时候,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采用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本意。
灵活 语言灵活指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确定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并且在情况突然变化时能迅速地调整其说话的内容与方式。
分寸 学校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二、家访也要提前备课
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自由时间多了,活动空间大了,对缺乏自制能力的小学生来讲,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此时,学校应抓时间挤时间,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家访前也要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家访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1、目的性和期望值
每次家访前,学校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2、了解学生
家访前,学校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提前预约
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5、内容和方法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家访——学校教育的延伸 家庭教育的补充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1、变“请进来”为“走出去”
把家长“请进来”变为主动到学生家里,和家长联系。在家庭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教育人的口气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语气趋于平缓,大家真正做到了平等,家长愿意把心里话、真心话跟教师说,教育产生了一致性。
2、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
主动家访,防患未然,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
总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般情况下,班主任家访可直接跟家长进行沟通,无须遮遮掩掩,而对于一些特殊学生、特殊事情的家访,班主任则须讲究语言艺术。 一、旁敲侧击地暗示 王勇这学期学习明显退步,在与该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爸爸妈妈从工厂辞职做生意,每晚在家大战“方城”,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我决定通过家访解决此事。 还没进门,麻将声、欢笑声已经不绝于耳。进得门去,互相打了招呼,我细心打量起屋子来。屋子不大,孩子做作业的桌子几乎紧挨着麻将桌,难怪孩子学习掉队呢。孩子的父亲见我环视着屋子,很不自然。此时,如果我直接表示对孩子学习环境的不满,效果并不一定好。于是,我忙对趴在桌上做作业的孩子说:“小勇,你怎能把写作业的桌子挨着麻将桌放呢?”这样一来,既表明了自己的意图,又不致使家长难以接受。 二、顺水推舟地运用 家访的目的如果难以直接表述,班主任可以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捕捉时机,然后顺水推舟地说出来意。我班李浩的家长让孩子停学帮助开小店。事实上,李浩家中人手较紧,开店确实要个帮手,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上小学的孩子停学啊!我决定前去家访。 进得屋去,发现孩子的父亲正在大发脾气。原来李浩刚才卖牙膏、牙刷、肥皂和火柴时,把钱算错了,少收了八角钱。了解情况后,我对他父亲说:“真不怪你发火,小本生意,还吃得消在算帐上出错吗?可这件事也不能全怪孩子。你想孩子才多大,三年级还没有上完,这几样东西,又是乘法,又是加法,又是减法,而且又是口算,还不是为难孩子?这些在三年级还没有全学到呢。”他父亲无奈地说:“这倒也是,要不是家中人手紧,我也不会让他停学在家。”见时机成熟,我紧接着说:“真是为难,他不在家,开店就不方便,他在家又没有这个能力,你也不放心,太难了。我了解你的苦心,一切还不都是为孩子着想?但让孩子一辈子受用的还是知识。”他父亲终于说:“看来,我还是让他读书吧。” 这次家访,如果我直接说明来意,未必能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而巧借家庭风波,借助家长怨气,顺水推舟,三言两语就使家长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次颠倒地捎带 有时,教师对家访的话题可以来个主次颠倒,对主要话题先避而不谈,而对次要话题加以渲染,待告别时再捎带说出主要目的,其效果往往很好。开学初收学费,一家长总不让孩子带钱,其实该生家庭条件并不差。因此,我决定登门家访。如果直接提要钱的事,会给家长难堪。为此,我首先告诉家长自己到前村有事,顺道来看看孩子。然后就跟家长谈起了该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充分肯定了该生的进步,并了解了该生在家的情况。谈了好一会,我才起身告辞。临出门,我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事情似的,漫不经心地说:“噢,还有一件事,就是孩子的学杂费,如果你手头一时不宽裕,我先给垫上。”家长连连点头:“老师,都怪我,明天就给你带去。”
③ 小学家访记录家长该如何反馈
通过老师的来访,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情况。不足之处,会督促孩子改进,谢谢老师对自家孩子的关心。大致表达这类意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