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师德师纪心得体会
① 师德师风 心得体会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夜阑人静,耳边又传来那熟悉的歌声 :
任风/翻阅背影的日子/烛光将记忆/摇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阳/便凝重了教师魂……
曾经怀着对远方神圣的热切向往,为了朝拜远方那心目中的圣地,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他们,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他们,犹如辛勤的农夫,钟爱自己的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
我永远忘不了读大一时的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工程课。那天我们提前到了指定的教室,预备铃响了,大家叽叽喳喳的聊天声并没有停下来。这时,有同学注意到进来了一位杵着双拐的人,背着笔记本点脑,正微笑着看着我们,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他就是我们的老师?不会吧!几个比较捣蛋的男生在后排嘀咕着。前排的几个同学赶忙跑上前想帮他把笔记本电脑接过来,并上前搀扶他,可是他笑笑拒绝了。他走上讲台,并没象我们所想的那样坐到椅子上,而是站在讲台边,这时候教室里已经是鸦雀无声了,“大家好,我叫王峰,从今天开始将由我为大家讲述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他广博的知识,流利的讲解很快就吸引了我们,而且在两个小时的授课中他没有一分钟是坐着的,一个健康的人站那么久也会很累,不要说是一个没有双拐就连站都站不起来的残疾人。每次上课他都准时到教室,无论刮风下雨。由于他不方便写黑板,他都是在电脑上演示,所以每次上课都要背一个沉甸甸的笔记本电脑,有的时候还要加上一个投影仪。他给我们上了两年的课,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他坐在椅子上讲过课。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教学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同学。后来我们还知道,他是思科网络学院的负责人,计算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是云南省优秀青年教师,我们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到他也让我们感到惭愧,一个残疾人能够取得这样得成就,我们却连他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他时,他只是轻轻地笑了笑。——我承认,王峰老师是我最为尊敬的一位老师,也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一位老师。
——从王峰老师身上,我读懂了“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用言和行诠释了“教师”这两个字的全部含义。
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离的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我逐渐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于寂寞是成熟的标志。因而我感觉自己在前进,在成长。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培根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峰,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其实,在我们中间也不乏这样的教师。记得那是开学的第一天……
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风凋青发。每一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告诫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还是魏书生说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我走上讲台时间不长,教学工作刚刚起步,我亲眼目睹了老教师们爱岗敬业、讲求奉献作为,亲耳聆听了老教师们不畏艰苦,牧牧不倦、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的明天,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奉献和忠诚。我深深懂得,我肩上的担子不轻,我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青年诗人汪国真的一首诗道出了无私奉献者的心曲: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灵魂深处的真诚,
把握瞬间的辉煌,
拥抱一片火热的激情,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② 开展“以案明纪,引以为戒”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 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廉政建设工作部署和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以案明纪警示教育会议的要求,引导我市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扎实推进我市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在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以案明纪,引以为戒”为主题的廉政宣传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对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查找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是否存在不重视、不落实的问题;二是对照建立和和完善惩防体系的要求,查找在单位管理机制建设、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是否存在不健全、缺乏监督的问题;三是通过组织剖析、讨论,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真正受到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并对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在这次宣传讨论活动中,学校还结合“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师德建设,展开了了大讨论,各教职工结合各自工作岗位特点、自身实际积极开展讨论。大家谈学习、讲体会、提建议、畅所欲言。通过讨论大家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大家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政治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增强抵御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艰苦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的辛勤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任何一部文明史,都是许多教师辛勤汗水的结晶体。有一句话表述老师最恰当:“一生清贫,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桃李。”老师的工作虽然辛苦,但非常光荣,一直深得全社会的称赞和尊重。然
而,当前有许多教师并不热爱自己的职业,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自卑思想和“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那么,咱们老师应该如何廉洁从教、如何爱岗敬业呢?
2.说到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教,也许有些老师会说:“廉洁自律与我们教师有什么关系呢?我就是想腐败也没有腐败的资格和条件呀。”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廉洁,是时代的主题,是教育的需要,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廉洁意识,更需廉洁自律,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崇尚廉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因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才能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塑造下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廉洁是师道之前提,师道是立教之根本,廉洁从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高风亮节,他的座右铭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形象教育和感化了一代又一代学子,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榜样。
3. 但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巨大的反差和过重的压力致使有些教师抵不住外界的诱惑,使不少教师受到了影响和侵蚀,有一部分老师经常把自己与那些有权有钱的人相比较,抱怨教师这个职业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在工作上挑三拣四、消极怠工、纪律涣散,甚至有些人正课不认真上,却把功夫用在课后有偿补课、有偿家教上面去了。有的则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向学生收钱,或胁迫学生征订多种教辅资料,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得到好处和回扣,做出了违背教师道德的行为,这完全就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的严重违纪行为,严重败坏了教育风气,让教师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清廉形象大打折扣。
以上便是我在“以案明纪,引以为戒”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