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向心力
首先对老师的工作表示感谢,然后说说自己孩子的不足,再说说自己的目标。
比如内:感谢老师对工作的负责,容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感谢老师能够主动来家访,积极帮助孩子学习,自孩子上学以来,在老师的认真教育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增强了很多,虽然学习成绩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有这样负责的老师,孩子一定会进步的。希望老师跟严格的要求孩子,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1)家访向心力扩展阅读
写作要点及技巧:
1、要注意不能欺瞒老师。要实话实说。这样老师才能对症下药。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状况跟老师提提建议。
2、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找到孩子下降的原因及以解决的办法。老师家访,最好孩子在场。这样可以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填表可以是对孩子的看法,比如孩子的优缺点,兴趣等。
Ⅱ 家访心得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
1、通过本次家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录像,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Ⅲ 家访的重要性
、家访老师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以及在家的表现,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情况,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家访老师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学校的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家访的目的:
是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给予合适的引导。这需要老师自发的责任心和社会教育改革的共同推动。
1、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
2、主要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这种指导方法比较灵活机动,便于进行,而且指导得比较具体,更具有针对性。
三、家访老师去学生家长家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思想上要重视家访。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通过家访,可以跟家长交流情况和交换意见,统一认 识,这样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通过家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必须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
2、家访应有准备地进行。去家访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提前告诉家长,否则,学生家长不在家,白跑了一趟,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目的。第二,必须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第三,应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想要说什么,最好在心里有个提纲,到时一五一十,侃侃而谈,从容不迫,有条有理,家长听起来肯定认真,觉得老师工作细心,很负责任。
3、选择适当时机家访。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例如学生生病在家上不了学校、学生取得优秀成绩、后进生有很大进步、学生生活遇到了困难、学生之间产生误会,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
4、家访要讲究艺术性。家访时的谈话最讲究技巧,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来进行。首先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交谈中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教育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家访的气氛会比较融洽,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也会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改正缺点,增强进步的信心。
Ⅳ 家访内容及效果怎么写
家访内容及效果重点写老师跟家长就孩子学习方面沟通了什么,今后需要家长的如何配合,通过老师家访家长了解到孩子那些方面欠缺,如何帮助孩子改进。
Ⅳ 家访谈话内容有哪些
您好 给你以下几个例子 你可以参考一下
家访记录资料(1):
学生姓名:xxx
家访时间:xx
家访形式:面谈
学生在校表现:
该孩子在校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但脾气较暴躁,虽然脑袋灵活,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比较拖拉。
家访资料:(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等情景)
孩子的父母很负责,对孩子的学习抓的很紧,但孩子在生活上不太善于收拾,学习时也总是注意力分散,思想不容易集中,完成作业自觉性不够,需要家长守着。
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及提议:
家长期望教师多给孩子鼓励,作业时多盯紧她,家长也会进取配合教师帮忙孩子改正缺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访记录资料(2):
家访教师:***、***
家访时间:2012年5月22日
家访对象:**同学
家访地点:武昌车辆厂宿舍
2012年5月22日,我和班级几位科任教师去了**同学的家,一路细雨蒙蒙,很快敲门之后,我看到一位很慈祥的老人-----**同学的奶奶,一位八十几岁的老人。
寒暄之后,我们说明了来意,老人就操着江浙口音打开了话匣子。从孙子的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从学习谈到生活,谈到做人,交谈之后,我们都一致认为**同学反映的状况和同行的几位教师的感觉差不多,都认为**同学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个人人品不错,待人接物有礼貌,有分寸。当着奶奶和所有科任教师的面,我对林俊提出了几点要求;
1、增强学习用心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2、少注重外表,多注重提高内在修养
3、加强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之后,我们在林俊家四处看了看,了解了他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了解了他的家庭及整个家族状况,从而了解了他的整个成长的家庭氛围,教育背景。
家访心得体会:
1、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2、加强了家校联系3、有利于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寻找教育契机。
家访记录资料(3):
学生姓名:xxx
家访时间:xx
家访形式:面谈
学生在校表现:
该孩子在校表现较很好,上进心很强,学习成绩优异,上课能进取回答问题,可是这孩子却十分的粗心,受到一点打击就会掉眼泪,内心比较脆弱。
家访资料:(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等情景)
该生在家尊重长辈,关心他人。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适当地做一些家务。在
Ⅵ 老师家访一般问什么
1、问学习兴趣,不问学习程度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这样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在今后的教育中对其予以特别的关注。
老师不宜直接询问孩子的学习程度或类似于“学习情况怎么样”等话题,以免对孩子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者让那些原来学习不那么优秀的孩子产生失落感。
2、问优点,不问不足
老师可以多询问孩子有哪些优点,这样可以让自己对孩子的认识更全面、更立体、更生动,也会让孩子更加喜爱你,因为孩子明白——老师知道我有哪些优点。
老师不宜直接询问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发家长和孩子的紧张情绪,甚至怀疑老师是不是会对自己或孩子产生偏见。孩子有没有缺点,有什么缺点,应该留待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仔细观察了解,慢慢帮助孩子改正。
3、问家庭概况,不问个人隐私
老师可以问问孩子的家庭情况,比如家里有哪些成员,家长从事何种工作,平时孩子更听谁的话等。这样做可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思考今后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
老师不要去窥探孩子家庭的隐私问题,比如家长的职务、社交圈等。这样很容易引起家长反感,认为老师带有其他目的。
4、问平时接送,不问作业监管
老师可以问问孩子平常上下学一般由谁负责接送,特别是对小学低段的孩子,可以记录一下负责接送家长的联系方式。对于自己上下学的孩子,老师要了解其出行方式,并做好安全提醒。这样做能够加深家校之间的了解,也可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老师不太合适询问孩子回家后作业由谁监管,因为会让一些家长误会老师是在推卸或转移责任。现在网络上类似的报道比较多,难免会让有些家长“想岔了”,反而影响了家校关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
5、问爱看的书,不问报的兴趣班
家访时问一问孩子“喜欢看什么书”,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还可以明确给孩子以及家长传递这样的信息: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
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对家长指导孩子阅读提一些好的建议,给亲子共读布置一些“任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像“报了什么兴趣班”这样的问题,老师就不适宜去问。可能会让家长或孩子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这显然有违科学的教育观。
Ⅶ 家访效果怎么写
模版:
1、教师对学生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尤其是班主任,家访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学习环境和表现等,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2、增强了家长的责任心并帮助他们科学教育孩子。教师借家访广泛宣传,大力倡导家长参与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程度,明确自己在家庭就是一位最贴近的老师。家访增加了教师与家长进行双向沟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机会,也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识,实现教育学生方面的协调统一,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另外教师和家长沟通时还会发现教育过程中已经出现而未觉察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够采取相应措施而不至于错失教育良机。
3、促进了班级建设和管理。家访过程中的交流进一步培养了师生间的感情,学生感受到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真诚的爱心,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克服缺点,服从管理,发挥他们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学习,这对班级的和谐文明发展极为有利。
总之,此次家访活动为学校和家庭之间搭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极大地和谐、融洽了家校关系,达到了访出学校教师新形象、访出学校工作新不足、访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点子的目的。
Ⅷ 家访内容有哪些
首先是汇报一下学生近期在学校的表现,优秀的和不足的。
其次了解一下学生在家里状况如何。
最好和家长沟通一下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